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地理期中测试质量分析.docx
《2023年七年级地理期中测试质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七年级地理期中测试质量分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七年级地理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第一篇:七年级地理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中水平实力测试质量分析 张敏 一、试卷基本状况 这次试卷的学问的考查并不是干脆考查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应用课本学问,去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表达了“学以致用的观点。试题在突出“双基考查的同时,留意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实力和过程;留意评价学生科学方法的驾驭状况和探究性活动的水平。总体来看,试卷难易度相对来说比较适中,重点突出,整重视基本学问的识记、理解和运用。重视基础学问的考查,大多数学问取材于课本或稍有改编。试题重视运用图像,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地图是地理学的其次语言,地图既是地理学问的载体,又
2、能为考生供应丰富的地理学问信息。 二、答题状况及存在问题 从试卷题型看,题型分为选择题、综合题两类。选择题共九题,共十八分,综合题也称读图题,共22分。从整体上来看,学生的选择题得分相对较高,而读图题的得分普遍较低。主要缘由如下: 1、学问记忆不牢,学问关系混乱。比方选择题的第一题,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亚洲地理学问中的一些“世界之最,很简洁混淆。由于学生记忆不够牢固,导致学问关系混乱,最终选择错误。 2、审题不细致,理解题意实力较弱。或许主要缘由就是由于思想上没有重视,所以没细致审题。比方说读图题第10题的第三个问题:“把相应的国家子母代号填入横线上,很多学生不认真看题目,而干脆在横线上填了国
3、家的名称,而不是字母,结果导致失分。 3、地图学问薄弱,不能够充分的结合地图来回答下列问题,不会推断风向。比方读图题的第11题,给出了印度季风图,要求看图回答印度一月份和七月份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还是从陆地吹向海洋,以及分别吹的是什么季风,但是很多学生把风向和海洋、陆地给弄反了。 4、地理专用名词不熟识,比方把“旱灾写成了“干灾,把“水灾写成“雨灾;地理专用名词错别字状况突出,比方“陆地写成了“路地,“洪涝写成“洪劳。 5、还有一个缘由可能是印刷的问题,试卷上的地图打印的不清晰,有点模糊,导致学生看的不是很清楚,因此出现失误。 三、实行措施 1、立足课本,学好基础学问,突破重点和难点。只有在驾驭了
4、基础学问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在“博的基础上要求“活。基础学问要求记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一些重要的地名、数据应当牢固记忆并能落实到图上。教学中在突出基础学问的原有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思索,培育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运用驾驭的地理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和科学观点来说明、描述、识别地理事物,尤其在基本技能方面应留意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实力,获得地理学问,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实力。 2、加强图表训练,擅长运用图表。一方面把所获得的学问落在地图上,另一方面要培育读图、画图及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3、适度练习,稳固学问点,练习中突出开放型试题,精选试题。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拓宽
5、学生学问面,增加阅读量。抓好各班补差工作,做好考试分析,各班明确后进生目标。 其次篇:七年级地理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前石畔九年制学校 一、成果统计 本次考试我校参加考试的总共288名学生。作具体质量分析如下: 最高分:99分 最低分:15分平均分:59.2分 优秀率:30.21% 及格率:50.35% 二、逐题分析: 1、本次试卷共分二大模块,分别是: 一、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48分。 2、第一大题选择题,共13个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学问的驾驭状况。从学生考试成果来看,得分率相对较高。这说明学生比较擅长基础学问的死记硬背。但分值略大,也有极大的偶然性。
6、 其次大题是非选择题,总分48分。第14小题考察的是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形简图的相关学问。这是一道课本内的原题。旨在考察两大洲的主要地形并区分其异同。此题属于基此题,但得分率不是很高,主要缘由是学生对两大洲地形混淆和书写错别字。第15小题考察的是东南亚的略图。旨在考察东南亚的有代表性的地理名称、地势特点、气候类型、粮食作物等,考查较为全面。但在第3小题上失分较多,学生对概括两地的气候特征存在较大困难。 三、综合分析: 一取得成果: 从学生考试成果看,基础学问得分率较高。选择题的总分为52分,平均得分为35.50,说明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内容,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况。地理学问驾
7、驭较好,而灵敏运用的题目相对比较薄弱。综合分析题相对得分率偏低,总分为52分,平均得分为23.7,这与学生平常不留意地理学问和地图结合有确定关系,学生拿到地图不知道如何读图分析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较为缺乏。 二存在问题: 1、读图分析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答题出现地理学问和地图两张皮现象,不能一一对应。 2、对学问灵敏应用的实力较差,特别是资料分析的实力很欠缺,干脆影响到相关这部分试题得分。 4、部分学生不读题、不审题,送分的题目失分现象严峻。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本身内容关注不够,试卷中出现的课本原题和原图不能很好解答,干脆影响试卷成果。 三、改良措施: 1、提升地理学科重要性的相
8、识。 当前地理教学的转轨使应试教化转为素养教化,要求地理教学质量到达大面积的提高。但由于相识的误区导致师生行为的不到位,使学科教学成果多年来始终偏低。从学生角度而言,更多的学生早已把地理学科当作 “副科,学习主动性不高,被动学习或者干脆不学,干脆导致成果低下。地理学科的设置,充分说明它存在的重要性,师生都要进一步提升相识,要清楚地理学科在素养教化乃至现实生活、学生终身进展中的重要作用,摆正位置,亲热地理学科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老师要不断教化学生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成果提高的主体。 2、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必需承认,目前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
9、性不强,平常很少主动学习,除了老师指定了此外,不想再看书。学生会在基础学科下功夫,而对地理学科放任自流。除了要逐步引导学生转变其观念、行为外,老师确定要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把每一节课都当作提升地理学科成果的重要机会、重要时间,努力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学会更多的学问,提高综合地理实力。 3、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育,使学生“会学。 1、强调学问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完好的地理学问体系。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会学新学问。 2、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使学生手不离图。 地理插图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文紧密结合,发挥着课文所不能
10、取代的作用。只靠死记课本内容,而没有把各种地理事物互相联系起来,落实在地图上,是学不好地理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课本中的插图,要引导学生填图、绘图,提高分析地图的实力,使学会上养成学习地理时手不离图的好习惯。 3、强化学生预习、听课、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地理成果不断提高。 4、加强课后辅导,实行分类推动。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基础,课后刚好辅导,关心他们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尤其对提高学习困难学生成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辅导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刚好赐予解答,激励学生思索、提问。每次考试之后,老师要认真对待学生试卷,分析错误所在,教给改正方法,分类推动
11、,共同提高。 第三篇:七年级地理质量分析 七年级期末地理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评析: 试题根据教化部全日制义务教化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稿、关于主动推动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要求进行命题。试题总体来说立足于基础,难易适中,题型稳定。试题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色,表达了新课标的要求,又能对今后的地理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试卷基本结构: 试题类型共两大题,27小题,总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其中第一大题为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计40分,其次大题为综合题,以读图填空为主,包括填空题、简答题、读图分析题、材料分析题和计算题等多种题型,形式比较多样,有所创新。共7小题,共计60分。从
12、卷面学问点分布及实力要求来看,覆盖整个七年级,较为全面,表达基础学问与基本技能的要求为主。 试卷主要特点: 1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学问。 在新课程中,地理具体学问内容的要求有所淡化,突出地理技能和实力的培育。本次试卷正表达了这一点,试题均围绕地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设计,考查初一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规律互相关系进展转变和形成过程等内容,突出地理学科的主干学问如地球和地图的基本学问、地形、河流、环境问题、世界的重要区域等,考查学生对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驾驭和应用。如22题,考查学生对气温顺降水影响要素的分析。23题,考查学生对地球上五带分布示意图的
13、驾驭状况,包括五带的名称和界线、以及产生极昼极夜和阳光直射地区的分布等,这些都是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的基础学问与技能。 2重视地理图像功能,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试题运用了丰富的图像,并以这些图像为载体,利用地理图像的功能,直观地表达地理空间的概念,突出考查了学生对地理图表,图文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实力,具有显明的地理特色,图像形式新颖多样,包括经纬图、区域分布图、地形剖面图、天气预报图,气温顺降水的分布图、漫画图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进行学习,驾驭通过地图获得地理信息、学习地理学问的基本技能。如27题第1小题,学生阅读地图读出巴西和印度的地理位置。第4小题通过对印度的降水
14、量柱状图的分析,归纳总结印度的降水集中分布在哪些月份。 3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设置情境。 试题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引入地理问题,如奥运圣火在全球的传递线路和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位置,针对广州的天气状况选择生活用品等,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了“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学问就在我们的身边的地理学科价值,这样的设置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变更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状况。 4加强对情感、看法、价值观的考查。 试题表达了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的统一,加强考查学生的地理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进展等内容,引导学生关
15、注社会进展、增加参与社会的意识,表达了地理课程在环境教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考试成果分析: 参加考试的考生数为5296人,其中C级人数2769人,D级人数2520人,及格率为52.74%,平均分56.68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 三、学生答题典型错例及分析: 第2小题,事实上是考查关于地球自转问题,错误较多,说明学生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这一部分的学问驾驭不牢固。 第7小题,考查经纬网分布图,判读汶川的经纬度位置以及位于成都的什么方向。答错的缘由是学生的地理空间分布模糊,读图技能缺乏。 第14小题,试题是针对广州的天气预报来选择生活用品,培育学生运用地理学问的实力。学生得分很低,说
16、明学生把学到的地理学问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实力还是很低。 第22题,考查关于海拔高度对气温顺降水的影响,学生的数学计算很马虎,答错很多。说明学生对地理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驾驭不扎实。 第26题,读“澳大利亚地形图和“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考查学生从图上获得相关的地理信息,解答问题。但学生的失分还是很多,说明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实力还是很有限的。 第27题,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巴西和印度图,写出巴西和印度的半球位置,由于学生对经纬度分布和区分,以及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位置的划分,没有把握以致出错很多。说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敏运用地理学问的实力欠佳。 四、教学建议 1提倡规范严谨的教学作风。在教学中,遇到学生的
17、易错点、易混点,老师要强调,让学生不仅明白,而且能举一反三,教学语言的表达要规范,尽量用专业的地理术语来表达地理的事物。 2转变地理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看法。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主动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地理学习。但是这种“主动,并不是靠老师在课堂上动员学生重视地理学科就能实现,老师还应致力于如何接受更多元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实现这种转变,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3重视地理图像的解读,突出培育学生的地理思维实力。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学生学习地理往往感到很“难,这与地理学习对空间思维实力的要求有关,从学生答题不难看出,地理的空
18、间分布、空间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这也正是地理学科对于学生进展的独特价值,是地理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让学生以图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说明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学生的生活、学习的体验,对图像进行认真视察、阅读、分析,培育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获得、综合的处理实力。 4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对地理学问与技能的应用实力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供应学生与其生活和四周世界亲热相关的地理学问,“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新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新课程强调把地理学问与社会实际生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学生要把所学的地理基础学问与基本技能
19、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好用价值和社会功能。这就要求地理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把课本学问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用所学的地理学问去解决现实生活或生产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5关注学生特性进展,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与创建实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地理教学也应反映这种要求。应适当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激励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学问和生活阅历,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大空间地发表自己的地理观点,为学生创建宽松的学习气氛。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进展学生的特性,培育创新意识。 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本学期的教化教学工作告一段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地理 期中 测试 质量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