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奥赛普通生物学课件之四.ppt
《生物奥赛普通生物学课件之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奥赛普通生物学课件之四.ppt(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活细胞通过代谢活动,不断从环境中取得能和各种必需的物质,来维持自身高度复杂的有序结构,并保证细胞生长、发育和分裂等活动的正常进行。开放系统开放系统不断地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的交换。耗散结构耗散结构依靠环境不断供应自由能维持其有序性细胞中能的转换类型多种多样。一、生命和能细胞和生物体细胞和生物体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放能反应放能反应吸能反应吸能反应耦联反应耦联反应二、化学平衡酶酶 三、酶细胞中促进化学反应速度的催化剂;2000多种;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1 1、酶促反应的特点和作用机制、酶促反应的特点和作用机制特点:催化效率高;有高度的特异性。酶-底物复合物学说:酶催化E+S E
2、-S E+P酶的活性部位:酶的活性部位:球蛋白表面的小凹或沟状部分。它的精确结构决定酶的特异性。酶活性中心和底物结合的机理:酶活性中心和底物结合的机理:锁-钥模型;诱导-楔合模型。酶酶-底物复合物学说的证据:底物复合物学说的证据:过氧化物H2O2降解为水和氧的反应。棕色-绿色-淡红色-棕色。酶分子中的非蛋白质部分,称作辅助因子。有机化合物性质的辅助因子,称作辅酶。辅酶 I(NAD+)辅酶 II(NADP+)黄素单核苷酸(FMN)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辅酶 Q(CoQ)辅酶 A(CoA)生物素(biotin)H 原子(电子)H 原子(电子)H 原子(电子)H 原子(电子)H 原子(电子)酰
3、基 羧基 、辅助因子、辅助因子辅酶辅酶传递传递酶的抑制剂:不可逆抑制剂和可逆抑制剂。不可逆抑制剂:、酶活性的抑制、酶活性的抑制可逆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能与酶分子结合,使之永久失活,甚至使酶分子受到破坏。杀虫剂、抗菌素。有机磷杀虫剂抑制乙酰胆碱脂酶,青霉素抑制细菌转肽酶。不同的酶促反应可以彼此顺序连接起来,形成酶促反应序列。4 4、酶促反应的序列、酶促反应的序列ABCDE 最后产物。最后产物。细胞色素是细胞氧化还原反应中重要的电子传递体,该类蛋白含有有一个铁原子的血红素辅基,和血红蛋白含铁辅基相似。细胞色素有a、a3、b、c、f等。细胞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常包含氢的传递和转移。细
4、胞中能直接从底物取得电子和氢的传递体称为初级电子受体,包括辅酶I、辅酶II、FMN、FAD等。还原态的初级电子受体,即NADH、NADPH、FMNH2和FADH2,可再将所接受的电子和氢传递给其它传递体,如细胞色素和辅酶Q等。生物氧化和非生物氧化进行的方式很不一样。四、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五、细胞呼吸作用所有细胞都必须通过氧化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之需。细胞氧化有机物以获取能并产生CO2的过程成为细胞的呼吸作用。以葡萄糖的氧化为例,呼吸作用可分为四个部分:1)糖酵解;2)丙酮酸氧化脱羧;3)三羧酸循环;4)氧化磷酸化。反应式: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糖酵解包
5、括一系列反应,都在细胞质中发生,而且不许要氧。总反应:总反应:葡萄糖+2ADP+2Pi+2NAD+2丙酮酸+2ATP+2NADH+2H+2H2O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上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到ADP,生成ATP的磷酸化。1 1、糖酵解、糖酵解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继续被氧化。首先丙酮酸氧化脱羧,与辅酶A结合成为活化的乙酰辅酶A(乙酰CoA)。这一过程释放出1分子CO2以及还原1分子NAD+。产生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丙酮酸的氧化脱羧和三羧酸循环都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2 2、丙酮酸氧化脱羧、丙酮酸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也称Krebs循环或柠檬酸循环循环或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
6、中的酶,除琥珀酸脱氢酶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外,其余均在线粒体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在三羧酸循环中共产生4个CO2分子,6个NADH分子,2个FADH2分子和2个ATP分子。各种细胞的呼吸作用都有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率的氧化系统。3 3、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呼吸链: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链。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产生的NADH和FANH2中的高能电子,沿着呼吸链上各电子传递体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从高能水平向低能水平顺序传递,最后到达分子氧。4 4、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呼吸链上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通过磷酸化而被储存到ATP中
7、,这一过程称作氧化磷酸化。化学渗透学说:化学渗透学说:用来解释氧化磷酸化的机制。1分子葡萄糖经过呼吸作用产生的ATP统计:糖酵解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己糖分子活化 产生2NADH 4ATP(细胞质)-2ATP(细胞质)4或6ATP(线粒体)丙酮酸脱羧 2NADH 6 ATP(线粒体)三羧酸循环 底物水平磷酸化 产生6NADH 产生2FADH2 2ATP(线粒体)18ATP(线粒体)4ATP(线粒体)总计 36或38ATP 磷酸甘油环路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环路5 5、呼吸作用产生的、呼吸作用产生的ATPATP统计统计6 6、无氧途径、无氧途径无氧呼吸:无机物代替氧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进行呼吸。发酵: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普通 生物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