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第7章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口.ppt
《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第7章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第7章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口.ppt(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7章章 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口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口7.1 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n嵌入式系统通常使用的以太网协议是IEEE802.3标准。从硬件的角度看,802.3模型层间结构如图所示,以太网接口电路主要由媒质接入控制MAC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Physical Layer,PHY)两大部分构成。图7.1.1 802.3模型层间结构n1传输编码传输编码n在802.3版本的标准中,没有采用直接的二进制编码(即用0V表示“0”,用5V表示“1”),而是采用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Encoding)或者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不同编
2、码形式如图所示。图7.1.2 不同编码形式n其中:曼彻斯特编码的规律是:每位中间有一个电平跳变,从高到低的跳变表示为“0”,从低到高的跳变表示为“1”。n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规律是:每位的中间也有一个电平跳变,但不用这个跳变来表示数据,而是利用每个码元开始时有无跳变来表示“0”或“1”,有跳变表示“0”,无跳变表示“1”。n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相比,前者编码简单,后者能提供更好的噪声抑制性能。在802.3系统中,采用曼彻斯特编码,其高电平为+0.85V,低电平信号为-0.85V,这样指令信号电压仍然是0V。n2802.3Mac层的帧层的帧n802.3 Mac层的以太网的物理传输帧如表所
3、示。n表7.1.1 802.3帧的格式n PR:同步位,用于收发双方的时钟同步,同时也指明了传输的速率,是56位的的二进制数,最后2位是10。SD:分隔位,表示下面跟着的是真正的数据而不是同步时钟,为8位的10101011。DA:目的地址,以太网的地址为48位(6个字节)二进制地址,表明该帧传输给哪个网卡。如果为FFFFFFFFFFFF,则是广播地址。广播地址的数据可以被任何网卡接收到。SA:源地址,48位,表明该帧的数据是哪个网卡发的,即发送端的网卡地址,同样是6个字节。n TYPE:类型字段,表明该帧的数据是什么类型的数据,不同协议的类型字段不同。如:0800H表示数据为IP包,0806H
4、表示数据为ARP包,814CH是SNMP包,8137H为IPX/SPX包。小于0600H的值是用于IEEE802的,表示数据包的长度。n DATA:数据段,该段数据不能超过1500B。因为以太网规定整个传输包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1514E(14B为DA,SA,TYPE)。n PAD:填充位。由于以太网帧传输的数据包最小不能小于60B,除去(DA、SA、TYPE的14B),还必须传输46B的数据,当数据段的数据不足46B时,后面通常是补0(也可以补其他值)。n FCS:32位数据校验位。32位的CRC校验,该校验由网卡自动计算,自动生成,自动校验,自动在数据段后面填入。不需要软件管理。n 通常,P
5、R、SD、PAD、FCS这几个数据段都是网卡(包括物理层和Mac层的处理)自动产生的,剩下的DA、SA、TYPE、DATA这4个段的内容是由上层的软件控制的。n3以太网数据传输的特点以太网数据传输的特点n 所有数据位的传输由低位开始,传输的位流是用曼彻斯特编码。n 以太网是基于冲突检测的总线复用方法,冲突退避算法是由硬件自动执行的。n 以太网传输的数据段的长度,DA+SA+TYPE+DATA+PAD最小为60B,最大为1514B。n 通常的以太网卡可以接收3种地址的数据,一个是广播地址,一个是多播地址(或者叫组播地址,在嵌入式系统中很少用到),一个是它自己的地址。但有时,用于网络分析和监控,网
6、卡也可以设置为接收任何数据包。n 任何两个网卡的物理地址都是不一样的,是世界上唯一的,网卡地址由专门机构分n配。不同厂家使用不同地址段,同一厂家的任何两个网卡的地址也是唯一的。根据网卡的地址段(网卡地址的前3个字节)可以知道网卡的生产厂家。n7.1.2 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实现方法n在嵌入式系统中增加以太网接口,通常有如下两种方法实现:n(1)嵌入式处理器网卡芯片n这种方法只要把以太网芯片连接到嵌入式处理器的总线上即可。此方法通用性强,对嵌入式处理器没有特殊要求,不受处理器的限制,但是,嵌入式处理器和网络数据交换通过外部总线(通常是并行总线)交换数据,速度慢,可靠性不高,电路板走线复杂。目前常见
7、的以太网接口芯片,如CS8900、RTL8019/8029/8039、DM9008及DWL650无线网卡等。n(2)带有以太网接口的嵌入式处理器n带有以太网接口的嵌入式处理器通常是面向网络应用而设计的,要求嵌入式处理器有通用的网络接口(比如:MII接口),处理器和网络数据交换通过内部总线,速度快。n7.1.3 在嵌入式系统中主要处理的以太网协议nTCP/IP是一个分层的协议,包含有用于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等。每一层实现一个明确的功能,对应一个或者几个传输协议。每层相对于它的下层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数据包来实现。典型的分层和每层上的协议如表所示。n表7.1.2 TCP/IP协议的典
8、型分层和协议n1ARP(Address Resola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地址解析协议)n网络层用32位的地址来标识不同的主机(即IP地址),而链路层使用48位的物理(MAC)地址来标识不同的以太网或令牌环网接口。只知道目的主机的IP地址并不能发送数据帧给它,必须知道目的主机网络接口的物理地址才能发送数据帧。nARP的功能就是实现从IP地址到对应物理地址的转换。源主机发送一份包含目的主机IP地址的ARP请求数据帧给网上的每个主机,称作ARP广播,目的主机的ARP收到这份广播报文后,识别出这是发送端在询问它的IP地址,于是发送一个包含目的主机IP地址及对应的物理地址的ARP
9、回答给源主机。n为了加快ARP协议解析的数据,每台主机上都有一个ARP cache存放最近的IP地址到硬件地址之间的映射记录。其中每一项的生存时间(一般为20分钟),这样当在ARP的生存时间之内连续进行ARP解析的时候,不需要反复发送ARP请求了。n2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s Protocol,网络控制,网络控制报文协议)报文协议)nICMP是IP层的附属协议,IP层用它来与其他主机或路由器交换错误报文和其他重要控制信息。ICMP报文是在IP数据包内部被传输的。在Linux或者Windows中,两个常用的网络诊断工具ping和traceroute(Windo
10、ws下是Tracert),其实就是ICMP协议。n3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网际协议)nIP工作在网络层,是TCP/IP协议族中最为核心的协议。所有的TCP、UDP、ICMP及IGMP数据都以IP数据包格式传输(IP封装在IP数据包中)。IP数据包最长可达65535字节,其中报头占32位。还包含各32位的源IP地址和32位的目的IP地址。nTTL(time-to-live,生存时间字段)指定了IP数据包的生存时间(数据包可以经过的最多路由器数)。TTL的初始值由源主机设置,一旦经过一个处理它的路由器,它的值就减去1。当该字段的值为0时,数据包就被丢弃,并发送ICM
11、P报文通知源主机重发。nIP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包传送服务,高效、灵活。n不可靠(unreliable)的意思是它不能保证IP数据包能成功地到达目的地。如果发生某种错误,IP有一个简单的错误处理算法:丢弃该数据包,然后发送ICMP消息报给信源端。任何要求的可靠性必须由上层来提供(如TCP)。n无连接(connectionless)的意思是IP并不维护任何关于后续数据包的状态信息。每个数据包的处理是相互独立的。IP数据包可以不按发送顺序接收。如果一信源向相同的信宿发送两个连续的数据包(先是A,然后是B),每个数据包都是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可能选择不同的路线,因此B可能在A到达之前先到达。nI
12、P的路由选择:源主机 IP接收本地TCP、UDP、ICMP、GMP的数据,生成IP数据包,如果目的主机与源主机在同一个共享网络上,那么IP数据包就直接送到目的主机上。否则就把数据包发往一默认的路由器上,由路由器来转发该数据包。最终经过数次转发到达目的主机。IP路由选择是逐跳(hop-by-hop)进行的。所有的IP路由选择只为数据包传输提供下一站路由器的IP地址。n4TC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控制协议)nTCP协议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TCP为两台主机提供高可靠性的端到端数据通信。它所做的工作包括:n 发送方把应用程序交给它的数
13、据分成合适的小块,并添加附加信息(TCP头),包括顺序号,源、目的端口,控制、纠错信息等字段,称为TCP数据包。并将TCP数据包交给下面的网络层处理。n 接受方确认接收到的TCP数据包,重组并将数据送往高层。n5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用户数据包协议)n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它只是把应用程序传来的数据加上UDP头(包括端口号,段长等字段),作为UDP数据包发送出去,但是并不保证它们能到达目的地。可靠性由应用层来提供。n因为协议开销少,和TCP协议相比,UDP更适用于应用在低端的嵌入式领域中。很多场合如网络管理SNMP,域名解析
14、DNS,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大都使用UDP协议。n6.端口端口 nTCP和UDP采用16位的端口号来识别上层的TCP用户,即上层应用协议,如FTP和TELNET等。常见的TCP/IP服务都用众所周知的1255之间的端口号。例如FTP服务的TCP端口号都是21,Telnet服务的TCP端口号都是23。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服务的UDP端口号都是69。2561023之间的端口号通常都是提供一些特定的UNIX服务。TCP/IP临时端口分配10245 000之间的端口号。n7.1.4 网络编程接口nBSD套接字(BSD Sockets)使用的最广泛的网络程序编程方法,主要用于应用程序的编写
15、,用于网络上主机与主机之间的相互通信。n很多操作系统都支持BSD套接字编程。例如,UNIX、Linux、VxWorks、Windows的Winsock基本上是来自BSD Sockets。n套接字(Sockets)分为Stream Sockets和Data Sockets。Stream Sockets是可靠性的双向数据传输,对应使用TCP协议传输数据;Data Sockets是不可靠连接,对应使用UDP协议传输数。n下面给出一个使用套接字接口的UDP通信的流程。nUDP服务器端和一个UDP客户端通信的程序过程:n(1)创建一个Socket:nsFd=socket(AF_INET,SOCK_DGR
16、AM,0)n(2)把Socket和本机的IP,UDP口绑定:nbind(sFd,(struct sockaddr*)&serverAddr,sockAddrSize)n(3)循环等待,接收(recvfrom)或者发送(sendfrom)信息。n(4)关闭Socket,通信终止:nclose(sFd)n7.1.5 以太网的物理层接口及编程n大多数ARM都内嵌一个以太网控制器,支持媒体独立接口(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MII)和带缓冲DMA接口(Buffered DMA Interface,BDI),可在半双工或全双工模式下提供10M/100Mbps的以太网接入。在
17、半双工模式下,控制器支持CSMA/CD协议;在全双工模式下,支持IEEE802.3MAC控制层协议。ARM内部虽然包含了以太网MAC控制,但并未提供物理层接口,因此,需外接一片物理层芯片以提供以太网的接入通道。n常用的单口10M/100Mbps高速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器件均提供MII接口和传统7线制网络接口,可方便地与ARM接口。以太网物理层接口器件主要功能一般包括:物理编码子层、物理媒体附件、双绞线物理媒体子层、10BASE-TX编码解码器和双绞线媒体访问单元等。如CS8900、RTL8019/8029/8039等。nCS8900A是Cirrus Logic公司生产的16位以太网控制器,芯片内嵌
18、片内RAM10BASE-T收发滤波器,直接ISA总线接口。该芯片的物理层接口、数据传输模式和工作模式等都能根据需要而动态调整,通过内部寄存器的设置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nCS8900A采用3V供电电压,最大工作电流55mA,具有全双工通信方式,可编程发送功能,数据碰撞自动重发,自动打包及生成CRC校验码,可编程接收功能,自动切换于DMA和片内RAM,提前产生中断便于数据帧预处理,数据流可降低CPU消耗,自动阻断错误包,可跳线控制EEPROM功能,启动编程支持无盘系统,边沿扫描和回环测试,待机和睡眠模式,支持广泛的软件驱动,工业级温度范围,LED指示连接状态和网络活动情况等特点。采用TQFP-1
19、00封装。CS8900A内部结构方框图如图所示。图7.1.3 CS8900A内部结构方框图n1CS8900A工作原理工作原理nCS8900A有两种工作模式:和I/O模式。当配置成MEMORY MODE模式操作时,CS8900A的内部寄存器和帧缓冲区映射到主机内存中连续的4KB的块中,主机可以通过这个块直接访问CS8900A的内部寄存器和帧缓冲区。MEMORY 模式需要硬件上多根地址线和网卡相连。而在I/O MODE模式,对任何寄存器操作均要通过I/O端口0写入或读出。I/O MODE模式在硬件上实现比较方便,而且这也是芯片的默认模式。在I/O模式下,PacketPage存储器被映射到CPU的8
20、个16位的I/O端口上。在芯片被加电后,I/O基地址的默认值被置为300H。n使用CS8900A作为以太网的物理层接口,在收到由主机发来的数据报后(从目的地址域到数据域),侦听网络线路。如果线路忙,它就等到线路空闲为止,否则,立即发送该数据帧。在发送过程中,首先它添加以太网帧头(包括前导字段和帧开始标志),然后生成CRC校验码,最后将此数据帧发送到以太网上。n在接收过程中,它将从以太网收到的数据帧在经过解码、去帧头和地址检验等步骤后缓存在片内。在CRC校验通过后,它会根据初始化配置情况,通知主机CS8900A收到了数据帧,最后,用某种传输模式(FO模式、Memory模式、DMA模式)传到主机的
21、存储区中。n2CS 8900A引脚端和功能引脚端和功能nCS 8900A的ISA总线接口引脚端和功能如表所示,EEPROM和引导编程接口引脚端和功能如表所示,IOBASE-T接口引脚端和功能如表所示,附加单元接口AUD引脚端和功能如表所示,通用引脚端和功能如表所示。引脚类型功能SA0:19I地址总线SD0:15I/O双向数据总线,三态输出RESETI复位输入端,高电平有效(至少保持400ns)AEN I地址使能,高电平有效MEMRI存储器读信号,低电平有效MEMWI存储器写信号,低电平有效MEMCS 16O存储器16位选择信号,OC(集电极开路)输出REFRESHI刷新信号,低电平有效。当RE
22、FRESH为低电平时,MEMR,MEMW,IOR,IOW,DMACK0,DMACKl和DMACK2都被忽略表7.1.3 ISA总线接口引脚端和功能IORII/O读信号,低电平有效IOWII/O写信号,低电平有效IOCS 16I16位I/O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IOCHRDYOI/O通道就绪信号,OC(集电极开路)输出SBHEI系统总线高位使能信号,低电平有效INTRQ0:2O中断请求信号,三态输出DMARQ0:2ODMA请求信号,三态输出DMACK0:2IDMA应答信号,低电平有效CHIPSELI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表7.1.4 EEPROM和引导编程接口引脚端和功能引脚类型功能EESKIEEP
23、ROM时钟输入信号EECSIEEPROM片选输入信号,低电平有效EEDataINIEEPROM数据输入,内部上拉ELCSI外部逻辑片选信号,内部上拉EEDataOUTOEEPROM数据输出CSOUTO外部引导编程选择信号输出,低电平有效表7.1.5 IOBASE-T接口引脚端引脚类型功能TXD+/TXDO数据发送,差分对管输出RXD/RXDI数据接收,差分对管输入表7.1.6 附加单元接口引脚端和功能引脚类型功能DO/DOOAUI数据输出,差分对管输出DI/DIIAUI数据输入,差分对管输入CI/CIIAUI振动输入,差分对管输入表7.1.7 通用引脚端和功能引脚类型功能XTAL 1:2I/O
24、晶体振荡器输入输出SLEEPI硬件睡眠控制输入信号,低电平有效,内部上拉LINKLED/HCOO线路正常输出信号或主控制器输出0信号,低电平有效,OC(集电极开路)输出BSTAUTS/HC1O总线状态输出信号或主控制器输出1信号,低电平有效,OC(集电极开路)输出LANLEDO网络状态指示输出信号,OC(集电极开路)输出TESTI测试输入使能信号,低电平有效,内部上拉RESI基准电阻输入端 DVDD 1:4I数字电路电源DVSS1:4I数字电路地AVDD 1:4I模拟电路电源AVSS1:4I模拟电路地3电路连接电路连接采用CS 8900A与S3C2410A连接构成的以太网接口电路如图所示。n4
25、CS8900A的以太网接口驱动程序的以太网接口驱动程序于明于明n(1)初始化函数n初始化函数完成设备的初始化功能,由数据结构device中的init函数指针来调用。加载网络驱动模块后,就会调用初始化过程。首先通过检测物理设备的硬件特征来检测网络物理设备是否存在,之后配置设备所需要的资源。比如,中断。这些配置完成之后就要构造设备的数据结构device,用检测到的数据初始化device中的相关变量,最后向Linux内核中注册该设备并申请内存空间。函数定义为:nstatic int _init init_cs8900a_s3c2410(void)n n struct net_local*lp;n 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ARM 汇编语言 程序设计 基础 嵌入式 系统 网络 接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