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docx(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学问点总结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
2、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转变 昼夜长短的转变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的转变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转变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到达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转变 2326S以南在冬至日到达最
3、大值 越大 南北回来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推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推断根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推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
4、,根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推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推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推断问题 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推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推断这一
5、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推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推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假如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留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其次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推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
6、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其次篇:高一必修一地理期中考试总结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
7、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转变 昼夜长短的转变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的转变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转变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到达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
8、季节的转变 2326S以南在冬至日到达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来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推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推断根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推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 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
9、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根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推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推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推断问题 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推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晨
10、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推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推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推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假如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留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其次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推断两地的东
11、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其次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汲取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爱惜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 臭氧汲取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
12、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困难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亲热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 汲取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汲取红外线,臭氧汲取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汲取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大气汲取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汲取实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汲取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汲取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
13、,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洁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
14、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限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限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上升,
15、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如今锋后 降水一般出如今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枯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转变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
16、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 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分 l 南北回来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限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状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枯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限制,多气旋活动,潮湿多雨。欧洲地区
17、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限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限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推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根据 因素转变 结论 推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推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
18、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支配状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爱惜 1全球变暖 缘由: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上升 二氧化碳增多的缘由: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 危害:海平面上升,漂浮陆地 变更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变 爱惜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
19、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接受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爱惜 缘由:除了自然缘由以外,主要是人类运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爱惜措施:削减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削减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实行了进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限制酸雨 第三篇: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 地球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地理 必修 期中考试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