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哲学与人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哲学与人生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 论哲学与人生|81331567|一、哲学是什么?一、哲学是什么?哲学不是什么|爱智慧:动词,对智慧的追求与思慕|走在哲学途中,没有最终答案。哲学的研究对象|易传:“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哲学寻找的不是关于具体事物(形而下)的知识,而是一物为何如此的根据(形而上)。哲学的思维方式|反思(分析,理解)|体会(直观,直觉)二,道与为道之学|为道之学:对“道”的追寻与体证|老子道德经关于道的代表性观点和对为道之学的指示道是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沉默是金?|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
2、文。道:有与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有与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惚恍|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与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在屎溺|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
3、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庄子知北游)为道与为学|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道日损损减什么?|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为道日损|“自我的尊严必须内觅,不能外求。就算拥有整个世界,对我来说,也等于什么都没有。如果我外求,那么,这个宇宙就包围我,把我当成原子,一口吞噬掉;如果我内觅,那我就能经由智慧的途径,了解整个世界。”为道日
4、损损减什么?|智慧出,有大伪。|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瘽。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为道日损损减什么?|“六亲不和有孝慈。”|“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为道日损损减什么|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老子德章)如何损减?|从有身到无身:从有身到无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
5、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如何损减?|从有知到无知从有知到无知|否定感性认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瘽。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否定对智巧、聪明的追求:“绝圣弃智”,“绝学无忧”。|记诵之学不足以为道。|“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47)对情对情感与感与个人个人中心中心的超的超越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
6、足,故今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19)|“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为道日损”对学习哲学的启示:在学习知识,学会分析、观察和理解的同时,试着学会放弃,在放弃中去体会“道”,直观“道”,提升人生境界,找到安身立命之处。|记诵之学不足以为道。|另一种学习经典的方式:只是去读,放下此前的一切知见,不要去和古人辩论。在读诵中,打开心扉,与古人相遇,与道相遇。学习中国哲学的方法|熟读经典(某些篇章最好背过)熟读经典(某些篇章最好背过):|四十二章经大念住经|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学
7、习中国哲学的方法|了解与体会了解与体会|所谓了解就是能够抓住某一家的哲学体系的逻辑结构。|所谓体会,就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经验到他们的哲学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就是能够用自己的体验和他们的哲学思想相印证。|“自我的尊严必须内觅,不能外求。就算拥有整个世界,对我来说,也等于什么都没有。如果我外求,那么,这个宇宙就包围我,把我当成原子,一口吞噬掉;如果我内觅,那我就能经由智慧的途径,了解整个世界。”三,哲学有用吗哲学无用|哲学并无直接的具体的用处,学习哲学并不是学习一门可以直接运用的生活技能。但它可能满足你最内在最深刻的精神需求,这是一种大用,一种无用之用。|因此,不要抱着热切的功利目的走近哲学。当你
8、放弃功利走向纯精神的时候,哲学之门向你打开了。有时,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哲学家的职业|哲学家的内心,首先是个隐士|隐士的代表人物:庄子庄子的隐士风骨|“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列御寇)庄子的隐士风骨|“千金,重利也: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牲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秀,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其可得
9、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中以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亦见于秋水)|大隐隐于市朝。隐士主要指一种精神境界。耶律楚材。|晋卿(耶律楚材)遂谒万松秀公,屏绝人事,息心参究,虽祁寒大暑不辍,迄三年而尽其道。秀公授以衣,名之曰从源,号湛然居士。其后历官显贵,日应万务,而神明淡泊,如处深山中。耶律楚材|一日,秀公过其家,见晋卿方啖菜根,饭脱粟,曰:“不太俭乎?”晋卿曰:“昔燕京被围,绝粒六十日,予守职如平常。及扈从西征六万余里,备历险阻而志不少沮,跨昆仑,瞰瀚海,而志不加大,盖汪洋法海涵养之效有如此也。”四,人生的三个层面1、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关
10、系|征服的姿态|消费的心理|审美的态度|道德的态度|宗教的态度2人与社会的关系|经济关系|法律政治关系|伦理关系|审美的关系|爱与友谊的关系道德关系|宗教关系3人与心灵的关系|心理学、医学的关系心性之学哲学面对三组关系|人与自然自然哲学科学|人与社会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学,等等|人与心灵心性之学心理学不同哲学探讨相关问题的几个层面|一、主要基于经验与功利层面的思想墨家与法家|二、主要基于伦理与道德层面的思想儒家|三、主要基于先验与超越层面的思想道家中国哲学的分期|先秦百家争鸣|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名家:惠施、公孙龙|阴阳家:邹衍)|两汉的政治哲学
11、|董仲舒|魏晋玄学|王弼(何宴、夏侯玄)|竹林七贤|郭象,支遁|魏晋南北朝隋唐佛学|鸠摩罗什、僧肇、道生、慧远|南岳慧思、天台智者|菩提达摩、六祖慧能|玄奘|法藏|宋明理学|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王夫之|晚清民国的佛学复兴与新儒学|杨仁山、太虚、欧阳竟无,吕瀓|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牟宗三五,参考书目经典类|熟读经典(某些篇章最好背过)熟读经典(某些篇章最好背过):|四十二章经大念住经|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辅助的阅读|觉悟之道那烂陀著,学愚译|大念住经要义,陈燕珠|八正道,德宝法师著|佛教伦理学,萨达提沙著,姚治华译|佛陀的智慧,陈兵著|佛学今诠,张澄基|踏上心灵幽径,杰克康菲尔德著|突破修道上的唯物,秋阳创巴|生活的艺术,葛印卡|观呼吸,德宝法师著|当代南传佛教大师,杰克康菲尔德著|关于这颗心,阿姜查|观察:而不要成为,隆波康恳著|重新认识你自己,克里希那穆提著|当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利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