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寒武纪地层》PPT课件.ppt
《《前寒武纪地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寒武纪地层》PPT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 主 讲:胡 斌 助 课:宋慧波 2012年6月12日复习题131.1.什么叫标志层和标准化石?什么叫标志层和标准化石?2.2.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3.什么叫地层叠覆律和化石层序律?什么叫地层叠覆律和化石层序律?4.4.年代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有什年代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有什么不同?么不同?5.5.5.5.地层对比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地层对比主要有哪几种方法?4 4 前寒武系前寒武系4-14-1前寒武系概况前寒武系概况4-24-2中国的太古宇中国的太古宇4-34-3中国的元古宇中国的元古宇4-44-4前寒武纪全球地史概述前寒
2、武纪全球地史概述从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地地球球的的形形成成在2001年公布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上,以25亿年为界将前寒武纪划分为元古宙和太古宙 4-1 4-1 前寒武系概况1.1.前寒武纪的时限及地质年代划分前寒武纪的时限及地质年代划分 542地球年龄约为地球年龄约为4646亿年亿年。发现最古老的沉积变质岩层为发现最古老的沉积变质岩层为37.537.5亿年,为格陵兰岛的伊亿年,为格陵兰岛的伊苏阿(苏阿(IsuaIsua)群)群 。太古宙推测为始于太古宙推测为始于3636或或3838亿年,经历了亿年,经历了11-1311-13亿年;亿年;元古宙始于元古宙始于2525亿年,经历了大约亿
3、年,经历了大约19.619.6亿年亿年显生宙第一个地史年代为寒武纪,始于显生宙第一个地史年代为寒武纪,始于5.425.42亿年亿年 距今距今5.425.42亿年以前的地质时代,统称前寒武纪,相应年代亿年以前的地质时代,统称前寒武纪,相应年代的地层统称为前寒武系的地层统称为前寒武系前寒武系是指从寒武纪初至可确定的地球历史起始之时的这一段古老地质时期形成的地层,相应地称这段时期为前寒武纪(Precambrian)。4-1 4-1 前寒武系概况前寒武前寒武纪占地占地质历史的史的7/8或或87%始太古代始太古代太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元古宙542251(1)(1)时限限长(36/38-5.43(36/38-
4、5.43亿年年),经历了了32.5732.57亿年;年;(2)(2)地地层普遍普遍变质 (麻粒岩相、角麻粒岩相、角闪岩相、岩相、绿片岩相,一片岩相,一般越老般越老变质越深越深),岩岩浆活活动发育;育;(3)(3)构造构造变形复形复杂,因因为原始地壳薄、原始地壳薄、刚性差、性差、热流流值大,大,易塑性易塑性变形,而且形,而且经历多期构造多期构造变动;(4)(4)生物化石少生物化石少(化石少,化石无硬壳、后期破坏)(化石少,化石无硬壳、后期破坏)(5)(5)矿产丰富丰富(FeFe、AuAu、U U)2 前寒武系的特征前寒武系的特征3 岩系特征及其研究方法(1)同位素年龄测定前寒武纪的地层都由结晶岩
5、石构成,矿物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年龄便成为前寒武纪地层时代确定、划分、对比的重要手段和首选方法,成为大区域乃至全球性前寒武系划分、对比的基本依据。一般采用钾氩法(KAr)、铀铅法(UPh)和铷锶法(RbSr)。(2)构造岩浆旋回法 根据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以及对不整合面上、下岩层的岩石特征、构造特征、变质程度、岩浆活动等进行综合研究来划分不同的地质构造发展阶段的方法,称为构造-岩浆旋回法。根据构造-岩浆旋回确定的前寒武纪的时代界线,其“同时性”具有相对性,这和显生宙时代划分对比的含义有差别,仅代表了时代大致相当的构造发育升段。(3)地层划分、对比的岩性标志:前寒武系中特殊的岩石类型和沉积建造,可
6、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距今l9002000 Ma地层中的条带状铁矿建造,属于碧玉铁质岩类(鞍山式铁矿鞍山式铁矿)。它分布广、层位稳定,是太古宙和古元古代典型的沉积建造。在前寒武纪晚期,大致在距今680800 Ma之间发育的冰碛层冰碛层,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分布,在我国南方称为“南沱冰碛层”和“古城冰碛层”。冰碛层具有同时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远距离对比的良好标志。前寒武纪地层中目前发现的主要是海生的菌藻类、叠层石和原始的后生动物群化石,可用于划分、对比地层。微古植物则主要见于中、新元古代,以个体较小(直径小于10m的属种约近14)、膜壳较薄、纹饰简单为特征,如Leiominuscula(光面小
7、球藻);在l6001000 Ma的中元古代阶段,以膜壳较厚、个体较大、纹饰复杂且形状多样为特征,如Favosos phaeridium(巢面球形藻)及Qudratimorpha(方形藻)等;新元古代,则多出现丝状藻、球藻,同时还出现褐藻甚至各种大型宏体(宏观)藻类。宏观藻类主要包括Chuaria(乔尔藻)、Longfengshania(龙凤山藻)及Pumilibaxa(小履藻)等大型肉眼可见的藻类。新元古代末,地球上出现了后生动物并开始辐射发展。由于它们都呈印痕状态保存,无硬体骨骼或外壳,一般称为裸露动物群,即埃迪卡拉动物群。(4)生物地层学方法小球藻球形藻龙凤山藻 太古宇是指在太古宙(Arc
8、haeozoic Eon)这段时间内形成的地层,这些地层通常是比较复杂的古老变质岩体。年代距今至少在2500 Ma以上(2500-3600 Ma)。4-2 4-2 中国的太古宇1.概述 就全球而言,出露或浅埋的太古宙地壳仅占大陆面积的7,它们和隐伏的古老基底一起构成了大陆原始格架的雏形。太古宙地层的岩石几乎均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因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变质岩。可分为高级变质岩区的麻粒岩相、中级变质岩区的角闪岩相和低级变质岩区的绿片岩相。在太古宙时期,共存的侵入岩主要由云英闪长岩(tonalite)、奥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组成,是地壳早期演化中构成太古宙基底的主体,也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低密度
9、陆壳,直接漂浮在地幔之上,成为太古宙地壳的结构特色之一。2.中国的太古宇(1)地层区划 太古宙以变质地区作为地层分区单元。依据其出露情况分为5个地层区:I-塔里木变质岩地层区;-华北变质岩地层区;-扬子变质岩地层区;-秦岭一大别一苏鲁变质岩地层区;V-华南变质岩地层区(2)中国北方的大古宇 中国太古宙地层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以华北北部及中部发育最好,始太古代的花岗质地质体出露面积小,古太古界由黑云斜长片麻岩、含铬云母石英岩、斜长角闪岩所组成。中太古界主要由麻粒岩、深成奥长花岗岩、云英闪长岩及与火山岩组成。其中冀东以迁西岩群为最为典型。新太古界是华北克拉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多以火山一沉积岩的多旋
10、回所组成。新太古界:分布最广,西自阿拉善、贺兰山经阴山、太行山-吕粱山、燕山、辽吉、鲁西、胶东、皖豫陕,均有大片出露中太古界:主要见于冀东的迁安一迁西地区、吉林的龙岗地区、山东中部郯庐断裂中的沂水地区、胶东地区以及辽北等地区。古太古界:以冀东为代表。始太古代:地表仅见于鞍山附近。迁西运动迁西运动五台运动五台运动阜平运动阜平运动2300古太古界(古太古界(3600-3200Ma3600-3200Ma):):阜平群下部、迁西群、下鞍山群:阜平群下部、迁西群、下鞍山群:原岩以原岩以基性火山喷发岩为主基性火山喷发岩为主,上部夹有中酸性火山岩,上部夹有中酸性火山岩粘土质岩及硅铁质岩沉积,粘土质岩及硅铁质
11、岩沉积,经历了火山喷溢沉积物质的沉积过程,为硅铝壳逐步加厚的过程,形成了陆壳经历了火山喷溢沉积物质的沉积过程,为硅铝壳逐步加厚的过程,形成了陆壳雏形。雏形。岩性:深变质岩,原岩为基性、超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夹分选不好的碎屑岩及多层硅铁沉积岩性:深变质岩,原岩为基性、超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夹分选不好的碎屑岩及多层硅铁沉积岩性:深变质岩,原岩为基性、超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夹分选不好的碎屑岩及多层硅铁沉积岩性:深变质岩,原岩为基性、超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夹分选不好的碎屑岩及多层硅铁沉积分析:分析:分析:分析:1 1)基性、超基性岩来源于地幔,酸性火山岩为侵入体)基性、超基性岩来源于地幔,酸性火山岩为
12、侵入体)基性、超基性岩来源于地幔,酸性火山岩为侵入体)基性、超基性岩来源于地幔,酸性火山岩为侵入体 2 2)可与现代月球对比:月陆)可与现代月球对比:月陆)可与现代月球对比:月陆)可与现代月球对比:月陆-高地(亮)为辉石质斜长岩,月海高地(亮)为辉石质斜长岩,月海高地(亮)为辉石质斜长岩,月海高地(亮)为辉石质斜长岩,月海-低地(暗色)为玄武岩。低地(暗色)为玄武岩。低地(暗色)为玄武岩。低地(暗色)为玄武岩。表明表明表明表明:当时岩石圈壳薄、活动性强、热流值高,仅出现:当时岩石圈壳薄、活动性强、热流值高,仅出现:当时岩石圈壳薄、活动性强、热流值高,仅出现:当时岩石圈壳薄、活动性强、热流值高,
13、仅出现壳幔分异壳幔分异壳幔分异壳幔分异(为壳慢杂岩)。(为壳慢杂岩)。(为壳慢杂岩)。(为壳慢杂岩)。中太古界中太古界-新太古界(新太古界(3200-2500Ma3200-2500Ma):):阜平群上部龙泉关群、五台群、上鞍山群:阜平群上部龙泉关群、五台群、上鞍山群:超基性、基性喷出岩相对减少,超基性、基性喷出岩相对减少,中酸性的火山岩增多,沉积岩发育中酸性的火山岩增多,沉积岩发育,沉积岩包括,沉积岩包括巨厚的碎屑岩(类复理石沉积组合)、粘土岩、碳酸盐岩及硅铁质岩,碎屑岩中巨厚的碎屑岩(类复理石沉积组合)、粘土岩、碳酸盐岩及硅铁质岩,碎屑岩中发育典型交错层理,表明发育典型交错层理,表明陆源面积
14、及浅海沉积环境的扩大,硅铝质陆壳增长。陆源面积及浅海沉积环境的扩大,硅铝质陆壳增长。岩性:岩性:岩性:岩性:深变质岩,原岩为基性至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硬砂岩夹碳酸盐岩深变质岩,原岩为基性至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硬砂岩夹碳酸盐岩地史分析:地史分析:地史分析:地史分析:沉积岩增加,出现砂岩、碳酸盐岩等稳定浅海沉积,说明陆地面积和浅海沉积范围扩大,沉积岩增加,出现砂岩、碳酸盐岩等稳定浅海沉积,说明陆地面积和浅海沉积范围扩大,且较为稳定。且较为稳定。迁西运动后,硅铝质地壳形成、加厚,成为古陆核迁西运动后,硅铝质地壳形成、加厚,成为古陆核(3)太古宇的岩性特征及形成环境4-3 4-3 中国的元古宇
15、1.概述 其时限范围为2500542Ma之间,延续198亿年。元古宇是指在元古宙(Proterozoic Eon)时期内所形成的地层,元古宙由SF埃蒙斯于1887年命名,Proterozoic系希腊词源,意为早期原始生命。542中元古界中元古界中国元古宙地层对比2300五台运动五台运动蓟县运动蓟县运动 整体而言,中国元古宇地层分区单元与中国大陆古板块的划分密切相关,随着太古宙陆核的不断增生,在元古宙而逐渐形成了原始板块,在我国发展形成四个稳定板块,即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扬子板块、西藏(冈瓦纳)板块以及一些小型地块。这些陆壳板块在元古宙中一般被洋壳海域所分割。且在元古宙的不同时段内,地层发育情
16、况明显不同。2 中国元古宇地层区划中国各地的中元古代地层,依据其各自发育的总体特征可划分为7个地层区:-阿尔泰兴安地层区-北天山-阿拉善地层区-塔里木地层区-昆仑地层区V-中朝地层区-华南地层区-东南地层分区(1 1)构造发展:)构造发展:原始原始硅铝质陆核的增生、扩大硅铝质陆核的增生、扩大,各主要陆壳板块初具规模。,各主要陆壳板块初具规模。(2 2)沉积特征:)沉积特征:早期陆壳规模小早期陆壳规模小,大量不成熟的沉积物由海洋内部供给,大量不成熟的沉积物由海洋内部供给,中、中、晚期半稳定陆壳增大晚期半稳定陆壳增大,出现大幅度高差分异,开始出现分选完全的石英砂岩、,出现大幅度高差分异,开始出现分
17、选完全的石英砂岩、粘土岩、大量碳酸盐岩和磨拉石粗碎屑堆积,但厚度大、夹有火山喷发岩,粘土岩、大量碳酸盐岩和磨拉石粗碎屑堆积,但厚度大、夹有火山喷发岩,表现出地台基底与盖层间的过渡性质表现出地台基底与盖层间的过渡性质似盖层似盖层。(3 3)大气圈、水圈:)大气圈、水圈:初期大气、水介质为缺氧环境,广泛出现硅铁沉积和含金铀砾岩,初期大气、水介质为缺氧环境,广泛出现硅铁沉积和含金铀砾岩,中期普遍出现含铁红色砂岩(红层)、高价铁沉积矿层、可燃有机岩和膏盐中期普遍出现含铁红色砂岩(红层)、高价铁沉积矿层、可燃有机岩和膏盐沉积,表明含氧的大气圈、水圈及气候分带现象;沉积,表明含氧的大气圈、水圈及气候分带现
18、象;中晚期海相沉积中出现大量原生白云岩,表明尽管该时期大气中中晚期海相沉积中出现大量原生白云岩,表明尽管该时期大气中COCO2 2含量较各含量较各太古代要低,但仍较古生代后要高,水介质太古代要低,但仍较古生代后要高,水介质HCOHCO3 3离子浓度很高,白云石可在离子浓度很高,白云石可在浅海中直接沉淀浅海中直接沉淀。3 3 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概述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概述 (25251818,18181010亿年)亿年)(4 4)地层特征地层特征1)1)中国北部的古元古界(中国北部的古元古界(2500-1800Ma2500-1800Ma)古元古代使太古代陆核进一步扩大、固化,形成了所谓古元古代使太
19、古代陆核进一步扩大、固化,形成了所谓“原地台原地台”,华北五台山、吕梁山剖面华北五台山、吕梁山剖面滹沱系:(2300-1800Ma2300-1800Ma):总厚度逾8000 m。上部:呈一个向上变粗的沉积序列。下部以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底部有不稳定砾岩,泥岩中常见泥裂,雨痕等层面构造。中部以厚一巨厚层长石石英砂岩为主,有时见有砾岩透镜体,交错层理发育。上部为巨厚层砾岩。系典型山间盆地磨拉石组合。中部:开始为较深水环境、具浊流韵律的细碎屑岩、泥质岩夹少量基性火山岩;往上出现大量白云岩和硅质条带白云岩,含叠层石,局部层位可见竹叶状构造及鲕状结构夹层,顶部泥质增多,为潮坪一碳酸盐台地-逐渐变为潮
20、上一潮间环境。下部:自下而上由砾岩、砂砾岩砂岩、页岩和白云岩以及变质砾岩、长石石英砂岩、千枚岩、大理岩组成。砂岩中交错层理十分发育,波痕、泥裂常见,有时出现石盐假晶井含叠层石,表明豆村亚群是由陆棚边缘逐渐演化为潮坪、泻湖至广海陆棚环境的产物。五台群(五台群(2500-2300Ma2500-2300Ma):总厚大于总厚大于15000 m15000 m,主要为各种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主要为各种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可相变为各种片麻岩,中下部有磁铁石英岩。可相变为各种片麻岩,中下部有磁铁石英岩。原岩原岩主要为细碧角斑岩建造的基性、中基性和主要为细碧角斑岩建造的基性、中基性和酸性火山
21、岩、拉斑玄武岩以及碎屑粘土质岩石。酸性火山岩、拉斑玄武岩以及碎屑粘土质岩石。出现出现多个火山活动多个火山活动碎屑沉积的旋回碎屑沉积的旋回,代表多次活动的岛弧外带(优地槽),代表多次活动的岛弧外带(优地槽)岛弧内部(冒岛弧内部(冒地槽)的发展过程。地槽)的发展过程。中国北部的元古宇以华北板块的晋冀交界及燕山地区研究较深人,最具代表性的是太行山地区的五台山剖面 2)中国北部的中国北部的中元古界(中元古界(180018001000Ma1000Ma)长城系(长城系(1800-1400Ma1800-1400Ma):):两个大型沉积旋回两个大型沉积旋回 上长城统:上长城统:自下而上,自下而上,大红峪组:大
22、红峪组:钙质砂岩,含大型滨海型斜层理钙质砂岩,含大型滨海型斜层理及波痕,夹潮间带白云岩透镜体,及波痕,夹潮间带白云岩透镜体,滨海环境滨海环境;高于庄组:高于庄组:碳酸盐岩碳酸盐岩沉积,白云岩含硅质、锰质,夹燧石条带,沉积,白云岩含硅质、锰质,夹燧石条带,广海环境。广海环境。下长城统下长城统: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常州沟组、串岭沟、团山子组岩性: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常州沟组、串岭沟、团山子组岩性:交错层理含长石砂砾岩、厚层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含长石砂砾岩、厚层石英砂岩(山间急流、准平原河流山间急流、准平原河流河口、滨海海湾河口、滨海海湾)灰绿、黑色炭质页岩(灰绿、黑色炭质页岩(滨、浅海滨、浅海)杂色砂质杂色
23、砂质白云岩,具泥裂、岩盐假晶白云岩,具泥裂、岩盐假晶(滨岸、浅水、静水,暴露)(滨岸、浅水、静水,暴露)蓟县系蓟县系(1400-1000Ma1400-1000Ma):两个沉积旋回):两个沉积旋回上蓟县统上蓟县统:沉积厚度小,代表:沉积厚度小,代表残余海盆的残余海盆的沉积;下部洪水庄组以粉砂沉积;下部洪水庄组以粉砂岩、页岩为主,层理平直,富含炭、铁、铝质,为静水沉积;上部铁岩、页岩为主,层理平直,富含炭、铁、铝质,为静水沉积;上部铁岭组主要为藻礁白云岩岭组主要为藻礁白云岩下蓟县统:下蓟县统:下部下部杨庄组杨庄组,泥质白云岩,上部,泥质白云岩,上部雾迷山组雾迷山组,硅质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具竹叶状
24、构造、海底滑坡构造,横向厚度变化大,发育具竹叶状构造、海底滑坡构造,横向厚度变化大,发育有类复理石建有类复理石建造。水浅造。水浅水深水深 天津蓟县剖面处于燕山海槽中央带,出露了一套基本末变质的沉积岩系。为我国中、新占元界的典型剖面。18 14 16 10 长长城城系系蓟蓟县县系系青青白白口口系系常州沟常州沟组组串岭沟串岭沟组组大红峪大红峪组组高于庄高于庄组组团山子团山子组组下马岭下马岭组组铁岭组铁岭组洪水庄洪水庄组组雾迷山雾迷山组组杨庄组杨庄组景儿峪景儿峪组组龙山组龙山组亿年亿年天天津津蓟蓟县县剖剖面面分布局限,主要限于华北地台东部,在郯庐断裂一线只有零星分布。景儿峪组:灰绿、青灰色泥质灰岩,
25、干旱气候条件下残留海盆的沉积。骆驼岭组:中下部为黄绿色海绿石砂岩夹页岩,上部为黄绿、紫红色页岩夹砂岩,具大型双向交错层理、水平或波状 层理、韵律发育,为滨海沙滩、泻湖沉积。下马岭组:为黄绿、灰黑、灰白色粉砂质页岩 沉积,底部具不稳定的砾岩、砂岩表明为平缓滨海海滩沉积。新元古界青白口系(1000-800Ma1000-800Ma):3)中国北部的新元古界中国北部的新元古界 4)中国南部的新元古界中国南部的新元古界地表所有大型稳定地块和重要地中间地块都已形成地表所有大型稳定地块和重要地中间地块都已形成 稳定地块范围内,稳定地块范围内,开始发育稳定类型的盖层开始发育稳定类型的盖层 出现了丰富的出现了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前寒武纪地层 寒武纪 地层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