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七国债案例.pdf
《三二七国债案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二七国债案例.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二七”国债事件”“三二七”国债事件”金融工程案例金融工程案例 顾力绘顾力绘 上海大学上海大学 短暂的辉煌 昂贵的学费“三二七”国债期货风波回顾 回顾我国国债期货从正式上市到暂停交易的近 30 个月的运行过程,对认识我国期货市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无裨益。“327”国债期货风波概述 1992 年 12 月 28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此时,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1993 年 10 月 25 日,上证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1994 年至 1995 年春节前,国债期
2、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 14 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 10 个商品交易所)。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1994 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 2 8 万亿元。在“327”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上证所“314”国债合约上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市场,日价格波幅达 3 元的异常行情。1995 年 2 月 23 日,财政部公布的 1995 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加之“327”国债本身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行情。上证所 32
3、7 合约空方主力在 148 50 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16 点 22 分之后,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 147 50 元收盘,使 327 合约暴跌 3 8 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327”风波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 5月 10 日酿出“319”风波。5 月 17 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
4、折。对“327”国债期货风波的反思 其一,缺少必要市场条件的金融期货品种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这主要是指国债期货赖以存在的利率机制市场化并没有形成,金融现货市场亦不够完善。其二,政策风险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是期货市场的重要风险源。“327”国债风波中,保值贴补政策和国债贴息政策对债市气贯长虹的单边涨势起了决定作用。“327”国债可享受保值贴补,在保值贴补率连续数十月攀高的情况下,其票面收益大幅提高。在多空对峙时,其又受财政部公告(1995 年 2 月 25 日公布)的朦胧消息刺激而大幅飙升,使得“政策风险”最终成为空方失败的致命因素。于是,空方不惜蓄意违规,利用交易管理的漏洞演出了最后“疯狂
5、的一幕”。在高通胀的情况下,实施保值贴补政策有一定的必要性,但由于我国国债流动性差及品种结构不合理,每月公布一次的保值贴补率成为国债期货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价格变动指标,从而使我国的国债期货由利率期货演变成一种不完全的通货膨胀期货。于是,国债期货交易成了保值贴补率的“竞猜游戏”,交易者利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推算保贴率,而依据据称来自财政部的“消息”影响市场也成了多空孤注一掷的筹码。凡此种种,对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并最终导致国债期货成为“政策市”、“消息市”的牺牲品。其三,健全和完善交易所管理制度,方可防范期货市场层出不穷的风险。“327”国债期货风波的产生虽有其突发性“政
6、策风险”的因素,但各证券、期货交易所资金保障系统和交易监督管理系统的不健全也是“违规操作”得逞的原因。资金保障系统方面:首先,国债期货过低的保证金比例放大了资金使用效应,成为国债期货投资者过度投机的诱因。“327”国债期货风波发生之时,上证所 20000 元合约面值的国债收保证金 500 元,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的保证金普遍为合约市值的 1%。这样偏低的保证金水平与国际通行标准相距甚远,甚至不如国内当时商品期货的保证金水平,无疑使市场投机气氛更为浓重。其次,我国证券期货交易所均以计算机自动撮合为主要交易方式,此种交易方式仅按国际通行的逐日盯市方法来控制风险,尚不能杜绝透支交易。而“327”国债风
7、波发生时,上证所采用的正是“逐日盯市”而非“逐笔盯市”的清算制度,交易所无法用静态的保证金和前一日的结算价格控制当日动态的价格波动,使得空方主力违规抛出千万手合约的“疯狂”行为得以实现。第三,“327”国债在风波发生之时,已成为临近交割的合约品种。“交割月追加保证金制度”当时尚未得到重视和有效实施,这也是国债期货反复酿成市场风波的重要原因之一。交易监督管理系统方面:首先,涨跌停板制度是国际期货界通行制度,而“327”国债期货风波出现之时,上证所甚至没有采取这种控制价格波动的基本手段。第二,没有持仓限量制度。当时中国国债的现券流通量很小,国债期货某一品种的可持仓量应与现货市场流通量之间保持合理的
8、比例关系,并在电脑撮合系统中设置。第三,从“327”合约在 2 月 23日尾市出现大笔抛单的情况看,交易所显然对每笔下单缺少实时监控,导致上千万手空单在几分钟之内通过计算机撮合系统成交,扰乱了市场秩序。第四,浮动盈利禁开新仓,这项制度虽具中国特色,但行之有效,它无疑对期货市场的过度投机起到了抑制作用。其四,现代期货交易的风险控制要求计算机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327”国债期货风波出现之后,不少人对各交易所采取的计算机自动撮合交易方式提出质疑,认为这种交易方式对遏制过度投机和提高交易透明度不利。事实上,从五年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实践和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期货交易是我国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二七 国债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