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练习 苏教版.docx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练习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练习 苏教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练习 苏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练习 苏教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练习苏教版 幼时记趣同步训练 一1幼时记趣选自_ _,其作者是_代的_ _,字_ _。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 2写出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明: 物外: 私: 素: 称快: 神游: 拔: 方: 3翻译以下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以下各句是对课文的理解分析
2、,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追记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B课文其次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 细心收集 细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视察自如的奇异、奇异的境界。 C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夸张的修辞方法。 D课文第三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这里不仅有前面所述的观蚊为鹤的逼真感,更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 二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
3、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硕大无朋,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哪两件事? _ _ _ _ 2给加点的字注音。 以土砾凸者为邱 怡然自得 凹者为壑 盖一癞蛤蟆也 3说明句中加粗的词。 凹者为壑 不觉呀然惊恐 细心收集 细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捉蛤蟆,鞭数十 以土砾凸者为邱 4说明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 于土
4、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使与台齐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出神 5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常蹲其身 得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院6翻译句子: 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_ _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文:_ _ 三一、基础题 细心收集 细心编辑 精致阅读 余年幼,方 神游其中,怡然自 鞭数十,驱之别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1藐小 2鹤唳 3怡然 4土砾 5丘壑 6庞然 7童稚 8凹凸 9癞蛤蟆 2为以下加点词的词义选择正确答案。 1作青云白鹤观 A作为 B当作 C造成 D制造 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5、A视察 B明白 C考察 D苛求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A完成设计 B成全 预备 C现成 横行 D成为 比作 4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A光明 B光明 C视力 D透亮 5仰头观之,项为之强 A僵硬 B强硬 C强大 D超强 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A机关 B神气 C精神 D神灵 7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A白色 B单纯 C原有 D始终 8故时有物外之趣 细心收集 细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特意 B有意 C缘由 D因此 3“为字通常有以下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为字选择正确的说明。 A做 B当作 C认为 D因为 E被 F是
6、 1项为之强 2以丛草为林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凹者为壑 4“其字通常有以下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其字选择正确的说明。 A第三人称代词 B自己的C这、那 D连词 1神游其中 2常蹲其身 3使其冲烟飞鸣 4必细察其纹理 5说明以下各句中“而字的用法。1拔山倒树而来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6写出以下各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 A观之正浓 B驱之别院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项为之强 7先说明加粗字的意思,然后翻译句子。 1盖一癞蛤蟆也。 细心收集 细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说明:_ 翻译:_ _2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
7、之别院。 说明:_ _;_ _ 翻译:_ _ 8填空。 幼时记趣选自_ _,作者_ _,字_ _,苏州人,_代作家。 二、综合题 1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些趣事?作者笔下的种种事物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2细致阅读课文第一、二两段,然后答题。 1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词句加以分析。不少于两处 2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缘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细心收集 细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参考答案 一1浮生六记、清、沈复、三白、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图
8、和鞭打虾蟆图 2明,视力;物外,物体本身以外;私,私下地;素,白色的;称快,喊痛快;神游,精神游历。意思是说感觉中好像亲游某地。拔,用力拉出,这里是搬开的意思。方,正。 3心中想像的景观是鹤,那么或者成千成百飘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能够睁大眼睛对着太阳,视力好得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心神安定下来,赶快捉住虾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4C 细心收集 细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1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2砾l怡y壑h癞li3山谷 惊异的样子 用鞭子打 碎石 4在 同 把 正 5自己 丛草、虫蚁、土砾
9、二虫 癞蛤蟆 6用鞭子打几十下,把它驱逐到别的院子里。舌头一吐,二虫全部被它吞下。 三一、基础题 11mio2l3y4l5h6png7zh8o t9li h ma 21B2A3D4C5A6C7A8D 31D2B3E4B 41C2B3A4A 51连词,表修饰2连词,表承接 6A、D均代“情景71句首发语词,说明缘由,相当于“原来是原来是一只癞蛤蟆。2均为动词,意思分别为“鞭打,“赶;我心神安定下来,急忙捉住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8浮生六记 沈复 三白 清 二、综合题 1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三件趣事:观蚊如鹤、观虫相斗、鞭打蛤蟆。因为具有细致的视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
10、。21如“夏蚊如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比方的修辞手法。“仰头观之,项为之强,是微小环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 细心收集 细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空图的专注入迷。“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吐和“吞两个动词,极为生动地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获小虫动作的快速,精确传神。2缘由是: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3这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关系或“先总后分。 细心收集 细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其次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幼时记趣教案 幼时记趣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
11、拨,正确朗读并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 2、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视察大自然,视察生活,体会作者儿时视察昆虫的童趣。 3、能学会对文言文学问的归纳整理,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疏通文句,学会对文言文学问的归纳整理。 教学难点: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学会细心视察大自然,视察生活。借助联想和奇异的想象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视察过蚂蚁吗?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还视察过其他的小生物吗?今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清朝人写的一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视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
12、异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或许它会再一次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奇妙回忆。二、检测预习,了解状况。 1、请学生起来介绍作者及文章出处的相关资料。明确: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阅历,文字朴实自然,情感真挚。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溢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2、解题:幼时记趣中 “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3、沟通预习导学中的字词。 童稚zh藐mio小 鹤唳l云端 凹凸o tu土砾l沟壑h怡然y
13、 三、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留意老师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划出。老师讲解节奏划分的三条规律: 方法指导:节奏划分的三条基本规律: 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宾。如:楚人有涉江者。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如:何不试之以足? 根据发语词,句首的语气词,关联词等虚词或总结性词语来确定朗读节奏。如:宁信度,无自信也。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2.故时有物外之趣。3.徐喷以烟。 4.故时有物外之趣。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6.盖一癞蛤蟆也。 2、朗读课文,精确驾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方法指导: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
14、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看原文词义。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操作方法之一: 扩: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 宁信度:宁可信任量好的尺码。 观:作青云鹤观仰头观之察: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神:定神细视神游其中 时:余忆童稚时故时有物外之趣提示学生字词翻译的要求:精准。指导学生做到翻译精准的方法记忆、运用、积累。 积累一词多义: 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为:以丛草为林项为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之
15、:仰头观之故时有物外之趣心之所向项为之强观之正浓驱之别院成语:明察秋毫 硕大无朋 怡然自得 通假字:项为之强。 3、驾驭句子翻译的基本方法。 文言句的翻译要求:字字落实,句意顺畅。 例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句子翻译方法之一: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如:何不试之以足? 徐喷以烟: 句子翻译之二: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留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如:反归取之 省略句:“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省略宾语。“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省略主语、宾语。 4、赏析课文
16、,探究趣因 读了文章之后,大家知道全文是抓住哪四个字来写的吗?明确:物外之趣 围绕“物外之趣作者写了哪几件趣事? 第一自然段与后三段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关系? 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总分结构。请大家在三件趣事中选择一件自己宠爱的,把它读出来,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作者获得了那些乐趣。 师:观蚊如鹤的趣表达在哪里?把飘舞的蚊群想象为“群鹤舞空,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鹤唳云端。师:神游山林作者又是怎样想象的?这些想象和联想,都是符合儿童的目光和心理,是从儿童的生活阅历和学问基础动身的,所以这些趣事描写特殊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师:癞蛤蟆只有拳头大小,作者为什么觉得它是硕大无朋? 师: 课文最
17、终一句话“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给你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连用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房顶,随即惩办蛤蟆,驱除强暴,怜悯弱小的急迫心情,把少儿显明的爱憎情感表现得特别到位。 为什么作者能产生这样的“物外之趣? 师:我国古代有很多诗句是描写儿童玩耍的,同学有想到的吗? 明确: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师:如今我们同学的消遣方式有哪些?体育运动,像打篮球、踢足球,打电脑等 师:和古代的消遣玩耍相比,现代人有什么缺点和缺乏? 明确:活动空间封闭,不和自然接触;缺乏想像和艺术性。师:沈复的幼时记趣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要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时记趣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练习 苏教版 2023 年级 语文 上册 幼时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