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doc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 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学论重点 信息技术教学论 有些多余内容可删减 问题一:信息技术教学论的探讨对象及其特点P5-P6 1.信息技术教学论的探讨对象 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概括地讲,信息技术教学论的 探讨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学论的探讨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也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及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所在,也即信息技术课的课程价值。 2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这是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学问体系,具体解决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3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方
2、法。是信息技术教学必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它干脆关系到信息技术的教学成果,具体解决老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即对信息技术“教的成果和“学的成果进行测量和评价,为教学供应刚好、有效的反馈。 5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指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所具备的设备、设施等;软件环境也就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所具备的教学软件、资源等。6信息技术老师专业化及其进展。主要探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要的素养以及信息技术老师专业化进展的途径等。 2.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特点 1综合性: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它不仅探讨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关
3、的一般教学理论,而且还涉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与哲学、心理学、教化学、规律学、信息技术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理论有亲热的关系,所以说信息技术教学论具有综合性。 2基础性: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化技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论基本上涵盖了从事信息技术教化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学问和基本技能。 3独立性:信息技术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和基本方法,以信息技术学科为基础,以现代教化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化心理学为根据,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4进展性:随着科技的飞速进展,也带动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变更;信息技术教学论的
4、探讨体系虽已基本形成,但仍处在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的进展和完善。 问题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P43-P52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是指为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提高教学效果,反映信息技术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1.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1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3老师要运用各种方式预设锚点,进行启发,关心学生克服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主导整个教学过程。 4要使学生主动学习,养成善疑、善问、善思的习惯。.基础学问与进展实力相结合原则 1重视信息技术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看法的培育,为学生的终身进展夯实
5、根基。 2以进展的目光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一般进展教学过程的进展性;教学内容的进展性 3加强学习方法的培育,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进展转变的适应实力 3.培育信息实力和创新实力相结合原则 1必需遵循确定的规范要求 2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性原则培育创新实力3在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各种活动培育创新实力4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坚持特性化 5终身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化的目标之一,也是创新的基础6信息技术老师要树立创新形象.全面进展与特性进展相统一原则 1教学目标上,在到达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立多级目标 2教学内容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学习的任务、运用不同的软件工具 3教学策略上,在实
6、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赐予不同的教学指导 4教学组织形式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趣味性和严谨性相结合原则 1运用现代化教化技术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2细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方式,寓教于乐 3信息技术的教学应与日常学习紧密联系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整合其他课程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教学.科学教化与人文教化相融合原则 问题三: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的含义P2,P140,要点不同,建议大家详看书本.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是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沟通、应用信息的手段和体系的总和。南国农。它主要包括有两个层面的
7、意思:1手段,也就是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物化形态的技术。2方法,也就是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沟通、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所以说,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是信息技术的两个基本要素。.信息素养的含义 1王吉庆教授在信息素养论中提到: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化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实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实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2我国教化部2000年11月下发的教基35号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化的目标规定
8、为培育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为: 信息意识:即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化中最重要的一点; 信息常识:即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促使学生阅读有关的信息文章,参加有关探讨,便于了解信息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信息实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实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实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实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实力等; 信息道德:培育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并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3了解保罗泽考斯基、桑新民、张义兵、李艺、钟柏昌等人。 问题四:信息技术课
9、外活动的原则与形式P124.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原则 1教化性与趣味性原则在选择课外活动内容或主题时,要考虑学问性和科学性,同时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爱好爱好,寓教于乐。 2实践性与创建性原则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实践性很强,重在实力的培育;在课外活动中,要留意发挥学生的创建性,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倡选择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活动项目。 3导向性与自主性原则在确立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时,应当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便性,要赐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权利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4灵敏性与开放性原则针对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实行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化、家庭教化的资
10、源和优势,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从中获得学问和教益。 5自愿参加、普及为主原则坚持以课外、业余时间开展活动,坚持普及为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技术课外活动的形式 1课外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读物;指导学生驾驭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2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会课外专题讲座是群众性的课外活动,它是以某一学问专题为内容,以学生为对象的一种学问性较强的报告会。3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课外活动时老师可以教一些基本学问,更重要的是告知学生如何自学,布置学习任务,并要求以此为基础做出作品,在下一次课外活动时展示沟通。4指导学生学习高级语言编程在编程课外活动中,老师要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来指导学生,
11、让学生逐步学会理解程序,学会语言语法,学会设计算法,学会程序规范,学会调试程序。5指导学生写信息技术小论文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试验与创新写小论文。问题五: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含义与特点P52.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在学习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效果而实行的教法与学法之和。.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特点 1实践性: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来源虽可以从理论上建构,但绝大多数还是来自 实践阅历,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其作为工具的性质是自不待言的。 2耦合性:是指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这一双边活动的方法,由老师和学生的耦合而成的操作策
12、略。 3多样性: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组成丰富的“方法库。 4整体性:不同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一个完好的方法体系,各种具体方法彼此联系、亲热协作、互相补充、不行分割,综合地发挥着整体效能。 5继承性:教学方法也和其他教化现象一样,具有历史继承性。 6进展性:任何教学方法体系都不是恒久固定不变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老师必需根据转变了的时代精神等客观条件,推陈出新,使教学方法更能适应教学的时间要求。 问题六:讲授法与探讨法的优缺点,任务驱动法和Webquest教学法的教学环节P56.讲授法与探讨法的优缺点 1讲授法:是老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表达事实、说明概念、论证原理和说明规律上网一种教
13、学方法。 优点:有助于系统学问和技能的传授 适用于班级组织教学 缺点:简洁产生“满堂灌、注入式教学 难以顾及个别差异 在培育学生的创建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探讨法: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通过争辩、争论或辩论,以解决问题、提高相识、获得学问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优点:探讨有助于学生思索多方面的看法,有助于对不同看法形成新的理解 探讨有助于思想的转变 探讨有助于学生进展分析、综合问题的实力以及沟通合作的实力 缺点:探讨简洁偏离主题;探讨易流于形式,有些探讨外表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是并没有实质内容。 2.任务驱动法和WebQuest教学法的教学环节 1任务驱动法教学环
14、节: 呈现任务: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习爱好,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老师导学:对学生如何完成任务的适当指导 明确任务:创设任务情境,培育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完成任务:通过合作沟通,补充学问结构的缺陷,完善问题解决的技巧、方法 完成任务评价: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完善学问结构、提高综合实力 2WebQuest教学环节: 介绍:对所“探究问题的简要描述 任务:对于学习者要做的事情的描述 资源:指向网上相关站点的链接 过程描述:说明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指定的任务 学习建议:指导学习者如何组织信息 评价:创建量规来展示如何评价最终的成果 总结:对于将可完成的学习成果或学习过程的简要总 问题七:教学设计
15、的含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含义各环节P86,P168 1.教学设计的含义: 将学与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支配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找寻和决策的过程。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含义: 就是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分析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从而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教学实际中试行解决方法、评价实行结果,进一步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良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环节 包括: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说明学习目标、教学模式与策略设计、教学媒体与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设计等。 问题八: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
16、几种课堂教学形式P119 1.班级授课 全班集体授课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老师系统讲授的学问性的学习内容。教学活动形式除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还可以尝试“学生讲,师生听,师生评的方式。2.全班或分组集体上机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在机房进行集体授课活动是不行或缺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注 意的是假如不能够保证学生每人一台或两台电脑的话,就应当把学生分成几组,轮番上机。教学程序一般是“老师讲,学生练。3.分组协作学习 分组的时候,有些讲究,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最好接受异质分组,把不同实力倾向、不 同性格特征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把课外有条件运用电脑的同学支配到各组。4.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是老师对个别学生进
17、行指导的教学环节,主要是为了满意具有不同学习实力的 学生的个别需要。5.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就是老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组织学生到现场,像机房、网络中心,或 者施工现场,比方修路时在地下深埋通信电缆的现场,装修房屋时进行布线的现场等,进行 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问题九:信息技术老师实力的含义与结构P168 1.信息技术老师实力的含义 信息技术老师实力除了包括了解学生的实力、语言表达实力、组织实力、自我调控实力、评价实力等各学科老师普遍应当具备的实力外,还应包括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实力,课堂教学 实力,资源收集、开发、整合和利用实力,多媒体设备应用实力,网络教室应用和管理实力,信息技术教学探讨实
18、力等方面。 信息技术老师实力的内涵是一个动态的范畴,随着社会进展而转变,随着学科学问的丰 富而扩展。 2.信息技术老师实力的结构1教学设计实力 2课堂教学实力 3教学资源收集、开发、利用实力4多媒体设备应用实力5网络教室应用和管理实力6信息技术教学探讨实力 问题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含义、意义与基本要求P187.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含义:书上没有明确的说明,建议找度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不仅仅是对老师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行为做出价值推断,更主要的是通过检查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状况,来稳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确定或修正老师的教学方法,最终到达全面促进学生信息素
19、养的提高。 1评价可以检查学习效果,激励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来到达推断学生前期学习目标达成的状况;在学习结束时,通过总结性评价来到达检测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效果。 2评价可以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稳固学习成果。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问、技能和学习阅历会对后续的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影响,而新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又会对学生原有的学问、阅历、技能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互相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3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在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稳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增长了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学问,进展了学生信息技术实力,最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
20、面养成。 4评价可以促进教学反思。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与进展状况的同时,也要利用评价,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的互相促进作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1评价功能立体化2评价标准多维化3评价主体多元化4评价方法多样化5评价内容全面化 6评价结果归因的多维化 问题十一:信息技术教学环境P150,有学问框架图 一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环境:是指在信息技术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信息技 术设备与各种资源。 1.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资源环境:是指由各种信息传播媒体组成的媒体化教学环境。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内网络。 2.信息技术教学软件资源环境:是指由各种与信息
21、技术教学相关软件所构成的媒体化教 学环境。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信息技术课程专用软件,另一类是信息技术整合用软件。 二信息技术教学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专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四周环境,是人为 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教学中的人文环境包括了学习气氛、教学理念、师生关系、人文关 怀等方面的内容。 1.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2023年,我国信息技术人才严峻匮乏,已成为信息产业进展严峻的制约因素。 2.决策者的信息意识: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加强硬件建设。 3.老师的信息技术意识 4.提高老师与学生的信息意识与素养:做好引导工作,提高老师的问题意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观念,加强在信息技术课中培育学生
22、的问题意识。 5.信息技术教学人文环境的优化:在教学目的、过程、内容中分别营造、优化、挖掘出人文环境。 6.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老师与学生的全面进展。 问题十二:信息技术老师专业化进展的途径P183 老师专业化进展应当在以下具体的进展途径上有选择地进行: 1.师范院校教化。一个老师只有具备了在师范院学习的系统学问,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校师范院校不仅培育老师岗前预备实力,同时还担当着对老师职业生涯的实力提升所需的各类接着教化。2.项目培训。如今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信息技术公司设立了培训合作项目,通过培训,既能够节省经费,又能够刚好把握信息技术进展
23、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思路。另外一些企业和商业机构赞助了区域性的老师培训项目,也是老师专业化进展的有效途径。 3.同行沟通。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擅长向同行学习,吸取别人的特长,也能够想其他老师探讨、传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阅历。 4.课题促进。随着信息技术老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师开展确定的课题探讨和教学改革项目是老师进展的重要手段。 5.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给老师松绑,让老师自主决策,对老师专业化进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供应了老师专业化进展的广袤空间。 老师专业化进展是老师职业生涯不行缺少的一个过程,也是老师队伍不断优化、老师素养不断提高的表现和途径,但老师专业化进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化管理
24、部门的支持,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更需要老师长期、持续的努力。 其次篇:教学论重点整理 教学论重点整理 学问点: 1、教学的基本要素:学生、老师、教学内容。学问点 2、现代教学萌芽的两个端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问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新教化运动,美国出现了“进步主义教化运动。学问点 3、教学论的探讨任务:说明教学规律、确立教学价值观、优化教学技术。学问点 4、对教学思想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有三种思潮:人文主义思潮、自然主义思潮、主要科学试验方法与数学思维的思潮。学问点 5、赫尔巴特的学生戚勒在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的基础上,把“明白分为“分析和“综合两段,而他的学生莱
25、茵则在此基础上,进展为著名的“五段教学法。学问点 6、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学问点 7、学习的特征:支配性、间接性、高效性学问点 8、自主创新学习的特征:自主性、能动性、创建性学问点 9、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学问本位、社会本位、人本位。学问点 10、教学目标设计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社会需要。学问点 11、教学功能的一般特点:人为性、先导性、历史性。学问点 12、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传承学问、培育实力、涵养品性、助长生命。学问点13确定教学内容的根据:社会生活、学生、学科。学问点 14、教学内容的载体:课程支配、课程标准、教科书。学问点 15、教学行为的基本特性:目
26、的性、序列性、个体性。 16、有效教学行为的共性特征:有效教学行为具有时代性,文化性,情境性,整体性,功能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性。 17、教化评价之父是泰勒。学问点 18、教化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激励功能。4教学功能。5管理功能。学问点 19、测验的三要素:行为样本、标准化、客观测量的评价指标。学问点20、行动探讨过程的环节:1.支配。2.行动。3.视察。4.反思。学问点 名词说明: 1、教学:教学乃是老师教学生学习文化学问的教化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驾驭文化化学问和技能,进而进展实力、增加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名 2、现代教学:现代教学是与古代教学相对应的教学
27、形态。它最初萌芽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在19世纪形成基本体系,而后,从西欧和北美传播到世界各地,并逐步分化和多样化,直至今日仍在不断完善和进展。 3、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转变而接受的到达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其特特点是揭示学习中各种变量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名 4、探讨性学习: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说明,它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讨专题,并在探讨过程中主动地获得学问、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名 5、教学目标:是老师和学生立足于当下基础上的,以具体的教学活动
28、为依托,指向于将来时空的一种结果。名 6、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就是老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依据确定的原则,目标,形式和程序启动,互动,从而实现地生成和开展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活动和目的的合规律地,现实地构建,生成和绽开的过程,更是教学质量现实地形成的过程。名 7、教学内容: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根据,是学生相识和驾驭的主要对象,表现为各门科学中的事实,观点,概念,原理和问题。教学内容的载体主要是课程支配,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学内容的主要形态是书本学问,是根据教化目的,学生的年龄点而从人类千百年相识成果中精选的特殊的学问系统。名 8、教学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人类行为,它是老师这一特殊职业
29、群体在工作中,尤其是在课堂这一特殊场景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实践行为。名 9、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就是老师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沟通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名 10、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老师和学生依据确定制度和程序互相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11、教学媒体:被用于教学场景,承载,传递和限制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并介入教与学过程之中的媒体称之为教化媒体。名 12、学习资源:各种各样的教学媒体与一切可以用于学习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综合到一起,统称为“学习
30、资源。如教学教材、支持系统、环境资源、人际资源等。名 13、最正确表现评价:就是师生在动机得到充分调动的状况下,所能到达的最好教学表现,相应的最正确表现评价则是推断学生潜在的学习实力和学习结果以及老师潜在的教学实力和教学效果的教学评价。名 14、典型性表现评价:典型表现是指师生在日常状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教学和学习反应,相应的典型表现评价则是推断师生的学习或教学爱好、看法等特性素养。名 15、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有关信息,以判明学习或教学的成败,并显示教学过程需要改良的具体的教学或学习的错误的教学评价。名 16、总结性评价: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程度进行价值推断的教学评价,同时它还
31、能供应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和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有效性的信息或资料。名 17、校本探讨:所谓校本探讨,就是将教学探讨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老师为探讨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探讨方法。 简述: 1、简述教学的三要素:1学生 学生是一种特地的社会角色,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者。 学生既是教化对象,有时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具有独特特性,深信不断进展完善。 2老师 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负责人。 老师是特殊的专业技术人员。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师生活动的客体。 教学内容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核心成果。 教学内容经过了教化化的加工处理。 教学内容具有教化价值。 2、
32、简述教化本质观有哪些学说? 特殊相识说:教学是一个相识过程,又有其特殊性。具体来说,教学是老师教学生相识世界获得进展的特殊相识形式,教化性、间接性和有领导是它区分于其他人是活动的主要特点。交往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具体来说,有的把交往视为教学背景,有的把交往视为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有的把交往视为教学内容乃至目标。 3、古代中国丰富的教学思想观及其探讨方法特点,主要表如今以下几方面: 一、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相识关 二、以人性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价值观 三、学思行结合的知行观 四、整体、辩证、直觉体悟的探讨方法 4、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即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引、定向功能。
33、 2激励功能,即教学目标能够激发老师和学生教和学的主动性、主动性。 3评价功能,即教学目标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不标准。 4聚合功能,即教学目标能够对教学系统内的其他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协调。 5、简述教学内容的特征: 1预成型。教学内容是从人类已有的精神成果中选择出来的精华。它不是由老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爱好和愿望确定的,而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先行确定的。 2与学生的相关性。正因为教学内容是预成的,所以必需尽可能地考虑教学内容对儿童的相宜性。 3基础性。中小学教化的基本任务是要使学生有效地驾驭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并充分进展学生各方面的实力,以适应将来社会进展的需要。 4先进性。所谓先进性
34、,是指教学内容是以当代科学最高、最新成果为起点的,也可以叫作高起点性。 6、简述教学行为与一般社会行为的区分:1教学行为价值的外在确定性。2教学行为目标的外部确定性。3教学行为主客体之间是不对等的关系。4教学行为具有意识性,但其水平因人而异。5教学行为负载的信息特别特殊。 7、简述道尔顿制的主要特点:1废除老师面对全体学生的课堂讲授,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老师辅导学生按“公约个别自学。 2将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试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设参考用书和试验仪器,供学生自学运用。 3设置成果记录表,由老师和学生分别记录学习进度,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让每个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更多地负责,也可
35、以使学生管理简洁化。 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 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老师依据教学支配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在教学人员的支配上,以“班为基本活动单位。2在教学活动程序的支配上,以“课为组织单位。3在教学时间支配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它有效地扩大了教化规模,促进了学校教化的普及。2它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学问。3它有助于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4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切磋,沟通。班级授课制的局限:1它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36、难以照看学生的特性差异。2它在确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进展。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状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9、简述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 1依据学习者简洁接纳的方式呈现材料。 2不受老师的同一限制来传送材料,这样学生可以对学多少以及何时学进行自我调控。3使学习者调动不同感官体验材料,以全面体验信息。 4为学习者供应关于学科内容的重复的或不同的阅历,促进学习者构建自己的理解或意义。 5以生动的形式引起并保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留意。6供应激发学习者朝向学习目标努力的动机。 7超越时空限制,为学习者供应无法体验到的信息和学问,
37、适应不同规模班级的需要。 10、为什么教化界人士称他为现代“教化评价之父? 在八年探讨的基础上,泰勒提出了著名的“泰勒评价原理,即以教化目标为核心的教化评价原理,并明确地提出了“教化评价这一概念,开创了教化评价模式。而教化评价则是在“泰勒评价原理的基础上发生与进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教化学科。 11、简述测验的设计:1测验目标确实定。2测验内容的选取。3测验形式与题目形式确实定。4测验题目具体类型确实定与编制。5测验的题量与时限确实定。6测验题目的编制与组织。7测验的评分与说明。 12、简述一个好老师必备的素养:1.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并有使这一关系与教学任务联系起来的实力。2.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38、教学活动的实力。3.明确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实力。4.最好程度地利用有关资源的实力。5.适应新状况的自我推断实力。 论述评析题: 1、论述杜威的教化教学思想: 一、教化哲学观 杜威哲学的特征是“阅历自然主义或自然主义的阅历主义。他认为实际阅历的过程和教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和必要的练习;新教学哲学信奉某种阅历的和试验的哲学、教化是在阅历中、由于阅历、为着阅历的一种进展过程。 二、儿童观 杜威对传统的教化以老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进行了深化的批判。杜威明确提出:儿童是起点,儿童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教化的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三、学问观和阅历课程观 以“教化即是阅历的改造或改组形成新的课程观、学问
39、观。阅历在杜威的思想中,既是课程理论的基础,也是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基础。杜威将学问看成是一个通过学习活动连续构成、不断进展转变的过程,学问是生成、进展的过程,这是一种生成性的、构成性的学问观。 四、做中学的学习观 基于“阅历来自行动和“教化是生活、生长和阅历改造的过程这两天基本原则,杜威认为儿童主要是通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与进展。杜威所说的活动具有以下特点:能动的活动,社会性的活动,身心统一的活动,探究性的活动。 评价:总的来看,杜威在思想体系中所突出的是,在成人指导下,儿童能动的、有理智参与的、对事物的实际活动是儿童生长、进展的基本力气和机制。但他片面强调了儿童的能动作用,忽视了老师对课堂的指
40、导、限制作用。此外,他在“做中学的教化教学观,片面强调了干脆阅历,否认了间接阅历,片面强调了感性学问,降低了理论作用,破坏了系统理论学问的学习。 2、论述学习策略的训练步骤: 1激活与保持良好的留意、心情与动机状态。这一步不仅要使心理活动处于觉醒与兴奋状态,更要激活同当前学习活动有关的全部因素与学习方法关系的意识。 2分析学习情境。这一步要求学生把握有关学什么、何时学、在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的问题,估计自己的学习风格等,以供应选择学习方法的根据。 3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支配。这一步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学习情境的有关因素与学习方法的关系,确定学习的时间支配表,把学习任务分为具体的几个部分,列出
41、可能需要的学习方法。 4执行学习支配,实际的运用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这一步骤要求学习监控性地检查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地把有关学习变量与所实施的学习支配、学习方法联系起来比照检查,一股极学习支配与学习方法所能到达的效果。 5维持或更改已选用的学习支配和学习方法。这一步骤要求学生对监控结果做出反应,假如监控结果令人满足,可维持原有方法;反之,则重新评价或修改原有支配与方法。6总结性地评价选用的学习支配与方法所到达的效果,作为这次学习分反馈与下次学习的准备。这一步骤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终结性评价,假如学习效果佳,说明原有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互相适合的水平高。 3、论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42、: 内容:1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该领域分为学问、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类目标。 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该领域共分为接受、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分为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困难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评价:优:1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兼顾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这在确定程度上承认了人的完好性,承认人不但是一种理性的存在,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感情生命体,以此教学目标导引下的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2布鲁姆吧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细化的比较具体,他把教学目标分割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领域,而且认知领域又分为六个不同等级的
43、目标,情感领域五个不同的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又分为七个层次。此外,布鲁姆及其合作者还就每个层次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释,相对于以往比较模糊的教学目标分类而言,这样清晰的划分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 缺:1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割成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每个领域又分割成不同分部分,每一部分又有具体的规定性,这样,一个完好的目标体系就被分割成彼此毫无联系的各个孤立的部分,从而破坏了目标系统完好性的和谐。 2布鲁姆关于各个领域内不同层次的分类有些不科学。 3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以“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和实力可以通过可见的行为表现出来为前提假设,这种假设存在确定的问题,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和学习实力并非都是以行为表现出来的,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内在体验等一些隐性方面的收获不愿定都能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4、评析特殊相识说:教学过程的特殊相识说认为,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相识过程。我国教学论专家王策三认为:“教学过程确实是一种特殊的相识过程,其任务、内容和整个活动,或是相识世界或是对世界的反映。它的特点就在于是学生个体的相识,主要是间接性的,有领导的,有教化性的。而强调“学生个体的相识之于人类历史的相识、科学家和艺术家及一切从事各种工作的人们的相识的特殊性,是“教化性的相识。由于其重视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相识特殊性的分析而产生巨大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