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多动行为的案例分析与研讨.pdf





《幼儿多动行为的案例分析与研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多动行为的案例分析与研讨.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幼儿多动行为的案例分析与研讨 德育话题 吴桂莲 约 5513 字 摘 要 由于特有的年龄特征,部分幼儿常表现出坐立不安、手舞足蹈、情绪不稳、容易冲动等不能自主的多动行为,也有模仿他人及希望引起他人关注的多动行为。适时而恰当地纠正幼儿的多动行为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进行分析:较强的好奇心,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以自我为中心,表达需要的方式多样。并通过本园实际案例的观察及分析,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教育试行方法,提出了幼儿多动行为的教育对策。关键词幼儿 多动行为 案例分析 对策 幼儿是稚嫩的、独立的、迅速发展的个体,其认知、情感、个性都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时常伴有一些“过分好
2、动”的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易冲动、故意摔玩具、撕书、用物体或身体攻击同伴等。这些儿童时期容易出现的行为问题,可能是发育过程中的短暂现象,但也可能持久迁延而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学习和适应困难。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幼儿多动行为的表现、产生原因及解决策略进行粗浅分析和探讨。用以指导幼儿教师重新审视传统的、以成人标准给“好孩子”的定义,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对待幼儿的这些多动行为。一、幼儿多动行为的表现 (一)不能自主的多动行为 由于特有的年龄特征,一部分幼儿常情绪不稳,容易冲动,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常发生一些不受自我控制的多动行为,如眨眼、坐立不安,兴奋时手舞足蹈,
3、忘乎所以,稍受挫折就发脾气、哭闹,行为冲动而不顾及后果。这是幼儿自我意识心理作用较强的表现。由于坐立不安,好动,他们上课、做作业注意力就不能集中,这必将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二)模仿他人的多动行为 幼儿的多动行为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言语、行为模仿学习而得来的。与幼儿生活密切的人的行为、幼儿自己所喜爱的一些卡通人物形象或动画片人物形象的行为或他人在一定情境中的不经意的言行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如我班的周周在看动画片时,看到片中的小朋友画画,他也从小书包里拿出自己书本,模仿着乱涂乱画起来。一次体育活动时,壮壮哭着告老师:“鑫鑫用枪打我,还用脚踢我。”老师批评鑫鑫,鑫鑫说:“是乐
4、乐先打壮壮,我是跟着打壮壮的。”由此可见,鑫鑫打壮壮是跟乐乐模仿的。(三)希望受到别人关注的多动行为 幼儿都希望受到同伴、老师、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大部分幼儿会用好的、积极的行为。如通过帮助他人、关心同伴等行为,来得到同伴的认可、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也有少数幼儿会做出一些消极行为。如破坏东西、与同伴交往时说脏话、在教育活动中捣乱等来吸引同伴或老师的关注。当老师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进行教育时,他们常常会不以为然,甚至有时候会窃喜,认为自己引起了老师或父母的关注,达到了效果。这是幼儿的社会意识心理和自我意识心理被压抑或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二、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分析 儿童的多动行为有些是幼
5、儿特有的,有些是后天形成的。这种多动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妨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认知理论认为,幼儿对他人或事物的意图归因方式对其多动行为起调节作用,意图归因制约着其多动行为。笔者经过分析:学前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其特有的年龄特征是幼儿多动行为的主要原因。(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喜欢玩弄各种自己弄不明白的玩具、东西或物品,这些对儿童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比如,拿到新玩具时,喜欢操作摆弄,并不断试着改变玩法,甚至拆开看个究竟。其好奇心极强,这是他们长时间地坐着或等待轮流玩是很难做到的效果,由此会产生
6、一系列的多动行为。(二)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 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经常很不稳定,很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闹,或者大打出手。因为大脑的执行控制中枢额叶是用以监控高级思维活动,指导问题解决和调节情绪系统。额叶成熟得比较慢,核磁共振研究显示,青春后期的额叶仍然在成熟过程中,直到成人初期,因此,幼儿额叶的情绪调节能力尚不完全。这就是幼儿比成年人更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容易产生多动行为的原因。(三)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 皮亚杰说:“自我中心”是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它使儿童在认识和适应外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迷恋和深信自己的言行、观点、思维,认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心。处于“自我中心
7、”阶段的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和做事情,要求他们让人分享和给予是十分困难的。加上幼儿从小生活在优越和娇宠的家庭环境氛围中,缺乏与同伴正常交往,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过于宠爱和娇惯,就更加重了幼儿自身所固有的“自我中心化”心理,导致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的产生,不能关心他人,不善于处理同伴关系和社会冲突,这都将导致幼儿多动行为地产生。(四)幼儿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多种多样 通过对学前幼儿心理特点和经验水平的分析可以看到,部分幼儿的多动行为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表达他的需要的语言技能或身体语言;尽管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有基本的共同需要,但每个幼儿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某些幼儿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常
8、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多动行为。三、幼儿多动行为的案例研究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多动行为儿童在涉及物品获得或寻求参与同伴活动的途径等目标时,所提出的策略并不少于非多动行为儿童,但他们的策略中更多的是不自觉的,自觉的策略较少。(一)研讨之前的个案实例 笔者所带的是幼儿园小班中的松松,他最明显的特点是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在家访中,我了解到:他爸爸爸是个货运司机,妈妈是一家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 行为 案例 分析 研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