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ppt(1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育婴师培训育婴师培训刘新学刘新学1 1第二节第二节 0-3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一、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一、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一)发展的连续性及年龄阶段性(一)发展的连续性及年龄阶段性 年龄阶段性:指婴儿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中,年龄阶段性:指婴儿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在质量上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表现出一些在质量上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最一般最典型的特征。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最一般最典型的特征。2 2n n例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循着一种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顺序,整个发展是连续的。3 3(二)婴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二)婴
2、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性 婴儿心理发展每一年龄阶段都具有相对的稳婴儿心理发展每一年龄阶段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定性,但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和教育但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身心成熟状态不同,心理发展的条件不同,身心成熟状态不同,心理发展的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4 4大脑可塑性为婴幼儿早教提供支持大脑可塑性为婴幼儿早教提供支持n n日本理化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大脑保持可塑性的时间比原先估计的要长。这一成果将修改科学界对大脑临界期的定义,而且为研究婴幼儿早教提供了重要线索。n n理化研究所发表新闻公报说,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提出临
3、界期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内容是,哺乳动物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其未成熟的大脑能够根据生活环境发生结构性改变。5 5n n当时的实验证据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新生儿,如果一只眼睛被遮挡一段时间,那么即使遮挡物被移开,新生儿大脑皮质视觉区的神经细胞也不会对这只眼睛传回的视觉信号发生反应。也就是说,这只健康的眼睛弱视了。n n日本科学家此次使用强大的双光子激发钙成像技术,对大脑皮质视觉区的两种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和兴奋性神经元分开来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即使临界期结束,实验鼠的大脑仍然具有可塑性,而不是完全消失了。6 6n n科学家选择出生后第科学家选择出生后第5050天的实验鼠进行实验。
4、这些实验鼠已天的实验鼠进行实验。这些实验鼠已经过了临界期。研究人员把经过了临界期。研究人员把3 3只实验鼠的右眼遮挡起来饲养,只实验鼠的右眼遮挡起来饲养,另外另外3 3只实验鼠正常饲养,只实验鼠正常饲养,7 7天后比较大脑皮质视觉区的抑制天后比较大脑皮质视觉区的抑制性神经元和兴奋性神经元对实验鼠双眼的反应情况。另外,性神经元和兴奋性神经元对实验鼠双眼的反应情况。另外,他们选择了出生后第他们选择了出生后第2727天的实验鼠进行对比实验,同样是把天的实验鼠进行对比实验,同样是把3 3只实验鼠的右眼遮挡起来饲养,另外只实验鼠的右眼遮挡起来饲养,另外3 3只实验鼠正常饲养,两只实验鼠正常饲养,两天后比
5、较大脑皮质视觉区的抑制性神经元和兴奋性神经元对天后比较大脑皮质视觉区的抑制性神经元和兴奋性神经元对双眼反应情况。出生后第双眼反应情况。出生后第2727天的实验鼠,大脑临界期仍未结天的实验鼠,大脑临界期仍未结束。束。n n对比结果显示,在临界期内,不论抑制性神经元还是兴奋性对比结果显示,在临界期内,不论抑制性神经元还是兴奋性神经元都具有可塑性。过了临界期,只有抑制性神经元保持神经元都具有可塑性。过了临界期,只有抑制性神经元保持着可塑性。着可塑性。n n公报说,本项研究发现,即便大脑过了临界期,其视觉区中公报说,本项研究发现,即便大脑过了临界期,其视觉区中依然有部分神经细胞群保持可塑性,而大脑的其
6、他领域或许依然有部分神经细胞群保持可塑性,而大脑的其他领域或许也存在同样的现象。这一成果不仅将修改临界期概念,而且也存在同样的现象。这一成果不仅将修改临界期概念,而且为研究婴幼儿早教、成年人教育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婴幼儿早教、成年人教育提供了重要线索。7 7(三)婴儿心理发展(三)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展的早期阶段 两个明显的特点:两个明显的特点: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最快育最快8 8n n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
7、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杂的规律。n n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一般遵循以上规律发展,但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一般遵循以上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性别、内分泌、营养、环境、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性别、内分泌、营养、环境、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正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正常值不是绝对的,系统的连续的监测更能反映小儿常值不是绝对的,系统的连续的监测更能反映小儿的生长发育的真实情况。的生长发育的真实情况。n n脑和脊髓的发育: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脑脑和脊髓的发育: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脑发育最为迅速,出生时脑重约发育最为迅速,出生时脑重约370
8、370克,占体重的克,占体重的1/9-1/9-1/81/8,成人脑重约,成人脑重约15001500克,占体重的克,占体重的1/401/40,小儿,小儿7 7岁岁脑重接近成人。出生时神经细胞数目与成人相同。脑重接近成人。出生时神经细胞数目与成人相同。缺氧和长期营养不良可引起脑的生长发育落后。缺氧和长期营养不良可引起脑的生长发育落后。9 9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怎样理解这句话?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试验观察。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当地的1000名3岁儿童,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孩子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到20
9、03年,当这些孩子长到26岁时,卡斯比等人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又在2005年对以上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报告上说,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以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三岁看大,七岁看老1010婴儿一出生就会有一些本能的反射现象婴儿一出生就会有一些本能的反射现象n n首先是觅食反射,婴儿嘴会自动寻找母亲的乳头,首先是觅食反射,婴儿嘴会自动寻找母亲的乳头,其次就是能紧紧地抓握住东西,这是一种抓握反射。其次就是能紧紧地抓握住东西,这是一种抓握反射。此外,婴儿面朝上躺着的时候,会有颈部强直反射此外,婴儿面朝上躺着的时候,会有颈部强直反射头转向一边,同侧的胳膊和腿伸展开来,另外
10、头转向一边,同侧的胳膊和腿伸展开来,另外一侧的胳膊和腿,则依然弯曲。另外,噪声或者掉一侧的胳膊和腿,则依然弯曲。另外,噪声或者掉落东西在感觉会让婴儿出现震惊或惊吓反射。其他落东西在感觉会让婴儿出现震惊或惊吓反射。其他一些本能的反射表现为:伸腿、伸胳膊、伸手指、一些本能的反射表现为:伸腿、伸胳膊、伸手指、拱背、头向后仰,然后收回胳膊、在胸前紧握拳头。拱背、头向后仰,然后收回胳膊、在胸前紧握拳头。所有这些反射在几周或几个月之后就会逐渐减少,所有这些反射在几周或几个月之后就会逐渐减少,被有意识的动作所代替。被有意识的动作所代替。除了这些本能反射,每个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吸、除了这些本能反射,每个婴儿一出
11、生就会吮吸、吞咽和呕吐的能力,所以一出生就能喂他们吃东西。吞咽和呕吐的能力,所以一出生就能喂他们吃东西。呕吐反射能防止婴儿因大量液体而窒息,并且帮助呕吐反射能防止婴儿因大量液体而窒息,并且帮助孩子去除阻塞呼吸通道的粘液。孩子去除阻塞呼吸通道的粘液。1111n n先天性反射:觅食、吸吮、吞咽、拥抱、握持及对强光、寒冷、疼痛的反应。n n条件反射:生后2个月开始形成与视、听、味嗅、触觉等感觉相关的条件反射。1212卡伊内罗夺得女子飞碟双向冠军女子柔道佟文最后15秒绝杀日本选手勇夺冠军后喜咬金牌1313杨威冲破宿命勇夺金牌美国游泳健将菲尔普斯称霸水立方“咬”金牌咬到嘴软1414印刻现象(imprin
12、ting)n n1910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见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也如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这只小鹅形成了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
13、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了。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小鹅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这种就是说小鹅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这种后来被另一位德国行为学家洛伦兹称之为后来被另一位德国行为学家洛伦兹称之为“印刻效应印刻效应”的现象的现象.1515n n“印刻效应印刻效应”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而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比如,婴儿对电视就能产生一且同样存在于人类。比如,婴儿对电视就能产生一种负面的印刻效应。一个婴儿在耳朵基本上能听到种负面的印刻效应。一个婴儿在耳朵基本上能听到
14、声音了,眼睛也能看见东西了这种情形下,如果每声音了,眼睛也能看见东西了这种情形下,如果每天给婴儿看五六个小时的电视,那么到了两三岁的天给婴儿看五六个小时的电视,那么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孩子通常会有以下的表现:喜欢电视中的音时候,孩子通常会有以下的表现:喜欢电视中的音乐、对母亲声音的反应迟钝,不能专心注视母亲的乐、对母亲声音的反应迟钝,不能专心注视母亲的视线、无法安静、对事物不敏感等等。即使母亲给视线、无法安静、对事物不敏感等等。即使母亲给孩子耐心地讲或唱,孩子也会兴致索然,无动于衷。孩子耐心地讲或唱,孩子也会兴致索然,无动于衷。这些表现,说明孩子已经对电视产生了这些表现,说明孩子已经对电视产生了
15、“印刻效应印刻效应”。1616幼儿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幼儿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是指在某一特定年龄时期,幼儿对某种知识和事物接受起来非常容易和敏感。作为父母,如能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在一岁半到三岁之间,学习口语十分迅速而不感到困难。在这时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最佳期。因为幼儿到了一岁半左右,已经开始学说话,并且想用语言和周围的人进行交往。比如:一个一岁半的孩子,用手指着一个布娃娃,嘴里直喊“那那”,如果家长边拿布娃娃,边反复教她说:“我要布娃娃”下次她再要布娃娃时,就会用语言表达了,反之,把布娃娃往幼儿手里一塞了之,这就错过了孩子口
16、语训练的良好机会。1717在幼儿一岁半到三岁之间,父母应该经常和孩子谈谈话,教孩子说正确的词汇和语句,学一些日常用语和礼貌用语,还可以教儿歌、古诗、小故事,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幼儿能迅速地记住而不感到困难,假如七、八岁以后再学,就不那么容易了。像“狼孩”出生后跟狼生活了几年,返回人类社会后,虽然经过了艰苦的语言训练,也只能说出几个简单的词句,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幼儿四岁左右,是发展图象知觉的最佳期,这时,如果您经常给孩子买一些有新鲜图案的故事图书,如看图说话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图书,让他们看一些少儿电视节目或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风光,会迅速地增长幼儿的知识,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17、1818五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的概念的最佳期。在这一年龄阶段,您如果能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玩一些“数”的游戏,教孩子一些“数的形式”、“数的顺序”、1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时间空间的简单概念,幼儿会很顺利地接受,家长教起来也不感到吃力。有一些家长总以为自己的孩子笨,羡慕别人的孩子聪明,您仔细回忆一下,是否错过了幼儿心理发展的最佳时期。婴幼儿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广泛重视幼儿早期教育已成为近年来世界性的趋势。日本教育家松原达哉指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中身心发育最显著的时期。”教育的可塑性在幼儿埋藏很明显,如果在早期对幼儿进行特殊的教育和培养,大器早成的希望是很有把握的,望那
18、些盼子成才的父母,切莫错过幼儿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1919专家怎样看婴儿心理发展2020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发现:只要经过适当的启发,儿童的智力就可能提高,其发展过程中,0-2岁儿童智力发展相当于成人的20%,到4岁时发展达50%,8岁时达80%,12岁达到92%,17岁已达到几乎100%成熟,在此过程中,智力的发展以2-4岁之间最为重要。2121 0-1岁的儿童以抚育为主,即抚养和教育相结合,在此阶段,儿童的特点是:8周左右儿童已经会玩弄双手,他们最佳的凝视距离是20-25cm,这时他们最感兴趣的可能就是妈妈的面孔,到4个月,儿童常试图用手去接触物体,虽然,常常不成
19、功,但儿童的毅力是很强的,妈妈们千万不要把玩具直接塞到他们手里,应该让他们经常有尝试和练习的机会,儿童的乐趣就在于他的努力之中。2222n n4-84-8个月的儿童能从任何方向寻视物体,他们的手个月的儿童能从任何方向寻视物体,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已经发展起来了,这时的儿童只要一抓眼协调能力已经发展起来了,这时的儿童只要一抓到东西就会被他们塞到嘴里磨牙,妈妈们要注意多到东西就会被他们塞到嘴里磨牙,妈妈们要注意多准备一些安全、无害的玩具。准备一些安全、无害的玩具。n n8-128-12个月的儿童开始会走路了,他们也能安静地个月的儿童开始会走路了,他们也能安静地听妈妈给他指认一些图画,由于这阶段他们
20、小肌肉听妈妈给他指认一些图画,由于这阶段他们小肌肉发展较好,他们可以发展更多动作协调的游戏,比发展较好,他们可以发展更多动作协调的游戏,比如拖拉玩具走路,抓起玩具往下、往外扔,会玩图如拖拉玩具走路,抓起玩具往下、往外扔,会玩图画书,妈妈们在这阶段可累了,腰酸腿疼,还要兼画书,妈妈们在这阶段可累了,腰酸腿疼,还要兼职当搬运工,不过儿童会给您将励的:就是突然,职当搬运工,不过儿童会给您将励的:就是突然,会叫一声会叫一声“ma-ma”“ma-ma”!2323 1-3岁的儿童发展是一个令妈妈们惊奇的时期,1岁之后的儿童开始发出他们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立要求,他们会摆脱父母的控制,大声叫“不”,但有
21、时又缠着妈妈,这时候儿童仍然需要父母的关心和支持,但又有独立性的需求,所以他们会经常做错事。由于儿童还没有记忆自己生活经验的能力,还不能预测行为的后果,也没有能力去事先考虑如何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妈妈对这阶段的儿童不能加以绝对的控制或绝对的放纵,最好的方法就引导。2424 3-6岁的儿童已进入幼儿园了,这时的他们已经有了更丰富的社交活动,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变化显得尤其重要,囡囡是一个3岁半的女孩,在3岁之前,妈妈就发现她很不合群,楼下小区的儿童们在玩,囡囡常视而不见,不象别的小孩一样看见同类就飞奔而去。囡囡总是和自己玩,而且只说一些电视广告上广告词,不怎么和亲人说话,后来妈妈去问别的父母,他们
22、告诉囡囡妈妈这是“贵人语迟”,孩子害羞,长大了就好了。可是囡囡长大了却越来越退缩了,她更不愿意说话了,常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中,时不常地吐出一连串谁也听不懂的话,等囡囡妈妈带她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告诉她:孩子可能是“孤独症”。妈妈一下子愣在那里,其实“孤独症”是一种与心理上许多方面发展异常相联系的严重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行为缺陷(缺乏正常社交技能),语言交流缺陷(缺乏交谈技能),行为刻板、兴趣狭窄、智力结构上存在缺陷、在感知觉和运动功能上异常。“孤独症”儿童在早期容易被忽视,可是在3岁左右就能被显著地发现了,因此妈妈需多注意观察儿童的语言、行为、交往、感知觉方面的发展。2525 5-6岁的儿童虽然更
23、多地表现出动作思维的特点,可是他们已经开始了抽象性思维的萌牙,因此这阶段的儿童可以从事一些比较复杂的活动,而且他们可以根据事件之间的关系对后果进行一些预测,所以妈妈们可以多注意和儿童进行沟通,使他们学会在生活、活动中进行多角度思考,这样有助于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2626n n以上对0-6岁幼儿的发展进行了基本的描述,当然囿于篇幅有限,儿童的很多发展特点,没有办法涉及到,但是只要妈妈们多加以留心观察,或通过专业机构对儿童的发展进行评估,就可以对儿童的教育开发提供更多可资利用的依据,就能以一种专家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儿童。2727左手抱婴儿左手抱婴儿n n20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肖克对此作出了解
24、释:母亲用左手抱婴儿时,婴儿靠在母亲的左胸侧,能听到母亲心脏的搏动声,这与孩子在娘胎时就已听惯了的搏动声相同,因此婴儿一听到这声音,就显得格外安宁。2828n n五六年以前,英国心理学家约翰和恩德留对肖克的五六年以前,英国心理学家约翰和恩德留对肖克的说法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心脏的搏动声并不是说法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心脏的搏动声并不是来自左胸侧,而是来自胸的中间部分;婴儿的头部来自左胸侧,而是来自胸的中间部分;婴儿的头部紧贴着母亲的左胸侧,但耳朵并不紧贴母体,所以紧贴着母亲的左胸侧,但耳朵并不紧贴母体,所以不可能清晰地听到母亲心脏的搏动声。不可能清晰地听到母亲心脏的搏动声。n n这两位心理学
25、家提出,母亲左手怀抱婴儿的习惯,这两位心理学家提出,母亲左手怀抱婴儿的习惯,与大脑两半球的分工有关。人的大脑右半球最善于与大脑两半球的分工有关。人的大脑右半球最善于处理和加工富有感情色彩、容易使人动情的信息。处理和加工富有感情色彩、容易使人动情的信息。母亲用左手抱婴儿时,左眼能看清婴儿的一笑一颦,母亲用左手抱婴儿时,左眼能看清婴儿的一笑一颦,左耳能听清婴儿的咿呀之声。这些使母亲最为兴奋左耳能听清婴儿的咿呀之声。这些使母亲最为兴奋的信息,会传入大脑右半球进行加工处理,能使母的信息,会传入大脑右半球进行加工处理,能使母亲对婴儿的表情和声音心领神会。亲对婴儿的表情和声音心领神会。2929n n此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婴儿 心理 发展 特点 教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