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单元学问点汇总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转变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慢慢演化为如今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环境创建了生物,生物又创建了如今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
2、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和互相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枯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有,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转变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旁边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上升,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
3、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转变,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旁边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其次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合集 ;中学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靠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叮嘱式的作业,要逐步培育自己主动获得学问、稳固学问的实力,制定学习支配,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今日
4、东星资源网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盼望以下内容可以关心到您!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 1.抓“概念重“消化 复习时,要特别重视概念,要对全部的地理概念一一理解、消化、汲取,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推断、推理问题时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简洁混淆的概念排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教学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问题中进行。老师重视概念教学,学生对概念就特别留心
5、,“扣得很严。经过长期训练后,学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时就严密多了。 2.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学问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外表热量分布不均的缘由;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根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转变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驾驭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劝服力。 3.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
6、联系及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的热带雨林区?这不仅仅是纬度位置确定的,与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向、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亲热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作如下努力: 1有支配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如,上海为什么能进展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这要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所处地形区、农业基础、原料来源、历史因素、技术力气等方面综合评估。 2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有亲热的内在联系,往往是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破坏生态环境
7、。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特点。如: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水蚀、风蚀,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气候恶化。这些转变又会影响植被的复原。这一恶性循环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办,也足以证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 驾驭了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后,就可避开视察事物时的单一性、片面性、简洁化,从而相识地理事象的困难性、整体性、内在联系性。 4.抓“共性重“特性 地理事物既有共性,更具特性。每一区、一地都有自己的显明特色,就是同一区域内部也不会一模一样。 如:为什么欧洲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却没有?为什么亚洲季风盛行而欧洲却没有形成?这一问题要从海陆位置、气压差异和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上去思索
8、,也只有从这里入手分析才能切中事物的要害。像这类“特性问题还有很多,如:为什么地处北极圈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为什么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为什么纬度较高的吐鲁番盆地成为全国夏季温度的地方? 5.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视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 1每个大洋都有完好的洋流系统; 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 3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流的分析后,推及出
9、来的普遍规律。 6.抓“一般推“特殊 这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摸透了地理事象转变、进展的一般规律后,就可推知个别的、特殊性地理事物的特征。如,从气压带、风带和世界气候图上,可找出这样一条规律:凡是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知,英国、法国西部、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智利西部南纬4060的地带,同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7.抓住“对比找“异同 用比较法学习地理是一种常见而且有明显效果的方法。比较的范围可大可小,比较的内容可多可少。即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既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既可进行纵向比较,又可进
10、行横向比较;既可对同类事象比较,又可对相关而不同的事象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8.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行忽视的实力。从各种考卷中,觉察仍有不少学生计算不过关,因马虎大意或基础太差,失误很多,影响成果。 为了培育、提高学生的地理运算实力,要作以下分类练习: 1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 2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3确定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4垂直气温的计算。 5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6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7昼夜长短的计算。 8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9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等。 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娴熟地驾驭计算技巧。从计算的结果中,说明地理事物
11、的性质、特征及其转变规律。 9.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育视察力、想象力,进展思维实力和记忆实力,可以进一步明白地现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培育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 1书上的图必需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2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3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学生会勾画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4对于老师来说,讲课时要做到边讲边画。 10.抓“新知拓“视野 每年高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学问。所以,对报刊上的“新闻不行不留神。诸如: 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务。 2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 3国
12、内外严峻的自然灾难。 4国内外新开拓的自然爱惜区和旅游胜地。 5地学新理论、新探究。 6人类面临的问题资源、人口、环境。这些信息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灵敏驾驭地理学问很有关心。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 1、推断根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推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其次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推断降水的季节支配类型,年雨型;2000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
13、多雨。 4、气候形成缘由: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限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状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
14、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自然
15、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 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变质岩变质作用。 2、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减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 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
16、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转变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好、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 1.森林资源现状 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作用:调整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17、、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整全球水平衡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雨林生态 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
18、用剧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快速。 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热带雨林破坏 根本缘由:当地进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进展需求。 干脆缘由:人类开发。 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支配 20世纪五十年头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支配: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激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雨林的爱惜: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当把爱惜放在第一位。 激励爱惜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加强环境教化,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19、; 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第三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视察,呈逆时针旋转。 1、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视察,呈逆时针旋转。 5、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来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6、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7、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
20、26。 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来线间来回移动 9、晨昏线的推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10、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1、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2、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13、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14、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15、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1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7、太阳直射点的推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18、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人教版高一 地理 必修 第五 单元 知识点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