论证分析(练习)-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原卷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论证分析(练习)-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证分析(练习)-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原卷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集训1(三)论证分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材料一:敦煌之名从何而来?又有何含义?引用最多的,就是东汉应劭为汉书作注时 的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关于敦煌最早的神话出现于山海经,那里面讲“三危 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现在的三危山景区位于敦煌东南,主峰在莫高窟对 面。敦煌学是目前世界上以地名来命名学科的国际显学。敦煌只是西北地区的一个县级市,为 什么敦煌如此特殊,能形成一门以其地名而命名的学科,而且成为世界关注、举世闻名的学科?敦煌之所以引人关注,是由其地位决定的。今天,如果没有敦煌石窟,国际组织和普通百 姓是
2、很难知道它的;如果没有敦煌学,世界的学者也难以对敦煌有深入了解。汉唐时期,敦 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而丝绸之路又是古代很长时期内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道路。敦 煌在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特殊地位,赋予敦煌以地名学的条件。敦煌文献有着不可 替代的学术价值,这是因为中国的史学传统是当代人基本上不修当代史,多是后代修前代的历 史。由于敦煌文书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应有尽有,所以被称为“学术的海洋“、中国 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 敦煌学之所以能形成一门以地名学的国际显学,除了特殊的地理位 置和“百科全书”式的文献,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敦煌的石窟。这又是“西夏学”“徽学” “吐鲁番学”等无
3、法可比的。虽然说敦煌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佛教艺术的源头也在印度, 但敦煌文化却有独特的地位。莫高窟的创始者乐傅是敦煌本地人,法良也是“从东届此”。这 就说明,敦煌艺术也是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反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刘进宝敦煌学何以成为国际显学)材料二:敦煌引起人们关注,是因为1900年藏经洞的发现。1908年,伯希和来到莫高窟 对所有洞窟进行编号、测量、拍照,拍摄了大量照片,同时抄录了各种文字题记。其后,编为 敦煌石窟图录6卷出版。伯希和于1909年曾在北京展示被其劫走的敦煌文书,引起中国 学者的重视。中国学者开始对敦煌文献进行记录、刊布和研究,但是对于敦煌石窟的艺
4、术一直 没有重视。C.燃煤发电在我国会被逐步淘汰,而风能、太阳能、核能和水力发电等这类低碳发电方式会越来越被重视并加以发展。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既要满足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又不出现供给过剩,也要刺激消费 拉动经济增长时兼顾双碳目标。1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我国仅有30年左右的时间,时间的紧迫性是让这项任务加倍艰巨、 充满挑战性的重要原因。B.要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从而使我国工业逐步走向电气化,产业发展的节能、高 效就必须得到进一步重视。C.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力生产成本不断下降,未来拥有一个以非化石能源电力为主的 新能源电力系统成为可能。D.实现
5、双碳目标需要消费端发力,要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首先就必须激发消费 的积极性,形成经济内循环。1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各项中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项是()A.出租车使用天然气代替燃油。B.退耕还林,推进生态林建设。C.兴建风力发电厂,推广光伏发电。D.居民建筑改用地源、水源热泵供暖。1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答:15 .结合上述材料,为达成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政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集中调控?答:1941年,画家张大千到敦煌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临摹。张大千为山洞窟编了号,共编309 号。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编号没有公布之前,张大千的敦煌石窟编号被学术界普遍采用。1942 年5
6、月,由当时教育部成立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员陆续到达敦煌,不仅考察了敦煌石 窟,还考察了敦煌周边的汉长城,并发掘了敦煌地区的古墓葬。这些调查成果陆续发表后,引 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1944年1月,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对敦煌石窟有计划的保护与 研究工作逐步展开。20世纪80年代是敦煌石窟艺术研究飞速发展的时代。敦煌文物研究所编的中国石窟敦 煌莫高窟(1一5卷)以及重要工具书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先后 出版。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对敦煌石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壁画图像的考证研 究是参加人数最多、取得成就最大的领域。敦煌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对这些壁画内容的考证、 定
7、名,探索其来源,是敦煌石窟研究的基础工作。石窟考古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以樊锦诗 为代表的学者对敦煌石窟做出了严谨细致的分期排年研究,不仅对敦煌石窟作出了科学分期, 而且把考古学应用于佛教石窟研究,为中国佛教考古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参考。由樊锦诗主持 完成的敦煌石窟全集第1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可以说是敦煌考古学近年 来最重要的成果,这是敦煌石窟的第一部考古报告。在石窟艺术研究方面成就也很突出,以段 文杰、史苇湘等为代表的学者对敦煌石窟艺术与古代历史文化的关系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发 表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论文,后来分别集成了敦煌石窟艺术论集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艺术 研究等著作。赵声良主持完成
8、的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卷),是对敦煌早期石窟发 展史的全面阐述,而且注重对印度、中亚佛教艺术的比较分析,揭示出敦煌早期石窟艺术风格 的源流和发展。进入21世纪,敦煌服饰研究引起广泛关注。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先后有学者进行专 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以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员赵丰为首的学者,还对国内外所藏的敦 煌丝织品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出版了系列著作敦煌丝绸艺术全集。(摘编自赵声良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硕果累累)材料三:敦煌文献大多是晚唐五代这个界标前后的产物,在汉语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 作用。特别是其中以白话为主体的变文、曲子词、王梵志诗、疑伪经,以及发愿文、契约等社 会经济文书,更是近代汉
9、语语料的渊薮。这些文献对于推究古今汉语演变之轨迹,考索宋元白 话之沿溯,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敦煌文献的发现,为汉语研究注入了新活力,孕育或推动 了近代汉语、俗语词研究、俗字研究等一些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敦煌文献中保存的词语, 贴近生活、注重实用,多用口语,是当时语言面貌的真实记录,是近代汉语语料的渊薮。对了 解唐代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风俗等大有帮助,是普通百姓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具体记载。借 助敦煌文献中丰富的写本资料,我们得以接触到大量古人笔下未经传刻窜改的第一手资料,从 而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古今汉语演变关系就变得明朗起来。现代汉语中 常见的一些字词,大型辞书提供的用例
10、滞后或非第一手资料的现象突出,未能揭示其生产、演 变的历史,而敦煌文献则往往可以提供这些字词更早的用例。由于时代的变迁,或者文献传播 方式的改变,刻本文献中有些疑难字词的含义无法确解,有些文句的校勘问题也不易找到答案。 敦煌写本文献则往往存留着其演变或讹变的蛛丝马迹,可以为我们破解这类疑难问题提供重要 的线索。(摘编自张涌泉敦煌文献为汉语研究注入新活力)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特殊地位,这是敦煌以地 名来命名学科的条件之一。B.画家张大千到敦煌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临摹并为洞窟编了号,张大千的敦煌石窟编号被 学术界
11、一直沿用。C.材料二按时间顺序,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进展、成果以及敦煌石窟 未来的研究方向。D.敦煌写本文献存留着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些疑难字词演变或讹变的蛛丝马迹,因此只 要对其加以研究,我们就能破解疑难字词的含义问题。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敦煌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但敦煌文化有其独特地位,而敦煌艺术是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8 .如果没有敦煌石窟和敦煌学,国际组织、普通百姓也就不会知道敦煌,世界的学者也 不会对敦煌有深入了解。C.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对敦煌石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壁画图像的考证研 究、石窟考古研究、石窟
12、艺术研究三个方面。D.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对敦煌石窟壁画图像的考证研究是参加人数最多、取 得成就最大的领域。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 20世纪90年代,敦煌研究院推出了大型图录丛书敦煌石窟艺术(共23册),详细 公布了部分重点石窟的图像资料。B.敦煌所发现的文献,就是未经后世加工改造的原始文献,其中有许多关于实行均田制 的具体细节,如授田、退田、欠田等内容,这些史料证实了均田制的存在。C.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在公元前121年派遣霍去病发动了两次进攻匈奴的战役后,就开 始在河西走廊设立机构,派遣官吏。这是最早的一批敦煌人。D.敦煌俗语辞书字宝记录与人
13、的眼睛相关的词语有笑中睨睨、眩曜等;名物辞书俗 物要名林彩帛绢布记载绫有晶甲、雀眼、填心、独窠之别。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答5 .请结合材料,谈谈敦煌艺术研究对今天的意义。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材料一:面对重大灾害、困难,文艺的作用不言而喻。文艺界抗击疫情主题MV坚信爱 会赢推出后,官方微博点击量一天内突破900万,之后在多家网络视频平台上线,在二十家 卫视和百余家地方电视台播出。这一现象反映了优秀的文艺作品在鼓舞斗志、慰聚人心方面的 独特作用。面对严重的灾害,文艺工作者该如何更好地搞好创作、不辱使命呢?首先,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疫情防控斗争中的精神气象。这次疫情
14、危害严重,可能成为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段令人难忘的插曲,也使主旋律更为激越。全国人民用切实的战“疫” 行动映射出昂扬向上、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气象,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 物的深厚底蕴。比如,一批批医护人员离开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奔赴抗疫一线,千里之外 的菜农驾车将万斤蔬菜捐献运送到疫区,年轻护士因长时间的封闭工作疲惫不堪却仍然冲锋在 前、恪尽职守全国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战胜疫情努力着、奋斗着,体现出整体组织性 和个体自觉性的高度统一,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正像歌曲坚信爱会赢所说,“长 江黄河水流长,我们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力量”。其次,应致力于“身临其境”的感发和形
15、象真切的表达。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身临其境”、有感而发。“身临其境”并不是说一定要涉身疫区,其中的关键,是用真情去体会,用 真爱去触发,把其中带有普遍性的、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共鸣和深刻触动的精神内涵、炽热情感 表达出来。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谱写红楼梦组曲之时不可能穿越到古代,但这并不影响他写 出名篇佳作,关键在于对内容的深入体悟,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二是形象生动的表达。恩格 斯曾明确指出,思想倾向“应由情境和情节本身产生出来,而不应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应该 “通过情节发展本身生动活泼地仿佛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立象以尽意”, 也是这个意思。面对疫情的创作也是如此,应用生动的形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证 分析 练习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考点 精讲原卷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