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课文讲解-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课文讲解-1.ppt(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畅言教育畅言教育第三单元 文本研习登高 本课时编写: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 韩晶老师 畅言教育导入新课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登高诗指古人登高临远写景抒怀的诗歌统称。登高即登临高处,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山、楼、台、阁形式不同意义相似。畅言教育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自古及今,文人登高所赋之深情 从总体上看这些情怀可分为以下几类。导入新课畅言教育一、登高望远,思亲怀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诗歌赏析畅言教育二、登高望远,伤时悲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歌赏析畅言教育三、登高望远,抒怀励志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 王之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歌赏析畅言教育登 高杜甫诗歌赏析畅言教育 登高登高 杜甫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
3、登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意:感情 重音、停顿、语速、语调 一读正音畅言教育书斋生活壮游时期长安求仕漂泊西南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简介畅言教育二读正义畅言教育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登高诗歌赏析畅言教育三读鉴赏畅言教育风急天高猿
4、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首联写了哪些 意象?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3、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风风 天天 猿猿渚渚 沙沙 鸟鸟景景物物 急急 高高 哀哀 清清 白白 回回意意象象意意境境情情感感(凄清哀婉)(凄清哀婉)(悲悲凉凉孤孤寂寂)诗歌赏析畅言教育在这些意象中,哪一个让你感受最深,请描绘一下。示例:“风急”(1)“急”字不仅传神地写出当时的季节特点,还寄寓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曹丕在燕歌行中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句。秋风本来就凉,江边的秋风就更凉,而江边高处的猛烈的秋风更是特别凉。所以年老多病的诗人站在江边高岸上当然会感到寒意彻骨。这种寒凉,不仅是诗人身
5、体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地感受。(2)表达了诗人悲凉孤寂的情感。诗歌赏析畅言教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颔联写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落木落木长江长江意意 象象意意 境境情情 感感(阔大绵长)(阔大绵长)(悲悲凉凉孤孤寂寂)3、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畅言教育试分析颔联的意境。(1)在诗人登高之处,描写视角俯仰结合:仰望,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不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激流而来。“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不尽”,拓展了长江的勃大,“滚滚来”,又渲染了激流的态势。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
6、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2)意境阔大绵长、壮阔雄浑。(3)对人们的触动不仅仅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也让人想到了生命的易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诗歌赏析畅言教育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颈联、尾联表达了几层悲?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悲万里之悲常客之悲多病之悲孤独之悲霜鬓之悲家国之悲断饮之悲直抒胸臆诗歌赏析畅言教育“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
7、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诗歌赏析畅言教育请同学们把本诗扩写为一段融合意象、意境和诗人形象的记叙文,不少于200字。诗歌赏析畅言教育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节前后,在夔州,长江边上,秋风凛烈地吹着,吹得万木凋零,漫山遍野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急剧地翻滚,孤鸟在空中久久地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有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地朝山上走来,他疾病缠身。而且“右臂偏枯耳半聋”了。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走到生命的晚秋。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忧国
8、忧民,百感千愁涌上心头,写下了一首“七律之冠”。诗歌赏析畅言教育我们是怎样赏析这首诗的?意象意境情情感感直抒胸臆悲借景抒情四读规律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畅言教育规律小结过程:登高-见景-写景-抒怀 形象:意象-意境-情感 物-景-人技巧: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描写 1.远近、高低、俯仰结合;2.色彩冷暖对比;3.视听(等多种感觉)结合;4.虚实结合;5.动静结合;6.运用某种修辞;7.细描与白描;8.正侧面描写;9.细节描写;10.点面结合;11.对比衬托等畅言教育五读成诵畅言教育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主题被时间笼罩,是悲观的(独怆然而涕下);王之涣登鹳雀楼的主题被空间笼罩,是乐观的(更上一层楼)
9、。然而杜甫的登高,以更强大的力量和姿态,使“登高”题材形成定局。杜甫的登高既包揽了陈子昂的时间和王之涣的空间,又注入了个人身世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情感沉郁。时与空,历史与现实互相交错和浸透。陈子昂和王之涣用的都是静止的远景,杜甫则用上远景、近景、特写,并且不断转换视角,使诗写得丰富而复杂,手法顿挫。诗歌赏析畅言教育 登高赋诗是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登高过程的艰难、登上高处的旷茫和寂寥往往更能使诗人产生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怀想,也就容易产生诗情。登高往往表现的是一种昂扬、激烈、悲抑的人生状态,展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渴望(登)和旷茫无边(高)背景下的大豪情、大悲愁。总之,绘壮景、写豪情、感沧桑是优秀登高诗的常态。这个登高的“高”已经不是一个物理的高度,它应该也体现了一种精神的高度:开阔的视野所带来的一种心灵的丰富。诗歌赏析畅言教育布置作业1、背诵登高。2、完成同步练习。畅言教育谢谢观看!畅言教育二维码扫一扫,提出你的建议!畅言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