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射_教学设计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全反射_教学设计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反射_教学设计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材与教法?新课改形势下的?全反射 教学设计赵逢胜(山东省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学校,山东 沂南!276300)!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 3-4第 13 章第 7 节.课题:全反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理解光的全反射概念.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认识全反射现象,了解发生全反射的条件;理解临界角的概念,掌握临界角的计算;知道全反射棱镜和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演示和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
2、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全反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教学难点:临界角的概念及计算.课前准备:学具.半圆柱透明玻璃砖,激光器,装有水的烧杯,一只空试管、蜡烛,火柴,细铁丝、镀铬的光亮铁球、弯曲的细玻璃棒(或光导纤维)、自行车尾灯、普通小手电筒.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设疑引入夏天,在海面平静的日子,站在海滨极目远眺,有时可以看到远山,船舶、楼阁等各种景致出现在空中.2005 年 5月 23 日 1650 1900 时分,在#人间仙境蓬莱海滨、蓬莱阁和八仙渡景区以东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奇观.据悉,此次海市奇观是自 1988 年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清晰的一次,上万名市
3、民、游客有幸目睹这一奇观.这是当年中央电视台新闻 30 分节目播出的新闻.(视频内容可从网上下载)视频播放#海市蜃楼自然奇观.远山,船舶、楼阁等各种景致真的出现在空中?要想揭开心中的疑团,请大家做下面的分组实验.板书:第 7 节!全反射.2!实验探究2.1!学生分组实验(最好在暗室条件下)每人一块半圆柱透明玻璃砖,一个激光手电筒.实验%:如图 1 所示让一束激光射至半圆形砖 AB 界面的O 点,逆时针旋转玻璃砖,直至入射角 i 达到 90&.完成实验后教师提问: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学生有多种答案例举如下)可看到有 2 条红色光线,一条经过玻璃砖从玻璃砖圆形面射出,另一条
4、从反射点直接反射到空气中.在玻璃砖中的那条从玻璃砖圆形面射出时,光线不改变方向.当玻璃砖转动时,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转动,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变大时,折射光线偏折程度变大.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变亮,折射光线逐渐变暗.当入射角为零度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在一条直线上.在转动玻璃砖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通过学生的反馈师生共同得出:当入射角 i 增大时,折射角 r 也增大,折射光线强度逐渐减弱,当入射角增大到 90&的过程中还同时存在反射回空气的光线和折射进入玻璃的光线.图 1!图 2实验:如图 2 所示,让一束激光从半圆形砖的弧面沿半径射到 A
5、B 界面上的 O 点,逆时针旋转玻璃砖,直至入射角 i 达到 90&.实验结束后提问:与上面实验相比,这两次实验共同点是什么?学生容易得出:当入射角 i 增大时,折射角 r 也增大,折射光线强度逐渐变暗,反射光线却逐渐变亮.教师问:两次实验现象有什么明显不同?学生会很兴奋地找到答案:当入射角 i 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 r 达到 90&,折射到空气的光线就完全消失,反射光线最亮.入射角 i 继续增大到 90&的过程中,也只有反射回玻璃中的光线.教师问:为什么都是同样的装置,不同的入射方向实验现象有着明显的不同?学生热烈讨论,并引起对空气和玻璃的研究.学生查找课本,空气的折射率是 1.000
6、28,水的折射率是 1.33,玻璃的折射率是 1.5 1.8,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2.2!建立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概念板书:一、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a.光疏介质:折射率小的介质(即传播光速度大的介质)叫光疏介质.(6(Vol.30 No.4(2009)!物!理!教!师!PHYSICS TEACHER!第 30卷第 4 期2009 年b.光密介质:折射率大的介质(即传播光速度小的介质)叫光密介质.问:水是什么介质?(让学生们思考回答)水相对于空气来说是光密介质,相对玻璃来说是光疏介质.板书: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而言的.2.3!全反射现象提问:上面两个实验中有一个出现了全反射现象,请大家
7、讨论一下,哪个实验中有全反射现象,什么是全反射现象?学生讨论后认为:实验 2 中有全反射现象.当入射角 i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 r 达到 90&,折射入空气的光线完全消失,入射角 i 继续增大到 90&的过程中,也只有反射回玻璃中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现象.板书:二、全反射现象a.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光线全部被反射回原来光密介质的现象.2.4!全反射的条件提出问题:什么时候能发生全反射呢?学生讨论后认为:实验 1 没有发生全反射,说明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才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虽然实验 2中有全反射现象,但全反射现象只在入射角大于某一角
8、度时才能发生.当入射角达到这一角度时,折射角达到 90&,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板书:b.临界角: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 C 表示.c.产生全反射的条件:(1)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不同的介质,由于折射率不同,在介质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是不一样的.请大家推算在折射率为 n 的某种介质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板书:d.临界角的计算由于临界角是折射角达到 90&时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及光路的可逆性得.板书:n=sin90&sinC=1sinC,sinC=1n.师生分析计算例题求解水的临界角.3!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全反射
9、现象的认识,了解全反射的应用,特别设计了如下课堂探究实验方案%:实验器材为装有水的烧杯、1 只空试管.实验过程:将一只空试管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空试管在水中就形成一个大气泡,从烧杯的上方观察试管壁的亮度情况.学生从烧杯的上方可观察到试管壁上有特别明亮的光斑.因为光线从水或玻璃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方案:实验器材为光亮单摆铁球、蜡烛、细铁丝、火柴.实验过程:光亮单摆铁球在阳光下很刺眼,用细铁丝穿过单摆小金属球,使其一端伸出作为把手,然后捏住把手,将光亮铁球放在点燃蜡烛上熏黑(将试管夹和铁球置于烛焰上进行熏制,一定要全部熏黑,再让学生观察),然后将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反射 教学 设计 案例 教学研究 教育 专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