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学批评--古典爱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文学批评--古典爱情.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文学批评-古典爱情 第一篇:文学指责-古典爱情 浅谈古典爱情 在读了余华的活着的时候,真正感受到“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却使人生出快感的精确表现形式,很为之震撼,遂想更深化地了解一下他的作品,便付诸余华作品精选集。当时读古典爱情此文之初衷,我是很世俗的被题目所吸引。如今,它却是又一次回到我的心中,便重新读之,总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读过这篇小说之后,深感题目和故事情节不过都是华丽的外衣而已,其中的深意和余华的写作目的才待人去追踪,但是我觉得其深意也是很难去把握和解读的,只能以自己的想法表达一下。小说讲解并描述的是一个荒诞不经的古典爱情故事:诞生贫寒的年轻书生柳生赴京赶考途
2、中经过一个富庶小城,在一座大宅的后花园阁楼下,柳生久立绣楼之下听吟哦之音,立至暮色渐浓、大雨倾盆时,绣楼上的小姐命丫鬟抛下一根绳子,柳生顺绳而上闺房去躲雨。离开时小姐剪下一缕乌黑的发丝和两封洁白的细丝锭子赠与柳生,并留下了“不管榜上有无功名,都请早去早回的叮嘱。后来柳生落榜而归,却寻不到小姐的深宅大院,往日荣华也消逝殆尽。三年后柳生再次赴京赶考,照旧是春日,却再无草长莺飞春色如许,只见处处是荒野、枯河、人啃草皮的景象,并惊见惨绝人寰的“菜人过程。柳生日思夜念的小姐,尽然沦为了酒店的“菜人,断腿的小姐请求柳生将其一刀刺死并赎回断腿以保得全尸,最终柳生将小姐葬于水边。又过数年,可柳生以确定抛弃一切
3、功名,去为小姐收坟。沿路景色与柳生首次赴京毫无二致,小城也复原了往日富庶与旺盛。柳生意外仿佛见到了当年朱门深闭的宅院,但绣楼之内却已物是人非。柳生到小姐坟前建一小屋,预备长住于此,为小姐守坟,以期终老相伴。一夜晚小姐忽至,再续前缘,柳生晨起觉察小姐已离开,满怀疑心,便打开小姐坟冢,看到小姐伤口已经愈合,似要复活之状。于是柳生重新为小姐盖上坟土,满心高兴,等小姐生还。夜晚小姐到来,却告知柳生她本将生还,却因被柳生识破而失败,说罢垂泪而别。这篇小说从外表上看似乎是一个离奇爱情故事,很简洁让人联想起聊斋故事,但是我们可以从余华别出心裁的小说架构下探究其隐含意义,却觉察其实并不像外表上看起来的那么简洁
4、。 小说的兴起里有段话说:“小说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传达对人类阅历的精确印象,而耽于任何限定的形式常规只能危害其胜利。所以,余华脱胎于古典式的爱情描写范本而立其意。起先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或许你会觉得这是跟一般爱情故事没有什么差异,除了一面之缘便私订终身外,便不再有任何令人感动的故事情节了,而且对环境的描写多于爱情。但是“余华是一个连血管里都流着冰渣子的作家,所以渐渐往下看的时候,便越来更加觉,事实上并不是这么落于俗套的爱情故事,余华是通过了世事变迁来告知了人们一个平常而永久的爱情。正是因为建立在平常之上,所以才有了它更深远的内涵。我想读罢这小说确定有人会认为这爱情故事太过血腥太过残忍,但是很多
5、学者说:“在余华作品里我们大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对几近极端的审美的诉求。古典爱情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化挖掘与学习,尤其是写作技巧方面,比方:隐喻与对比手法的运用、小说主旨的深刻性等。 一隐喻、对比技巧的运用 小说接受的是单线结构、第三人称客观表达的方式。纵观全文,我们可以把小说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柳生首次入京与小姐相遇并定情的全过程;其次部分是柳生赶考归来却找不到从前的小姐惠;第三部分是柳生二度赶考所见种种灾荒年间凄惨景象;第四部分是柳生见到和已沦为“菜人的小姐相遇并成全小姐将其安葬;第五部分是柳生三次入京再次立于绣楼之下的种种;第六部分是柳生为小姐守坟及结尾。读完作品,我们很简洁可以觉察余
6、华以柳生的三次入京为线索,构建了许多相类似的画面,前后形成显明的对比,造成了剧烈的冲击。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小说中对比技巧的运用: 柳生三次进京途中所见所闻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旺盛和衰落的巨大反差,也看到了旺盛的复归。其实,这景色的对比也侧面表现了柳生三次进京的心态的对比。第三次入京,柳生已阅历过生死,看到过惨绝人寰的“菜人过程,亲自杀死小姐。世上的惨剧柳生已经看遍,早已绝了功名之心,但照旧执着于旧情,惦念着小姐。而柳生三次入京时都在岔路口徘徊,而在岔路口所遭受的景象中,都特别提到了一条白色的鱼。 第一次入京:“一条白色的鱼在水中单独游来游去,那躯体扭动得特别妩媚。看着鱼儿扭动,不知是因为鱼孤寂,
7、还是因为鱼妩媚,柳生有些凄然。 其次次入京:“曾有一条白色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那躯体扭动得特别妩媚。于是在绣楼里看小姐朝外屋走去的情景,也一样清晰在目。虽然时隔三年,可往日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可是又转瞬消逝,眼前只是一条行将枯干的河流。在混浊的残水里,如何能见白色鱼儿的扭动?而小姐此刻又在何方?是生是死? 第三次入京:“来到河旁,见河水澄澈见底,水面上有几片绿叶漂移。一条白色的鱼在柳生近旁游来游去,那扭动的姿态特别妩媚。这里的情形尽然与十多年前所见的毫无二致,使柳生一阵感慨。看鱼扭动的妩媚,怎能不想起小姐在绣楼里的妩媚走动? 我认为这三次对比表现了柳生的心境,也不免让我们留意到“鱼这一意象。事
8、实上鱼的出现和离去都是一种隐喻,我们不难想到鱼就如小姐的化身一般。因为柳生在小姐绣楼里的时候,就提到过“小姐红袖摇曳,玉腕低垂离去。那离去的身姿,使柳生蓦然想起白日里所见的鱼扭动的妩媚。而且,我们也能看到,除了鱼之外柳树也是一种隐喻。柳生伫立于绣楼之下时曾有这样一段描写:“漫长的视野里仿佛出现了一条如玉带一般的河流,两种景致出如今双眼两侧,一是袅娜的女子行走在河流边,一是悠扬的垂柳漂流在晚风里。两种情景时分时合,柳生纷繁芜杂。我们可以认为事实上在柳生的潜意识里,柳树、小姐、鱼似乎合而为一了,所以可以看出余华之意,是以鱼、柳树来隐喻小姐的出现、消逝以及命运转变。柳生第一次见到鱼之后,便有了与小姐
9、的一段美丽邂逅;其次次到了岔路口,并未见鱼,于是柳生马上联想到了小姐:“在混浊的残水里,如何能见白色鱼的扭动?而小姐此刻又在何方?是生是死?再后来,柳生便见到了沦为“菜人的小姐,那“混浊的残水也正示意小姐如今的境况。而当时的鱼所置身的秀丽环境,也是示意小姐锦衣玉食深锁绣楼的富贵生活。最终一次柳生又见到了鱼,于是柳生又联想到了小姐在绣楼的妩媚走动。柳树的作用也是一样的,第一次是“芳草摇摇曳曳插入他的裤管,痒滋滋地有许多亲切。其次次是“而柳树光秃秃的虽生犹死。正预示着小姐在酒店沦为砧上肉的生不如死的生活,第三次“长长的青草插入裤管,引出许多亲切。几乎同样的描写,彷佛让柳生重温了旧梦。 二小说主旨的
10、深刻性 对于古典爱情主旨的探讨具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只能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去揣摩其深刻性。其实我觉得在小说中爱情只是一条线,余华是通过这条线来揭示荒诞残忍的人生,这点从整篇小说中写景多于写爱情便可以看出来。柳生走过黄色大道三次,时代就更替了三次。一次繁华,一次没落,一次富庶,说明白人生和历史原来就是既多变又无奈的。爱情是人生重要的意义,它是永久的,但可惜的是它被残忍的人们以最残忍的方式吃掉了,给人带来的是凄凉伤痛。小说中在一方面打垮了某些东西的时候总要在另一方面建立另一些东西的。在古典爱情中,余华打垮了人性的善,也打垮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盼望等奇妙的东西,但他让柳生坚持了爱情的崇高,坚持了内心的感
11、情。在小说中间,作者描写了很多残忍的现实,比方:一男人将妻子孩子卖给贩子来屠宰,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吃人的社会。这中间可以看出男权社会阴影,女性地位的低下,但是更让我们骇人动目的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残杀的生活事实。不乏学者认为余华之所以以悲剧结尾是想和古代的另一些爱情小说形成显明对比,梁山伯祝英台终究双双化蝶,而余华有意不给我们任何劝慰,即使小姐能生但有情人也还是不能成眷属,但是我认为余华之所以一悲剧结尾的最大寓意是为了给人以深刻的警示,互相残杀是走不出可怕的现实,只有爱才能缓解哀思,才能变更现实。我们对完备结局的憧憬只会带给我们自己更大的悲观,或许余华正是用这个故事告知我们,有时候还是要放弃不切
12、实际的想法,即使再奇妙的事物也会因为残忍的现实而消逝殆尽,留给人们的只有无尽的痛楚。 看完此小说的最终,心中有的不是一份感动,相反却让我为世事多变、人生无奈多添了几声叹息。或许我对于古典爱情的解读和分析太过于片面和无趣,但是它还是让我看到了一个温顺中带着冰冷刺骨的余华。“余华小说中最令人可怖之处不是人吃人的兽行,而是不管血泪创痕如何深切,人生的苦难都难以引起任何伦理反应与结局。我觉得这句话评价古典爱情最贴切不过了。 中文0801 周慧 其次篇:文学指责 江西师范高校硕士探讨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 816 文学评论与写作 适用专业: 050101文艺学 一、考试形式
13、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 及 考试时间 本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需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题型结构 论述题,全卷题量数为1,共15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探讨生入学考试“文学评论与写作科目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学理论、文学指责与文艺美学前沿、热点问题的把握实力,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思维实力和理论表达实力,要求考生系统驾驭相关学科的基本学问、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具有确定深度的理论写作。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考查范围: 就近年来某一文学理论、文学
14、指责和文艺美学前沿、热点进行分析、推断和评价。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邱运华主编:文学指责方法与案例其次版,北京高校出版社2023年版; 2王一川主编:指责理论与实践教程,高等教化出版社2023年版; 3关注并阅读中国人民高校书报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美学以及文学评论、文艺探讨、文艺理论探讨、文艺争鸣、文艺理论与指责等杂志上的相关文学理论、文学指责和文艺美学前沿、热点问题的探讨性文章。 说明:鉴于“文学评论与写作科目的特殊性及其出题方向与题型的规范,以上所列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均为建议性阅读文献。 四、样卷 第1页,共2页 样卷一: 题目:试论群众文化时代文学经典的命运及其意义 提示与要求:有人
15、认为当今已进入群众文化与消费主义时代,群众消费文化普遍流行,传统文学经典被冷落或被消解颠覆,当代文学创作也越来越趋向为市场需求和消遣消费而写作。在这种现实状况下,文学经典的命运及其意义如何?文学经典的命运对于当代文学进展前景以及当代文化精神建设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请根据你的相识理解,写成一篇文艺评论文章。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论述集中,内容充溢,结构完好,规律清晰,语言通畅,3000字左右。 样卷二: 题目: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当代探讨 提示与要求:在文学领域中,现实主义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学思潮,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同时它也还被理解为一种广泛的文学精神。随着近些年来的“新写实“小
16、说、新现实主义、“底层写作等文学现象的出现,学界对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探讨趋于深化。请根据你的相识与理解,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当代探讨为题,写一篇文学评论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集中、内容充溢、结构完好、规律明晰、语言流畅,3000字左右。 第2页,共2页 第三篇:可疑的古典爱情 可疑的古典爱情 合肥市庐东学校 叶维取 王实甫的名剧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以其凄婉哀怨,坚贞不屈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并被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奉为经典。然而深究起来却大为可疑。 张生崔莺莺的爱情是封闭时代的产物。在万恶的封建社会,男女历来授受不清。一个女子结婚之前很难见到一个年轻男子,等到好不简洁见到一个年
17、轻男子,无论“高富帅还是“矮穷矬,也不管他是如何一个人品,都难免会产生男女之间的情愫。这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选择的缺失和限制所造成的误会,无任何生活、感情、思想和精神的基础。就像一个寓言故事所说的那样,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下山,小和尚见到一个女人老是盯着看,老和尚于是就恐吓小和尚说那是老虎。待回到庙里,老和尚问小和尚下山看到什么东西最宠爱,小和尚脱口而出,说宠爱老虎。这就是人之天性的自然流露,怎么称呼已经无所谓了,哪怕是吃人的大老虎,关键是体内的雄性激素或一种叫荷尔蒙的东西在起作用。试想,假如接触面广,有选择的自由和余地,崔莺莺就不愿定会与张生一见钟情了。可以说张生是崔莺莺的唯一选择,与爱
18、情无关,只是青春期青年男女之间的一种性别吸引,所谓异性相吸是也,充溢着风险与不确定性,其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无本质的区分,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爱情。中国人的爱情观本就值得怀疑,从古至今也未出现过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真正爱情故事,有的只是在封建伦理道德压迫下呈现出的畸形扭曲的男女之爱,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戏曲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均是如此,他们之间的爱情均为无基础,无过程,无追求,无目标的爱情,至多是一些所谓男才女貌,一见钟情式的才子佳人故事和公子有意,小姐多情式的固有套路,无法产生真正的爱情。 真正爱情是在人格独立、身份自由和经济自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男女感情,这种感情只有通过不断深
19、化地接触交往,增进彼此双方的进一步了解,通过同等坦诚地沟通,在互相信任、敬重和共同生活志趣与志向追求的基础上,才能牢固地建立起来。这恰恰是古典爱情所缺乏的真正感情基础。 相对于古代的青年男女,现代青年交往面广,随时随地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特性各异的异性,可谓见多识广,阅人多数,可以随便进行比较鉴别,自由选择的余地和空间增大。其对爱情的选择也更加理性和成熟。合则聚不合则离,互相独立而不依附,因此不存在山盟海誓的所谓生死相随、白头偕老的传统爱情,更没有所谓的一见钟情,从一而终,更多的是一夜风流,好聚好散。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人们更在乎自我的体验,自我的满意,更在乎对自我感情负责。这无所谓对错
20、,更无关乎道德,只是时代的必定产物,是历史进展和社会进步的必定结果。 所以说,从古今爱情的比较来看,我国古代那些小姐多情,公子有意,才子配佳人式的古典爱情是特殊可疑的,以现代的观点来衡量,是根本不值得歌颂的,纯粹是一种虚假的伪爱情。 通讯地址:合肥市庐东学校 叶维取 邮编:230011 电话:* 第四篇:古典唯美爱情诗句 古典唯美爱情诗句 1、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3、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4、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5、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6、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
21、端千壶掩孤独,纵使他人空笑我。 7、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8、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9、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0、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11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2、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愿弹,蹁跹影惊鸿。 13、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14、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15、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6、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7、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18、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时。 19、乌云蔽月,人迹
22、踪绝,说不出如斯孤独。 20、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孤独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2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4、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25、最终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6、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27、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28、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9、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30、雾散,梦醒,我最终望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安静。 31、生生的两端
23、,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32、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33、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变更。 34、就这样吧,从今山水不相逢。 35、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36、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行追。 37、或许是前世的姻 或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38、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39、总在
24、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觉察光景绵长。 40、有一种隐忍其实是隐藏着的一种力气,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41、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42、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43、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 44、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45、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47、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48、你若撒野 今生我把酒奉陪。 49、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时只道是寻常。 50、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
25、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际,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
26、绝!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多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涯海角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孤独当年箫鼓,荒烟照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
27、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八、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九、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十、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五篇:古典爱情诗词论文 道是无情也多情 翻开一卷宋词,如打开千年前的纷纭的往事。
28、许是萍水相逢,又或是命中注定,我且当做是一段与文字的际遇。它如一朵开在绝情谷的花,以绝色英姿吸引人们,让我们中了宋词的毒,其中情思,当真使人肝肠寸断,回味隽永。 盛夏季节,春光早已逝去,连一丝踪影也觅不见。可是连绵的青草,却没有过尽人间芳菲,铺撒在天际各处,郁郁葱郁。每当我读这首苏轼的蝶恋花,脑中都会出现出一幅清爽动人的画。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际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听见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庭院,这院门似乎终年落锁,墙上爬满绿藤,积累了经年的时间。她豆蔻年华,醉人风姿,无须轻妆,只是自然
29、。她每日摇荡在秋千架上,风情而潇洒,全然听不见墙外熙熙攘攘的人流。她总是单独轻笑,却不知,那笑声已将墙外人惊扰。她累时,在亭内铺一张芳香的草席,躺在上面,看风中飘扬的帐幔,为她独舞。她不知,她虽不见任何生人,她的芳魂却越过墙院,迷醉了赶路的行人。让墙外的行人,多情地止步,几乎遗忘自己是个过客。甚至想要轻叩门扉,窥探院内的春光,和那倾城的佳人。写惯了豪迈豁达之词的苏轼,也常有清丽婉约之作,这一首蝶恋花写得生动宛转,意趣盎然,有一种遮挡不住的活力和生趣。“花杏残红青杏小,他起句伤春惜春,可刹那就超脱这景象,笔锋一转,让人看到燕子飘舞,绿水人家绕。柳絮迎风飘飞,欲觉留春不住,一句“天际何处无芳草让画
30、面跳动,仿佛眼前铺展了一片没有终点的绿意。这就是东坡先生词风的魅力之处,万紫千红的春光在赶往夏天的路上死亡,他没有始终感伤,而是用主动的心态接受季节更替,看到更加青翠的风景。 绿水人家,高墙之内,有荡秋千的佳人,发出愉悦的笑声。那笑声,似黄鹂鸣叫一般宛转响亮,让墙外的行人,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可是只闻笑声,却觅不到佳人的芳踪。一堵院墙,挡住了全部的视线,可是却挡不住佳人的青春美丽。心灵的眼睛可以穿越院墙,看到佳人绝色的容颜,和她在秋千架上轻快翩跹的姿态。可当他为这生动的情景而痴醉不已时,墙内的笑声却已经听不到了。佳人就这样抛洒快乐之声,飘然而去。那秋千,在风中空空摇荡,而墙外的行人,空自多情。
31、 每当读这首词,我就会想起那个影响苏轼一生的女人。他的结发之妻王弗,容貌美丽、知书达理,夫妻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可是在一起生活了十一年,王弗便病逝了,苏轼哀思万分。他在安葬王弗的山头,亲自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更让人深刻的是,十年后,他为亡妻写的那首千古第一悼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听见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然而,还有一个女子,她的名字,烙刻在我记忆深处。王朝云,苏轼的侍妾,他的红颜知己。朝云美丽贤惠,长于歌舞,陪伴苏轼颠沛流离,沉浮官场,历经多数困难,承受多数打击,是苏轼至亲至爱的患难伴侣。在惠州,一日,苏轼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于是
32、,苏轼请朝云歌颂蝶恋花词。朝云唱了几句,突然歌喉哽咽,满目噙泪,苏轼问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的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际何处无芳草也。说罢禁不住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自此,朝云终日惆怅,不久抱病而终。真正是:一曲伤春词,肠断多情女。 我在想,朝云是在伤春,还是在感叹,苏轼如此豁达,是否在她离去之后,又会天际海角觅知音。或许真的是宿命,这位小苏轼整整二十六岁的绝代红颜,竟然先他而去。朝云逝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并且始终鳏居。或许是,垂暮之年的他,再也禁不起任何的生离死别了。苏轼将朝云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了一对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
33、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首词的上阕重在伤春。春花凋零,残红落地,青杏初现。春燕在绿水环绕的人家低飞。柳絮飘飘流落远方,哪里是它栖身的芳草呢?一切只是正在逝去的春景;心中唤起的却是年华消逝伤春之情。想到和苏东坡流浪漂泊,朝云怎不难受落泪,难抑悲情?苏轼却笑曰:“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悲秋伤春同样反映出深厚的时间忧患的恐惊,联系苏轼作词时的背景,可体会到苏轼当时壮志难酬,对时间消逝的叹惋;历经磨难,犹如那残红败絮,朝云悲凉甚至于无望的心境可以想见。 下阕重在伤情。苏轼奇异地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微小环节,创作了一幕富含理趣的悲喜剧。“墙犹隔也。墙内佳人,墙外行人,一墙之隔。佳人笑语,行人动情。笑语者不知墙外有人,动情者但闻笑声不见人。笑声渐渐远逝,多情的行人却凭空生出无限的苦恼。这种哀怨缠绵的情感,从作品表层看,似乎是描写生活中邂逅的恋情;从深层次揣磨,却是反应了苏轼密州生活时政治上抑郁的心境。朝云的无望或许正是这种隔而生出的悲剧。 佳人杳去,蜡炬成灰,自古多情,总被无情恼。不禁想问,原委是苏轼多情,还是这二位女子多情?这一切,似乎不重要,因为他们曾经相处过、拥有过。好过那墙内佳人,只给墙外行人,留下缥缈难捉的笑声。其实,每个人,都只是过客,没有谁,可以陪伴谁走到人生的终点。 单独上路吧,天际何处无芳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