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汉字起源演变过程及构字法.docx
《2023年汉字起源演变过程及构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汉字起源演变过程及构字法.doc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汉字起源演变过程及构字法 第一篇:汉字起源演化过程及构字法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古埃及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印度的梵文;汉字。 2、汉字知多少: 汉字在其最初的殷商甲骨文时期,就已约有4500个单字; 具有二千余年生命的希腊字母只有24个大写字母;具有1500年历史的玛雅文的符号约有270个;巴比伦楔形文字有640个基本字;埃及圣书字早期有700多个符号,而后增至2000多个。 汉字到了小篆时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共收篆文字9353字;隋代陆法言切韵收12158字;宋代陈彭年、邱雍等编广韵收26194字;宋代丁度等编集韵收53525字;清代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收
2、47035字;近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录53768字。诗经运用单字2939个;论语运用单字1512个;左传运用单字3906个;孟子运用单字1959个;杜甫诗集运用单字4372个;红楼梦运用单字4462个。 一、通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汉字起源有哪些假说?1结绳记事说 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2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头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纬乾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離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
3、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 卦,山字的古文;兌卦,泽字的古文。3刻契说书契说 “契是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有锯齿,用来记数。释名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郑玄注系辞说:“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合。 2 周礼质人注里说:“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 列子说符篇 说:“宋人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所说的 “齿,就是质契上所刻的齿痕。4仓颉造字说 吕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荀子.解蔽篇中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淮南子本经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
4、雨粟,鬼夜哭。 仓颉,传闻他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联盟共用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用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5图画说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2、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哪些? 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态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
5、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3、完成以下“汉字的演化过程表格。 形成时代 代表性文字 主要载体 商周 甲骨文 龟甲、兽骨 春秋、战国 籀文即大篆青铜器、石 秦 小 篆 石 汉 隶 书 竹简、帛 汉、唐 楷 书 帛、纸 行 草 二、精读研讨,探讨以下问题。 1、你能相识课本第39页图片上所展示的古文字吗? 所列古文字对应今日的汉字分别是:“舟、车、册、又、其“簸箕的“箕的本字、月、川、刀;门、凤、鱼、鹿、羊、牛、犬、豕;下、亦“腋的本字、龙;贝、翼、射、立;女、妇、乳、毓同“生育的“育;书、从、莫“暮的本字、明。 2、好玩的“拆字 一日,康熙听说有一位和尚很有学问,便请他来宫中下棋。康熙连输三盘,便
6、出上联试和尚“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和尚脱口而出“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你能猜出下面的字吗? 野径无人草丛生茎一口咬去多半截名大火烧到耳朵边耿牛角上边来一刀解东南西北无弯路置雨余山色浑如睡雪空山之中一亩田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踵无角牛登上没峰山击 四、趣味文字,积累以下材料 1、“六书和说文解字 四、“六书分析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就是依据客观事物的形体,随其圆转曲直描绘出一种具有形象感的代表符号。可以分为整体象形和附体象形两类。 整体象形 所谓“整体象形,即描摹出事物的整体形象。如: “日,说文:“,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囗一。象形。 既曰“从囗一,便是会意字
7、,不得又谓“象形。许慎因不明“日字形体的转变,误将字形析作“从囗一。早期金文作,象太阳之形;或于中间加点作饰笔,如、。甲骨文作、,与金文一样。小篆作,圆形讹成椭圆。隶书进一步将圆转的笔道改成方折的笔划,如“日。 “月,说文:“,阙也。太阴之精。象形。 甲、金文作、,象弯月之形;或于其中加饰笔,如“月。 “自,说文:“,鼻也。象鼻形。 甲骨文作、,象人鼻之形。金文或稍讹,作 “隹,说文:“,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小篆作,隶书作 。、。饰笔引长则作,小篆作正由此而来。隶书作金文作、,甲骨文作失去象形意味。 、,象短尾鸟之形。小篆作,犹存古意;隶书解散篆体,作、,完全“魚,说文:“,水虫也。象形
8、。鱼尾与燕尾相像。 早期金文作、,甲骨文作、;后来于左右各增饰笔作、。小篆作,省去了两边的鳍形。隶书作“魚,只是将圆转的笔道改成方折的笔划而已。 “犬,说文:“ 早期金文作,甲骨文作、。金文后来作、;春秋时作。,战国时或讹变作 ;小篆作,狗之有县蹄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则是其进一步讹变。隶书作 附体象形 有些事物单独画出不易辨识,所以要把它所依附的事物一起画出。如: “眉,说文:“ 甲骨文作、,或作骨文,如、,因为假如不画出“目形,便难以使人明白是眉毛。金文或同甲、。小篆是其进一步讹变。许慎据已讹之小篆,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頟理也。 ;或字形稍讹,毛与“目离析为二
9、,如将本象毛形的“当作頟理,误甚。段注附会许说,谓“象眉之形,谓“在两眉上“象頟理,与古文字不合。 隶书作 “齒,说文:“ 甲骨文作、,或作、,象口中有齿之形。战国时作、,下半很明显是由,口龂骨也。象口齿之形。止声。,古文齿字。,只是将改用方折的笔划而已。 甲骨文后二形演化而来,说文古文“即源于此。因为字形讹变后与“、。 臼字难以区分,于是在上面加“止作声符以区分之。小篆字形是其进一步转变。隶变作 “州,说文:“,水中可居曰州。周遶其旁,从重川。,古文州。 商代金文作,甲骨文作、,旁象川流,中心象土地。西周金文同甲文,如、,说文古文稍讹。小篆字形当是两边笔形受中间同化的结果。许慎不明,析成“重
10、川,不确。 隶变作、。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据汉书艺文志颜师古注改为“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许慎对“指事的定义过于笼统,并与象形、会意的界线含混不清:说“视而可识,则很似“象形;说“察而可见,又似“会意。所以,后来学者对“指事的理解存在分歧。就所见的指事字来看,实际包含两类状况:一类指事字,“事实上是在象形的方法难以表示事物的特点的时候,利用标注记号的方法指出事物的要点,即在两个符号中,一个是字,另一个不是字,只是个符号。高超也就是说,有些事物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必需依附于它所赖以存在的整个事物,于是便在象整个事物之形的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跟附体象形不同:附体象形字
11、所要表示的事物与它所依附的事物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如眉毛和目本是两件事物;而“刃字所表示的事物,即刀刃,与刀是分不开的;另一类指事字,表示的是纯粹抽象的概念,这类字虽然看起来字形与某些具体事物类似,但它表示的意思并不是这类具体事物,而是另一种抽象的意义,因此不得视为象形字。 下面分别举例来说明这两类指事字。 象形字加指事符号构成的“指事字 大多数的指事字都有两个构成成分,其中一个构成成分是可以独立成字的象形字,另一个则是不能独立成字的指事符号。之所以要将指事符号加在象形字上,就是因为所表示的意义与这个象形字所表示的意义有关。如: “刀,说文:“,兵也。象形。 甲骨文作,正象刀之形;小篆作,刀把稍
12、有讹变;隶书作“刀。“刀是个象形字,而刀刃虽在刀上,但却无法干脆表现出来。 “刃,说文:“,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小篆作,战国秦文字作,即在“刀的有刃的地方加指事符号;隶书作“刃。字看起来象“刀,所谓“视而可识;但表示的并不是整个“刀,而是刀的刃,即所谓“察而可见。 “木,说文:“,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其实“木是个整体象形字,甲骨文作,上象枝,下象根,中间是树干。小篆作是其演化。隶书作“木,将上面的树枝形简化作一横划。 “本,说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战国秦文字作 “末,说文:“,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春秋金文作 “朱,说文:“,赤心木,松柏属。从木
13、,一在其中。 段玉裁注曰:“赤心不行象,故以一识之。金文作、,正于木中心处加指事符号;点引长成横划,如。秦简作,汉隶作、,前一种写法与古文字一样,后一种写法源于秦简。楷书进一步将树枝形变成一丿一横,在木上加指事符号。小篆作点引长成为一横划,隶书作“末。、,都是在木的根部加指事符号。隶书作“本。 以便书写。 “亦,说文:“,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 甲骨文作,在正面的人形的臂腋处加指事符号。小篆作,与古文字一样。秦简作稍讹。汉隶作 “寸,说文:“,特别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 按说文的体例,段玉裁谓“寸是会意字。其实,所谓“一并不是表意的构件,它只是一个指事符号,指示寸口之所
14、在。秦简作,在手的寸口处加指事符号。汉隶作,将象手指形的曲笔简化成一横,手臂形变成、,人的两臂与身躯,两臂和身躯变成了一点和一横划,两腿变成了两竖笔,左右两点即是原来的指事符号。 竖弯勾。 商定的记号形成的指事字 有的指事字很难说是某个具体事物的象形,或许只是一种商定俗成的记事符号。例如划一道横线表示“一,划两道横线表示“二,划三道横线表示“三,划四道横线表示“亖 四。或许是由于积划多了以后不易一眼看出,所以,从“五起先,就用另外的记号来表示,如、五。也有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七,、六,、八,十甲骨文的“五、六、七、八、十四个字构形都很简洁,很说是象具体事物之形,有学者说它们就是纯粹商定俗成的记
15、号对于“九字有不同看法。 也有的指事字是利用抽象符号组合而成,就是说用来构成指事字的两个构成成分都很难说象具体事物之形。如: “上,说文:“ 小篆“上字作,高也。指事也。、两种形体,都是已发生过很大转变的形体,缺乏为据。甲、金文作,弧线简化作直线。,用在朝上弧线上加一短横来表示“上。后来写作 “下,说文:“,底也。指事。 小篆作、两种形体,也都是经过了很多转变才成这个样子的,缺乏为据。甲、金文作,用在朝下的弧线下加一短横来表示“下。后来写作,弧线也简化作直线。 甲、金文“上、“下两个字所用的弧线和短横,很难说象什么具体事物之形,仅仅是作为两个抽象符号,靠这两个符号的不同的结合方式表达不同的意义
16、。 原来“上“下两个字是简洁区分的。当弧线简化成长横之后,“上“下两个字就变成靠短横在长横上还是在长横下来分别了,而人们在书写或刻写时也不愿定都会把长短横区分得很清楚,这样一来,字形也就不简洁区分了。于是,就又接受加竖笔的方法来区分它们:“作。小篆的“、“二形就是“ 、“ 加上朝上的竖笔,作 ;“ 就加上朝下的竖笔,、“二形,或许是 的进一步转变。至于小篆的“脱落了短横所致,出土文字数据并未见如此写法。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字一般都是有两个干脆构成成分组成有的构成成分本身就是合体字,又当别论。至于说文中有所谓合三体会意的字,事实上也都是许氏对字形的理解不妥造成
17、。很难想象人们在造字的时候会共时用三个或更多的构件。假如有平面静态地看是三个或更多构件构成的字,如“祭字,这些构件并不处在同一层面,并不都是一个层面上的干脆构成成分,会合二字之形或义以表新的意义。 根据现有的古文字资料来看,会意字的组合形式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以形会意,即“比类 这一类会意字,完全以形为基础,以图形的组合来反映某些词义的具体内容,使人看到结合的形体,就可联想到语言中的某个词。如: “从,说文:“ 甲骨文作 “北,说文:“,乖也。从二人相背。、,两个人可以朝左,也可以朝右,但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相听也。从二人。 甲骨文作、,两个人互相背朝对方。小篆作;秦简作;隶书作、,
18、只是笔划更加方折、平直些而已。 “从和“北都是用两个人来构字,但两个人结合的方式不同,就表示了不同的意义。 字形的不同,表达的实际是结合方式的不同。 再来看一组构件相同的字。 “伐,说文:“ 甲骨文作、,用“戈砍在“人的头部以会砍伐之意。小篆作,“戈已经与“人分别,所以许,击也。从人持戈。 慎将字形析为“从人持戈。 “戍,说文:“ 甲骨文作,金文或作,戈的刃都在人头之上,不会伤着人。小篆作 。,守边也。从人持戈。 许慎因为未见过更早的字形,所以把“伐和“戍都析作“从人持戈,其实这两个字是靠“人与“戈不同的结合方式来区分的。 “武,说文:“,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 一般人都认为许慎
19、引楚庄王的话来说明“武字不合适,他的思想生怕不能代表造字时代人的思想。“武,甲骨文作、,一般学者都认为“止就代表人。“武字“从止从戈,应当就是表示扛着戈去打战,因此有勇武之义。 小篆作;隶书作、等形;到楷书作“武也就不难理解了。 另一类是以义会意,即“合谊 “谊是表示意义的本字,而“義义是假借字。后世假借字行,而本字又用作表友谊之义。所谓“以义会意,就是会合两个构成成分的词义以表示新的意义。如: “朏,说文:“,月未盛之明。从月出。 实际就是合“月和“出二字的意义以表示月亮刚刚升起之义。 “凭,说文:“,依几也。从几从任。 即会合“任和“几两个字的意义来表示依附于几案之义。 “劣,说文:“,弱
20、也。从力少。大徐本作“从力少声,误。 即会合“力和“少二字之义以表示弱义。 “肰,说文:“,犬肉也。从犬肉。 也是会合“犬和“肉二字之义。 “尟,说文:“,是少也,尟俱存也。从是少。贾侍中说。 即会合“是和“少二字之义。字或作“尠,会合“甚和“少二字之义。 古文字中真正以义会意的字是不多的。许慎举“信字以为例,原来是有道理的,但后人对此字有不同看法。 “信,说文:“,诚也。从人从言会意。 人说话要真诚。有人说人说话未必“诚,所以提出将“信字分析作“从言人声。从语音上讲,上古“信与“人都在真部,说是形声字,也有道理。 后世也造了几个以义会意的字,如“不正为歪、“小土为尘等。 4形声 “形声者,以
21、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段玉裁注曰:“名即古曰名、今曰字之名。“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 依据许慎所下的定义,形声字的构成应当是形符和声符共时结合而成的。就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商代甲骨文和金文来看,确实有一部分字在甲骨文或金文里,就已经具备形符和声符两个构件了。这些字是不是形符和声符共时结合而成的,因为目前还没有比商代更早的成系统的古文字资料可资比较,我们姑且就认为它们是共时结合而成的。如: “江,说文:“ 金文作 “河,说文:“,水,出焞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从水可声。、,从水工声,与小篆合。,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汉字 起源 演变 过程 构字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