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针灸部分(毫针刺法灸法拔罐)课件.ppt





《中医学:针灸部分(毫针刺法灸法拔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针灸部分(毫针刺法灸法拔罐)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1/92023/1/91 1中医学中医学针灸部分针灸部分 刺灸拔罐法刺灸拔罐法2023/1/92023/1/92 2教学教学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掌掌掌掌握握握握毫毫毫毫针针针针刺刺刺刺法法法法、灸灸灸灸法法法法、拔拔拔拔罐罐罐罐的的的的基基基基本本本本操操操操作作作作。掌掌掌掌握握握握针针针针刺、灸法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刺、灸法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刺、灸法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刺、灸法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熟悉毫针刺法、灸法、拔罐的注意事项熟悉毫针刺法、灸法、拔罐的注意事项熟悉毫针刺法、灸法、拔罐的注意事项熟悉毫针刺法、灸法、拔罐的注意事项 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了解毫
2、针的基本知识。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2023/1/92023/1/93 32023/1/92023/1/94 4一、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一、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针尖 松针状松针状 钩钩 钝钝针柄 圈柄、花柄(盘龙针)圈柄、花柄(盘龙针)针尾 针身 光滑挺直光滑挺直 弹性弹性 锈蚀锈蚀 弯曲弯曲 针根 牢固牢固 锈蚀锈蚀 松动松动构造与检查艾灸艾灸 质地质地 不诱钢、金、银、合金不诱钢、金、银、合金2023/1/92023/1/95 5二、针刺前准备二、针刺前准备长短粗细 个人情况个人情况 年龄年龄 性别性别 体质体质 胖瘦胖瘦 部位部位 头面头面 四肢四肢 胸背胸背 腰臀腰臀 病情病情 虚实
3、虚实 表里(深浅)寒热表里(深浅)寒热 急慢急慢 注意:一穴一针一穴一针1.做好诊断,辨证及解释工作 2.选择针具 质量(地)不锈钢针不锈钢针 金针金针 银针银针 磁极针磁极针 检查各部检查各部(针根无松动,光滑,挺直,无锈蚀)2023/1/92023/1/96 63.选择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准确取穴、施术便于医生准确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便于留针、患者舒适仰卧位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前侧面)腧穴。部分(前侧面)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仰卧位 俯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
4、2023/1/92023/1/97 7体 位俯卧位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臀部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臀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仰卧位 俯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2023/1/92023/1/98 8体 位侧卧位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仰卧位 俯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2023/1/92023/1/99 9体 位仰靠坐位仰靠
5、坐位 适宜于取前头、颜面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胸部以及四肢的和颈前、胸部以及四肢的部分腧穴。部分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仰卧位 俯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2023/1/92023/1/91010体 位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后头和项、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背部的腧穴。常用体位仰卧位仰卧位 俯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2023/1/92023/1/91111体 位侧伏坐位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常用体
6、位仰卧位仰卧位 俯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侧卧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针刺前的准备2023/1/92023/1/912124.消 毒针具器械消毒高压蒸气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 1-1.4kg/cm1-1.4kg/cm2 2 115-123 115-123o oC 30minC 30min药液浸泡消毒法药液浸泡消毒法 75%75%酒精酒精 30-60min30-60min 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 水沸后水沸后15-20min15-20min医生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治疗室内消毒针刺前的准备2023/1/92023/1/91313持针法 刺手 掌握针具掌握针具 相应手法相应手法押手
7、 固定腧穴固定腧穴 协助进针协助进针 多指持针法多指持针法难经难经知为针者信其左知为针者信其左 不知为针者信其右不知为针者信其右三、毫针的针刺方法三、毫针的针刺方法减轻疼痛减轻疼痛 调节针感调节针感二指持针法二指持针法2023/1/92023/1/91414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管针进针法毫针的针刺方法2023/1/92023/1/91515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至所要
8、求的深度。毫针的针刺方法2023/1/92023/1/91616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本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毫针的针刺方法指切法 夹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指切进针法法2023/1/92023/1/91717 押手拇食两指夹捏棉球,夹住针身下段,露押手拇食两指夹捏棉球,夹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出针尖约约1cm,刺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刺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穴位,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
9、将针刺入皮下入皮下.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本法适合于长针的进针。毫针的针刺方法指切法 夹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双手进针法夹持进针夹持进针法法2023/1/92023/1/91818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双手进针法此法多适用于皮肤松弛或皱纹部位,如此法多适用于皮肤松弛或皱纹部位,如腹部腧穴的进针腹部腧穴的进针。毫针的针刺方法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2023/1/92023/1/91919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即
10、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腧穴的进针。毫针的针刺方法双手进针法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提捏进针法提捏进针法2023/1/92023/1/92020管针进针法毫针的针刺方法以针管替代押以针管替代押手进针的方法手进针的方法2023/1/92023/1/92121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直刺直刺针刺的角度毫针的针刺方法适用于大部分腧穴适用于大部分腧穴斜刺斜刺肌肉浅薄肌肉浅薄 重要器官重要器官 血管血管 疤痕疤痕平刺(横刺)平刺(横刺)皮薄肉少皮
11、薄肉少 头面部头面部 透针透针2023/1/92023/1/92222针刺的方向毫针的针刺方法依腧穴所在部位依腧穴所在部位依经脉循行依经脉循行依穴位与病位依穴位与病位2023/1/92023/1/92323针刺的深度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 年龄、体质、胖瘦等年龄、体质、胖瘦等 经络经络 阴经与阳经阴经与阳经 刺经与络刺经与络 病情病情 虚实表里寒热虚实表里寒热/急慢急慢 时令时令 春夏浅春夏浅 秋冬深秋冬深 毫针的针刺方法凡刺浅深,惊针则止凡刺浅深,惊针则止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部位部位 参考腧穴常用深度参考腧穴常用深度2023/1/92023/1/92424行针手法 广义广义 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
12、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 狭义狭义 进针后为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和为进针后为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和为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运针)。(运针)。行针概念行针概念四、行针与得气四、行针与得气行针法 行针基本手法 行针辅助手法 2023/1/92023/1/92525 提针与插针结合提针与插针结合,对穴位施行上对穴位施行上 下进退的操作方法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多用于四肢穴位多用于四肢穴位 基本手法基本手法提插法 捻转法行针与得气提插法幅度幅度/层次层次/频率频率/时间时间2023/1/92023/1/92626 刺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刺手挟持针
13、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 多适用于躯干接近重要内脏的穴位。多适用于躯干接近重要内脏的穴位。行针与得气基本手法基本手法提插法 捻转法捻转法角度角度/频率频率/时间时间2023/1/92023/1/92727辅助手法辅助手法行针与得气循法 弹柄法刮柄法 摇柄法飞法 震颤法刮动针柄,增强针感刮动针柄,增强针感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动作,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2023/1/92023/1/92828针刺得气 得气的定义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灵枢 刺节真邪 夫气者,乃十二经之根本,生命之泉源。夫气者,乃十二经之根本,生命之泉源。进针之后,
14、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已经得气。进针之后,必须细察针下是否已经得气。下针得气,方能行补泻、除疾病下针得气,方能行补泻、除疾病 金针梅花诗钞得气的表现 医者医者 手下沉紧手下沉紧/如鱼吞钩饵如鱼吞钩饵/徐和徐和 患者患者 酸酸/麻麻/胀胀/重(热重(热/凉)凉)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或传导或见局部肌肉跳动经气感应经气感应 针感针感行针与得气2023/1/92023/1/92929 留针 方法方法 静留与动留静留与动留 时间时间 寒证、痹证、痛证、痉挛性疾病寒证、痹证、痛证、痉挛性疾病 注意观察注意观察 出针 防止出血与疼痛防止出血与疼痛-慢,慢,遗漏针。遗漏针。针灸聚英 下针贵迟,太急伤血,出针贵缓,
15、太急伤气。出针不可猛出,必须作三、四次,徐徐转而出之 则无血,若猛出必见血也。五、留针与出针五、留针与出针2023/1/92023/1/93030六、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六、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原因 体质与精神,体位体质与精神,体位 手法手法 留针留针 症状 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 冷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冷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严重者严重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处理 出针出针 平卧保暖平卧保暖 灸治灸治 预防 针对原因针对原因/注意观察注意观
16、察 晕晕针针2023/1/92023/1/93131原因 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现象 针体活动困难针体活动困难 或伴疼痛或伴疼痛处理 放松(精神放松(精神 局部)局部)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调整针体调整针体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 注意正确操作手法注意正确操作手法异异 常常 情情 况况 的的 处处 理理 与与 预预 防防滞滞针针2023/1/92023/1/93232原因 体位、手法、外力、滞针体位、手法、外力、滞针现象 方向角度改变方向角度改变-针体活动针体活动-疼痛疼痛处理 放松局部放松局部 恢复体位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顺势拔针
17、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异异 常常 情情 况况 的的 处处 理理 与与 预预 防防弯弯针针2023/1/92023/1/93333 原因 针具质量、手法过重、针具质量、手法过重、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 现象 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处理 保持镇静保持镇静 保持原有体位保持原有体位 预防 检查针具检查针具;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异异 常常 情情 况况 的的 处处 理理 与与 预预 防防断断针针2023/1/92023/1/93434 原因 针具质量针具质
18、量 手法过重手法过重 刺伤血管刺伤血管 现象 疼痛疼痛 肿胀肿胀 皮肤青紫皮肤青紫 处理 按压按压 冷敷冷敷 加压包扎加压包扎 热敷热敷 预防 检查针具检查针具 注意手法适度注意手法适度 熟悉解剖熟悉解剖异异 常常 情情 况况 的的 处处 理理 与与 预预 防防血血肿肿2023/1/92023/1/93535异异 常常 情情 况况 的的 处处 理理 与与 预预 防防 后后 遗遗 感感原因 行针和出针手法过重行针和出针手法过重现象 出针后酸胀疼痛不适出针后酸胀疼痛不适处理 局部热敷,灸治局部热敷,灸治预防 注意手法适度注意手法适度 2023/1/92023/1/93636异异 常常 情情 况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针灸 部分 毫针 灸法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