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精选20篇).docx





《2023年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精选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精选20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精选20篇)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一) 我的家乡位于湖南衡阳,也就是有名的雁城。 去年春节,我就回衡阳过了一次年。大年三十晚上,该吃团聚饭了。上桌后,发觉有一张椅子上没坐人,却摆着一套衣服,桌子上还摆着套餐具,我以为是活见鬼了,便问爸爸:“那怎么摆着套衣服啊?“因为过年当然要讲究团聚,你看你有位姑父没来,一家人缺了谁也不行,这就是衡阳的风俗。哦,原来如此。 该上菜了,我却没有观察在北京过年肯定要吃到的饺子,却在最中间摆着一道玲珑宝塔样子的“头碗。这“头碗最上面是一层木耳肉片,接下来是一层鸭蛋片,再下面是两头尖中间粗的草鱼丸,下面一层是有糯
2、米、花猪肉和水果的房节肉,往下又是软糯的红薯丸子,倒数第二层是虎皮土鸡蛋,最下面是一层红枣。整整七层。过年吃“头碗,也是衡阳的一大风俗。后来得知“头碗的著名与湘军名将彭玉麟有着莫大关系。相传有一天彭玉麟家要来贵客,他想破了头也只想出一般的鱼啊,豆腐啊,显不出档次。看着彭玉麟一筹莫展的样子,他家的家厨凑上前来:“不知大人是否喜爱,我将咱们衡阳菜中的主要食材汇聚成玲珑宝塔状,不仅好看,且有步步登高之意。客人吃了菜后,觉得是头等美味,问其名字,彭玉麟回答没名。客人便奉承到那就叫玉麟香腰为佳,这就是衡阳“头碗。 吃完团年饭就到了大年初一,大人们就喊我们来拾大柴手里拿着一根树枝。我听衡阳当地人说拾大柴都
3、发“拾大财的音,因为衡阳话是没有平翘舌之分的。新年出门拾上一根满意的“柴,把财运带回家,盼望新的一年能够财运连连。这个风俗也真好玩。 对了,过年吃的团聚饭也是在湖南传统吊脚楼中吃的。吊脚楼,顾名思义,就是底下有几根柱子支撑,在上面有两到三层不等的建筑物。吊脚楼也别有一番风味。湖南在中国的南方,气候潮湿,后唐书中说:“土气多瘴痢,山有毒草及沙蛰蝮蛇,人并梯居,登梯而上,只为干栏。于是这一支土家族人设计了这种干栏建筑。这就是吊脚楼的由来与风俗。 吊脚楼大多为两层,下面一层放杂物,上面用作接待客人,传统人家过年是会在二层围着火炕,一家人团团聚圆、和和气气。 这就是我在湖南衡阳过的年,不管是吃团年饭时
4、一家人怎样都要团聚,还是“拾大财祈盼来年财源滚滚,亦或是过年一家人在吊脚楼中围在火炕边和和气气。这些风俗无一不在向我们传达着过年一家人的团聚、兴盛,这不就是过年吗? 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二) 我最爱在老家泰兴过春节。对我来说,春节,是从回到老房子那一天才开始的。 乡下老家的房子和堂妹家的紧挨着,我家的院子连着她家的院子,院子里有个阳光房。所以前几年,一回到老房子,我俩就凑到一块儿,等待过年。 除夕那天早上,我们就看着大人们在各家门口忙东忙西。对在南京待惯了的我来说,这确实是老家春节才有的壮观景象。 大人们先抬来几个巨大的火红火红的还拖着金黄穗子的大灯笼,圆滚滚的灯笼总让我忍不住想
5、钻进去。还有巨大的春联,巨大的横批,巨大的“福,全都被整齐地安排在大门上。立刻,院子内外一片喜庆喧闹。邻居家也挂起了灯笼,巷子里一派喜气。此时,我总是要傲慢的向身边的小伙伴炫耀:“嘿,观察了吗?这是我家的大门! 下午,大人们又抱着一个又一个花花绿绿的盒子烟花,一箱又一箱堆进厢房于是,连厢房都五光十色,洋溢着年味儿了。 当然,有只有大人才能放的大烟花,也有小孩才能放的小烟花,全都在家里备齐了。大人们总是不辞辛苦地提示:“如今不许放哦!要到夜里才可以哦!可我们都会偷偷躲在门口,放几支小烟花过过瘾;最刺激的是把一整盒“小金鱼都拆了,把这整盒的小炮撒出去,跟下了彩雨似地,那声音,洪亮,爽快! 一到夜里
6、,整个小城鞭炮声一波又一波,密密得不绝于耳。十二点了,爷爷和爸爸已经就位,我家院子那两排早已等候多时的烟花就要放了,我提着美羊羊的小灯笼钻进阳光房,“哗,空中开出一朵五彩的花,下一秒,又绽开一朵,很快,就是一片花的海洋。老妈挨着我,奶奶拉着我,一起仰视天上的百花齐放如今想想,那真是太美妙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同样别有乐趣。不用说步步“糕的那份甜甜糯糯,不用说穿着新衣服的那份当心和喜悦,更不用说这一天大人对孩子的宽容和疼爱单单说拜年,就让我兴奋不已。 和几个姐妹,穿着新衣,簇拥着走在落满鞭花的巷子里,每个孩子手里拿个大袋子,去拜年名义上是拜年,事实上却是去“搜刮糖果的。 东一家,西一家,这一家,
7、那一家。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喊上一声新年好,恭喜发财。我的袋子像个大气球,越塞越满,何况口袋里还兜着,嘴里还塞着呢! 后来,我们搬到了城里,老房子空置在乡下。今年因为疫情,我们没有回去。没有鞭炮,没有拜年,而我却经常会想起那提着灯看满天璀璨,抱着糖享甜香四溢的老家的春节。 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三) 你知道围炉吗?你们家乡过年有这种风俗吗?在闽南一带,到了除夕,哪一家不是跟家人坐在一起围炉呢?每次回到福建漳州过年,我最期盼的就是这一时刻。 围炉的时间通常是在晚上。这一次,我们要到舅爷爷家团聚。太阳还没落山,我就催着大家抓紧出发。我们家离舅爷爷家不远,穿过几条街就到了。大街上比平日清
8、静了不少,我想大家都在自己家里为围炉忙活吧。 刚到舅爷爷家门外,就听见了亲人们的欢声笑语,声音是那么的亲切、熟识,大家一见面都热情地打着招呼。之后大人们坐在一起开心地聊天,桌上还会摆一些干果和点心。我和弟弟妹妹们聚在一起,边吃一些甜的饼边在楼道里玩耍,看着太阳慢慢西沉。 厨房中的香味慢慢飘到了我的鼻子里,这也预示着围炉要开始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屋里。一推门,就感受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菜几乎都已经摆上了,在最惹眼的地方,摆着一只冒着热气的火锅,这就是围炉的“炉字。妈妈说以前围炉的炉子还是需要加煤炭来保持热度。在火锅的旁边,一圈一圈地摆着一盘一盘的五颜六色的菜。在不远的厨房里,我的小舅爷爷正娴熟地
9、掌控着长勺,左手不停地把锅拿起来掂一掂,火焰时不时映红了整个厨房。在一阵又一阵的热浪中,我蹦跳着把刚炒好的热气腾腾的菜端了出来,妈妈正在帮大家分发碗筷,全部人都围着大圆桌坐了下来。 在餐桌上,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只冒着白汽的大火锅,那里面炖的菜都是很有意思的,每一样都有不同的寓意:鱼丸和一些肉圆象征着家庭团聚;在闽南语中,萝卜又叫“菜头,象征着有“好彩头的吉兆之意不过,我最喜爱的还是一些裹上面粉的油炸食物。排骨,酥肉,五香肠,肉肠,全都放进油锅炸成金黄色,横七竖八地放进盘子中,让它们边滴着油,边散发着香气。像这种煎炸的食品则预示着“家运兴盛。 吃了一会儿,大人们便开始祝酒,家里也不断传来玻璃杯碰
10、撞在一起的声音。这个时候,气氛很欢快,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浓浓的笑意。 在围炉接近尾声的时候,长辈们会往火锅里放一些贝类和海蛎之类的海产品,大人们会大口大口地喝着啤酒。我的肚子早就装不下任何东西了,开始收集啤酒瓶盖当玩具,还会跟一些阿姨们聊上几句,常常笑得合不拢嘴 虽然有的时候,我没能回到家乡参与围炉,但美好快乐的画面依旧很清楚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我始终忘不了的是那拼在一起的两大桌丰富的菜肴;那一口冒着热气的火锅;和亲人们在一起的暖和时光。 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四) 刘思宁 千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一样风俗,我的家乡在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由于同时受蒙古族和硕特文化
11、、河套平原文化、河西走廊文化的影响,我的家乡有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风俗。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这一天,大人们早早就会去集市买各种食材煮腊八粥。听爷爷奶奶说,在过去煮腊八粥就是大米里面加一些没加工的小麦、玉米一起煮,可如今的不一样了,人们会在煮腊八粥时放入红豆、莲子、葡萄干、花生、核桃仁等各种食材,熬上几个小时,等出锅了,那香味扑鼻,让人口水止不住的流,我个人喜爱在这里面加上一点糖,真是太香了。 在春节来临前的七天左右,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会迎来小年,在这一天,大人们会做各种美食,然后将这些食物摆在灶台上,还会点上一堆旺火以此祭灶祭火,预意来年五谷丰登、灶火旺盛。小年也被称为“扫尘日,大人
12、们开始预备年货、清理家中卫生,预备干洁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妙愿望。我也会在这天开始像个小大人一样帮着爸爸妈妈一起清扫卫生,到超市购置年货,在忙乱和美好中等待春节的到来。 除夕,春节的前一天,这也是我最喜爱的一天,大人们从上午就开始忙活预备各种美食。早上起床,我就会和爸爸一起贴上细心选择的对联和带有生肖图案的各种福字、窗花,挂上美丽的红灯笼。晚上,全部人都聚集在爷爷家里,一边吃着各种美食,一边相互敬酒并祝愿新的一年老年人身体将康、心情愉悦,年轻人工作顺利、心想事成,小伴侣学习进步、健康欢乐。吃完年夜饭,大家会围坐在一起聊天、玩游戏、看春晚,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爸爸会带着
13、我和哥哥到小区外指定的地点燃放烟花,随着满天五彩绚丽的烟花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们共同迎来了农历新年。 正月初一早上,爷爷奶奶会早早给我们煮好饺子,有的饺子里奶奶会包几个葡萄干或者硬币,谁先吃到就预示谁在新的一年里能心想事成,事随心愿。为了先吃到包着祝愿的饺子,我总会吃到肚皮要撑破的样子才会停下来。吃完饺子就是我最期盼的时刻了,我和哥哥会换上新衣服正式给长辈们拜年送祝愿,然后拿到期盼了一晚上的大红包。随后我会跟着爸爸妈妈去给其他的长辈拜年,当然最高兴的就是可以拿到好多的红包,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要是每天都能过年就好了。 或许有一天我会长大离开这里出外求学工作,可家乡好多的风俗都会深深的印刻在我的
14、脑海中,将伴随我的一生。 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五) 严冬到来,意味着春节已经不远了。说到春节,我的脑海里立即出现出了杀年猪的情景,场面可壮观了!听爸爸说杀年猪的风俗是从古代的祭祀演化来的。古人为了祈福纳吉,在年关,把辛辛苦苦养了一年的大肥猪宰杀供奉到祠堂或是堂案前,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渐渐地,杀猪也变成了过年的一件大事,备受村民重视。 天刚麻麻亮,屠夫和帮手们早早地来到了我家,为杀年猪做好预备。不一会,杀年猪开始了,帮手们冲进猪圈,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齐向猪扑过去,揪耳朵的揪耳朵,揪尾巴的揪尾巴,推屁股的推屁股。但猪却不怎么协作,撕心裂肺地叫着,直听得人毛骨悚然。猪不断地摇
15、摆着身子,想逃出人们的手掌心,帮手们也随之左摇右晃的,乍一看就像是一场“斗猪竞赛。但一只猪的力量始终是抵抗不住五六个人合围的,片刻之后,它便被拖出了猪圈。 这时,等待已久的的屠夫快速地抓起绳子,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猪的脚绑了起来,然后众人合力将猪抬到桌子上。屠夫麻溜地抽出杀猪刀,边上的小孩子忍不住捂住了眼睛不敢看。只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随着“嗷的一声,红色的血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奶奶连忙拿出预备好的盆子把猪血盛起来,待猪血凝聚便可以做成“猪血豆腐。看到猪断了气,我心中的那块石头也落了地。然后他们用绳子将猪绑了起来,放进了事先预备好的沸水里翻滚,脱毛。而后,把猪捞起来,屠夫操
16、起一把斩骨刀,不断地用力劈砍着猪的脊梁骨。不一会年猪被一分为二了,屠夫的这一顿操作又快,又准,又猛。随后他又将猪剁成了一块一块的了,杀年猪结束了,左邻右舍也都散去了。只有那些馋嘴的狗儿,还在屠桌边转悠,等待屠夫扔下一点碎肉或是趁人们不留意,偷偷叼走一点荤腥,逃之夭夭 晚上,请亲戚来吃年猪饭,主菜都是由猪肉为主,有:猪肉羹、红烧肉、清汤猪血、糖醋里脊虽都是些家常菜,但大家都吃得不亦乐乎。觥筹交叉间,气氛强烈起来,商量的,无非是今年李家的猪杀了多少肉,张家的婆娘明年预备抓几只猪仔农村就是这样,一头肥肥的年猪,足以让这家的女人在外边得意上整整一个冬。 家乡春节的风俗有许多,但我唯独宠爱杀年猪,因为它
17、见证了一家人共同努力,追求美好美妙的生活。年初的时候将小猪买来,努力地将它饲养得膘肥体壮,并在年末带来情感和味蕾的满足体验,亲情乡情,也在吃“年猪饭的气氛中,得以延续和升华 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六) 刘一辰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骚客都曾用美丽的辞藻描写着端午节的盛况。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风俗,直至今日都在华夏大地上盛行。 相传,战国的屈原特殊爱国,为了不让楚国被秦国侵略,常常劝楚王和齐国联手,可楚王不但不听劝说,反而把屈原流放了。被流放后的屈原,看到百姓们生活贫困,饱受战争的摧残,深觉自己
18、愧对国民,便在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跳江自杀了。 人们为了祭奠屈原,便在端午那日往汨罗江里扔下很多粮食,盼望江底的屈原不愁吃喝,借此表达他们对屈原的爱戴。可有一日,一位年老的老人却告知大家,他梦到了消瘦的屈原,屈原还告知老人说:百姓们给的食物全被鱼吃掉了,他终日饥肠辘辘。后来,人们便改良了投食的方式,在食物外包上树叶。这样,就只有聪慧的屈原可以解开绳索,吃到食物了。这,就是最早的粽子。 如今,沉溺汨罗江的屈原早已化作流水,消失湖底;但是吃粽子过端午的风俗,却仍焕发生机,流传至今。而这粽子,也是大有讲究呢。 家里的老人告知我:粽子主要材料是稻米、馅料、柊叶、箬叶或菰芦叶。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
19、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样子的粽子。可如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路边摆摊的,超市堆砌的粽子,还是以三角形的居多。 粽子不仅样子多样,味道也各有不同:甜的红枣粽,豆沙粽;咸的腊肉粽、蛋黄粽、板栗粽;还有最简洁的白棕子,每一种都有一大批拥护者。 我最喜爱甜粽子,豆沙味的排首位,那豆沙馅闻起来就香喷喷的,好像豆沙马上就要流出来似的,一口咬下去,一股甜甜,腻腻的感觉涌上了鼻腔,让人吃了一口,还想再吃一口。其实白棕子也不错,虽然它外表一般,里面没有馅,但撒上白糖,味道就好极了,糯糯的,甜甜的,纯粹的米香,吃起来好极了。 馋嘴
20、的小孩们闻到了粽子的香气,都会忍不住猛吸几口气,过过瘾儿;等到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上桌,口水就止不住地往下流;待到拆开粽叶,吃到嘴里,满口都是甜甜腻腻的美味,那感觉,真是胜过人间的任何一种美食啊。 历史的车轮滚滚滑过,端午的故事也有了许多不同的版本,就连屈原的说辞也有许多不同的改变,但是端午节的粽子却凭借自己的迷人,在每个年月都焕发出最迷人的魅力。 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七)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种情形更是常见。我的家乡贵阳位处黔中,不仅与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春节有很大差异,而且和黔南、西、北、东的节日风俗也不尽相同。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
21、于过年要“吃剩菜。大年三十要做许多许多的菜:辣子鸡、酸菜豆米、鱼、红烧肉、腊肉、腊肠,重重叠叠堆成小山似的美味珍馐,真是让人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呀!不过做这么多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初一到初三的每顿饭桌上都有大年三十年夜饭那天做的菜。这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都会不愁吃了。这恐怕也是我们中国老百姓所信奉的“民以食为天的朴实信念的最好写照吧。 另外,假如你在黔中地过年,初一那天可是“不出门的噢。一提到春节,大家自然都会想到走亲访友了,可是在黔中,初一你必需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不能出门。甚至连垃圾也不能倒,扫地和洗澡也通通禁止。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行为都是“丢财的表现,像扫地或洗澡之类的都是会把财气和财运
22、冲走的。老人们坚信初一假如“留住了财“,新的一年就会不愁钱用了。可见传统的中国人是很看重守财“的,财是守住家的保障和根本。 那这样就有人会问了,只是留住财,不赚钱,早晚也要花光的吧?别急,等到初六,就要全民出动去“拾财喽! 初六的这一天,最喧闹的就是黔灵山。那里人山人海,处处是满面红光的人,仿佛春天已经早早地来到了人们的心中。初六这天黔灵山弘福寺里香火最旺的不是如来而是财神爷。走在山道上,迎面而来的香火气直接把你熏得晕晕的。你可能会惊奇,财神爷不是初五过生日吗?对呀,初五财神爷忙着给自己过生日,初六闲下来才好散财呀。所以,这里的人们初六才来“拾财。所谓“拾财就是下山时每人都要拾一点柴,“柴通“
23、财。只见人手一根“打狗棍,实在是让人忍俊不住!人们抱着柴火回家,心里期盼着财运滚滚来:可以还清房贷,可以带老人孩子外出旅游,可以供孩子在外读书,可以更好地照看生病的家人这背后都是满满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盼望呀! 其实还有打糍粑供牛神、串门送菜、初八沐浴等等风俗,这些都是在这块奇妙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信念和盼望的延续。我们也在这些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风俗中去感受、理解和传递这些美妙的心意和愿望祝愿全天下人在新的一年不愁吃、不愁财,生活美满、美好! 六年级下册作文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八) 爸爸妈妈是湖北天门人,而我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担忧我水土不服,并不常常回老家,上学后又由于学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六年级 下册 作文 第一 单元 家乡 风俗 精选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