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摄影技术》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翻拍摄影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拍摄影技术》PPT课件.ppt(2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翻拍摄影技术 主 讲:姚 永 明p教学目标和要求:n掌握感光材料的种类、结构和性能;掌握感光材料的成像原理、冲洗技术;传统相机的使用以及翻拍品的耐久性等有关内容。p教学重点和难点:n感光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感光材料的成像原理、冲洗技术过程对复制品的耐久性的影响。p由于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长久性与档案制成材料使用期限的有限性这一基本矛盾以及为满足档案提供利用的需要,对档案采取再生性保护措施是不可避免的,翻拍摄影就是其中措施之一。p翻拍摄影制品有的可以作为档案加以保存,有的可以代替原件提供利用,因此档案翻拍技术是一种有效延长档案使用期限和满足档案利用需要的常规技术,为此应对该技术有一个基本的
2、了解。第一节第一节 感光材料感光材料 p翻拍摄影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感光材料,但由于感光材料类型极其复杂,性能相差十分悬殊,因此应根据翻拍对象及翻拍品用途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感光材料。p下面首先介绍感光材料的种类、结构与性能。一、感光材料的种类一、感光材料的种类p感光材料一般指见光能发生变化,经曝光和一定理化加工过程后能得到固定影像的材料总称。感光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不同领域对其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p例如按使用范围分有:电影胶片、民用胶片和军工胶片;p按感光材料支持体分有:胶片、相纸和干板;一、感光材料的种类一、感光材料的种类p按感光物质分有:银盐型和非银盐型;p按影像色彩分有:黑白片
3、和彩色片;p按感色性分有:粒子照相材料、X射线照相材料、普通照相材料和红外照相材料等。p本书对感光材料的分类采取先按支持体(片基)分成三类,再按感光物质或影像色彩分成若干小类。(一一)胶片胶片p胶片是以透明软片为支持体(片基)的感光材料,是感光档案材料中使用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类。现存胶片档案的主体是电影片、缩微品和相片底片。p按其所用感光物质分有银盐型胶片和非银盐型胶片;p按影像色彩分有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1 1银盐型胶片银盐型胶片 p银盐型胶片感光材料的种类如下:p黑白片具有感光度好、分辨率高、影像性能稳定、耐保存等特点,广泛用于制作各类胶片档案的原底片,但亦有用作中间片的。p彩色片具有画面
4、逼真、色彩鲜艳的优点,主要用于制作彩色底片、彩色电影胶片、彩色线路图等,近年来亦有作缩微胶片用,其缺点是耐保存性较差。2 2非银盐型胶片非银盐型胶片p非银盐型胶片所用感光物质有重铬酸盐、重氮盐、感光树脂、电子照相材料等。p现有非银盐型胶片档案中以重氮片和微泡片居多。p由于重氮片和微泡片两者的共同特点是感光度低,影像耐保存性较差,故一般不直接用于拍摄,主要用于制作拷贝片。(二二)相纸相纸p相纸的分类方法较多。按感光色彩分有黑白相纸和彩色相纸。p按卤化银种类分有溴化银相纸、氯化银相纸和氯溴化银相纸。p溴化银相纸感光度高,适于放大成像;p氯化银相纸感光度较小,但颗粒细小、色调美观,适于接触印像;p氯
5、溴化银相纸则介于两者之间。(三三)干板干板p以玻璃为支持体的感光材料称为干板,又称硬片。p其最大优点是自身不发生形变。干板作为普通照片底板目前已较少采用,主要应用于一些特殊领域。p一是:特殊类型的干板,如粒子干板和超微粒干板多用于某些科研领域。p由于卤化银不仅对光敏感,对基本粒子射线也很敏感,所以粒子干板作为记录基本粒子径迹的录像介质,在原子核物理和宇宙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p超微粒干板与普通照相乳剂不同的是粒子乳剂中卤化银含量较多、颗粒纤细、乳剂层较厚。p其特点是解像力极高、具有足够的反差系数和极严格的清洁度。在医学、航空和测量中有着重要的应用。p二是:用于对影像几何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特殊领
6、域,如航测中多倍仪投影用的缩小片、地面摄影测量中用的摄影硬片、地图的影印与复照等。p按感色性划分我国生产的摄影硬片见表11。二、感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二、感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p不同类型的感光材料在结构上虽有差异,但一般均由片基、底层和感光层组成。p不同的是银盐型感光材料中的相纸不涂布防光晕层。非银盐型感光材料无保护层。感光材料与感光档案材料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原感光层变成了影像层。p常用感光材料结构见图(一一)片基片基p1839年首先制造出有实用价值的片基是光滑的银板,到1887年相当一部分片基已是玻璃板,以后开始使用硝酸纤维素酯作片基。自20世纪50年代逐步用醋酸纤维素酯取而代之,目前胶片片基材
7、料主要是三醋酸纤维素酯和聚酯。p片基作为感光层的支持体应具有以下性能:n化学性能稳定,不与感光层发生反应并能与之牢固粘合;在使用与存放中不易分解。n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抗拉耐磨;有良好的耐水性,在涂布、存贮中收缩性小。n具有良好的透明度,且应耐光、耐热、耐寒、耐湿、无毒和不易燃烧。n表面导电性能好,不易产生静电。n厚度均匀,表面平滑光洁。1 1硝酸片基硝酸片基p硝酸片基的主要组分是硝酸纤维素酯(CN),密度158165,白色固体,是纤维素在浓硫酸、浓硝酸与水的混合液中被硝酸酯化的产物,聚合度为100350。p纤维素葡萄糖基环上的羟基被全部硝化的产物称为三硝酸纤维素酯(CN3),含氮量1414,
8、通常用于制造炸药。用于制作片基的是二硝酸纤维素酯(CN2),含氮量1118,配之以增塑剂,稳定剂等助剂流干燥成型。p硝酸片基的特性:n(1)机械强度高。片基抗拉耐折,弹性与柔韧性是至今最为强韧的热塑性塑料。n(2)几何尺寸稳定性好。由于亲水性的羟基被取代,片基具有明显的疏水性,吸湿性低,收缩性小,在21、RH80中吸湿率仅为1。n(3)对酸、氧化剂稳定。硝基的进入增强了甙键对酸的稳定性,即使在高湿下用强稀酸处理也不会引起含氮量的变化,但浓无机酸对其有破坏作用。n(4)透明度高。可见光透过率达91。p由于上述原因,它曾一度在电影胶片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鉴于以下致命弱点,自20世纪50年代起,已逐
9、步被淘汰。该部分档案应复制到安全片基上。n(5)化学稳定性差。片基对光、热极不稳定,受强光、热长时间作用能分解出气态的CO、CO2、N2及氮氧化合物等。据在544下观察发现,空气中有草酸、蚁酸等有机酸及亚硝酸、醋酸乙酯等物生成,自重损失达40。CN2自行分解中,热起着重要作用,环境温度每升高5分解速度几乎增大1倍,甚至水亦可作热分解的催化剂。n(6)对碱、还原剂不稳定。1碱溶液在冷却状态下亦能使CN2脱硝并伴随有氧化和降解反应;硫氢化钠、亚铁盐等还原剂能使其分解出硝酸根。n(7)具有易燃易爆性。CN2的分解具有自催化性质,极易燃烧和爆炸。新片基100开始发软变形,140分解出褐色气体,1751
10、80可自燃,燃烧温度可达15001700。片基老化后因高气温或摩擦能引起自燃。2 2醋酸片基醋酸片基p醋酸片基的主要组分是醋酸纤维素酯(CA),纯密度为132左右,无色无味。它是纤维素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乙酰化试剂醋酸酐在稀释剂作用下的产物。p醋酸片基的特性:n(1)化学性能稳定。突出优点是不易燃烧,且难以点燃,燃烧速度仅1315 cmmin,离开火源,燃烧自行停止,属安全片基,是我国当前感光胶片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片基。n(2)几何尺寸稳定性较好。片基受温湿度影响小,影像清晰度与稳定性较硝酸片为好。n(3)对光稳定。nCA3片不足之处是机械性能不甚理想,有形变与发脆现象,脆性较CN2大,柔韧性较C
11、N2片基差。p两种片基的共同弱点是耐气候性欠佳。p两种片基的区别方法。n(1)浮力测试法。硝酸片基密度大于三氯乙烯,三醋酸片基密度小于三氯乙烯,可据其在三氯乙烯溶液中的沉浮加以判定。n(2)甲醇测试法。在两种片基上各划一线,滴上甲醇,溶解者为三醋酸片基。3 3聚酯片基聚酯片基p聚酯片基的主要组分是聚酯,又称绦纶。由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缩聚而成。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子结构式为:p制作片基时先由聚酯配之以增塑剂、稳定剂等助剂制成无定形薄膜,再拉伸成型,继而在190200下热定形。p聚酯片基属安全片基,它具有以下优良特性。p(1)化学稳定性好。对酸、氧化剂和溶剂具有良好的抵抗
12、力,尤其是对氧化剂有突出的稳定性。p(2)机械强度高。片基抗拉耐磨,能在较大范围内保持优良的机械性能。薄膜抗张强度可与铝膜匹敌,约为尼龙的3倍。耐冲击强度为常用薄膜的35倍。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在125空气中加热1000 hours,薄膜强度与弹性模数仅降低1015。p(3)尺寸稳定性好。片基收缩性低、吸湿性小,如25 mm厚薄膜在25水中浸泡1周吸水率为O8。p(4)具有优良的耐光性。它是塑料中耐光老化最优良的材料,如在玻璃罩下曝晒2 800 h聚酯纤维能保留原有强度的3040,而天然丝在同样条件下600 h强度即完全消失。p(5)耐生物性好。聚酯能相当好地抵抗霉菌的作用,即使能在聚酯上
13、观察到霉菌生长,但对材料自身不会造成侵蚀或破坏作用。p但该片基亦有不足之处:p一是片基表面电阻较高,极易产生静电;p二是惰性大,接片较为困难;p三是不耐碱,尤其不耐氨水,即使在室温下受其作用也相当明显。4 4聚碳酸酯片基聚碳酸酯片基 p胶片片基除上述外,还有醋酸乙烯片基、聚苯乙烯片基和聚碳酸酯片基等,其中聚碳酸酯片基性能接近聚酯,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片基材料,只因价格较贵而限制了其应用。该种片基与其他片基性能比较:5 5钡地纸钡地纸p相片纸基俗称钡地纸。相片纸基对原纸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要质地纯粹、纸纹细密、坚韧耐久、厚薄均匀、耐水性好、干收缩率小、耐光性强;对原纸的尘埃度和金属离子含量要求严
14、格,尤其是铁、铜等杂质要基本不含;对纸的表面性能如光泽度、色相、平滑度等亦有相当高的要求。要在纸基上涂一层硫酸钡和明胶之类粘合剂,再经超级压光以改进纸的平滑度、尺寸稳定性和白度;涂层还能填补纸中的空隙,防止原纸中杂质向乳剂层中渗透与卤化银发生反应。p近年来,彩色相纸纸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涂塑纸,在纸基两面涂有不透水的聚乙烯涂层,具有尺寸稳定、机械强度高、吸水膨胀率小(为钡地纸的15)的特点,目前在黑白相纸纸基中亦开始有所应用。(二二)银盐感光层银盐感光层 p以黑白感光材料感光层为例,其主要组分是明胶、卤化银和各种助剂,感光档案影像层的主要组分是明胶、金属银粒和某些助剂。感光层厚度:相纸612um
15、,胶片1418um,干板1624um。1 1明胶明胶p明胶是从兽皮、兽骨中提取的一种含有多种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15000250000。照相明胶的质量比一般明胶要高得多,它是感光层中的主要成分,约占55。照相明胶在乳剂感光层中的性能至今还是其他材料所无法取代的。p(1)明胶的粘结性。由于明胶是一种粘性的胶体,因此便于乳剂涂布成膜,形成薄厚均匀的乳剂层,并且使乳剂层与片基牢固结合在一起,不易脱落。由于明胶附着在卤化银晶体的周围,可以把卤化银晶体颗粒一个个分离开,防止它们的聚集和沉淀,使卤化银晶体颗粒在乳剂层内呈稳定的均匀分散状态,这是银盐胶片可以形成清晰影像的重要原因。p(2)明胶具有坚膜性。
16、其分子上的官能团能与甲醛、铬盐、铝盐等坚膜剂作用形成稳定的分子键,提高乳剂层的机械强度,防止冲洗时因明胶吸水膨胀造成影像层脱落;冲洗干燥后则能通过固定被还原的银粒而形成稳定的影像。p(3)明胶的照相活性。明胶中所含极微量的活泼杂质如硫原子等,能使卤化银表面发生一系列理化变化,使生成的银和硫化银质点构成所谓的感光中心;曝光分解后的微量硫化银能起硫增感作用,因而能大大提高卤化银的感光度。此外,明胶中所含的某些微量元素还能起到抑制灰雾的作用。p(4)吸水膨胀性。明胶泡在水中,能吸收水分,体积膨胀,使乳剂层上的明胶出现蜂窝状的缝隙,胶片在冲洗时,增加了药液与乳剂层深处卤化银接触的机会,提高了冲洗的效果
17、。p(5)明胶的三态。明胶具有溶胶、凝胶、固胶三种状态,并容易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其变化情况如下。p明胶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复变化多次,有利于胶片的制作和冲洗。如胶片制作时,乳剂层以溶胶态的明胶涂布在片基上,冷却并经烘干后,形成稳定的乳剂层,胶片拍摄后,在胶片冲洗加工时,乳剂层的明胶吸收水分,便从固胶态变为凝胶态,使冲洗药液能够深入乳剂层,与卤化银充分接触。冲洗后,使胶片干燥,明胶恢复到固胶态,使形成的影像得以固定。2 2卤化银卤化银p乳剂层中的卤化银是卤族元素中的溴、氯、碘与金属银形成化合物的总称。它包括氯化银(AgCl,呈白色)、溴化银(AgBr,呈淡黄色)和碘化银(AgI,
18、呈黄色)。p卤化银是感光材料的记录介质,以微晶形式悬浮在明胶中,粒度大都在0.14um。p其晶体呈两种状态分布:一种称为理想晶体,呈有规则的空间分布,相邻离子间有固定的距离和相同的角度,该种晶体对光不敏感。p另一种称为晶体不完整性,晶体呈不规则性或有某种缺陷。其形成的原因,一是物理上不完整性,如晶格有缺陷与位错,或点阵上基本离子发生移动;二是化学上不纯洁性,如乳剂化学成熟中加入微量金盐硫氰酸金和硫增感剂硫代硫酸钠,使卤化银析出的极微量的银集中在卤化银缺陷处。正是这种晶体的不完整性决定了卤化银的感光性能,即形成了所谓的感光中心。p曝光时卤化银首先分解出Ag+与x-。以溴化银为例:p溴离子吸收光子
19、后有一电子自溴外层轨道逸出并形成自由电子。该电子在卤化银晶格中游动时遇有位错或缺陷处便停留下来,与之同时相应有一个Ag+被还原成Ag原子:p该原子并同时被固定在感光中心上,随着吸附、固定电子数量的增多,感光中心不断扩大,扩大的感光中心称为显影中心;再由显影中心构成潜像核,无数潜像核便形成了潜像。经显影加工再用定影液除去未感光的银盐后,就形成了黑白片上的影像。3 3、助剂、助剂p感光层中加有多种助剂成分,例如稳定剂、光学增感剂、增塑剂、防氧化剂、坚膜剂等。p彩色片感光层较黑白片厚,约2030um,其主要组分是明胶、卤化银、成色剂和助剂,彩色感光档案影像层的主要组分为明胶、染料和助剂。以多层彩色胶
20、片为例,彩色片与黑白片的主要区别如下。p第一,感光层结构与组分不同。p彩色片感光层呈多层结构,自上而下涂布有感蓝层、黄色滤光层、感绿层、隔层和感红层,有的胶片多达18层。在三个感光层中分别有能相应生成黄色、品红和青色染料的成色剂。成色剂本身不是染料,只是一种染料中间体。此外,助剂中还含有紫外光吸收剂成分。p第二,成像过程不同。p彩色片成像需要经过分色和还原两个过程,前者是把被摄物体的颜色分成蓝、绿、红三原色,后者是通过控制三原色比例再合成色彩。曝光时三层感光层中的卤化银分别对蓝、绿、红三原色进行感光;在显影过程中彩色显影剂一方面与感光后的卤化银作用,在三层乳剂中分别形成三个黑白影像,另一方面彩
21、色显影剂自身同时被氧化。所生成的彩色显影剂氧化物再扩散到各乳剂层中与成色剂作用生成染料,从而形成三个彩色影像 p所生成的染料量与银影密度成正比。当用漂白剂漂去三个银影像后,三个彩色影像按减色法原理成像。胶片上影像的颜色正好是被摄物颜色的补色。上述显影方法称为内偶法。p第三,影像色素种类不同。黑白片影像色素是粒度极细的金属银,彩色片影像色素是合成染料。(三三)保护层保护层 p保护层是涂布在银盐型乳剂层表面的明胶层,厚12um,能对乳剂层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一是防止因划伤在显影时出现条状灰雾;二是提高乳剂层的机械强度。据试验指出,涂布后能使乳剂层对机械作用的敏感性降低20左右。(四四)底层底层p底层
22、是指位于片基与感光层之间的一层胶质膜,又称结合层。其作用是增加感光层对片基的附着力,防止冲洗与使用时脱落。由于片基是疏水性物质,而感光层是亲水性物质,故要在胶片片基上涂一层结合层。常用材料有两种,一种是明胶底层,由明胶、水、有机溶剂、有机稀释剂和酸类组成;另一种是树脂底层,如苯丁树脂等。相纸的底层则是钡地层。(五五)防光晕层防光晕层p防光晕层是涂在胶片片基背面的有颜色的薄层,由吸光物质和粘结剂组成。醋酸片基的粘结剂以明胶为主,聚酯片基则多用合成粘结剂。吸光物质的颜色通常选对感光层最敏感光的补色或对乳剂层不敏感的色光作其颜色,如正片多涂为红色,全色片多涂为绿色或灰色等。其作用是防止透过感光层的光
23、,在片基与空气界面上再反射回来使感光层中不该曝光的卤化银感光,在影像点周围造成不规则的光环,即通过光吸收避免产生所谓光晕现象。该涂层有胶片冲洗中即除去。亦有部分缩微胶片的防光晕层位于感光层下面,防止入射光在感光层与片基的界面上出现反射光。(六六)防静电层防静电层p胶片片基属绝缘体材料,在加工、拍摄、利用等过程中因受机械摩擦易产生和积累静电,为此通常在片基背面涂有导电性好的溶剂,即所谓防静电层,涂布时往往与防光晕层一并进行。三、胶片的照相特性与测定三、胶片的照相特性与测定p胶片的照相特性主要是指胶片的一些技术指标,如感光度、反差系数、灰雾密度、宽容度等。由胶片经曝光和显影后产生的密度、与所接受的
24、曝光量的关系,可以作出胶片的特性曲线。特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显影条件下,感光材料所受到的曝光量与影像密度变化关系的曲线。各种不同感光材料的性质可以通过各自的特性曲线来表示。由特性曲线也可求得感光胶片的主要摄影性能。另外,在缩微摄影中尤其重视解像力、清晰度、颗粒度等方面的指标。(一一)胶片的照相特性胶片的照相特性p1曝光量与密度p(1)密度。胶片经曝光和冲洗加工以后,形成了黑色的金属银粒。胶片密度就是指在单位面积的胶片上形成金属银数量的多少,用D表示。银的数量越多,则密度越大,颜色也越黑。反之,胶片单位面积上的含银量越少,则密度越小,黑色也越浅。胶片上形成银的多少可以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量,但测量速
25、度较慢,并且不易准确。p根据胶片含银量越多其透光能力越差的原理,胶片的密度可以用它的透光能力来度量,这就是透射密度。这种用光学方法测量出来的密度值,又叫光学密度。p胶片的透光能力可用阻光度(O)来表示,胶片的密度与该处的阻光度成正比。即该处的阻光度越大,透光能力就越差,说明该处的颜色越深,则该处形成的金属银数量就越多,密度就越大。p因此,密度的定义为:密度等于光线投射在胶片上的通量与透过胶片的通量比值的常用对数值,即p式中:FO为投射到胶片上的光通量;pFT为透过胶片的光通量;pO=FO/FT 为阻光度。p胶片密度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乳剂层和片基的性质、曝光量的大小、显影加工效果和密度计的测量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翻拍摄影技术 翻拍 摄影 技术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