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课讲解》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入行论课讲解》PPT课件.ppt(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十九课第二十九课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识顶礼文殊智慧勇识顶礼传承大恩上师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一切众生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目录 第二十八课整体回顾第二十九课整体归摄课后思考题 分组研讨 研讨总结二十八课整体回顾丑二、迅速精进(寿命不可靠;受用不可靠;亲友不可靠)寅二、受用不可靠 除忆昔经历,今吾复何余?然因执著彼,屡违上师教。寅三、亲友不可靠此生若须舍,亲友亦如是,独行无定所,何须结仇?n丑三、如何精进(意乐
2、;加行)二十八课整体回顾 寅一、意乐不善生诸苦,云何得脱除?故吾当一心,日夜思除苦。寅二、加行吾因无明痴,犯诸自性罪,或佛所制罪,如是众过罪,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再三礼诸佛,忏除一切罪。子四、返回对治力诸佛祈宽恕,往昔所造罪,此既非善行,尔后誓不为!二十九课整体归摄论论义义庚一、净化自相续己一、加行乙二、正行乙三、后行庚二、为利他而修心辛一、供养;辛二、顶礼;辛三、皈依;辛四、忏罪辛五、随喜二十九课总摄辛六、请转法论辛七、祈请不涅槃辛八、回向福德壬一、随喜世间善壬二、随喜出世善欣乐而随喜,一切众有情,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随喜积善行:彼为菩提因,随喜众有情,实脱轮回苦。随喜佛菩提,佛子地
3、诸果,亦复乐随喜,能与有情乐,发心福善海,及诸饶益行。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请,住世无量劫,莫令世间迷。壬一、总回向壬二、别回向辛五(随喜)分二:一、随喜世间善;二、随喜出世善。壬一、随喜世间善欣乐而随喜,一切众有情,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颂词解释:作为大乘修行人,内心应该随喜一切众生能息除恶趣痛苦的诸种善行,以及他们在善趣中享受人天安乐的福报。这里包括了因随喜和果随喜。教证:先讲对世间善的因随喜:在这个世界上,一般人都害怕堕入恶趣受苦,希望能够获得人天善趣的种种圆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行持十种善法,如戒杀放生、不妄语、不邪淫等,以及修持四禅定
4、、四无色定,这些善业都是不会堕恶趣的因,我们看见任何人行持这些善法,都应当从内心数数随喜。果随喜:倘若有人往昔造过十善业,或四禅、四无色、四无量心等善法,即生中不但没有堕入恶趣地狱、饿鬼、旁生,反而获得了圆满的人身、天身、阿修罗身,并且正在享受各种福报,这时候也应该对他随喜。这即是所谓的世间随喜。理证:平常我们也应该这样,假如看见某人已经发财了、获得地位了、今天赚大钱了,当他获得这些世间福报时,应毫无嫉妒地对他随喜。世间上有一些求福报的人,其实求福报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他们通过积累资粮,发愿将来成为富裕的人,或获得四大天王、梵天、帝释的果位,当他们为此而造各种善业时,我们的随喜就是因随喜;如果他
5、们真正获得了这些地位或果位,那时的随喜就是果随喜。公案公案:在随喜功德的问题上,有些现象值得分析。有些人说:在随喜功德的问题上,有些现象值得分析。有些人说:“我我作为凡夫,天天在家随喜释迦牟尼佛就可以了,这样的话,作为凡夫,天天在家随喜释迦牟尼佛就可以了,这样的话,我的善根跟释迦牟尼佛是一模一样的。我的善根跟释迦牟尼佛是一模一样的。”去年还是前年,听去年还是前年,听说有个老太太天天绕大幻化网坛城,有个年轻的居士问:说有个老太太天天绕大幻化网坛城,有个年轻的居士问:“你绕了多少圈啊?你绕了多少圈啊?”她说:她说:“不告诉你!如果告诉你,你会不告诉你!如果告诉你,你会随喜我的,你一随喜,我的功德就
6、全没了。随喜我的,你一随喜,我的功德就全没了。”这也不一定,这也不一定,她的功德并不是别人一随喜就马上抢走了,不会这样的。那她的功德并不是别人一随喜就马上抢走了,不会这样的。那天我在深圳时,有个居士说:天我在深圳时,有个居士说:“你们去放生,我不出一分钱你们去放生,我不出一分钱在这里随喜就可以了,只要随喜,别人放一百万,我也能获在这里随喜就可以了,只要随喜,别人放一百万,我也能获得同等的功德。得同等的功德。”实际上随喜并不是这个意思,所谓的随喜,实际上随喜并不是这个意思,所谓的随喜,前提必须是内心非常纯洁,不杂有任何烦恼,假如你什么事前提必须是内心非常纯洁,不杂有任何烦恼,假如你什么事情都没做
7、,光是投机取巧地随喜,能不能获得功德也不好说。情都没做,光是投机取巧地随喜,能不能获得功德也不好说。壬二、随喜出世善随喜积善行:彼为菩提因。随喜众有情:实脱轮回苦随喜小乘善行包括因和果两个方面,因随喜:欣然随喜获得声闻、缘觉果位之因的一切善法。果随喜:随喜众生真正脱离轮回的痛苦,获得声缘阿罗汉的果位。颂词解释:教证:教证:菩萨的善心不能离开随喜,随喜在整个大乘佛教中一直具有无比的功德。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假如我们听到别人行持善法,心里没有嫉妒的恶心,且诚心诚意对他的善根进行随喜,那么佛陀说此人能获得同等的福德。原文:“闻听他人行善时,若舍嫉妒不喜心,诚心欢悦作随喜,佛说同获彼福德。”颂
8、词说“彼为菩提因”,这里的“菩提”是指声闻、缘觉等小乘果位,“菩提因”就是修持四谛、十二缘起,随喜作为声闻缘觉菩提之因的善行,叫做因随喜;随喜众生远离整个轮回,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这就是果随喜。理证:然而,现在很多人并不是这样,两个人同时为上师做事,表面上互相随喜,但过一段时间这种随喜的密意才能揭开。前段时间我就遇到了一个人,他对我说:“上师,您老人家身边有某某人这样做,我非常随喜、非常随喜!”我当时真的以为他很随喜,但后来通过他的好多行为,跟别人的种种摩擦,才发现哦,这种随喜原来是不了义的,并不是真正的随喜!所以,你们有时候如果实在不能随喜,口头上也不要说好话,欺骗人是没有必要的,真正为上师
9、、为三宝做事情,应该从内心由衷地随喜,这是很重要的!公案: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时讲过一个公案:有位阿罗汉从随喜功德品时讲过一个公案:有位阿罗汉从印度来到汉地,途中看到两位童子在虚空示现神变飞行,他便以印度来到汉地,途中看到两位童子在虚空示现神变飞行,他便以神通将他们定住,并问他们到哪里去。童子答道:神通将他们定住,并问他们到哪里去。童子答道:“中国有华严中国有华严菩萨,我们准备取出他的牙齿到印度的文殊讲堂供养。菩萨,我们准备取出他的牙齿到印度的文殊讲堂供养。”言毕,言毕,阿罗汉就放了他们。后来阿罗汉来到长安,当时皇帝的国师阿罗汉就放了他们。后来阿罗汉来到长安,当时皇帝的国师清凉国师已
10、经圆寂,据有关记载,清凉国师有四十颗牙齿,他到清凉国师已经圆寂,据有关记载,清凉国师有四十颗牙齿,他到棺材里面一看,两颗牙齿不见了,于是后人皆称清凉国师为华严棺材里面一看,两颗牙齿不见了,于是后人皆称清凉国师为华严菩萨的化身。从这个公案来看,清凉国师的那个时代,距今不是菩萨的化身。从这个公案来看,清凉国师的那个时代,距今不是特别遥远,那时候也有阿罗汉应世。大概在十年前,新加坡也有特别遥远,那时候也有阿罗汉应世。大概在十年前,新加坡也有位法师声称获得了无来果,是真是假不太清楚,但不管怎么样,位法师声称获得了无来果,是真是假不太清楚,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别人获得这些圣果,一定要从内心中随喜。我们
11、看到别人获得这些圣果,一定要从内心中随喜。以上讲了对中士道的随喜,下面讲对上士道的随喜随喜佛菩提,佛子地诸果。亦复乐随喜:能与有情乐,发心福善海,及诸饶益行。随喜大乘善行也包括因与果两种,随喜果:随喜究竟果位的菩提与暂时果位的菩萨地;随喜因:欣悦随喜发心给众生带来安乐的如海善意以及利益众生的善行。颂词解释:教证:般若摄颂中云:般若摄颂中云:“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不可量。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不可量。”意思就是说,若将三千大千世界的须弥山碎为极小的微意思就是说,若将三千大千世界的须弥山碎为极小的微尘,一个一个地称量,尚有穷尽的时候,但随喜的善根,尘,一个一个地称量,尚有穷尽的时候,但随喜的
12、善根,任何人也无法衡量。要知道,真正不可思议的功德,唯有任何人也无法衡量。要知道,真正不可思议的功德,唯有大乘的随喜才有。虽然表面上看来,随喜他人的随福德分大乘的随喜才有。虽然表面上看来,随喜他人的随福德分善根,是一种功德;随喜声闻缘觉的随解脱分善根,也是善根,是一种功德;随喜声闻缘觉的随解脱分善根,也是一种功德;对佛菩萨的因和果随喜,还是一种功德,但这一种功德;对佛菩萨的因和果随喜,还是一种功德,但这些功德之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把随喜的对境定为诸些功德之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把随喜的对境定为诸佛菩萨或者他们的发心和行为,这个功德的确无法衡量。佛菩萨或者他们的发心和行为,这个功德的确无法
13、衡量。公案:华严经以微尘为比喻宣讲了很多,在法华经随喜功德品中也专门讲了随喜听闻此经的殊胜功德,普贤行愿品中也云:“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意思就是,对于一切众生的善根,我们要随喜;对声闻缘觉的有学、无学道的善根,我们也要随喜;对所有佛和菩萨的善根,我们还是要随喜。这些功德随喜,包括了以上所讲的一切内容。教证:前段时间汉地很多寺院迎请了一些上师开光,做了不少善事,我当时观察自己的心态,有时候随喜得很不错的,这些高僧大德到各地为无明愚痴的众生宣讲佛法,令他们明白取舍的道理,每每听到这些善举,心里都不禁数数欢喜。但有时候对于某些上师的行为,到底能生起随喜还
14、是生起邪见也说不清。昨前天听人说,某地举行了隆重的法会,邀请了一些了不起的上师,但是见上师必须要交五百到七百块钱,交钱以后,他可以给你宣讲大圆满,让你马上证悟,甚至他的弟子也要交钱。别人让我随喜,但我随喜的心始终生不起来,心想:如果证悟要靠钱来买,那世间上的大富翁应该很快成就了,毕竟几百块钱对他们而言,根本就微不足道辛六、请转法轮: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颂词解释:合掌祈请诸方佛陀,为被痛苦黑暗或者痛苦无知黑暗笼罩而不知正道与非道的一切众生点亮正法明灯、指引正道。据佛教历史记载,释迦牟尼佛成道后,观察众生不是法器,于七七四十九天中不说法,独自安坐于林中。后来因帝释和梵天的
15、百般劝请,供养各种供品,世尊才在印度鹿野苑初转四谛法轮,进而转了八万四千法门。从此以后,这在佛教史上也是一种不共的缘起,有些善知识对弟子的邪行生厌离心,或者有些上师一生的度生事业圆满,他们不再转法轮,但若依靠某些善缘具足弟子的请求,他也会重转法轮的。教证:因此,世间中如果佛陀没有转法轮,我们要祈请转法轮,这种功德是相当大的。如果有些上师没有转法轮,显现上对众生生起厌烦心,在这种情况下,请求转法轮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世间上来讲,如果老师看到下面的学生没有兴趣,没有祈求他,他不一定愿意讲,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上师自己印一些法本,然后说“你们快过来啊,我今天要转无上法轮”,这样好多弟子就会对这个法不重
16、视,佛法就丧失了它的尊贵性。但若上师稍微有点客气,说“我不想转法轮”,弟子们就会殷勤祈请,以此为缘起上师也会继续传法的。总而言之,今后在一些具有法相的善知识面前,我们应该祈祷转法轮理证:辛七、祈请不涅槃: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请,住世无量劫,莫令世间迷。颂词解释:在即将趋入涅槃的诸位佛陀前合掌祈求:请佛陀住世无量劫而不趣入涅槃,不要让世间众生处于无知迷茫之中。教证:以前释迦牟尼佛即将趋入涅槃时,纯陀优婆塞在佛前再三祈请住世,后来佛陀应允,又住世三个月为众生讲法(也有历史上说是四个月)。上师如意宝以前也讲过,按照一些伏藏大师的授记,他老人家本应于六十七岁示现圆寂(跟麦彭仁波切住世时间相同),但因为
17、僧众们的再三祈请,上师依靠幻化身在人间又多住了很多年。1、什么叫做随喜?随喜分为哪几种类型?有哪几种说法?答:所谓随喜,根据俱舍论的观点,就是指无有任何嫉妒心,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善根发自内心地欢喜。总的来讲,随喜分二类:随喜别人世间随福德分善法的因和享受人天福报的果,随喜诸佛菩萨、罗汉出世间随解脱分善法的因和获得三菩提之果。有两种说法:1)随喜世间善因善果、随喜出世间解脱因与解脱果。2)按照有些高僧大德的分法,可以分为下士道的随喜、中士道的随喜、上士道的随喜。2、别人买福利彩票中奖了,见此情景你应该怎么想?答:应该发自内心随喜他的福报,希望他以后能中更大的奖,获得更多的财富,不仅得到人天安乐,更
18、希望他获得究竟的佛果。而不能看到他中奖了,就想“我什么时候能中奖啊?我要是能中奖该多好啊!”进而产生嫉妒心。3、有人认为:“见到别人行善、放生、布施,就算自己什么都不做,一随喜就能得到同等功德。”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如果你实在没有能力,在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下,见别人行善、放生,而远离嫉妒心,发自内心地真诚随喜,如身体方面眼泪直流、汗毛竖立;语言方面,赞叹别人的功德;心里也不掺杂任何不清净的分别念,而是一种绝对纯洁的欢喜心。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同等功德,如乔美仁波切云:“若闻他人行善时,断除嫉妒之恶心,心意真诚作随喜,佛言彼得同等福。”但是,如果你明明有能力做这些善事,却舍不
19、得用自己的钱,杂有自私自利的烦恼毒药,光是投机取巧地在一旁随喜,希望平白无故捞一份功德,这种随喜有没有功德也不好说。4、如果真心真意随喜别人的善举,是否能得到同等的功德?为什么?答:不一定。如果随喜的对境不同,获得的功德也有大小之别。对上等者佛和菩萨的善根进行随喜,只能获得一部分功德,而不是全部;对中等者诚心随喜,可以获得同等的功德;对下等者随喜,能获得超越他的功德。因此,真心随喜他人的善举,所获的功德也不能一概而论。5、随喜什么样的善根所得的功德最大?答:假如随喜的对境是诸佛菩萨或者他们的发心和行为,这个功德无法衡量,远远超过了随喜世间善根和小乘行人的善根。6、请转法轮的必要性是什么?在哪些情况下应该祈请大德转法轮?答:众生为无明愚痴所蒙蔽,也为无始恶业所缠缚,一直处于轮回的可怕深渊中,如果没有诸佛菩萨智慧大悲光明的照耀与引导,他们将永无解脱轮回的机会。因此,我们要祈祷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恳请他们转动法轮,燃亮光明法炬,度化为业惑所困的苦难有情。有许多大修行者,以一些弟子眷属的不如法邪行而心生厌离,或因一生的事业已经圆满,于是不再转法轮。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善缘具足的弟子若去恳切祈请,以此因缘这些大德也会继续传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