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
《2023年《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一篇: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转变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 学生对地球运动的了解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静止的外表化,对于如昼夜交替为什么产生,各地的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等等还有很多疑问,特别是对各种光照图的判读还有困难。但他们对这些现象有很大爱好而且和现实有着紧密地联系,因此这节课充分根据学生最想知道的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好,完成教学任务。 1.用简洁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2.用事实说明地
2、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知道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特征,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运用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演示法、探究探讨法 导入新课 提问:天转还是地转? 托勒密与地心说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动身,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哥白尼与日心说16世纪中叶,哥白尼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现代科学探讨觉察,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围着太阳公转。 / 7 任务1 演示地球自转,说出地球的自转特征,并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
3、地理现象。 预留2分钟阅读教材,老师出示试验要求,分好小组,依据要求准备试验材料。 边演示边视察:拨动地球仪,结合课本,说出地球自转的特征。1.拨动你的地球仪,使转动与屏幕上的一样; 2.说出地球自转周期和定义,推断地球转动方向、旋转轴。 老师从不同角度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提问:你能从不同角度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吗? / 7 简洁练习地球的特征中自转方向是常考的点,也是学生简洁混淆的点。 接着视察试验,在地球仪上标出A点和B点,老师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 1.拿手电筒照暗处的地球仪,A地和B各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2假如地球仪是透亮的,会产生什么现象? 3转到地球仪A、B两地会产生什么现象?
4、4.根据以上活动分析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任务2 探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地球的自转。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了那些现象。示例一 每天的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示例二 白天和黑夜恒久不停地在交替,为什么?地球是个不透亮的球体,产生了昼夜;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示例三 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相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的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则位于昼半球。 / 7 完成教材活动题。 简洁说明一下晨昏线,地球上不同地点时间的差异,让学生明白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动,
5、时间上东早西晚即可。 最终进行进行简洁练习。此处可运用答题卡的抢答和选人回答功能哦! / 7 课外延长:假如地球不自转会有什么反常现象?视频较长,老师可播放片段或在课后观看 老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索地球不自转产生的后果,拓展学生的视野,培育学生用地理的角度去思索和觉察问题。 / 7 1如图,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使其绕地轴转动,这个试验能较好地演示() A昼夜更替 B五带划分 C四季转变 D地球公转 2以下四幅示意图,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一天 B一周 C一月 D一年 4北京球迷王明凌晨起床,收看在德国当地下午实行的一场足球赛现场直播。造成两地时
6、间差异的缘由是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地轴指向北极星 D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 5.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学问,以下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我们生活的地方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我们学校冬季和夏季运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我们会觉察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 7 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二、综合题 1.读图“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的旋转运动,自转一周的时间为小时,自转的方向。 2图中A、B、C、D、E、F各点正值黑夜的是和。 3背向太阳的半球中点将首先进入白天,朝向太阳的半球中点正午即将来临。 / 7 其次篇: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
7、计(第2课时) 地球的运动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转变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 学生对地球运动的了解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静止的外表化,对于如昼夜交替为什么产生,各地的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等等还有很多疑问,特别是对各种光照图的判读还有困难。但他们对这些现象有很大爱好而且和现实有着紧密地联系,因此这节课充分根据学生最想知道的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好,完成教学任务。 1.用简洁的方法演示地球公转。 2.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知道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特征,初步学会
8、用简洁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 2.通过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地球公转形成四季;记住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结合生活体验,归纳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及转变,以及昼夜长短随纬度的转变规律。 4.通过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地球公转产生五带;记住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演示法、探究探讨法 导入新课 提问:地球在公转吗? 人们在生活中,觉察:昼夜除了交替出现以外,还会引起昼夜长短的转变,1 / 9 比方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古科学家提出:地球可能在公转 你觉得地球在公转吗? 说说你的看法、方法或根据。 任务1 正确演示地球
9、公转,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预留2分钟阅读教材,老师出示试验要求,分好小组,依据要求准备试验材料。 边演示边视察:结合课本,说出地球公转的特征。 进一步说明地球公转运动。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 9 视察地球公转示意图觉察,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外表受太阳照射的状况不完全相同,于是产生了季节的转变。 老师播放动画,演示当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回来线时,北半球的季节转变。学生初步理解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 提问:假设地球直立着自转和公转,这样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 任务2 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视察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老师播放动画演示:
10、二分二至日及季节的划分,引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能够 / 9 说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明一下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如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根据表格中总结的内容,老师进一步提问: 1北回来线以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2北回来线上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3两条回来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4南回来线以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学生探讨作答,老师再次进行演示,修正学生的答案,总结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转变规律。 / 9 任务3 结合生活体验,归纳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及转变。老师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
11、(2)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什么季节?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 视察:北半球某一点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视察:归纳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转变规律。 视察:归纳昼夜长短的随纬度的转变规律。 / 9 简洁练习。此处可运用答题卡的抢答和选人回答功能哦! 任务4 演示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转变,了解五带的划分原则及范围。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外表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 / 9 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视察:说出五带的范围。并从天文特征、气候特征两方面归纳五带的范围和特点。 最终,展示不同温度带的机关图片
12、,要求学生说出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 9 读图“3月21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完成以下3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A40N B赤道 C北回来线 D南回来线 2这一天的节气是()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此时,地球上昼夜状况是()A全部昼长夜短 B全部昼短夜长 C全部昼夜平分 D各地长短不一 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 4国庆节期间,地球位于()A B C D 5直射点向北移时,地球可能位于() / 9 A B C D 6读图“五带的划分示意图,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地位于北寒带 B乙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丙地四季分明 D丁地终年燥热 二、
13、综合题 1依据以下程序和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1根、卷尺一把、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实践过程: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图。 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图。观测结果: 1上图是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缺憾的是,他遗忘标注观测时间,如今区分不开了。请你关心他进行区分。图A是冬、夏季测绘的。 2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缘由是。 3拓展延长:若图A、图B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请你推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 / 9 第三篇:地球和地球仪名师
14、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相识地球形态和大小:地球的形态学生早已熟识,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态推想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特别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相识地球形态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究的精神,“用熟识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态的变形,其经纬线和
15、地理事物的形态、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支配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学生对地球的形态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相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留意精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学问的感性和理性相识都很少,空间思维实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假如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探讨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学问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1.了解人类相识地球形态的过程。
16、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究的精神; 2.通过模拟试验,验证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结合日常生活,提出地球 / 7 是球体的证据。 3.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态。 4.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 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法、探究探讨法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六分钟读懂宇宙138亿年历史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宇宙的诞生、进展和消亡,让学生对天体产生爱好。我们生活的地球也在宇宙中,那么你对地球了解多少呢?引出本
17、节课。 任务1 说说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了解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 老师:“地球是一个球体,今日,在我们看来这是如此简洁的一个结论,然而,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却是一道人们长期难解的谜题,相识它,人类阅历了艰苦而漫长的一段过程。那么,原委是怎样的一个艰苦而漫长的探究过程呢? 探讨:假如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也没有人告知你地球的形态,单凭你十多年来的生活阅历,你直观感受到的世界是怎样的呢?1分钟探讨 盖天说: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 7 浑天说: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宇宙像
18、鸡蛋,地球像蛋黄位于正中间,外层是水包围着地,犹如蛋壳包袱着蛋黄。 后来,随着人类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视察和相识,一些人起先怀疑“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地球的形态可能与“月球、“太阳等类似,也是一个球形,这样,关于地球的形态的问题,就在人们之间起先了一场争论。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根据地球在月面上的阴影,推断大地其实是个球体或近似球体。 1519年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宏大的猜测地球是球形的。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视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老师总结: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的运动 2023 地球 运动 名师 教学 设计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