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 古诗二首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 古诗二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 古诗二首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 古诗二首教案 第一篇: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 古诗二首教案 第8课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知人们的道理。教具准备: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每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老师对学生提出盼望,信任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特
2、殊宠爱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沟通。 3、老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黄昏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涯,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意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挚友,你能想个方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方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老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
3、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沟通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相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方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宠爱绘画的特点,老师以画的形式
4、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老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刚老师看到很多小挚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如今请小挚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秀丽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秀丽的古筝
5、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四、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刚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沟通。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说明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五、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六、背诵古诗,拓展延长。 第8课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
6、山瀑布的壮丽气概。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绽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样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其次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概豪放,想象奇异大胆,语言清爽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诞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沟通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
7、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态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
8、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长拓展 1.绽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举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学问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老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
9、,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潇洒,想象丰富奇异,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擅长从民歌、神话中吸取养分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调,是屈原以来最具特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到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其次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教案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图文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4.培育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爱好。 教学重点 1.驾驭本课生字生词,有感悟地朗读、背诵课文。2.图文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爱好。 教学准备 1
10、.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赠刘景文 一、新课导入。 如今是什么季节?大家宠爱秋天吗?你能用识字1当中的一些词语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吗? 从同学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宠爱秋天,古人也很宠爱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作者 二、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爽豪放,善用夸张比方,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2同桌互相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反馈:
11、1指名读,谁情愿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诞生字教学:刘、菊、残、君、橙、橘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3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 四、品尝赏析。 1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 1想一想,这是描绘什么季节的荷叶的?初夏的荷叶又是怎样的?大家学过杨万里的一首诗吗?里面是怎样描绘初夏的荷叶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到了盛夏,荷叶又是怎样的呢?你们能用一句话说说吗?学生若不知道,老师补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到了秋天,荷花就像诗中描绘的这个样子,指名学生说深秋荷叶的样子。 2出示:菊残犹有傲霜枝。 1
12、你们能给“犹有换个词吗?还有。2“傲字是什么意思?指自高自大吗? 霜给人一种天气寒冷的感觉,菊花凋谢了还有枝条在风霜中傲然挺立,可见菊花有坚毅不屈的精神。 3指导朗读第一、二句。4理解第三、四句。1秋天万物凋谢枯黄,但是也是丰收的季节,看到橘园里的橙子和橘子熟了,还记得这个画面吗?我们在识字1里面有过形容,是哪个词?叠翠流金 2“一年好景是在什么时候?正是橙黄橘绿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明白了吗? 3学生沟通,老师小结:秋天瓜果成熟,辛勤劳动的人们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收获季节,所以连大诗人苏轼也宠爱这个季节,发出这样的感叹。 4指导朗读第三、四句。 5大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
13、话的意思吗? 5翻译句子。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当荷花凋谢后,连遮挡风雨的荷叶也没有了。菊花虽已残败,但还有傲霜的枝干。 2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你应当记住,一年内最美的时候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季节。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五、课堂小结。 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橙子金黄、橘子飘香的时候,那就是秋天。苏轼对秋天的宠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本篇虽是经典名篇,却有很多较难的字词,在识字上颇费功夫。不过,在熟识基础上,把握好描写景物与诗人所用多元化色调,也是调动学习本文乐趣之所在。 六、课后作业。1驾驭本课生字生词。 2背诵本诗,并预习下一首新诗。 第2课时 山行 一、
14、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诗人苏轼写的有关秋天的古诗,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特殊美丽的季节,你们想不想画一画秋天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描写秋天山林的古诗,它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咏秋的诗。 板书诗题、作者 二、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三、初读古诗。 1老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诵读。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美感和韵味来。3小组探讨并了解这首古诗的大体意思。 一条石头小路曲曲折折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
15、云缭绕的地方,隐隐隐约有几户人家。停车只是因为宠爱黄昏的枫林,那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4检查古诗诵读状况。 四、诗中有画。出示图片,欣赏1诗中画描绘了哪些景物? 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2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 1首先要画上一座山,这是深秋季节的山,给人一种凉意,所以诗中称它为“寒山。 2接着画上什么?小路这小路是用什么铺成的呢?小石子哦,原来是用小石子铺成的小路,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啊?石径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石径呢?是笔直的吗?从哪看出来?斜 3诗中还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这人家该画到近处还是远处,为什么?远处,文中提到了“白云生处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
16、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4在这寒山上行走,最夺目的要数什么?枫林为什么?红色比较醒目“红于在这里表示“比更红,这霜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多美啊! 3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海、花海。 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高兴之情。 4体会“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坐是“坐下的意思吗?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坐是“因为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酷爱火红的枫叶,酷爱秋天的感情。 5想一想,赠刘景文和山行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是先写景,再抒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不同点:两首诗描写的景物不同,赠刘景文描写了残荷、菊花、橙子、橘子;山行描绘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
17、。 6翻译句子。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沿着用石子铺成的弯弯小路,登上了深秋季节的高山,白云缭绕之间,隐隐可见有人家居住。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因为宠爱这晚秋的枫林,时常地停车与观赏,经霜染了的红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五、课堂小结。 山行这首诗简洁易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意,但是个别字义还需要老师点拨,读诗时抓住这些关键词,那么古诗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再抓住诗中的几处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学生就很简洁抓住古诗的主题,感受到作者对着深秋的赞美与宠爱。再协作多媒体教学,诗情画意,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学生学习起来既感爱好又觉得轻松。 链接:
18、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六、课后作业。1背诵山行。 2学生欣赏其它古诗配画作品,感受诗情画意。3学生自主选择古诗,为古诗配画,老师巡察指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互相切磋,合作沟通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不是逐行分析诗意。而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
19、畅所欲言,带动了气氛。秀丽的古诗是祖先遗传下来的文化珍宝,每一首古诗都有确定的韵律节拍。我借助录音范读,按其韵律节拍朗读,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让学生从听读中感悟,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显明、饱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到达共鸣。 第三篇:新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老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宽敞、气概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主动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
20、态美,运用比方、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绘声绘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表达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教科书中两首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协作登鹳雀楼的诗意,画的是在山上的古楼,诗人登上最高层,远眺黄河的情景。其次幅画的是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情景。 教学目标 1相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10个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和背通古诗; 3绽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异、壮美。教学重点 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 古诗二首教案 2023 年部编二 年级 上册 语文 古诗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