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 生命体的观察与护理(精品).ppt
《护理学基础 生命体的观察与护理(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基础 生命体的观察与护理(精品).ppt(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命体的观察与护理生命体的观察与护理生命体征 定义: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T、P、R、BP)v 呼吸:脉搏=1:4v体温超过37C时,每升高1C,脉搏增加1015次/分,呼吸增加34次/分。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体温 体核温度)体表温度 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的结果。指身体内部的温度,又称为体核温度较高且相对稳定身体表层的温度称为体表温度 可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度。相对恒定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体温的形成体温的形成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 脂肪 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
2、生产热与散热产热与散热 v产热过程 人体以化学方式产热。v散热过程 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产产热热产热主要的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产热 的因素有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环境温度增加等散散热热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呼吸和排泄人体的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v(1)辐射:是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传到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散热方式。占总散热量的6065%。v(2)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v(3)对流: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v(4)蒸发: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带走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占总散热量的2030
3、%。体温的调节体温的调节 体温调节自主性(生理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调节方式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外周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 为游离的神经末梢,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包括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它们分别可将热或冷的信息传向中枢 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称为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脊髓等部位,包括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可将热或冷的刺激传人中枢 下丘脑前部下丘脑后部 散热中枢,兴奋时加速体热的散发其生理作用:血管扩张,增加皮肤表面的血流量,使热量
4、经辐射方式散失;增加出汗和加速呼吸,通过水分子蒸发达到散热目的;降低细胞代谢,减少产热;减少肌肉活动,防止产热过多产热中枢,兴奋时加速机体的产热其生理作用:血管收缩,减少辐射散热;减少出汗,通过交感神经直接抑制汗腺活动;提高组织代谢率,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刺激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加组织的氧化率;寒战时增加产热 体温的调节v生理性调节和行为性调节v温度刺激外周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v下丘脑前部(散热中枢)兴奋散热增加v下丘脑后部(产热中枢)兴奋产热增加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正常体温正常体温 v临床上测量体温常以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下温度
5、为标准 正常成人不同部位的平均温度及范围正常成人不同部位的平均温度及范围 部位部位 平均温度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正常范围 口腔口腔 37.0 36.337.2 直肠直肠 37.5 36.537.7 腋窝腋窝 36.5 36.037.0 昼昼夜夜时时间间 正常人体温在24h内呈周期性波动 清晨26时最低,午后2-8时最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平均数上下05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与机体昼夜活动的生物节律有关,因而使机体的代谢、血液循环、呼吸功能等发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生理变动生理变动年 龄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发育不完善,其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随之波动 儿童由于新陈代谢旺盛,体温略高于成人 老年人由于代谢
6、率低及活动量少体温略低于成年人 生理变动生理变动性性 别别 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因女性皮下脂肪比男性厚 成年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出现规律性的变化,排卵后由于孕激素水平上升,体温可上升02-03 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可轻度升高 生理变动生理变动 v v双相体温:v v 11428、11428v 其其 他他 体温增高 体温下降 日常生活中运动、沐浴、进食、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因素均可出现体温一时性增高安静、睡眠、饥饿、服用镇静剂后可使体温下降 生理变动生理变动异常体温的观察及护理异常体温的观察及护理体温过高体温过高体温过低体温过低 体温过高体温过高 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
7、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又称为发热 发热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主要由病原体引起。见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由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如机械性创伤、血液病、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等 发热程度的判断发热程度的判断 (以口腔温度为例)373-38 381-39O39.1-41.O41O以上 发热过程及症状发热过程及症状 体温上升期 退热期 高热持续期 特点: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可方式:骤升渐升骤升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多见于肺炎、疟疾等。渐升是指体温逐渐上升,多见于伤寒等患者表现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
8、平上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患者表现: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体温每增高1,脉搏增加1015次/min)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尿量减少持续时间: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 特点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表现: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下降退热方式骤退渐退骤退型体温急剧下降渐退型体温逐渐下降大量出汗丧失大量体液,老年体弱患者和心血管患者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循环衰竭的症状。应严密观察配合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热型热型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 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伤寒等体温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护理学基础 生命体的观察与护理精品 护理 基础 生命体 观察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