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针灸美容学(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针灸美容学(讲义).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针灸美容学(讲义) 实用针灸美容学(讲义)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王少锦 编上篇 基础理论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针灸美容学的概念针灸美容学是研究针灸美容常用腧穴、针灸方法及针灸美容法对常见损美性疾病进行治疗以及延衰防皱、改善肤色、美化容颜、健美形体的一门科学。是针灸临床应用的一种延伸,具有很强的适用性。针灸美容术是用针灸的方法通过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经络功能,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美容目的的一种美容技术.它包括治疗和保健两大部分,现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实际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简述国内外现状)第二节 针灸美容的原理与特点1原理 与经络功能密切相关。人体经络通过沟通脏腑、皮肉筋骨、五官九窍、
2、四肢百骸,将机体联系成为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经络系统又通过运行气血、营养周身,维持人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身体健康.在人体病理状态下,经络功能失调,可引起一系列损美性疾病,此时通过刺激相关的经络腧穴,疏通经气、调节脏腑、祛除病邪,即刻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损美性疾病消除.简而言之,就是针灸通过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达到防治损美性疾病的目的的。2 特点 1) 治法特点 损美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风、火(热)、湿、毒、淤、虚,所以针对病因结合临床总结出疏散、清利、调理、补益四种基本方法。2) 治疗特点 简便易行、经济安全;标本兼治、疗效可靠;防治一体、强身保健。第三节 针灸美容的发展史(
3、略)第四节 传统医学对损美性疾病的认识(病因、病机、辩证)第五节第二章 美容的现代医学基础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在人体表面,约占体重16%重量,其总面积成人大约1。52.0平方米,新生儿约0.21 平方米. 皮肤与眼结膜、口腔粘膜等相连接,保护着个体的独立存在,是人体防御功能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组织有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此外还有毛发、指(趾)甲、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属器。下面是典型的皮肤三层次横截面图。表皮厚度为0。1毫米或0.25毫米,呈楔子形与真皮连接.中间为约2毫米厚的真皮,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表层和深处的血管、淋巴管、汗腺、毛根
4、、皮脂腺和神经纤维。最底层为皮下组织,包括皮下脂肪、神经末梢、毛囊和毛囊乳头。毛发、指(趾)甲、皮脂腺、汗腺等都是皮肤上长有的附属物1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由角朊细胞(产生角蛋白)和非角朊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组成。 角质层 在表皮的最浅层,由5-10 层已经死亡、无核的拄状细胞组成,几乎没有细胞器,紧密平行排列,形成一种天然的屏障保护膜,水、微生物、其他有害物质都不容易侵入。生发层 (人体的皮肤并没有因为每天皮屑的脱落而变薄, 因为生发层的再生功能,皮肤的再生是对环境的一种主动性适应)。根据角朊细胞的分化阶段和特点有内向外又分为基底层-在表皮的深层,为一层柱状或立方状的基底细胞,借
5、助基底膜带与真皮相连接,正常状态下,基底层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棘层-4-10层细胞,由基底细胞分化而成,刚开始略带柱状,随即变为扁平,细胞变大,核小、核质浓缩,核仁清楚,细胞间的桥粒很突出,像棘突一样;颗粒层-颗粒层位于棘层之上,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棘层向上发展时细胞失去胞核,胞质中形成称快的嗜碱性物质(透明角质颗粒);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角质肥厚的表皮,是角质层前期。非角朊细胞中的黑色素细胞,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粘膜、眼色素层和软脑膜中也可以看到,在暴露部位、乳晕、腋窝、生殖器、会阴等处分布较多.黑色素对日光和紫外线具有屏障作用,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损伤.日光照射可以促进黑色素的生长
6、.2真皮有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细胞和基质组成。并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二层,乳头层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有游离的神经末梢和感觉(Meissner 小体),网状层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皮肤附属器和肌等结构。3皮下组织 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也称为皮下脂肪层,脂肪的厚度,虽身体部位、性别、营养状况不同而有差异,同时内有汗腺、毛囊、血管、淋巴管和神经。4皮肤附属器 毛发、毛囊、指(趾)甲、皮脂腺、汗腺等都是皮肤上的附属物.第二节 皮肤的生理功能具有屏障、调节体温、吸收、感觉、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1皮肤的屏障作用皮肤对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刺激有保护作用并能防止
7、体内水分、电解质和各种营养物质的丢失。2皮肤的感觉作用通过感觉神经末梢和特殊的感受器感知体内外各种刺激,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皮肤感觉可分两大类,一是单一感觉,如触觉、压觉、冷觉、热觉,是由神经末梢和特殊的包囊感受器接受体内外单一性刺激引起的。另一类是复合感觉,如干、湿、光滑、粗糙、坚硬、柔软等,以及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定味觉、图形决等,是皮肤中不同类型的感觉神经末梢共同感受的信号传入中枢后,由大脑皮质进行综合的分析而形成的感觉。还有两种特殊的感觉痛觉和痒觉,是由同一神经传导,痛的阈下刺激产生痒感。痒觉得阈值与人的精神状态、发生部位有关。3皮肤调节体温的作用皮肤是热的不良导体,既可防止内热过多的
8、散失,又可以防止较高的外热传入,对维持机体的恒定体温有重要调节作用。当外界温度或某些疾病是体温发生变化时,皮肤及内脏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的神经冲动和血液温度的变化作用于视丘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然后通过交感神经调节皮肤血管的收缩和扩张,从而改变皮肤中的血流量及热量的扩散,以调节体温。另外 皮肤的微循环和小汗腺也参与调节体温,使体温维持恒定.4皮肤的吸收作用外界的物质可经过皮肤被吸收,如药物、化妆品等,吸收途径有三:1)通过表皮角质层细胞膜进入(皮肤吸收的主要途径);2)通过皮肤皮脂腺或汗管;3)通过角质层细胞间隙。皮肤吸收作用受影响的因素:不同部位皮肤角质层厚度不同;角质层水合程度高时则通透性增加
9、,吸收作用强;局部温度升高时,吸收作用增强;也与透入物质的分子结构、浓度、电离度、剂型等有关。5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通过小汗腺、顶泌汗腺、皮脂腺完成,小汗腺分泌汗液,受体内外温度影响,同时神经刺激和味觉刺激也可以引起小汗腺分泌。大汗腺与体温调节无关,白天高夜间低,汗液本身无臭味,在细菌作用下可产生特殊味道。皮脂腺分泌不受神经支配而直接通过内分泌系统调节,其分泌和排泄的产物称为皮脂,后者具有润泽毛发、防止皮肤干裂的作用,皮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抑制皮肤表面某些细菌的繁殖。6皮肤的代谢作用皮肤与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参与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第三节 损美性皮肤病的病理基础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
10、,皮肤同样会发生与其他器官相似的病理变化,如炎症、充血、贫血、萎缩、变性、坏死、瘢痕形成、代谢物质沉积、肥厚及肿瘤等。但因皮肤的特有组织结构,也就有其特殊的病理变化.这些病理变化,与损美性皮肤疾病的性质和病因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帮助临床诊断。常见的病理变化:1角化过度-角质层异常增厚。常伴有颗粒层和棘细胞层增厚,多见于扁平苔癣、疣、慢性皮炎等,如因为角质层细胞脱落减少所致,颗粒层和棘细胞层不增厚(见于寻常性鱼鳞病).2毛囊角拴-出现于上皮角化过度的批复中,在大的毛囊或汗管开口处形成栓赛。常见于盘状红斑狼疮、硬化性萎缩性苔癣、毛囊角化症等.3角化不全-角质层中尚有细胞核残留,下面的颗粒细胞减少或消
11、失,此变化与真皮浅层及棘细胞层炎症水肿有关,多见于银屑病、慢性湿疹等。4颗粒层增厚-常伴有角化过度,扁平苔癣、红斑狼疮、寻常疣、慢性湿疹等。5棘层肥厚-常伴有表皮突延长和增宽。通常见于银屑病、慢性湿疹等。6乳头瘤状增生-真皮乳头不规则升高,伴有表皮轻度不规则增生,使表皮呈现不规则波浪状起伏。寻常疣。7表皮萎缩主要是棘细胞层萎缩,表现为表皮变薄,表皮突变平或消失,真皮与表皮交接呈直线状,可见于老年皮肤、红斑狼疮、麻风病等。8表皮水肿-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棘细胞内水肿时,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变淡,细胞核推向一侧,水肿严重时,棘细胞可因为膨胀而破裂,残存的细胞膜可相互连接呈海绵状;细胞间水肿时,可使得
12、细胞间隙增大,细胞间桥拉长,甚至可出现棘突松懈及表皮内水疱。常见于单纯性疱疹、带状疱疹、汗疱疹、湿疹、病毒性水疱、皮炎类皮肤病等。9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细胞空泡形成、肿胀或破碎,细胞排列紊乱甚至基底层消失,表皮与真皮界限模糊。可见于红斑狼疮、扁平苔癣、皮肤异色病等。10色素增多-表皮基底细胞层和真皮上部黑色素颗粒增多,可见于炎症后色素增多、黄褐斑等。11色素减少-表皮基底细胞层和真皮上部黑色素颗粒减少或消失,可见于白化病、白癜风、炎症后的色素脱失。12色素失禁-表皮基底细胞和黑素细胞损伤后,黑素脱离这些细胞到真皮上部,或被吞噬细胞吞噬。常见于色素失禁症、扁平苔癣、红斑狼疮等。13纤维化和硬化
13、-真皮内的胶原纤维增生且排列紊乱,伴有较多的纤维细胞出现即纤维化;硬化则指这些胶原纤维更加致密而变粗,呈均质化,比较透明,成纤维细胞减少。可见于硬皮病、斑痕疙瘩、斑痕等。第四节 损美性皮肤病的病因 1一般发病因素年龄、性别、种族、气候季节、职业、个人卫生、社会因素 年龄-色素性荨麻疹、色素性干皮病;青春期寻常性痤疮、脂溢性皮炎;中老年角化过度、皮肤瘙痒症、皮肤癌。性别-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黄褐斑、硬红斑;还有妊娠纹、月经疹。男性痤疮、早秃、脂溢性脱发;须疮。种族-白种人顶泌汗腺及皮脂腺比黄种人多,痤疮、腋臭;白种人皮肤色素少,容易发生日光性皮炎、皮肤癌。黑种人银屑病发病率低。气候季节夏季痱子、
14、癣症;冬季银屑病、湿疹加重;春秋多形性红斑、玫瑰糠疹;职业-演员油彩性皮炎;矿工真菌性皮炎;农民手足皲裂;个人卫生-头癣、足癣、皮肤干燥、皲裂等;社会因素营养不良性皮肤病(维生素A缺乏及糙皮病)较少见,但化妆品皮炎多,因大气臭氧层被破坏紫外线强烈导致日光性皮炎等。 2主要发病因素外因:1)物理性因素温度异常冻疮、烫伤;放射线引起放射性皮炎;太阳光导致日光性皮炎;长期潮湿、浸渍、搔抓引起皮肤瘙痒、其他的皮肤病。2)化学性因素-药物、化学原料、染发剂、化妆品、洗涤剂引起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3)生物性因素-细菌引起疖、毛囊炎、丹毒、脓疱疮、皮肤结核;病毒引起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
15、等;真菌引起头癣、体癣、手足癣及深部真菌病内因:1)遗传因素-鱼鳞病、青少年白发、雀斑。2) 内分泌因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出现痤疮、多毛;甲减引起皮肤黏液性水肿;妊娠出现黄褐斑。3) 代谢障碍黄色瘤、皮肤淀粉样变、皮肤钙质沉着症等。4) 神经精神因素-脊髓空洞症及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皮肤营养性溃疡;精神紧张引起斑秃、胆碱能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多汗症等。附录 头发的基本结构头发的基本结构头发是由表皮的角质层细胞角化而成的特殊组织. 从组织结构来看,头发由毛和毛囊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 从外表面上看,头发由发根和发干组成,露出头皮的部分是发干,在头皮下面的部分是发根,它被包裹在毛囊内。 发干和毛根
16、毛发是表皮向外生长的特殊部分,主要成分是角蛋白。毛干是露出头皮的毛,占整个毛重量的8590;毛根位于头皮下,毛囊内的毛,只占全毛重量的10%15,其根部与毛囊下部称为毛球的结构相连接. 毛干从外到内可分为三层: 最外层的是表皮层,也叫毛小皮,是毛干的保护层,主要是抵御外界的物理、化学因素对头发的毛发的轻微损伤.它由610层长行鳞片状角质细胞重叠排列而成,游离缘指向发梢,不同的发质其形状、结实程度与拉力也各不相同。这种鳞状物质越接近头皮的部分越光滑,相反,越远离头皮的部分越粗糙,越不规则,且受到外界不同程度的各种刺激后,边缘可轻度翘起或破裂。 中间一层是头发的最主要的部分,称为皮质层,是由成束角
17、蛋白链沿着毛干的长轴分布。它决定了头发的弹性、强度和韧性。该层约占整个发茎的一半不到。在该层中还含有许多黑素颗粒。最内一层是头发的中心部分,称为髓质层,由皮质层的细胞所围绕,其间充满空气间隙,有一定的阻止外界过热的作用.类似于一根狭长的管道,它深入到真皮之中,有时可深至皮下组织。一根长长的毛囊,其结构十分复杂,为了研究的方便,将它的不同部分给予不同的命名。引起毛发收缩的立毛肌附着于毛囊,其附着点下部称为毛囊下部,其上方称毛囊上部。毛囊下部膨出的部门叫毛球,是头发的发端.毛球的最底部有一凹陷称为毛乳头,它是一团伸入毛球内的结缔组织,含有血管和神经。毛乳头与结缔组织鞘为头发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18、.如果毛乳头被破坏或退化,头发就停止生长,并逐渐脱落。在毛囊上部,还有一个皮脂腺的开口,这一开口处又将毛囊上部分为上下漏斗部和峡部。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由毛孔排出,滋润着头发,并且可以根据其分泌的多少来决定头发的属性,如中性、油性和干性。第三章 针灸美容的常用腧穴第一节 十四经脉的美容作用督脉-振奋全身阳气,促进气血运行, 用于头面、五官的美容保健,脱发、皮屑、瘙痒、脂溢性皮炎;因阳虚所致的毛发稀疏、精神萎靡、面色恍白、肥胖或消瘦.任脉-冲任之海、调节全身气血,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皮肤干燥或粗糙等,并可调治女性月经不调和带下症;改善体质、强身健体。手太阴肺经-宣散肺热,扩张皮肤血管、增加
19、皮脂分泌、改善皮肤的营养状况、使皮肤光滑、柔润富有光泽。常用于全身皮肤、手部的保健及头面部的损美性疾病,如黄褐斑、痤疮、酒渣鼻、皮肤过敏等,尤其以肺热为先。手阳明大肠经-通腑排毒,通经活络,多用于调治皮肤过敏、肤色晦暗、黄褐斑、痤疮、酒渣鼻、皮疹等;面瘫、面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等;肥胖症;习惯性便秘、腹泻.足阳明胃经-补益气血、调理脾胃、行气导滞,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引起的体质虚弱,形体消瘦无力,面色萎黄,皮肤干枯,口唇色淡,苍白无华;胃肠积滞,排泄不畅引起的形体肥胖或消瘦,皮肤粗糙活油腻不洁,痤疮、便秘,心烦失眠、口疮、口臭;促进乳房发育、丰乳隆胸;皮肤保健护理的基础经脉。足太阴脾经-
20、健脾益气、除湿化痰,常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肌肉松弛、形体无力、面色萎黄、皮肤粗糙,面色无华,口唇色淡;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引起的肥胖、嗜睡,伴有月经不调。手少阴心经-清降心火、镇静安神,常用于小肠实热、虚热引起的皮肤油腻或干燥,口干口臭;改善面部色泽,如心血不足的面色苍白、指甲苍白或暗紫;改善情绪、消除疲劳、减少皱纹。手太阳小肠经-疏通经气、濡润肤色,常用于头面部皮肤、五官、神经的病变,改善皮肤过敏、暗疮、湿疹等。足太阳膀胱经-疏通经气、调理脏腑气血,常用于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损美性疾病,如雀斑、妊娠期和产后内分泌紊乱所致的蝴蝶斑,肥胖、消瘦、早衰等,改善皮肤过敏、毛发枯焦、口唇淡白等.经脉循行所过
21、面部、眼区等处的美容保健。足少阴肾经-益肾补虚、调节阴阳,用于抗衰老,中老年保健;改善过敏体质、色斑、面色晦暗、面部浮肿等。损美性疾病常伴有的妇科病。手厥阴心包经-宁心安神、宽胸理气;用于安定情绪、消除烦恼,滋润面部皮肤、减少皱纹.手少阳三焦经-疏理三焦、促进代谢,用于肥胖症、痤疮、酒渣鼻、皮肤浮肿。足少阳胆经-疏理肝胆、清热泻火,痤疮、面部湿疹;情志抑郁引起的皮肤干燥或油腻、伴有月经失调;头面部美容保健.足厥阴肝经-疏肝理气、活血化淤,黄褐斑、妊娠斑、痤疮、面色晦暗、面色黧黑;促进乳房发育、缓解乳房胀痛,调节损美性疾病伴有妇科疾病。第二节 临床针灸美容常用穴位头面部腧穴1印堂【经别】经外奇穴
22、【定位】正坐仰靠位或仰卧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功效】除皱洁面、润肤降火、清脑明目【应用】额部粉刺、颜面热疮、眉间及额头皱纹、斜视【操作】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说明】消除眉间及额头皱纹必取之穴。还降火明目。2太阳【经别】经外奇穴【定位】正坐或侧伏坐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功效】益颜除皱、泄热祛斑【应用】眼角皱纹、额部粉刺、黄褐斑【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说明】消除眼角皱纹的要穴。3鱼腰【经别】经外奇穴【定位】正坐或仰卧位;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功效】清热悦目、明目生眉、疏风通络【应
23、用】面部皱纹、额部色斑、额部粉刺、眼睑下垂【操作】平刺0。30。5寸【说明】眉部疾患、面部皱纹、 色斑 4四神聪【经别】经外奇穴【定位】正坐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个穴位 【功效】升阳益气、益智安神、养发生发【应用】头顶脱发、头发早白、失眠健忘、头皮屑多、瘙痒;【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5百会【经别】督脉【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功效】升阳益气、活血润面、益智安神、养发生发【应用】头顶脱发、头发早白、脱眉、红斑狼疮、斑秃、眼睑下垂、黄褐斑、面色憔悴、失眠多梦、头晕疲倦【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说明】美容原理在于升阳益气,阳气升、气血
24、行,容面、毛发得以濡养。6承泣【经别】足阳明胃经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正坐或仰卧,眼睛向前平视,当瞳孔直下,眼球下方,眶下缘上方处取穴【功效】疏风通络、清热明目、除皱养颜【应用】眼睑浮肿、眼圈发黑、眼睑润动、下眼皱纹、双目无神【操作】紧靠眶下缘直刺0。30。6寸,不宜大幅度捻转提插,禁灸7四白【经别】足阳明胃经【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正坐或仰卧,眼向前平视,当瞳孔直下,眶下缘下方之眶下孔中取穴【功效】泽面除皱、祛风消肿、通络消斑【应用】面部皱纹、面无光泽、面颊浮肿、雀斑、黄褐斑、眼袋、眼睑润动、下眼睑浮肿【操作】直刺0。20.4寸,不宜灸【说明】治疗
25、眼睑周围疾患的要穴,结膜炎、麦粒肿、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对面颊浮肿效果好.8地仓【经别】足阳明胃经【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正坐或仰卧,眼向前平视,于瞳孔垂线与口角平线之交点处取穴【功效】活血润颜、通络止涎【应用】口周皱纹、唇缓不收、口角歪斜、面肌痉挛、眼睑润动、口流清涎【操作】向颊车方向平刺0。51。2寸,可灸【说明】口、眼之疾9下关【经别】足阳明胃经【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正坐或侧伏,闭口,于耳屏前约一横指处,当颧骨弓下的凹陷处取穴。此穴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功效】益颜祛皱、除斑洁面【应用】面部皱纹、雀斑、黄褐斑、面部痤疮、面色发黑、面癣【操作】直
26、刺0.51。0寸,可灸【说明】促进面部皮肤血液循环,改善肤色。10颊车【经别】足阳明胃经【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功效】通络消肿、行淤泽面【应用】面部皱纹、颌颊肿痛、口眼歪斜、面肌痉挛【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大迎、地仓方向斜刺11。5寸,可灸【说明】面部美容要穴11迎香【经别】手阳明大肠经【定位】正坐仰靠,于鼻唇沟与鼻翼外缘中点平齐处取穴【功效】清热散风、洁面润肤【应用】面部粉刺、湿疹、痤疮;面痒浮肿、面部皱纹、酒渣鼻、口唇歪肿、口唇皲裂、口疮;鼻部疾患【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20。5寸,禁灸【说明】面部瘙痒要穴。手足阳明经会穴,肺主
27、皮毛,肺与大肠善清热散风。12颧髎【经别】手太阳小肠经【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正坐仰靠,于颧骨下缘水平线与目外眦角下垂线之交点处,约与迎香同高.【功效】清热明目、红润容颜、活血退斑、祛风消肿【应用】颧部黄褐斑、雀斑、痤疮、扁平疣;面色萎黄、颜面浮肿、目赤唇肿、眼睑润动【操作】直刺11.5寸【说明】促进局部皮肤的分泌、排泄,使色斑变淡,是治疗面部黄褐斑、雀斑,特别是颧部色斑的必用穴.13素髎【经别】督脉【定位】在面部,当鼻尖正中央.【功效】清泄热毒、升提阳气【应用】酒渣鼻、鼻塞不通、鼻息肉;低血压之面色苍白【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说明】鼻部疾患,升压作用
28、14瞳子髎【经别】足少阳胆经【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正坐仰靠,令患者闭目,当眼外角纹之止处取穴【功效】清热明目、除皱养颜【应用】鱼尾纹、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润动、近视、斜视【操作】向外方平刺0.30.5寸,可灸【说明】除皱明目,是消除鱼尾纹和老年人保护视力的有效穴位。15丝竹空 【经别】手少阳三焦经【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正坐或侧伏,于额骨颧突外缘,眉梢外侧凹陷处取穴。【功效】明目生眉、润肤除皱【应用】眉毛脱落、鱼尾纹、眼睑润动、目赤肿痛、视物疲劳【操作】平刺0。51寸,不宜灸【说明】对鱼尾纹改善比攒竹和鱼腰好。16攒竹【经别】足太阳膀胱经【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
29、眶上切迹处。正坐仰靠或仰卧,于眉头边缘,入眉毛约0.1寸取穴【功效】祛风明目、通络【应用】眼圈发青、眼睑下垂、眼睑润动、眼部疲劳、迎风流泪、近视、斜视【操作】向下或向外平刺0。50.8寸【说明】消除黑眼圈、眼部疲劳要穴。17睛明【经别】足太阳膀胱经【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正坐或仰卧,于目内眦向内0。1寸,再向上0。1寸处,近目眶骨内缘处取穴【功效】清热明目、疏风通络、除皱养颜【应用】眼圈发青、眼部疲劳、迎风流泪、内眼角瘙痒、近视、斜视【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固定,右手紧靠眼眶边缘直刺0.30.5寸,不做捻转提插手法,或只做轻微的捻转手法;不灸.【说明】美容要穴。胸
30、腹部腧穴1关元【经别】任脉【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仰卧,于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的下2/5与上3/5的交点处取穴【功效】培元泽肤、减肥除皱、益血消斑、健体强身【应用】面无光泽、面部皱纹、面皮松弛、各类色斑、虚痨体瘦、过度肥胖【操作】直刺11.5寸,可多灸;孕妇慎用【说明】培补元气,体健则皮肤光泽、色佳。2气海【经别】任脉【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仰卧,先取关元,当脐中与关元连线之中点处是穴【功效】调理气血、润肤消斑、生发养发【应用】黄褐斑、头发枯黄脱落、面部皱纹、面无光泽、面部浮肿、神衰乏力【操作】直刺11。5寸,可多灸。【说明】培补元气,改善面容、
31、毛发3神阙【经别】任脉【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仰卧,于肚脐正中取穴【功效】滋阴壮阳、补血养颜、健脾消斑【应用】面无光泽、面部皱纹、黄褐斑【操作】禁针,重灸。4天枢【经别】足阳明胃经【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仰卧,于脐中旁开2寸处取穴【功效】和营悦面、理气通便、泄热消痤【应用】面无光泽、面容憔悴、口疮、痤疮、酒渣鼻,肥胖症【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说明】擅通腹气、泄热5膻中【经别】 任脉 (1)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 ;(2)心包募穴【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仰卧,男子于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定取;女子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定取。【功效】益
32、气除皱、通络丰乳【应用】面部皱纹、乳房欠丰满或萎缩【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背部腧穴1大椎【经别】督脉【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正坐低头,于颈后隆起最高且能屈伸转动者为第7颈椎,于其下间处定取;该处约与肩平.【功效】解毒除痤、清热通阳、行气消斑【应用】面部粉刺、痤疮、疮疖、脓疱、颜面丹毒、面部湿疹、各类色斑【操作】直刺0.51寸, 高热时常用放血疗法【说明】擅解湿热毒邪,痤疮、疮疖、脓疱;行气活血、贯通阴阳,各类色斑2肺俞【经别】足太阳膀胱经【定位】俯伏,于第3胸椎棘突下,身柱穴旁开1.5寸处取穴【功效】养阴润肺、润肤泽毛、调气除痤【应用】面容憔悴、面色苍白、毛发
33、枯槁、皮肤干燥粗糙甚至皲裂、面部痤疮、酒渣鼻;【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说明】肺主皮毛 3心俞【经别】足太阳膀胱经【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调理气血、润肤泽面、养心安神【应用】面色晦暗、面色发青、面色恍白、面色无华、面部粉刺【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4肝俞【经别】足太阳膀胱经【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于第9胸推棘突下间,筋缩穴旁开1.5寸处取穴【功效】祛风通络、消斑明目、解毒除痤、补血养颜【应用】黄褐斑、雀斑、蝴蝶斑、妊娠斑、面部痤疮、指甲软而易折【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5脾俞【经别】足太阳膀胱经【定位】在背部
34、,当第11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于第11胸推棘突下间,脊中穴旁开1。5寸处取之。【功效】健脾消肿、补血养颜、润泽肌肤【应用】面色萎黄、面部浮肿、面色苍白、面部皱纹、皮肤松弛、眼睑浮肿、面部痤疮、头发枯黄.【操作】直刺0。51寸,可灸【说明】脾失健运导致的美容问题6肾俞【经别】足太阳膀胱经【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俯卧,先取与脐孔基本相对的命门穴,再于命门穴旁开1。5寸处取穴。【功效】补肾养发、益气驻颜、聪耳明目【应用】面色黧黑、各类色斑、头发枯焦、头发早白、头发早脱【操作】直刺0。51寸,可灸【说明】补益作用7膈俞【经别】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35、【定位】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俯伏,于第7胸椎棘突下,至阳穴旁开1。5寸处取穴,约平肩胛骨下角【功效】 润肤红颜、化淤消斑【应用】皮肤粗糙、毛发枯槁、面部痤疮、黄褐斑、雀斑、酒渣鼻、面色无华【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说明】活血祛淤要穴上肢腧穴1合谷【经别】手阳明大肠经【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功效】疏风活血、润面养颜【应用】痤疮、口疮、面目浮肿、口眼歪斜、齿印肿痛、面部风疹、湿疹、隐疹、面部皮肤粗糙【操作】直刺0。51寸,可灸,【说明】 大肠合穴,疏理大肠积热2曲池【经别】手阳明大肠经【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
36、的中点;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功效】清热泻火、养颜除痤【应用】黄褐斑、面部痤疮、口周皮炎、酒渣鼻、皮肤过敏、皮肤干燥,肥胖症【操作】直刺11.5寸,可灸【说明】清泄大肠积热3支沟【经别】手少阳三焦经【定位】伸臂俯掌,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3寸,尺、桡两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处取穴【功效】通利三焦、养颜益肤【应用】习惯性便秘、肥胖症、皮肤油腻粗糙【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4尺泽【经别】手太阴肺经【定位】手掌向上,肘部微弯曲,于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肘横纹上取穴【功效】清宣肺热、润泽肌肤【应用】面部痤疮、酒渣鼻、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操作】直刺0.81。2
37、寸;或放血,可灸【说明】肺热引起的美容问题下肢腧穴1足三里【经别】足阳明胃经【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功效】补虚养颜、消斑除皱、保健强身【应用】面部皱纹、面部皮肤粗糙、面部痤疮、各类色斑、皮肤过敏、眼睑下垂、虚羸消瘦、肥胖症【操作】直刺11。5寸,可灸【说明】补益气血、双向调节2三阴交【经别】足太阴脾经【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或仰卧,于胫骨内侧面后缘,内踝尖直上四横指(一夫)处取穴【功效】化湿止痒、消肿益颜、益气消斑【应用】皮肤瘙痒、面部浮肿、面色萎黄、黄褐斑、眼睑下垂、月经不调【操作】直刺0。51寸,可灸,孕妇不宜
38、针【说明】脾、肝、肾三经引起的美容问题。3血海【经别】足太阴脾经【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功效】凉血消斑、祛风止痒、清热除痤【应用】黄褐斑、雀斑、蝴蝶斑、皮肤瘙痒、面部湿疹、痤疮、荨麻疹【操作】直刺0。81寸,可灸【说明】凉血、止痒要穴4太冲【经别】足厥阴肝经。足厥阴经之原穴【定位】正坐垂足,于足背第1、2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功效】泄热悦颜、清肝明目【应用】面色发红、面色发黑、黄褐斑、目赤目痒、口歪唇肿、皮肤湿疹、头晕目眩【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说明】凡肝火、血热、肝风上冲头面,皆能泄之、清之、熄之。常配
39、合“合谷”调理一切气血之病,特别因气血流通不畅、内热上冲导致的面部斑、疹、肿、痒。5涌泉【经别】足少阴肾经【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功效】补肾降火、美白肌肤【应用】面色发黑、面皮粗糙、头顶晕痛、失眠、口疮、咽痛、失音、乏力【操作】直刺0。51寸,可灸6地机【经别】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郄穴【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正坐或仰卧,于阴陵泉直下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取穴。【功效】健脾悦颜、活血调经【应用】面色萎黄、月经不调【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第四章 针灸美容的常用方法第一节 毫针
40、法1毫针的基本知识与操作2关于行针与得气附:美容针法第二节 灸法1艾炷灸 2艾条灸3温针灸第三节 拔罐法火罐第四节 穴位注射法1针具和药物2操作方法第五节 皮内针法1针具 2操作方法第六节 皮肤针法1针具 2操作方法第七节 三棱针法1针具 2操作方法第八节 电针法1电针仪2操作方法3注意事项第九节 耳针法1耳穴基本知识2耳穴应用3操作方法说明:以上内容参考中医本科针灸学教材的相关章节下篇 临床应用第一章 保健美容第一节 驻颜抗衰通过针灸疗法推迟皮肤衰老,使颜面肌肤保持红润、细腻、光滑、富有弹性,体现自然的健美。【机体衰老的原因】1。中医学观点:饮食不节、劳逸失常、情志过极失常等因素可导致脏腑、
41、经络功能紊乱,肺、心、肝、脾、肾五脏功能失调,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促使皮肤衰老,影响皮肤的健康。2现代医学:自然因素 40 岁后,皮肤的老化逐渐明显,这是由于皮肤组织生理功能衰减,但老化的程度因人而异。非自然因素 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情绪异常、精神紧张,营养师条或缺乏,起居无常、劳逸不当、酗酒、吸烟等,过度日晒、皮肤保养不当、滥用化妆品及某些药物,内分泌失调等等。【保健方法】1体针治则:补益脏腑、调理气血.任督脉和脾胃经穴处方:足三里、关元、百会、神阙、三阴交;可根据情况选用背俞穴.足三里-健脾益胃、提高机体免疫力;关元培补固肾;百会升阳益气、醒脑安神;神阙-鼓舞元气;三阴交健脾益肾。操作:神
42、阙用灸法,余补虚泻实;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2灸法隔姜灸:足三里,取双侧穴位,直径2厘米左右圆形姜片,艾炷黄豆大小,置于姜片上点燃,每穴5-7壮,每日一次,灸10次后,停灸一次,连续3个月为一个疗程。温和灸:神阙、足三里(双侧),用清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10 分钟,以局部红润为度,隔日施灸一次,2个月为一个疗程。葆春灸:气海、足三里,方法同温和灸。气海、足三里强身健体要穴,对脾肾尤有补益之功,经常应用可以补气悦颜。3耳针取穴:皮质下、内分泌、肾、心、脑、面方法:毫针刺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耳交替应用。也可埋针或耳贴压穴。4按摩红颜按摩法摩腹:以缓摩、顺摩的补发,10-20分钟.点穴
43、:脾俞、肝俞、肾俞,用平稳着实的按揉法,每次1分钟左右.捏脊:长强到大椎行57遍,在脾俞、肝俞、肾俞上按揉50 次.耳穴按摩法第一步:全耳按摩。双手掌心摩热后,摩耳背面56次,然后劳宫穴对准耳廓腹部,正反转各揉20次。第二步:摩耳轮数十次.第三步:揉捏、拽拉耳垂十余下。第四步:双手食指、拇指相对按摩耳屏和对耳屏各1020次。第五步:用双手食指尖按揉三角窝、耳甲艇和耳甲腔各数次。5中药黄芪丸:黄芪、熟地各60克,覆盆子、牛膝、石斛、泽泻、附子、鹿茸、山茱萸、五味子、桂圆、人参、沉香、肉苁蓉各30 克,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丸,早、晚各1次.具有调补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抗衰驻颜。黄精丸
44、:黄精汁、地黄汁、天门冬汁各6000毫升, 小火煎减半,入白蜜2500克,白茯苓末1000克,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温酒化服,早、晚各1次。具有补益五脏、滋养容颜作用。【调养护理】1保持情绪乐观,心情平和。2饮食营养均衡,40 岁以后适当进补。3坚持适当体育运动,劳逸结合.4生活作息规律,保证适度睡眠,不暴饮暴食,不吸烟酗酒。5注意日常面部护理,选用适宜的护肤品,外出防晒。第二节 防皱祛皱皱纹是皮肤老化最早的征象,25岁以后皮肤的老化过程即开始,皱纹开始显现。但是可以通过保健美容推迟皱纹的出现,并减少皱纹的发生。对非自然因素导致的皱纹,可以通过保健方法,逐渐使其消除.【皱纹发生的原因
45、】1中医观点: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脾失健运、气血亏虚;或劳神过度、损耗真阴,皮肤失于濡养。2现代医学观点:内因与年龄、表情肌及重力有关,成人后皮肤的代谢功能减弱,对细胞有滋养作用的脂肪和水分减少,皮下脂肪层变薄或消失,真皮纤维老化,皮服的张力和弹性降低,当表情肌松弛后,皮肤不能很快复原,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皱纹。外因-长期紫外线辐射,接触风沙,干燥环境等都可导致皮肤弹性减退出现老化而生皱纹。其他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精神因素等,均可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而生皱纹.皱纹形成后可进一步形成皱襞,即皮肤上出现较深的褶子,出现部位的顺序是额上下眼睑外眦耳前区颊、颈部颌、口周。【保健方法】1体针 治则:益气和血 防皱祛皱。局部穴位和阳明经穴。选穴:印堂、阳白、太阳、丝竹空、迎香、四白、下关、阿是穴、足三里、曲池、血海、三阴交。方法:根据皱纹出现部位每次取35个穴位,均双侧,局部顺皱纹方向进针,平补平泻,体穴用补法,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2耳针:心、肺、面。常规消毒,在一侧耳廓穴位上埋入揿针,胶布固定。每天按压34次,每次1分钟,加强刺激。35天换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