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教学讲义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教学讲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教学讲义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德育原理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一章:檀传宝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前言:德育究竟是什么?前言:德育究竟是什么?德育到底是什么?自由与快乐德育到底是什么?自由与快乐 、尊重与、尊重与平等、宽容与包含、风度与气质、批判与反平等、宽容与包含、风度与气质、批判与反思思许多生活中的常识为何变得那么稀许多生活中的常识为何变得那么稀少?我们是否可以在研究德育的概念中寻找少?我们是否可以在研究德育的概念中寻找久违的常识?久违的常识?第一节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概念一、德育的概念一、德育的概念二、德育的发展进程二、德育的发展进程三、德育理论的主要形态及主要议题三、德育理论的主要形态及主要议
2、题 一、德育的概念一、德育的概念(一(一 )德育的内涵)德育的内涵 在我国古代,在我国古代,“德德”的本字为的本字为“惪惪”。说文。说文说:说:“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心,直声。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心,直声。”段注说:段注说:“内得于己,身心自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身心自得也;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德的对象是道,德的对象是道,“道道”表示事物运动的规表示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则,含有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律和规则,含有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人们认识了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人们认识了道,转化为思想感情,然后外化为行为,施道
3、,转化为思想感情,然后外化为行为,施与人,便称之为德;德即所谓善心善行。德与人,便称之为德;德即所谓善心善行。德育即育德,是培养人的善心和善行的活动。育即育德,是培养人的善心和善行的活动。中国人信仰什么?中国人信仰什么?在古代中国,其实一直有两套完整的信仰在古代中国,其实一直有两套完整的信仰体系:官士阶层信历史,为了青史留名可以体系:官士阶层信历史,为了青史留名可以牺牲生命;民间百姓信奉鬼神,所谓牺牲生命;民间百姓信奉鬼神,所谓“离地离地三三尺有神明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当今中国社,人在做,天在看。当今中国社会会民众普遍信仰什么呢?民众普遍信仰什么呢?有信仰有信仰 有清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生活有目标,有清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生活有目标,有足够的幸福感。并对疾苦之人施以关怀,有足够的幸福感。并对疾苦之人施以关怀,不贪婪,不做犯法之事。相信世界是有规则不贪婪,不做犯法之事。相信世界是有规则和逻辑的,只有谨慎生活,有所敬畏,才能和逻辑的,只有谨慎生活,有所敬畏,才能功德圆满。功德圆满。没有信仰没有信仰 曾经友善对人,帮助穷人。但这个残忍的世界曾经友善对人,帮助穷人。但这个残忍的世界逐渐让我警醒,即使我是多么善良,很多人还在剥逐渐让我警醒,即使我是多么善良,很多人还在剥夺我生存的权利,生活如此艰难。在困难疾病面夺我生存的权利,生活如此艰难。在困难疾病面前,我们的信仰如此功利,神化的人
5、或宗教成了最前,我们的信仰如此功利,神化的人或宗教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拿什么来支撑我的信仰?后一根救命稻草。我拿什么来支撑我的信仰?无信仰社会的八大标志无信仰社会的八大标志 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位,不谋其政假货、假药泛滥假货、假药泛滥 灵修班、辟谷课广受欢迎灵修班、辟谷课广受欢迎 神医、高人神医、高人”层出不穷层出不穷靠不道德手段上位的人受追捧靠不道德手段上位的人受追捧虚假捐献虚假捐献为富不仁为富不仁 社会诚信差,人与人互不信任社会诚信差,人与人互不信任 “德育德育”一词的由来一词的由来 “德育德育”是一个现代词汇,虽然我们经是一个现代词汇,虽然我们经常说原始社会的德育、奴隶社会的德育、常
6、说原始社会的德育、奴隶社会的德育、封建社会的德育,但是封建社会的德育,但是“德育德育”一词却是一词却是出自现代人之口。大约在出自现代人之口。大约在 18 18 世纪世纪 70 70、80 80 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道德法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德育 。与康德同时代的裴斯泰洛齐也使用过与康德同时代的裴斯泰洛齐也使用过“德育德育”一词,表明西方社会于一词,表明西方社会于 18 18 世纪世纪后半叶已经形成后半叶已经形成“德育德育”这一概念。而英这一概念。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一书中,国教育家斯宾塞
7、在他的教育论一书中,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智育”“”“德育德育”“”“体体育育”。从此,。从此,“德育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逐渐成为教育世界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和常用术语。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和常用术语。“德育德育”一词于一词于 20 20 世纪初传入我国。世纪初传入我国。1904 1904 年,王国维以年,王国维以“德育德育”与与“智育智育”、“美育美育”三三词,向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词,向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1906 1906 年又年又将将“德育德育”、“智育智育”、“美育美育”合称为合称为“心育心育”,与,与“体育体育”相提并论,论述教育宗旨。相提并论,论述教育宗旨。
8、1912 1912 年,蔡元培在阐述新教育思想时,主张军国民教年,蔡元培在阐述新教育思想时,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五育并举”,其中的,其中的“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德育德育”。(二)德育包括些什么(二)德育包括些什么西方:西方:moral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即道德教育,与宗教,即道德教育,与宗教 教育、政治(公民)教育有明显的区别。教育、政治(公民)教育有明显的区别。中国:中国:狭义:指道德教育狭义:指道德教育广义:广
9、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更广义: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性更广义: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三)德育概念的(三)德育概念的“泛化泛化”原因:原因:1、传统思想的影响、传统思想的影响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且格。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且格。大学之道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大学之道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 2、受前苏联教育学的影响、受前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新中
10、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学以俄为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学以俄为师,1953 1953 年出版的凯洛夫教育学中将共产年出版的凯洛夫教育学中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主义道德教育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的形成及苏维埃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的形成及苏维埃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相并列。相并列。1956 1956 年,人教社出版的凯洛夫年,人教社出版的凯洛夫等四人主编的教育学提到德育包括道德教等四人主编的教育学提到德育包括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法律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法律教育等。教育等。3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在教育实践中,道德教育、政治
11、教育、思在教育实践中,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密不可分,学校生活不存在绝对的道想教育密不可分,学校生活不存在绝对的道德教育。德教育。德育概念德育概念“泛化泛化”的弊端的弊端1 1、无所不包的对象等于取消了概念本身;、无所不包的对象等于取消了概念本身;2 2、在理论体系上有严重缺陷。、在理论体系上有严重缺陷。3 3、在理论上无法使人在同一个语境下对话、在理论上无法使人在同一个语境下对话4 4、在实践中让德育难以实现根本目标、在实践中让德育难以实现根本目标5 5、思想、政治、道德、法纪等教育问题相互、思想、政治、道德、法纪等教育问题相互混淆,容易采取错误的教育决策。混淆,容易采取错误的教育决策
12、。(四)(四)“守一而望多守一而望多”的原则的原则 守一:严格意义上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守一:严格意义上的德育即道德教育;望多: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望多: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是重要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等是重要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与道德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康教育等与道德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五)德育过程的理解(五)德育过程的理解1 1、转化说、转化说 在我国,许多德育定义都认为德育只是在我国,许多德育定义都认为德育只是一种由外向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认为一种由外向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认为思想道德等纯粹是从外部思想道德等纯粹是从外部
13、“转化转化”进学生头进学生头脑脑的。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卷认为:德教育卷认为:德育育是是“教育与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教育与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胡守芬德育原理认为:胡守芬德育原理认为:“德育既德育既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育活动。”2、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育 原理 檀传宝 第一章 理论 发展 教学 讲义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