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欣赏心得体会.doc
《中国画欣赏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画欣赏心得体会.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画欣赏心得体会中国画欣赏心得做了十来年美术老师,说来真是惭愧?不会画中国画,谁听了都不会敢相信。不过这是事实,而且是一个普遍的现状,学画者普遍重油画而轻国画,这当中有很多原因造成的。说一个自己的切身所见。我那年考入师大艺术系的时候,系里正好进行教学试点试验,由原来的清一色油画班又增设了一个国画试点班,学制都是四年本科。那时的系主任是刘旦宅老先生、张培成先生是主管副主任之一,系里面有点社会影响的国画老师也不少,估计是这样的背景才有了国画班的试点。可是不知道是开班准备不充分还是招收的学生都是从西画中挑出来的原因,没出两年国画班已经名存实亡。当年国画班的同学在系里老师无奈的默许下全体叛逃去油画班
2、里来,大家似乎更向往油画班的那种教学内容。当然这只是一个特例,里边应该还有其他因素,不过二十来岁年青人普遍不喜欢国画那是不争的事实。我和国画的真正接触也来自工作之后,因为教学的需要,自己只好东一块西一块的补缺少的东西,这样的过程即痛苦也苦恼。本来很希望参加郑老师的国画工作室,可能因为人数的关系最后没能如愿。所幸这次参加了郑老师的中国画欣赏,虽然是和各类学科的老师在一起的入门式学习,但我觉得还是收获颇丰.想不出具体该写点什么,就谈谈自己对“四僧的理解十年前购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的四僧画集时,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髡残画得没有其他三位好,笔法狂野,很多画面上都是一叶小舟浪迹江湖.这种印象在多
3、次看了上博藏画之后被彻底颠覆,我甚至怀疑我是否记错了人!髡残在这里原来是一个热爱“山”的艺术家,他的语言非常讲究,笔墨清新雅致,而且只要仔细研读他画作上的一些文字,就可以看出其心气道行之高绝。渐江的画这两年特别的喜欢,这可能和我喜欢莫兰迪有关系.两个处在不同时空不同纬度上的艺术家,在艺术的意趣上上尽然有如此的相像。渐江的构图总是那么险奇,笔法总是如此的干净,一块石头一棵松树都那么有精神,洗净铅华占尽风流。每次站在他的作品前面,人立刻会静下来,慢下来;他的笔有让人调匀呼吸的魅力,不由自主地随着他一起高古.石涛成就自然不用多讲,在四僧当中他的山水有一种特别的博大感,个人感觉也是四僧当中语言表达最好
4、的一位。实在堆砌不出那些描述性的词语。朱耷的作品一直就特别喜欢的,现在家里还挂着他的两幅小品(二玄社的复制品)。我认为他具有表现主义的气质,虽然南宋时期的梁楷已有逸笔草草直抒胸臆的“减笔佳作,但八大身处的时代风云际会,国仇家恨集淤心头,让他的艺术多了一层凝重肃杀,多了一层桀骜不群,也就多了一层感人至深。xx年的时候,我和朋友特地参观过南昌郊外的青云浦,直叹服那是一个多么清净的世界,古木森然,三面环水,窄窄的半岛曾经庇护了一颗痛苦的心灵,也庇护了一颗伟大的心灵.画为心象,言为心声。“四僧艺术的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当艺术成为个人唯一的寄情之物时,艺术才可能产生意义。充沛的强烈的感情会驱使艺术家去
5、寻找和之匹配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视觉语言的突变才有出现的可能。中国画欣赏心得(2):上世纪,东西方列强的侵入,以及我们的革命家对西方文化,政治以及大量科学技术的引进,我们中的很多人开始对中国的一些东西开始远离。纵观学生有几个能拿起毛笔,吟出诗词,甚至对中国的文学作品都很陌生,造成了他们对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的中国绘画也是那么无法理解。中国民族的确是一个包容量很大的民族,但是没有在中国绘画上,我们离他更远了,甚至我们中的很多人,对他否定了,因为根本就没有兴趣,这是可怕的.现在的教学工具越来越方便地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起作用,baidu,google网上有大量的图片可供我们下载.我们知道
6、,文化的辉煌,历史的发展,都是靠经典的延续,和新的经典的创造去完成的。历代的艺术大师都是在学习经典,延续经典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经典。学校的任务是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另外也是延续社会文化。郑板桥、徐渭的绘画,不正是建立在传统的绘画之上的吗?它是继承的改革,前人尚在改革,我们更不能停滞不前.齐白石闭门谢客,徐悲鸿卖画还债,张玉良自己做模特,顾恺之画龙点睛,这些小故事会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到画家的人进而更好地了解到画家的作品.画品即人品,其人不正,其行不远。了解对人格品行的修炼是中国画家终身要做的功夫.中国画在内容上力求表达出诗一般的意境;造型上不满足于写实的形似,而是追求“不似之似的神似”如黄宾虹先生
7、曰:“画有三:一、绝似物像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以物象者,此乃真画.”形式上不同于西画追求的明暗调子,而是追求水墨笔法的笔情墨趣。另外,中国画还以诗、书、画、印即为一体,形成中国画特有的传统形式。作为中国绘画的内涵,不只是存在于画家对画的表面的演绎,中国画最妙之处是她的意境,这是人看不见,摸不着,但体会得到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使中国绘画透过薄薄的纸张,散发出无穷的意味。中国画,表面简朴和粗拙的线条代表的不只是简朴和粗拙。它不象汉堡包那样直接,它是小笼包,要咬破外表才会尝到内中的鲜美.宋元之后的中国画大师无一不是中国文化的饱学之士
8、,无一不是文坛赋诗作文的高手。它是曲折的,不是一览无欹的,但肯定是存在的。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内秀的民族,中国画在不张扬中也体现了民族的内秀。在现在的高中美术课上,虽然有思考题,可实际上,同学们并没有真正思考,更谈不上动手实践,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上,我觉得,不能是纯欣赏,就象对茶文化,光看、闻,不亲口品是不行的,把欣赏和绘画分开,是不恰当的,是不科学的。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璀璨传统文化宝藏中闪闪发光的珍品,是我国绚丽的民族艺术花坛中常开不败的奇葩,追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可以看到,有无数的画匠和著名的艺术大师,上下求索,不断创造,历经时间的淘洗与磨炼,使我国的书画达到了令世人惊叹的艺术高度.正因
9、为如此,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感到十分荣幸与自豪,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开创了中国画,这种在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国画是可以亲近的,它不贵族,也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中国画有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对世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不泥古,不媚外,不妄自菲薄,不固步自守,多接触,就会多一份了解,多一份赞美。中国画欣赏学习心得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也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走进于老师的“中国画赏析”这门课.在颜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体
10、会。首先就是我学会赏析一幅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好画一定要有境界,有一种延伸到画外很远的地方的意味儿。这就是于老师常和我们讲的“画外吧。还有于老师给我们讲从一幅画仿若能看出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我受此启发,觉得看一幅画仿佛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很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一个人特别注重自己的气质修养,那么他的笔墨之间一定会少几分浮华,多了几分真美
11、。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14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
12、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1念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以上海为张大千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黄君璧等人.中国画之说以冠以中国2个字,就说明了其“中国特色”的独特性。绘画是二维空间艺术最典型的样式,其基本特征就是自身的平面性然而,由于绘画的空间表现形式,从总体上讲有具象、抽象和意象之分,所以在平面的处理上又各有区别。中国画是以表现“意象”为主要特征的
13、,因此,中国画欣赏,实为对二维空间意象美的欣赏,它是直观性的具体化,是中国画欣赏的独特性所在中国画的意象美,离不开平面形式要素的组合,中国画家用一定的笔法所呈现的线条,是自然节奏冬去春来、花开花落的自然物运动时空规律与心灵节奏对自然的感悟而于心中产生的韵律的融合形一艺术的节奏韵律因此,线条在中国画中不仅具有描绘物象之功能,同时还蕴涵着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可以看出,不同的造型,具有不同的空间意识具象性绘画强调物理空间客观的再现抽象性绘画主张心理空间意识主观的表现而中国画既不杜撰非目所知的“抽象”,也不甘写极目所知的“具象”,只是倾心于以意为之的“意象,是主、客观融为一体的意象空间意识的呈现它构成
14、了中国画欣赏的独特性。中国画欣赏有着一定的层次性,它包含着以下三方面逐步递进的内容:一是表层,表层是官能欣赏的层次,主要是对画面形式技法所构成的形象的观赏中国画的技法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包括笔法、墨法、色法、章法以及各种特技方法等等。二是作品在一定时代背景中表现的个性,即把作品放到作者的经历、思想发展的纵向上从而进一步领会表层,与作品发生共鸣。而里层继续体会作者的意境时候,便不知不觉得进入了深层:深层是里层的继续,是把作品置于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省视,通过对中国画艺术来龙去脉的领悟,而作出理智性的判断欣赏进人深层次。中国画欣赏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构没有对作品的技法所构成的形象
15、的了解,就无后者可言反之,如果不进人第二、三层,欣赏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对技法形象的理解就会是空洞的三者处在由表及里、由里至深、由深复表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之中这里面包含了感性与理性的双向作用,也就是前文所说的中国画欣赏的直观性这一基本的特征。总之,上了于老师的“中国画赏析这门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真正的看到了中国画的魅力所在,并爱上了中国画。我相信在中国画的吸引下,我以后还会继续去了解和探究中国画,中国传统文化等我们先辈给我们留下的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画欣赏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悠久历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留下了很多艺术瑰宝。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绘画,书法等也一步步成熟,成为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
16、要组成,在漫漫时光中愈发的迷人,余韵悠长。而在众多的文化中,对于中国绘画无疑如漫漫夜空中最闪亮的星。选修美术鉴赏这本书时(高二时),老师曾给我们看过历朝历代著名的书画,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朝代的绘画都有自己的精神,唐代的山水画和边陲画具有带着唐人的大气,潇洒;宋代山水画有着自己独特的精致但也带着柔弱;清朝时的文人画独具特色但也带着封建时代末期的压抑。同时在老师的认真负责的讲述之下,我了解到,原来中国画那么历史悠久。远在2014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
17、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
18、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通过选修中国画欣赏,使我认识到了中国画与其他绘画的不同.就从花鸟画说起吧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画 欣赏 心得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