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整理(沪科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物理知识整理(沪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知识整理(沪科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物理知识整理(沪科版).八年级 物理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
2、=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1um=106m;1nm109m.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
3、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 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7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
4、机械运动。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2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米/秒=3。6千米/小时13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14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15 根据可求
5、路程:和时间:第三章 声的世界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4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第四章
6、 多彩的光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4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5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6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 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8 平面镜应用:(
7、1)成像(2)改变光路。9、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10、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1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线透过厚薄不同的玻璃或水透镜发生折射时,光总偏向较厚的部分。12、凸透镜成像: (1) (2) (3) F F (1/) (2/) f (1)物体
8、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像距:fv G 上浮 (3)F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下沉;(2) 上浮 (3) = 悬浮。(不会漂浮)3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4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5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浮=GF视 (2) 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7浮力利用 (1)密度计:是物体漂浮条件的一个应用。它的刻度特点:上大下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9、。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4)轮船: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第八章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公式:,式中p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Pa=1N/m2,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3压强公式 ;4 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5 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
10、流动性。6 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7 液体压强计算:,(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 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8 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9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10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
11、德堡半球实验.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1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15、1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16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17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抽水机至多可把水抽到1034m高。第九章 机械与人一、简单机械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2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
12、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 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4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 力,但费距离.(如铁匠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 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 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
13、平)5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二、功和能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 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3 功的公式:W=Fs;单位:WJ;FN;Sm。(1J=1Nm)。4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WJ; tS
14、。(1W=1J/S; 1Kw=1000w)5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6 有用功: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记作W有用用滑轮组提升时:W有用Gh;用滑轮组平拉物体时:W有用FS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记作W总;W总Fs额外功:对人们无用又不得不做的功,记作W额外。三者间的关系:W有用W额外=W总7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则机械效率总小于1。8、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拉力F、钩码重G、钩码上升的高度h、
15、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测量的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9、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10、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11、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1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1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J)15、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
16、不变;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4、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5、物质世界从小到大的尺度:电子 原子核 原子 分子 生物体 地球 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九年级 物理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1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
17、种状态。 2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3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4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5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6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熔化 凝固 t t(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
18、态。7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8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9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10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11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汽”、雾、等)12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知识 整理 沪科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