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课件.ppt
《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课件.ppt(1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5章章 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5.1 克尔效应与自聚焦现象克尔效应与自聚焦现象5.2 三次谐波产生三次谐波产生5.3 四波混频四波混频 5.4 双光子吸收双光子吸收 5.5 受激喇曼散射(受激喇曼散射(SRS)5.6 受激布里渊散射(受激布里渊散射(SBS)5.7 受激光散射现象的一般考虑受激光散射现象的一般考虑 5.1 克尔效应与自聚焦现象克尔效应与自聚焦现象5.1.1克尔效应1.克尔效应克尔(Kerr)在1875年发现:线偏振光通过外加电场作用的玻璃时,会变成椭圆偏振光,如图5.1-1所示,当旋转检偏器时,输出光不消失。作用下,由原来的各向同性变成了光学各向异性,外加电
2、场感应引起了双折射,其折射率的变化与外加电场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克尔效应。图5.1-1克尔效应实验示意图从非线性光学的角度来看,克尔效应是外加恒定电场和光电场在介质中通过三阶非线性极化率产生的三阶非线性极化效应。假定介质受到恒定电场E0和光电场Eexp(it)+c.c.的作用,按(1.1-39)式和(1.1-41)式有(5.1-1)这表示由于三阶非线性极化的作用,恒定电场的存在使得介质的介电张量元素改变了,且(5.1-2)因子3是由于考虑了三阶极化率张量元素的本征对易对称性出现的。2.光克尔效应现在进一步讨论用另一光电场代替恒定电场E0的光克尔效应。假定频率为的光电场作用于介质的同时,还
3、有另一束任意频率为的光电场作用于该介质,则由于光电场的作用,会使介质对光波的作用有所改变。通过三阶非线性极化效应,将产生与频率为光电场平方有关的三阶非线性极化强度的复振幅P(3)()为(5.1-3)假定频率为的光波沿z方向传播,由(5.1-3)式可得(5.1-5)对于偏振方向与频率光波相平行的光电场来说:对于偏振方向与频率光波相垂直的光电场来说:克尔效应可以提供一种改变光波偏振状态的方法。例如,通常使用的非线性介质硝基苯,没有恒定电场时,在光学上是各向同性的。当外加恒定电场后,它就具有各向异性晶体的性质。这时,与E平行和垂直的光波通过它是,便产生相位差:因为,n与E02成正比,所以相位差可以通
4、过改变E0调节,其结果可以使得入射线偏振光的振动面转过90度,或者使其变为椭圆偏振光。图5.1-2光克尔效应开关这种开关的速度取决于样品对激光场的响应时间,一般很短,可达ps。5.1.2激光束的自聚焦现象上述的光克尔效应中,光波的频率与产生效应的光波频率不相同,实际上,一束强的光波本身就能起到产生该效应的光波作用。自聚焦是感生透镜效应,这种效应是由于通过非线性介质的激光束的自作用使其波面发生畸变造成的。现假定一束具有高斯横向分布的激光在介质中传播,此时介质的折射率为其中,n(|E|2)是由光强引起的折射率变化。如果n是正值,由于光束中心部分的光强较强,则中心部分的折射率变化较边缘部分的变化大,
5、因此,光束在中心比边缘的传播速度慢,结果是戒指中传播的光束波面越来越畸变,如图所示。这种畸变好像是光束通过正透镜一样,光线本身呈现自聚焦现象。图5.1-3光束在非线性介质中的光线路径(虚线为波面,实线为光线)但是,由于具有有限截面的光束还要经受衍射作用,所以只有自聚焦效应大于衍射效应时,光才表现出自聚焦现象。粗略地说,自聚焦效应正比于光强,衍射效应反比于光束半径的平方,因此,由于光束收自聚焦作用,自聚焦效应和衍射效应均越来越强。如果后者增强的较快,则在某一点处衍射效应克服自聚焦效应,在达到某一最小截面(焦点)后,自聚焦光束将呈现出衍射现象。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一旦自聚焦作用开始,自聚焦效应总是强
6、于衍射效应,因此光束自聚焦的作用一直进行着,直至由于其他非线性光学作用使其终止。使自聚焦作用终止的非线性光学作用有:受激喇曼散射、受激布里渊散射、双光子吸收和光损伤等。当自聚焦效应和衍射效应平衡时,将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即光束自陷,表现为光束在介质中传输相当长的距离,其光束直径不发生改变。实际上,光束自陷是不稳定的,因为吸收或散射引起的激光功率损失都可以破坏自聚焦和衍射之间的平衡,引起光束的衍射。与自聚焦效应相反,如果由光强引起的折射率变化n是负值,则会导致光束自散焦,趋向于使高斯光束产生一个强度更加均匀分布的光束,这种现象为光模糊效应。光强分布引起折射率变化还会造成光的群速度变化,图5.1-
7、4表示一时域高斯光脉冲在非线性介质中传播一定距离后,脉冲后沿变陡的现象。这是由于脉冲峰值处折射率大,光速慢,而在后沿,光强逐渐下降,光速逐渐增大,以致后面部分的光“赶上”前面部分的光,造成光脉冲后沿变陡。这就是光脉冲的自变陡现象。图5.1-4光脉冲在非线性介质中的自变陡现象自聚焦现象的研究始于1964年,促使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1)高功率密度激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所谓的丝状破坏。(2)在研究受激喇曼散射过程中观察到一些反常现象,如许多固体和液体中,受激喇曼散射有一个非常尖锐的阈值,有异常高的增益,前后向增益不对称,有反常的反斯托克斯环等。经研究表明,这些现象都与激光束自
8、聚焦现象相关。引起光束自聚焦的原因是光致折射率的变化,而光致折射率变化的物理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1)强光场使组成介质的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发生变化,这导致介质宏观电极化的变化,从而使折射率发生变化。引起折射率变化的响应时间fs量级。(2)对含有各向异性分子的液体(如CS2、苯及其衍生物)来说,由于各向异性分子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分子极化率,这时与分子取向有关的高频克尔效应是引起折射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引起折射率变化的响应时间ps量级。(3)在强光场作用下的电致伸缩效应使介质密度发生起伏,从而引起折射率发生相应的变化。引起折射率变化的响应时间ns量级。(4)由于各种介质对入射光束
9、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吸收,导致介质温度升高,从而引起介质折射率变化。引起折射率变化的响应时间s量级。5.1.3自聚焦的稳态理论考虑到三阶非线性效应,在光场作用下各向同性介质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总的相对介电常数为(5.1-15)式中,r为线性相对介电常数,2为非线性相对介电常数系数,|E0|2为光电场振幅平方。相应的极化强度可以表示成(5.1-16)由此,在(5.1-15)式中,(5.1-17)介质的折射率为(5.1-18)式中(5.1-19)是线性折射率,n是非线性折射率。因为通常n0n,所以由(5.1-18)式可得(5.1-20)若令(5.1-21)则(5.1-22)通常称n2为非线性折射率系
10、数。考虑上述非线性效应后,麦克斯韦方程可以写成:由此得到波动方程:假定光束沿z方向传播,振动方向为x方向,电场的表示式为:考虑到慢变振幅近似,波动方程为:如果没有非线性,上式就变为描述透明介质内线性光束传播规律的方程,它的解是一组完全的高斯模:图5.1-5高斯光束进入自聚焦介质(虚线表示无自聚焦时光束的半径)假定高斯光束进入介质处的坐标为z=0(如图),则z用(z-zmin)代替。在z=0处输入光束的场强为:令z=0处的输入光束半径为d:在z=0处输入光束的场强简化为:引入聚焦参数:在z=0处输入光束的场强变为:根据的定义,对于=0的光束,其束腰在z=0处。如果0,即zmin0,表明在z=0处
11、的输入光场是收敛的,而对于|E3(r)|2、|E4(r)|2,就可以忽略泵浦抽空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考虑E3(r)和E4(r)所满足的方程即可。假设E3(r)和E4(r)沿着z轴彼此相反方向传播,相应的耦合波方程为(5.-)因为三阶极化率是实数,所以右边第一项仅影响光电场的相位因子,对能量的变化没有贡献,故可以定义(5.3-9)并可以得到E3(z)和E4(z)满足的方程。为了方便起见,在下面求解E3(z)和E4(z)的过程中,我们略去右上角的撇号,将E3(z)和E4(z)满足的方程改写为(5.-)式中(5.-)在这里已考虑到k3=k4=k。假设边界条件为(5.-)可以解得(5.-)在两个端
12、面上的输出光电场为(5.-)由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在输入面(z=0)上,通过非线性作用产生的反射光场E4(0)正比于入射光场E*30。因此,反射光E4(z0)是入射光E3(z|g|L(/4)时,R1。此时,可以产生放大的反射光,在介质中E3和E4的功率分布如图5.3-5所示。2)大信号理论16,17 在DFWN过程中,如果必须考虑泵浦抽空效应,就应当同时求解(5.-)式的四个方程,这就是大信号理论。我们讨论的作用结构如图5.-所示,E1、E2是彼此反向传播的泵浦光,E3,E4是彼此反向传播的信号光和相位共轭光,光电场仍采用(5.3-3)式的形式。图5.-6非共线DFWM结构示意图为了分析
13、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四个光电场同向线偏振,并且忽略光克尔效应引起的非线性折射率变化项。在这种情况下,(5.-)式变为(5.-17)在求解这些方程时,为了克服有多个坐标量的困难,我们引入共同坐标z。对于平面波而言,有(5.-)而由图5.-,又有cos1=cos3=coscos2=cos4=cos于是,(5.-)式可以改写为(5.3-19)在一般情况下,DFWM相位共轭特性可以通过对(5.-)式进行数值计算给出。图5.-图5.-分别为对称激励情况下计算得到的特性曲线,由这些曲线可以得到DFWM的如下特性:(1)饱和特性。由图5.-可见,在Is固定的情况下,随着Ip的增大,相位共轭反射率R也增大,当I
14、p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出现饱和现象。这种饱和现象是由于非线性耦合效应和泵浦抽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即随着Ip的增大,非线性耦合加强,同时,泵浦抽空效应也越来越显著,导致共轭反射率的饱和。图5.3-7 Is为参量时,R与Ip的关系曲线图5.3-8 为参量时,R与Ip的关系曲线(2)自振荡特性。在Is=0的情况下,Ip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将产生自振荡输出(R)。如图5.3-所示,D=0时,振荡阈值泵浦激励强度(Ip)th=。随着的增大(相应于产生的振荡信号输出增大),(Ip)th也增大,振荡阈值可由(5.3-35)式求出。(3)泵浦抽空特性。如图5.-所示,当R固定时,随着Ip的增大,泵浦抽空效应愈加
15、显著。这是因为,如图5.-10所示,在R固定时,Ip增大,Is必定增大,从而泵浦抽空必然严重。图5.3-9中的,表示泵浦能量趋于完全转化为信号能量。图5.-R为参量时,D与Ip的关系曲线图5.10 R为参量时,Is与Ip的关系曲线图5.11PCR结构(4)如图5.-11所示,在DFWM结构外加一个普通反射镜,就构成了以后将要讲到的相位共轭谐振腔(PCR)。假定反射镜的反射系数为r,在不考虑损耗的情况下,PCR的振荡(也即DFWM自振荡)阈值条件为(5.-)相应于这种情况,DFWN自振荡时的相位共轭反射率为(5.-).共振型简并四波混频过程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为了提高四波混频的效率,希望增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非线性 光学 效应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