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升和毫升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升和毫升教材分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升和毫升教材分析 第一篇:升和毫升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材分析 四年级组陈彧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计量容器里容纳的液体或粉末状、颗粒状物体的体积。小学数学以往总是把升和毫升与其他常用体积单位一起,编排在高年级教学。本单元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一些教学升和毫升,既便利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感性相识。由于升和毫升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实行直观相识、直观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容量的含义以及计量单位,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会进行升和毫升的简洁换算。感受1
2、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形成有关1升和1毫升的表象是教学重点。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内容的具体支配如下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容量的含义,计量容器的容量需要统一的单位例2容量单位“升,1升的实际意义例3容量单位“毫升,1毫升液体大约有多少例4升和毫升的进率,简洁的换算,以及练习一。 一以已有的生活阅历为基础,形成初步的“容量概念 “容量指的是容器里最多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为了在尚未相识体积之前先形成初步的容量概念,例1作了很细致的支配。创设了大小不同的茶杯、大小不同的冷水壶等容器盛水的直观情境,提出三个很现实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容器里存水的事实,感受容量的含义、比较容量的大小,产生统一容量单位
3、的需要。 1.联系茶杯里盛水的事实,教学容量的含义。 学生都知道玻璃杯里能盛水,玻璃杯有大有小,盛的水就有多有少。例题提出的第1个问题“看看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一个能盛的水多,引导学生视察情境图里的两个玻璃杯,把留意力集中到玻璃杯盛水的事实上。由大卡通“玉米告知学生:图中比较高的那个玻璃杯能盛的水多,这个玻璃杯的容量比较大。这里第一次出现“容量这个词,把新的数学概念和已有的生活阅历亲热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容量的含义。教学要留意两点:一是情境中的两个玻璃杯都是空的,里面没有盛水,“哪一个玻璃杯能盛比较多的水是直觉条件下的想象与推断。通过这样的想象,简洁体会“杯子容量的含义。二是要用较多的
4、时间去领悟“玉米卡通说的哪句话,抓住“盛的水多和“容量比较大的内在联系,意义接受“容量这个概念。 2.直观推断和倒水试验相结合,教学“容量有大小。 例1的第2个问题是“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画面里有两个冷水壶,一个大些、一个小些,学生凭直观能够指出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些。教材要求验证作出的推断,在一个壶里盛满水,往另一个壶里倒,通过这样的试验来感受“冷水壶的容量指的是什么,体会冷水壶“容量有大有小,并证明自己的推断。为了深化体验“容量的含义,教学这个问题可以按四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说说“冷水壶的容量是什么意思,引导他们把“容量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回来到“能盛多少水的现
5、实层面上,通过概念的具体化再次体会容量的含义。其次步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为了便于学生区分和表述,情境图里的一个冷水壶是红把手,壶体上刻了花;另一个冷水壶是黑把手,壶体上没有花。第三步通过倒水试验验证猜测,先在一个壶里盛满水,再把这壶水往另一个壶里倒:或是红把手壶里的水倒满黑把手壶后还剩下一些,或是黑把手壶里的水全部倒入红把手壶后尚没有满。这些倒水试验应让学生自己想出来并亲自实施,一边操作一边把“壶里盛的水和“壶的容量联系起来,反复感受“容量的含义。第四步确认问题的答案,并作出说明:因为红把手壶里能盛的水多,所以它的容量大。 协作例1和例2的“练一练第1题,在一个
6、杯子里装满水,把这杯水分别往另两个杯子里倒,分别出现倒不满、倒不下的状况,根据这些现象推断三个杯子的容量谁最大、谁最小,让学生接着体会“容量的含义。 3.精确测量或计算容器的容量,需要运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例题的第3个问题“红把手水壶的容量是多少?让学生体验测量容器的容量需要统一的容量单位。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说说“水壶的容量是多少这句话的意思,用“水壶能容纳多少液体来说明,再次在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中体会“容量的含义,并思索测量水壶容量的方法。其次视察教材插图,假如把一壶水倒入较小的杯子,刚好5杯;倒入较大的杯子,刚好4杯。最终体会用不同的单位测量冷水壶的容量,其结果的表达不同,为
7、了便于测量和沟通,应当运用统一的计量单位。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是“容量的概念。学生初步相识容量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教材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都承载在这条认知线索上,都是为概念教学服务的。 二教学升和毫升,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 教学升和毫升各编排一道例题,都设计了从实际生活引出单位名称、体验1个单位有多少、自制简易量器、测量常见容器的容积等教学活动。 1.现实背景中出现升和毫升,引出容量单位。 例2呈现了瓶装酱油、食用油、果汁和桶装纯净水等图片,在每一幅图的旁边都标注了“升或“L,表示有关容器里装了多少液体。例3呈现了瓶装的饮料、药水等图片,在图片旁边标
8、注了“毫升或“mL。这两道例题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升和毫升都是常用的表示液体有多少的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同时体会这两个单位有各自的运用场合,升是比毫升大的容量单位,较大的容器、较多的液体常用“升作计量单位,较小的容器、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 教学这两道例题,要让学生看图说说瓶里各装了些什么,装了多少,分别运用了什么计量单位;想想生活中这些瓶实际有多大、这些液体实际有多少;议议这两道例题为什么运用不同的计量单位。从而对升和毫升分别产生显明的第一印象。 2.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1个单位的液体有多少。 学生知道升和毫升是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单位以后,会盼望知道1升、1毫升液体
9、各有多少,教材刚好满意他们的需要。例2用量杯量出1升水,把这些水倒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正好装满,没有剩余。这个现象让学生知道,这样的正方体容器盛的水是1升。设计这个试验有两点缘由:一是学生对正方体比较熟识,又知道1分米是多长,所以对棱长1分米正方体容器的大小有感性阅历,正是这点阅历能关心他们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二是在试验中带出了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常用工具“量杯,它能便利且精确地测量液体有多少,在后面的教学中还会运用量杯。在这个试验中,1升水是从量杯里看出来的,棱长1分米的容器是制作的或选择的,由于还没有教学体积的学问,所以还不能揭示1升就是1立方分米。例3运用的滴管,也是计量液体有多少的
10、工具。先用滴管吸入1毫升水,看看有多少,感受1毫升水很少。再把滴管里的水滴在手心上,数数大约是几滴,进一步体会1毫升水有多少。 教材设计的试验与操作,能关心学生体会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使获得的学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试验与操作必需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支配学生分小组进行,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应当由老师演示给学生看。在试验与操作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数学内容,细致体会通过试验能够知道什么、得出什么。 3.“动手做指导学生制作并运用简洁的量器。 量杯、滴管等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工具,运用便利、测量精确。但是,一般家庭里不会有这些工具。本单元的“动手做指导学生制作并运用1升的量器。 教
11、材图文结合,示范做量器的方法:选择一个上下一样粗细的瓶,往瓶里倒入1升水;在瓶上贴一张纸条,在1升处做上记号;把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14升、24升、34升等记号。用这个量器能够比较精确地量出1升、14升、24升、34升水。 运用自己制作的量器,体验1升水有多少:用1升的量器量出1升水,分别倒入大小不同的盆里、锅里,看看水面在哪里,体会1升水有多少,并估计各个容器的容量大约各是多少。 除了上述的制作量器,教材里还有许多感受1升或若干毫升的活动。如,量出1升水,倒入同样大的纸杯中,看看能倒满几杯,既体验1升水有多少,又体验1个纸杯能盛多少水。又如,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一个碗里、一
12、个茶杯里、一个圆柱形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体验50毫升水是多少。再如,倒100毫升饮料,数一数多少口能够喝完,算一算喝一口大约多少毫升,体验100毫升是多少。 4.设计一些活动和练习题,关心学生积累生活常识,在应用学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升与毫升的观念。 组织学生应用学到的学问,既表达了数学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又能在应用中进一步加强对学问的理解。教材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应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1留心视察,采集数据。 协作例2的“练一练第2题,说说图画里标注的热水器、电饭煲、热水瓶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协作例3的“练一练第1题,说说图画里标注的针筒、输液袋、口服液瓶里各装了多少毫升液体;练习
13、一第11题,阅读儿童止咳糖浆的运用说明书;第12题,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商品用升作计量单位,哪些商品用毫升作计量单位。学生通过上面的活动,能够了解常见容器的容量,丰富生活常识,积累生活阅历。 2合理选择,正确运用。 练习一第3题,说出压力锅、洗脸盆、洗菜池、浴缸的容量各是多少升;第6题,说出1小瓶药水、1盒牛奶、1瓶墨水、1瓶果汁各是多少毫升。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运用的容器和经常接触的商品,应当让学生知道它们的容量大约是多少。考虑到学生干脆说出各个容器、各个商品的容量会有困难,教材接受“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在三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数据,作为相关的容量。选择数据不能是随便的,应当有思索地进
14、行。如洗脸盆的容量,可以这样想:1升水放在盆里,水面大约在哪里?10升水放在盆里会怎样?这个盆能盛100升水吗?经过这些思辨,选择的答案才会合理,学生头脑里的“升与“毫升的概念才会越来越清楚。 练习一第7题,计量热水瓶、奶瓶、水杯、水桶的容量,用升作单位还是用毫升作单位?第8题计量一鱼缸水、一瓶酱油、一锅水、一汤勺水各有多少,接受升作单位还是接受毫升作单位?回答这些问题,要利用自己头脑里的1升、1毫升的概念,还要联系对这些容器的了解,才能作出恰当的推断。如,热水瓶的容量比1升大,计量热水瓶容量用升作单位比较恰当;汤勺很小,一汤勺水远没有1升,用毫升为单位比较适当。为此,教材在练习一第2题就支配
15、学生推断陶瓷汤罐、易拉罐、烧水壶、牛奶瓶等容器的容量,哪些比1升大、哪些比1升小的练习。 5.教学升与毫升间的进率,进行简洁的换算。 例4教学升与毫升的进率,并在“练一练和练习一里支配部分练习题,稳固和应用进率的学问。 例题呈现两个同样的较小量杯,每个量杯里都盛了500毫升水。先算出2杯水一共1000毫升,再把这2杯水倒入一个较大的量杯里,看出一共有1升水。这些水是1000毫升,也是1升,由此得出“1升=1000毫升。可见,升与毫升的进率是通过试验得出的,教学要组织学生开展上述试验,并进行有关的推理,体验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关系。 应用进率进行的换算比较简洁。协作例4的“练一练第3题,把4升和9
16、升分别换算成毫升为单位的数量,把2000毫升和5000毫升分别换算成升为单位的数量。这些换算都很简洁,与第一学段把5千米换算成5000米,把3000克换算成3千克很相像,学生有实力独立进行升与毫升的换算。教学时,应当要求学生利用1升=1000毫升或1000毫升=1升推理出结果,并说出自己的思索过程。 其次篇:其次单元升和毫升教材分析 其次单元升和毫升教材分析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便利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升和
17、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实行了直观相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标准关于升和毫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含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本单元教材分四部分编排: 第10页初步教学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也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第11页初步教学升。先讲解并描述计量液体有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然后通过制作与操作教学1升的实际意义。 第15页教学毫升。包括什么时候要用毫升作单位,1毫升液体大约有多少,升与毫升间的进率及简洁换算等内容。 第18页单元练习与实践活动。在单元练习里整理有关升和毫升的学问,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这两个单位的实力。在
18、奇异的“杯琴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里,把数学学问和音乐感受奇异地结合起来。 本单元还编写了两篇“你知道吗。其中一篇介绍有关义务献血的学问,另一篇介绍笙、编钟、排箫等乐器。以已有的生活阅历为基础,关心学生逐步建立容量的概念。 容量是容器里最多能容纳多少液体的量。为了让学生在尚未学习体积之前先建立初步的容量概念,第10页例题作了很细致的支配。先出现直观情境,里面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茶杯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冷水壶。然后依次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阅历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容量的含义。 1学生都知道茶杯里能盛水,茶杯有大有小,能盛的水就有多有少。例题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视察情境图里的两个茶杯,说说哪个茶杯能盛
19、的水多些。并告知他们,图中比较高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多,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这里是教材第一次出现“容量这个词,留意和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亲热联系,便于学生初步感受“容量的含义。教学的时候要留意两点: 一是情境中的两个茶杯都是空的,里面没有盛水,“哪一个茶杯能盛比较多的水是直觉下的想像与推断。学生通过这样的想像,简洁体会到“杯子容量的本质含义。二是要给学生较多时间去领悟“茄子卡通说的那句话,抓住“盛的水多和“容量比较大,有意义地接受“容量的含义。 2例题的其次个问题既好玩,又具有挑战性。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容量的含义,解决并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四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说说“冷水壶
20、的容量是什么意思,引导他们把“容量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回来到“能盛的水的现实层面上,通过把概念具体化再次体会容量的含义。其次步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为了便于学生区分和表述,情境图里的一个冷水壶是红把手,壶体上刻了花;另一个冷水壶是黑把手,壶体上没有花。第三步通过倒水验证猜测。先在一个壶里盛满水,再把这壶水往另一个壶里倒。或是红把手水壶里的水倒满黑把手水壶后还剩下一些,或是黑把手水壶里的水全部倒入红把手水壶里后尚未盛满。倒水验证猜测这种方法要让学生自己想出来,并让他们动手倒一倒。第四步确认问题的答案,因为红把手水壶里能盛的水多,所以它的容量大一些。 “想想做做第1、2题,在一个杯子里
21、盛满水,往别的杯子里倒,接着体会容器的容量大、容量小、容量相等的含义。 3例题的第三个问题让学生体验需要统一的单位来计量容器的容量。教学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说说“水壶的容量是多少这句话的具体意思,再次在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中体会容量的含义。其次步视察教材里的插图,把一壶水往杯子里倒,假如倒入较小的杯子,刚好5杯;假如倒入较大的杯子,刚好4杯。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体会只有运用确定的杯子才能精确地表达水壶的容量,也就是需要统一的容量单位。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道例题的教学重点是容量的概念,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教材设计的一系
22、列活动都承载在这条认知线索上,都是为建立概念服务的。教学升和毫升,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 教学升和毫升各编排了两道例题,都设计了从生活实际引出并体会1个单位有多少、自制简易量器和用量器测量等教学活动。 1引出单位。第11页例题呈现了瓶装酱油、食用油、饮料和桶装纯净水等图片,在每幅图的旁边都标注了“升或“。第15页例题呈现了瓶装的洗洁剂、饮料、牛奶的图片,也在图片的旁边标注了“毫升或“mL。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会升和毫升都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极广;体会这两个单位有各自的运用场合。教学这两段内容时,要让学生看着图片说说瓶里装了些什么,各有多少,都以什么为单位,为什么两道例题运用的
23、单位不同。从而自觉地感受升和毫升都是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单位。假如液体比较多,可以用升作单位;假如液体比较少,则用毫升作单位。 2感受1个单位有多少。学生知道升和毫升都是容量单位之后,盼望知道1升、1毫升各有多少。教材刚好满意他们的需要,第11页例题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装满水,倒入量杯正好是1升。设计这个试验有两个缘由: 一是学生对正方体比较熟识,又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所以对棱长1分米正方体容器的大小有感性阅历,正是这点阅历关心他们感受了1升有多少。二是在试验中能带出计量液体有多少的常用工具量杯。在这个试验中,1升水是在量杯上看出来的。第15页例题先介绍量筒,然后视察量筒里的1毫升水,让学生
24、明白毫升是计量较少液体的单位。接着做滴管滴水试验,通过“十多滴形象描述1毫升有多少。 设计的两个试验关心学生感受了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对获得的学问印象深、记忆牢。试验必需在教学中得到落实,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应当由老师演示给学生看。在试验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数学内容,让他们细致体会通过试验能知道什么。 除了这两个试验,教材还设计了许多能体会升和毫升实际意义的学习活动。第14页第1题和第16页第2题,把1升水和50毫升水放入不同的容器,看看水面在哪里,从而加深对这些水有多少的印象。第14页第3题称1升水有多重,联系重量体会容量。第17页第5题数数100毫
25、升饮料要喝多少口,算算一口喝多少毫升,学生在好玩的活动中体会了毫升。 3教学进率。第16页例题教学升和毫升间的进率,并在“想想做做里支配了部分习题。这个内容的教学分四个层次绽开: 第一,通过说出三个量杯里各有100、250、500毫升水,教学认读量杯上的刻度和用量杯计量液体有多少的方法。其次,通过把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刚好倒满2次的试验得出1升毫升这个关系。第三,“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几瓶正好是1升的推算,稳固1000毫升就是1升的相识。第四,“想想做做第4题进行简洁的换算练习。引导学生实际应用升和毫升。 实际应用学到的学问,既表达了数学有现实的应用价值,又能在应用中加强对学问的理解。教
26、材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应用升和毫升。 1留心视察、采集数据。第12页第3题看图说说热水器、电饭锅的盛水量各是多少升,第16页第1题看图说说针筒、输液袋、口服液瓶里各装了多少毫升药水,第19页第7题到商店里看看用毫升或升作单位的瓶装物品。这些都是真实的数据,不仅让学生知道各个单位有很广的应用,而且丰富了生活常识。 2合理选择、正确运用。第14页第2题为高压锅、洗碗池、塑料盆、浴缸的容量选择合适的数据,第18页第2题为金鱼缸、饮料瓶、铁锅、汤勺的容量选择合适的单位,第19页第5题为盛放2升水选择合适的容器,第12页第4题估计四个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还是小,第14页第1题估计三个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学
27、生进行这些选择和估计时,凭借已经建立的升与毫升的概念,联系与这些常用物品有关的生活阅历,再次加强对各个容量单位的感受。 3制作并运用简易的量器。第13页例题制作以升为单位的量器,第19页第6题制作以毫升为单位的量器。这些制作取材简洁,只要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矿泉水瓶或玻璃瓶。制作也不困难,教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方法交代得清清楚楚。在制作时体会1升水、1/2升水、1/4升水、3/4升水以及10毫升、20毫升100毫升水各有多少。 制成以后就能用来测量各种容器里大约有多少水,学生确定很感爱好。这些制作与测量,还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实力。实践活动寓数学内容于玩耍之中。 实践与综合应用奇异的“杯琴里的数学内容
28、是: 怎样在几个不同的容器里倒入同样多的水,怎样在几个相同的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水。至于敲敲听听、比较声音和编编唱唱、敲出一首乐曲都是为了激发爱好。教学时要突出数学内容,让学生想方法进行倒水的操作,运用自制的量器估计倒入杯子的水有多少。要防止只顾玩而忽视数学内容的现象。 第三篇: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教学目标: 的过程。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阅历了解容量概念和相识测量工具,以及相识“升和“毫升 2、了解容量的含义,相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主动参与“玩水的试验活动,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阅历。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相识 教学难点:正
29、确读取量杯和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两个高矮和粗细都不相同的杯子、两个完全相同的空杯子、两个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瓶子、量杯、量筒、一盆水、不同大小的两个玻璃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老师今日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帮助,你们情愿吗?老师这里有两个喝水的杯子,它们的高矮和粗细都不相同,到底哪个杯子装水多呢?请你们细致视察,帮老师找出装水多的杯子来。 生1:粗矮的装水多 生2:细高的装水多 生3:一样多 师:刚刚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看法,可到底哪个杯子装的水多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你们有别的解决方法吗? 生:可以用水做试验比较一下。 二、探究新知
30、 1、试验一:相识“容量 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这样的两个杯子,如今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玩水的试验。 要求:小组同学要先探讨确定试验的方法。 试验过程中小组同学要主动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试验时要留意平安,杯子要拿好,不要让水洒到别处,不要弄湿衣服 学生利用老师供应的学具分组进行试验 老师巡察留意了解学生不同的试验方法,并针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师:哪个小组情愿把你们的试验方法和结果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一边演示一边说 生1:我们组是把矮粗杯子装满水,到入高细杯子中,水都倒完了,杯子还没满,说明高杯子装水多。生2:我们组是把高细杯子装满水,到矮粗入杯子中,水还没倒完,杯子就满了,说
31、明高杯子装水多。 生3:我们组是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通过比较知道高杯子装水多。 说明:假如学生没有想到生3的方法,老师可以进行引导,并进行演示。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也感谢你们关心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师:刚刚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高杯子比矮杯子装水多。在数学上,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板书:容量 师:举起这两个杯子这两个杯子哪个容量大?哪个容量小? 2、试验二: 相识升和毫升 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的饮料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饮料多?你是怎么比较的?如今以小组
32、为单位互相探讨。 学生沟通汇报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刚做的记号比较。 生2:可以把两瓶饮料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说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讨和沟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得,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如今,我们就来按刚刚的方法试一试吧。 相识量筒和量杯 师:我们用上面的方法知道了粗瓶子的饮料多,那每瓶饮料到底有多少呢?假如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工具。 师出示、介绍三种测量工具:两种不同的量筒和量杯 师:老师给每组同学发一组测量工具,细致
33、视察,待会儿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细致视察测量工具 师: 谁来说一说通过视察,你觉察了什么? 生1:量筒是直上直下的,量杯是上粗下细 生2:量筒和量杯都有刻度,都标有字母mL 生3:量筒上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 生4:量杯上标的最大测量值是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在实物投影上演示。 相识升和毫升 师:同学们视察的特殊细致,量杯上标的英文字母mL,这是一个表示容量的单位,叫毫升。还有一个比毫升还大的单位是升,用字母L表示。 板书:升L 毫升mL 让学生读一读 师:在计量液体时一般都用升和毫升作单位,你还知道哪些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液体? 生:油,牛奶,可乐,矿泉水 用量杯测量饮料
34、师:我们已经相识了量杯和量筒。两个瓶子中饮料到底有多少呢?如今我们用量杯一起来测量一下。 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把两个瓶子中的饮料分别倒入量杯中 师:请同学们认真视察,读出两个量杯中液面所在的刻度。 老师留意指导读的方法 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实际测量 a、小组合作用量杯量出80mL、1500mL、600mL的水 b、先估计学具中高杯子和矮杯子的容量,再实际测量,比一比谁估计的最精确。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一练中的题目 1、让学生独立视察并填空。然后全班沟通。 2、找三个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分别测量它们的容量。分小组进行试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3、怎样使两个瓶子里的水一样多?分小组进行。
35、激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沟通 生1:都倒入同一个量筒中,看看一共有多少升水,然后平均分给两个瓶子。生2:把水多的瓶子里的水倒入少的瓶子里,边倒边比较两个瓶子液面的高度,直到两个杯子液面高度相同为止。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五、拓展练习 师:你知道人一天大约喝多少水吗?1升 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奢侈多少水?一天呢? 你想说些什么? 师:我们家中也有很多容器,都有哪些?你能估计一下它们的容量吗? 让学生调查家中用哪些物品是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记录下来可以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学到的列表的方法和统计中学到
36、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记录下从中觉察的数学问题。 第四篇: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 教学内容 相识升和毫升。 教学要求 1、学问目标:使学生相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正确相识毫升,并形成一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洁的换算。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接受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2、实力目标:增加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实力。 3、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相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相识; 2、使学生正确相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洁的换算。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实践
37、法。 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形式。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相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细致视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假如学生是通过视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明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视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结果。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
38、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假如别人这样告知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相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沟通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假如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好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沟通一下。 5、要想科学的相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相识这个量杯(出示
39、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如今,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觉察什么?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相识毫升。 1、前面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 2、接下来我们就来相识“毫升。板书课题:毫升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mL来表
40、示。板书:mL 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试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试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相识? 四、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细致视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示学生留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试验,请小组里的同学探讨,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
41、后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五、课后练习。 六、课后总结。 第五篇:升和毫升教学反思 针对本学期四年级起先学习的升和毫升这一章节的内容,由于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学生课堂反映比较踊跃,大多数能很自然的找到学问与生活的联系,但是,在课堂上,很多同学思维发散过于频繁,精力很难集中,造成课堂听课效果不好,针对这样的状况,我觉得应当根据课程内容,对授课方式进行微调: 1.在授课过程中,多以学问点的讲解为主,避开过多的发散迁移至生活,比方在讲解升和毫升的进率,可以干脆讲解进率为1000,并出题进行换算,对于实物演示部分,最好是能放到课下让学生自己操作进行。 2.对于学问在生活中的映射,需要举例的,学生举例后,在典型例子已经足够运用的状况下,要刚好打断学生的探讨,回来书本。比方在感受1升的大小时,学生纷纷举例,例子千姿百态,但通过讲解后,大部分例子都能正确表示1升的大小,但学生由于还沉醉在生活阅历当中,把举出新颖例子当做了乐趣,渐渐起先脱离课堂的本意,此时应当刚好打断,回来课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迁移与发散,要灵敏驾驭,要根据课程内容的课堂状况,做以调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