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中医教材伤寒学.pdf





《第七版中医教材伤寒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版中医教材伤寒学.pdf(4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eneral Information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伤寒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作者=页数=450SS号=0出版日期=封面书名版权前言目录目 录 第一章绪 论 第一节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第二节 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 一、伤寒论的学术地位 二、伤寒论的作者及成书的历史背景 三、伤寒论的流传与发展 第三节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一、伤寒论的学术渊源 二、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第四节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一、伤寒论与内经 二、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三、伤寒论与温病学 第五节伤寒的涵义 第六节伤寒的病因、发病与传变 一
2、、伤寒的病因 (一)四时正气为病 (二)时行之气为病 二、影响伤寒发病的因素 (一)体质因素 (二)自然因素 (三)社会因素 三、伤寒的感邪途径与传变 (一)伤寒的感邪途径 (二)六经病的传变 第七节伤寒的辨证方法 一、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 二、六经辨证的方法 三、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的关系 (一)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二)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辨证的关系 第八节伤寒的治则治法 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 概论 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 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二)桂枝汤禁例 (三)桂枝汤证
3、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3桂枝加附子汤证 4桂枝去芍药汤证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6桂枝新加汤证 二、伤寒表实证 (一)麻黄汤证 (二)汗法禁例 (三)麻黄汤证兼证 1葛根汤证 2大青龙汤证 3小青龙汤证 三、表郁轻证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三)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 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 (一)变证治则 (二)辨寒热真假 (三)辨虚证实证 (四)表里先后治则 (五)标本缓急治则 二、热证 (一)栀子豉汤类证 1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 2栀子厚朴汤证 3栀子干姜汤证 4栀子汤禁例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4、(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四)葛根芩连汤证 三、虚证 (一)心阳虚证 1桂枝甘草汤证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4桂枝加桂汤证 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二)脾虚证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3小建中汤证 4桂枝人参汤证 (三)肾阳虚证 1干姜附子汤证 2茯苓四逆汤证 3真武汤证 (四)阴阳两虚证 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3炙甘草汤证 四、上热下寒证 五、太阳蓄水证 附:茯苓甘草汤证 六、太阳蓄血证 (一)桃核承气汤证 (二)抵当汤证 (三)抵当丸证 七、结胸证 (一)结胸辨证 (二)热实结胸证 1大陷胸汤证
5、2大陷胸丸证 3小陷胸汤证 (三)寒实结胸证 (四)结胸证预后 附:脏结证 八、痞证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二)热痞证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2附子泻心汤证 (三)寒热错杂痞证 1半夏泻心汤证 2生姜泻心汤证 3甘草泻心汤证 (四)痰气痞证 (五)水痞证 (六)痞证误下后下利的辨治 九、火逆证 十、欲愈候 第四节太阳病疑似证 一、十枣汤证 二、瓜蒂散证 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第五节合病与并病证 一、合病证 (一)太阳阳明合病 1麻黄汤证 2葛根汤证 3葛根加半夏汤证 (二)太阳少阳合病 (三)三阳合病 二、并病证 (一)太阳阳明并病 (二)太阳少阳并病 第六节太阳病欲解时 附:备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版中医教材 伤寒学 第七 中医 教材 伤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