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分析课件.ppt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弹性力学与有限元分析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部分:有限元基本理论与方法长安大学 张青哲一、有限元基本理论一、有限元基本理论 有限元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目前,它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工程技术领域,如结构的应力、应变分析,各种连续问题的场变量温度、压力、流速势、电磁场等问题的数值计算,并日益受到重视。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连续的求解域离散化,即分割成彼此用节点(离散点)互相联系的有限个单元,在单元体内假设近似解的模式,用有限个节点上的未知参数表征单元的特性,然后用适当的方法,将各个单元的关系式组合成包含这些未知参数的方程组,求解这个方程组,得出各节点的未知参数,利用插值函数求出近似解。随着单元尺寸的缩小,单元数目也就增加,解的近似程
2、度不断提高,如果单元满足收敛要求的话,近似解就收敛于真实解。二、有限元法的分类与求解步骤二、有限元法的分类与求解步骤 从选择基本未知量的角度来看,有限元法分为以下三类:v 位移法以节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v 力法以节点力作为基本未知量v 混合法取一部分节点位移和一部分节点力作为 基本未知量 由于位移法比较简单,计算规律性强,便于编写计算机通用程序,因此在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分析时,大多采用位移法。其求解步骤如下:1、结构的离散化单元划分 2、假设单元的位移插值函数和形函数 3、计算单元刚度矩阵 4、载荷移置把非节点载荷等效地移置 到节点上 5、计算结构刚度矩阵,形成结构刚度方程 6、引入位移边界条
3、件,求解方程 7、计算应力与应变三、两种平面问题三、两种平面问题 平面问题分为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两大类。体力指分布于物体体积内的外力,它作用于 物体内部的各个质点上,如重力、磁力 和运动时的惯性力等。面力指均布于物体表面上的外力,它作用于 物体表面的各个质点上,如物体间的接 触力和气体压力等。1、平面应力问题 在这类问题的应力分量中,凡带某一脚标的(如z)都为零。其特点是:几何形状特点:物体在一个方向(如z向)上的尺寸远 小于其他两个方向的几何尺寸,如薄 板。所受外力特点:在薄板的两个侧面上无面力作用,只 在其边缘受到平行于板面且沿板厚均 匀分布的面力(面力分量中 )作 用,同时体力也
4、平行于板面且不沿板 厚变化(体力分量中 )。由于板很薄,在板面上不受力,且外力不沿板厚变化,因此在整个板内有:于是在6个应力分量中只需研究 平面内的 3个应力分量 ,所以称这种问题为平面应力问题。应变分量中,由广义虎克定律,而 ,可在求出 后再计算;z向位移 可通过应变与位移间关系,经积分后再考虑位移边界条件求得。这样要考虑的应变分量只是 ,位移分量只有 和 。这样,平面应力问题只需研究以下8个独立未知函数:且它们只是 的函数,与 无关。工程中的墙、梁,高速旋转的薄圆盘等都可简化为平面应力问题。2、平面应变问题 这类问题的位移分量中有一个为零(如 向位移 ),其余两个方向的位移 和 与 无关。
5、其特点是:几何形状特点:物体沿一个方向很长(如 向),且垂 直于 轴的截面相同,即为一个等棱柱 体,位移条件或支承条件沿 向也相同。所受外力特点:在柱体侧面上受到垂直于 轴且不沿 长 度变化的面力(面力分量中 )作用,同时体力也垂直于 轴且不沿 长度变化(体力分量中 )。同样有:,于是在6个应变分量中只需研究 平面内的 3个应分量 ,在 3个位移分量中也只需研究平面内的 和 ,所以称这种问题为平面应变问题。应力分量中,由广义虎克定律,而 ,可在求出 后再计算;这样要考虑的应力分量只是 。这样,平面应变问题只需研究以下8个独立未知函数:且它们只是 的函数,与 无关。工程实际中,炮筒、桥梁支座的柱
6、形辊轴等都可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所以无论是平面应力问题还是平面应变问题,都只需研究3个应力分量 ,3个应变分量 2个位移分量 和 。四、单元划分四、单元划分 单元划分是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前提,也是有限元法解题的重要步骤。常用的单元类型有:v 杆单元v 平面单元v 轴对称单元v 空间单元 对平面问题,一般采用三角形单元,此时单元划分应注意以下问题:任一三角形单元的顶点必须同时也是其相邻三角 形单元的顶点,而不能是其内点。三角形单元的3条边长(或3个顶角)之间不应相 差太大,即单元划分中不应出现过大的钝角或过 小的锐角,否则,计算误差较大。在应力较大和应力集中的区域,单元应划分细一 些,以提高精度。
7、如果边界上有集中力作用,则该点应被划分为点。单元的大小和数目应根据精度要求来确定,在保证 精度的前提下,力求采用较少的单元。当物体的厚度有突变或物体由不同材料组成时,不 要把厚度不同或材料不同的区域划分在统一单元。节点编号,原则上可任意,但它影响基本方程系数 矩阵的带宽,所以单元的两个相邻节点编号之差 应尽可能小。五、位移插值函数与形函数五、位移插值函数与形函数 结构离散化后,要对单元进行力学特性分析,即确定单元节点力与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为分析并确定这一关系,需要把单元中任一点的位移分量表示为坐标的某种函数,这一函数称为单元的位移插值函数。它反映了单元的位移形态并决定着单元的力学特性。由于这
8、种函数关系在解题前是未知的,而在单元分析时又必须用到,因此要事先假定,所假定的位移插值函数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它在节点上的值应等于节点位移;2、它所采用的函数必须保证有限元解收敛于真实解。位移函数的一般形式:位移函数一般采用多项式形式。当所取项数越多,坐标变量阶次越高,对真实解的近似程度就越好,但分析与计算的复杂程度也相应随之增加。对于平面(二维)问题,位移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式中:,为待定系数。把位移函数的这种描述形式称为广义坐标形式。在确定二维多项式的项数时,需参照二维帕斯卡三角形,即在二维多项式中,若包含帕斯卡三角形对称轴一侧的任意一项,则必须同时包含它在对称轴另一侧的对应项。1 x
9、y x2 xy y2 x3 x2y xy2 y3 x4 x3y x2y2 xy3 y4 x5 x4y x3y2 x2y3 xy4 y5.以3节点三角形单元为例,其位移函数为:把节点位移 代入上式,可求出6个待定系数 。经推导可得:其中 称为单元位移的形状函数,简称形函数,其值为:若令 表示单元节点位移列阵,则有:其中 为形函数构成的形函数矩阵。上式建立了单元中任意一点的位移与节点位移的关系,即通过单元节点位移 插值求出单元中任一点位移 ,把位移函数的这种描述形式称为插值函数形式。形函数具有以下两个性质:1、形函数 在节点 处的值为1,而在其余两个节点 处的值为0。2、在单元中任意一点,3个形函
10、数之和为1,即:六、计算单元刚度矩阵六、计算单元刚度矩阵 对单元进行力学特性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单元节点力与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称为单元刚度方程,用矩阵表示为:其中 为单元节点力列阵;为单元刚度矩阵。计算单元刚度矩阵的基本步骤是:在假设单元位移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来建立应力、应变与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能量原理,求得单元节点力与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单元刚度方程,从而可得单元刚度矩阵 。以3节点三角形单元为例,其单元刚度矩阵的推导过程如下:1、用单元节点位移表示单元中任一点的应变,得 2、用单元节点位移表示单元中任一点的应力,得 3、利用虚位移原理建立单元节点
11、力与节点位移间的 关系,得 上式是单元刚度矩阵 的普遍表达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单元。对于3节点三角形单元,由于 为常量矩阵,为单元内微元体的体积,所以有:单元刚度矩阵有以下性质:单元刚度矩阵是对称矩阵;单元刚度矩阵主对角线元素恒为正;单元刚度矩阵是奇异阵;单元刚度矩阵仅与单元的几何特性()及材料特性 ()有关,而与单元受力状况无关。七、载荷移置与等效节点载荷七、载荷移置与等效节点载荷 在有限元分析中,认为单元与单元之间仅通过节点相互联系。因此,在结构离散化过程中,如果外载荷不是直接作用在节点上,就必须将非节点载荷向节点移置,也就是把作用在结构上的真实外载理想化为作用在节点上的集中载荷,这个过程
12、就是非节点载荷向节点的移置,移置到节点后的载荷称为等效节点载荷。载荷移置是按单元进行,其步骤是:将各单元所受的非节点外载分别移置到各单元相应的节点上,然后在公共节点处应用力的叠加原理,就可得到整个结构的节点载荷列阵。载荷移置所遵循的原则是能量等效原则,即单元的实际载荷与移置后的等效节点载荷在相应的虚位移上所作的虚功相等。载荷移置的普遍公式:(表示移置后的单元节点载荷列阵)1、集中力 的移置公式 2、体力 的移置公式 3、面力 的移置公式 八、建立结构刚度方程八、建立结构刚度方程 在建立了单元刚度矩阵 和节点载荷列阵 后,就可按一定的方式,形成结构刚度方程:上式表示了整个结构的节点载荷 与节点位
13、移 之间的关系,它是以节点位移 为未知数的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这一方程组,就可得节点位移,进而可求出应力与应变。在形成结构刚度方程时,实际上是以下3个过程的组合:1、将单元节点位移列阵 组合成结构的节点位移列阵 2、将单元的节点载荷列阵 组合成结构的节点载荷 列阵 3、将单元刚度矩阵 组合成结构刚度矩阵 其组合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变形协调条件:在相互连接的公共节点处,诸单元 的节点位移必须相等。静力平衡条件:在相互连接的公共节点处,诸单元 对节点的作用力(即单元节点力)与 作用在该节点上的外载相平衡。此外,在有限元位移法中,约束是通过限制节点位移来体现的,因此在节点载荷列阵中不必考虑约束反力
14、的作用。形成结构刚度矩阵的方法:1、按单元形成结构刚度矩阵 先将存放结构刚度矩阵的数组充零,然后从第一个单元开始,计算其单元刚度矩阵 ,并将 中的每个元素存放到结构刚度矩阵的相应位置上,当依次作完最后一个单元时,就形成了结构刚度矩阵 。2、按节点形成结构刚度矩阵 先将存放结构刚度矩阵的数组充零,从节点1开始,检查该节点与哪几个节点相邻,凡与其相邻的节点,在结构刚度矩阵中就有对应的子刚阵。例如节点r,若节点s与其相邻,则总刚中必有子刚阵 ,然后再检查哪几个单元与这两个节点有关,并将相关单元 中的相应子刚阵 相互叠加。若节点s与节点r无关,则子刚阵 为0。按照总体节点编号顺序,对每个节点重复上述工
15、作,直到最后一个节点为止。结构刚度矩阵有以下性质:v 结构刚度矩阵是对称方阵;v 结构刚度矩阵是奇异阵;v 结构刚度矩阵是稀疏矩阵;v 结构刚度矩阵仅与结构的几何形状、尺寸及材 料特性有关,而与结构所承受的载荷无关。九、位移边界条件的处理九、位移边界条件的处理 结构刚度方程是以节点位移 为未知数的线性代数方程组,但由于结构刚度矩阵 的奇异性,此线性代数方程组不可能有唯一解,因此必须引入位移边界条件,以消除 的奇异性,保证刚度方程有唯一解。处理位移边界条件的方法有以下3种:1、降阶法 即降低结构刚度方程的阶次2、对角元置1法 3、对角元乘大数法 十、计算应力与应变十、计算应力与应变 由结构刚度方
16、程求出节点位移后,就可得各单元节点位移 ,对于3节点三角形单元,可以前边的公式求得应变与应力,即:上式求出的应力为单元中任一点的应力。对于3节点三角形单元而言,由于几何矩阵 与弹性矩阵 都是常量矩阵,因此单元内任一点的应力应变都相等,即3节点三角形单元是常应力单元,也是常应变单元。在求出节点位移后,有时还需了解节点处的应力,因此需要将已经求出的单元应力转化为节点应力,常用有以下两种方法:1、绕节点平均应力法即将与某节点相关的各单元的常量应力加以平均,公式为:2、按单元面积的加权平均法 以交集于节点 的各单元面积作为加权系数,来计算节点 处的应力值,即:式中,为单元 的面积,为与节点 相关的单元
17、数。十一、公式推广十一、公式推广 1、单元中任一点处的位移、应变与应力 2、单元刚度方程、单元刚度矩阵与子刚阵 3、载荷等效移置公式 集中力 的移置公式 体力 的移置公式 面力 的移置公式 4、结构刚度方程 以上公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单元及各种类型的问题,称之为位移法求解线弹性静力问题的普遍公式。第二部分:有限元软件介绍一、有限元软件分析过程一、有限元软件分析过程 有限元软件分析过程大体分为前处理、求解分析及后处理三大步骤。前处理:就是对实际的连续体离散化,建立有限元分 析模型。在这一阶段,要构造计算对象的几 何模型,划分有限元网格,生成有限元分析 的输入数据(包括材料特性、单元特性、施加 载荷
18、及约束条件等)。这一步是有限元分析的 关键。求解分析: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单元分析、整体分析、载荷移置、引入约束、求解约束方程等过 程。这一过程是有限元分析的核心,有限 元理论主要体现在这一过程中。一般除板 壳问题的有限元法应用一定量的混合法外,其余全部采用位移法求解。后处理:主要包括对计算结果的加工处理、编辑组织 和图形表示三个方面。它可以把有限元分析 得到的数据,进一步转换为设计人员直接需 要的信息,如应力分布状况、结构变形状态 等,并且绘成直观的图形,从而帮助设计人 员迅速地评价和校核设计方案。二、通用有限元软件的共同特点二、通用有限元软件的共同特点 有限元法的高度通用性与实用性导致了有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弹性 力学 有限元分析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