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考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7欧姆定律课件20200520359.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赢在中考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7欧姆定律课件20200520359.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赢在中考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7欧姆定律课件20200520359.ppt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0年中考物理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专题17 17 欧姆欧姆定律定律1复习目标会:会:解答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探究问题;解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探究问题;利用欧姆定律变形公式解答问题;解答伏安法测电阻的相关问题;利用欧姆定律解决串并联电路的问题;理解:理解: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规律。掌握:掌握:欧姆定律内容;应用欧姆定律解题;2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由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说明电流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 电压 有关;由于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所以,电流的大小与导体 电阻有关。2.为了研
2、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我们应控制 电阻 一定,通过在电路中串联一个 变阻器 来调节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3.为了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我们应控制电阻两端的 电压 一定,通过换用不同的 电阻 来改变电阻,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2二、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其中:U为电源电压,单位为伏(V);I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为安(A);R为导体的电阻,单位为欧()。注意:应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
3、统一到国际制单位后再进行计算。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具有同一性,即I,U,R是对同一段导体、同一时刻而言的。3.公式变形:,2二、欧姆定律应用欧姆定律公式以及两个变形式进行解题时,只要知道I、U、R三个量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未知物理量。在计算和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千万注意,物理量的计算不同于数学上的计算,必须用对应的物理量单位才有意义,避免将物理问题数学化,应理解每个量的物理意义。(1)欧姆定律公式 ,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随着增大几倍。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时,导体的电阻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2)导出式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
4、它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2二、欧姆定律(3)导出式 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通过的电流的比值;由于同一导体的电阻一定(导体本身的性质),因此不能说成“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4.运用欧姆定律公式解题技巧:解题时,为了便于分析问题,应先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已知物理量的符号、数值及未知物理量的符号,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均使用国际(制)单位。2三、电阻测量1.伏安法测导体电阻(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求得这段导体的电阻;此法叫“伏安法”。(2)实验
5、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导线若干。(3)实验电路:如图所示。2三、电阻测量(4)实验步骤:按实验原理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电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3,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每次对应的数值为I1、I2、I3,分别填入设计的表格中;根据每次记录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每次对应的电阻值R1、R2、R3,求出它们的平均值R=(R1+R2+R3)/3。(5)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使其成倍数地增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三、电阻测量2.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此是考试重点)(1)实验原理:根据欧
6、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出待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求得小灯泡的电阻。(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小灯泡、导线若干。(3)实验电路:如图所示。2三、电阻测量(4)实验步骤:按实验原理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电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3,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每次对应的数值为I1、I2、I3,分别填入设计的表格中。根据每次记录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每次对应的电阻值R1、R2、R3,求出它们的平均值R=(R1+R2+R3)/3。(5)记录表格2三、电阻测量实验序号U/VI/
7、AR/1 2 3 待测小灯泡电阻 R=(R1+R2+R3)/3=2三、电阻测量(6)注意事项:器材的选取:电流表所选用量程满偏值要大于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略大于或接近小灯泡的电阻(效果更明显);连接电路时:按照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将它们正确地连入电路,在连接的过程中,开关要断开;进行实验时:闭合开关前,要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是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以保证电路中灯泡、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的安全;将每次测量的结果和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录下来,以便最后分析和总结;分析处理数据,对于测得的各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相应的电阻,然后比较,找出规律。
8、2四、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1.电阻的串联(1)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2)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等于各分电阻之和:R串=R1+R2+Rn。(3)n个相同电阻R串联时的总电阻为:R串=nR。2.电阻的并联(1)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2)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阻值倒数之和,即:(3)n个相同电阻R0串联时的总电阻为:2四、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4)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时的表达式为: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1)串联电路:当串联电路中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电流及另一个电阻电压也随之变化。(2)当并联电路一
9、个支路的电阻改变时,这个支路电流也会改变干路电流也会变化;但另一个支路电流和电压都不变。(3)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采用并联方式接入电路。3考点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B B1.(2019武威)小欣利用实验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10、15、20、25。(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2)小欣把5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_。A电阻R处短路 B电阻R处断路 C滑动变阻器处断路(3)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
10、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4)将5定值电阻换成10定值电阻后,闭合开关,为了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_V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选填“A”或“B”)移动,记录此时各表的示数。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2.52.5A A3考点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3考点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点睛】若电流表示数为0,灯不亮,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了;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
11、,需控制定值电阻的电压相同,当换上大电阻时,根据分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本题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考查电路连接、故障和数据分析、控制变量法及操作过程。3考点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解析】(1)变阻器按一上一下接入电路中,由图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UV=IR=0.1A25=-=0.5A5=2.5V-,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电阻并联,如下所示:(2)小欣把5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电阻R处断路,选B;(3)由知,电流与电阻之积为一定值,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电流
12、与电阻成反比;3考点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4)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改接成10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5V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A端移动,记录此时各表的示数。故答案为:(1)如上所示;(2)B;(3)电流与电阻成反比;(4)2.5;A。3考点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2018临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B端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
13、电路的电阻变大(连线时导线不允许交叉);(2)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为2.8V,电流表无示数,滑动滑片P两表示数均无变化,则故障原因是 ;电阻断路电阻断路3考点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3)小明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如乙图所示,此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A。若要增大电阻两端的电压,应将滑片P向(选填“A”或“B”)端移动;(4)实验中测得多组数据,绘制出电阻R的IU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得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 ;本实验所用电阻的阻值为 。0.120.12B B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其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两端的电压成正比5 53考
14、点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点睛】(1)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接且滑片P向B端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接左下接线柱;(2)若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了;(3)由图示电流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然后读出其示数;根据分压原理,判断电压的变化,再确定滑滑片移动的方向。(4)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UI图象,根据图象可得出“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结论;根据R=算出电阻。3考点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解析】(1)滑片P向B端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即远离
15、下接线柱,故接左下接线柱,如下图所示:(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为2.8V,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了,此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电源电压;(3)图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12A;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若要增大电阻两端的电压,应将最大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滑片P向B端移动;(4)据图象可得出“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结论是: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3考点一: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由图象知,当电压为0.5V是电流为0.1A,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5。
16、故答案为:(1)见上图;(2)电阻断路;(3)0.12;B;(4)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5。3考点二:欧姆定律BCBC1.(2019泸州)如图为一种测量环境湿度仪器的简化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为15,R0为湿敏电阻,其阻值随环境湿度的增加而减小,阻值范围为1020,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闭合开关S,当环境的湿度增加时,在保证两电表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数变大,R0两端的电压变大;B.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C.通过R0的最大电流为0.24A;D.R0在电路中的最小电阻值为153考点二:欧姆定律
17、【点睛】由电路图可知,R0与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环境的湿度增加时,R0随环境湿度的增加而减少,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0两端的电压变化,由欧姆定律结合R的阻值判断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化;本题考查欧姆定律应用,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3考点二:欧姆定律【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0与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A当环境的湿度增加时,因R0随环境湿度的增加而减小,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特点,R0两端电压U0会变小,故A错误;B由图可知,电压表测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R
18、电流,由R=可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R的阻值,则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故B正确;C当R0=10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即经过R0的电流最大,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故C正确;D根据C选项的分析计算,R0在电路中的最小电阻值10,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都不会超过量程,故D错误;故选BC。3考点二:欧姆定律2.(2018广安)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定值电阻阻值5,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50,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滑片P向左移,电流表
19、的示数变小;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不变;C滑动变阻器允许的调节范围是2.550;D电流表的变化范围是0.3A0.6ADD3考点二:欧姆定律【点睛】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2)根据欧姆定律结合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确定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比值的变化;(3)当电流表的示数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定值电阻的功率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P=I2R求出定值电阻消耗的最大功率;当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滑动变阻器接
20、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定值电阻的电功率最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然后得出答案。3考点二:欧姆定律【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1)若滑片P向左移动,接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A错误;(2)由R=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比值等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则滑片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发生变化,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比值变化,故B错误;
21、(3)当电流表的示数I大=0.6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定值电阻的功率最大,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3考点二:欧姆定律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滑小=R总R=7.55=2.5,定值电阻消耗的最大功率:PR大=I大2R=(0.6A)25=1.8W;当电压表的示数U滑=3V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定值电阻的电功率最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两端的电压:UR=UU滑=4.5V3V=1.5V,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故电流表的变化范围是0.3A0.6A。滑动变阻器接入
22、电路中的最大阻值: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2.510,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考点二:欧姆定律3.(2019河北)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阳R110,R25。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302.5A”。电流表A2选用03A的量程,电压表选用015V的量程。闭合个部开关,电流表A1的示数为1A。求:(1)电源电压。(2)若将表盘如图2所示的电流表A3接入电路,闭合全部开关,改变滑片位置,A3的指针恰好指在满偏的三分之二处,变阻器接入电路的可能值。(3)用一个新的电源替代原来的电源,只闭合S,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电源电压的最大值。3考点二:欧姆定律【点睛】(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
23、全部开关,R2被短路,滑动变阻器R和定值电阻R1并联,电流表A1测通过R1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由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UI1R11A1010V。(2)将A3接入电路,开关全部闭合,由题意知,有两种连接方法:当A3串联在干路中时,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当A3与R串联时,A3可选用03A和00.6A的量程,再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3)只闭合S时,R和R2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2测电路中的电流,由题意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当电压表示数最大时,新电源电压最大,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电。3考点二:欧姆定律【解析】(1)由电路
24、图可知,闭合全部开关,R2被短路,滑动变阻器R和定值电阻R1并联,电流表A1测通过R1的电流I11A,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由欧姆定律得,电源电压:UI1R11A1010V。(2)将A3接入电路,开关全部闭合,由题意知,有两种连接方法:当A3串联在干路中时,由于I11A,则A3选用03A的量程,由题意知,干路中的电流:I 3A2A,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I滑1II12A1A1A,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当A3与R串联时,A3可选用03A和00.6A的量程:若A3选用03A,则有I滑22A,3考点二:欧姆定律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若A3选用00.6A,则有I滑30.4A,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所以,变
25、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可能为10、5、25。(3)只闭合S时,R和R2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2测电路中的电流,由题意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最大2.5A,当电压表示数最大时,即UV15V,新电源电压最大,此时R2两端的电压:U2I最大R22.5A512.5V,则新电源电压的最大值:U最大UV+U215V+12.5V27.5V。答:(1)电源电压为10V;(2)变阻器接入电路的可能值为10、5、25;(3)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27.5V。3考点三:电阻测量B B1.(2019益阳)测电阻Rx的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部分实验步骤如下:(1)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2020 年中 物理 一轮 复习 专题 17 欧姆定律 课件 2020052035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