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





《2023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第一篇: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23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第一部分 货币政策措施及执行 2023年,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转变。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中心扩大内需的方针,接着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敏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调整信贷结构,维护金融稳健运行,保持物价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进展。 一、2023年主要货币政策措施 2023年,货币信贷预期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3-14%,狭 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15-16%,现金净投放限制在1500亿元之内,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3
2、000亿元左右。为实现这一目标,货币政策操作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到达了预期目标。 (一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包括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两部分。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出现大幅盈余,同时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行自由兑换,因此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人民银行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所投放的基础货币i大量增加,全年外汇占款增加3813亿元。根据外汇占款变动状况,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本外币综合平衡,协调本币与外币公开市场操作的关系,保持基础货币总量平稳增长。 2023年,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基本没有调整的状
3、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实际担当了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职能。全年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54个交易日,累计投放基础货币8253亿元,累计回笼基础货币8529亿元,虽然年末净回笼基础货币仅为276亿元,但年度中间操作幅度转变很大。2023年的公开 市场操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年初,为对冲元旦春节期间季节性现金投放而造成的商业银行流淌性削减,1月份,通过逆回购操作投放基础货币734亿元;2月至5月的操作主要针对外汇占款大幅增加,通过正回购回笼基础货币,以保持基础货币总量平衡增长;6月份以后,人民币公开市场的操作方向改为投放基础货币,当月投放301亿元,到年末累计净投放基础货币1842亿元,从而促使货币供应量增幅
4、回升至目标区间。2023年公开市场操作交易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善。过去主要以回购交易为主,2023年现券交易量增加。公开市场操作不但对基础货币,而且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也明显增加。 二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合理确定本外币利率水平 2023年,人民币利率保持基本稳定,但同时对利率结构进行了微调,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慢慢走低。2023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年末为2.15,比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年末为2.39,比年初下降0.12个百分点。9月11日适时上调了再贴现利率,将再贴现利率由2.16%上调到2.97%。此次上调再贴现利率的目的不是紧缩,而是
5、为了变更不合理的利率结构,促进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及票据市场的规范进展。刚好根据国际金融市场的转变,连续9次下调境内外币存款利率,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由5下调至1.25,低于同期人民币存款利率1个百分点,相应引导外币贷款利率下行。这对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促使商业银行增加外汇贷款起了主动作用。 三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有效发挥信贷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 进一步加大了信贷支农的力度。全年新增对农村信誉社再贷款312亿元,比上年多增150亿元;主动汲取符合条件的农村信誉社进入银行间市场,拓宽 农村信誉社的融资渠道;全面推广农村信誉社发放小额农户信誉贷款做法,全年农村
6、信誉社新增贷款1395亿元,其中新增农业贷款803亿元,有效缓解了农夫贷款难问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展。支持和规范了各类消费信贷业务的进展。2023年末,全国消费贷款余额已达699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598亿元,占80%;2023年,人民银行发布了一系列规定,规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禁止零首付住房贷款和无指定用处的消费贷款,防止住房贷款风险和防止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动推动助学贷款业务进展,同时开办了外汇助学贷款业务。改良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接着发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支持中小企业重要作用;主动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的作用,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进展的
7、实力,引导其重点搞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出台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管理方法,支持出口企业扩大出口。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进展的金融制度与措施。 四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查处了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票市场的的行为,防范和化解了新的金融风 险。严格依据有关规定,为解决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誉社等金融机构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支付问题发放再贷款,化解了金融风险,保障了经济和社会稳定。加大了对国有独资银行不良资产的解决力度,2023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削减907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下降了3.81个百分点。这些措施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流淌性,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实力,加大了对
8、经济的支持力度。 五增加货币政策透亮度,接着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每月召开由有关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人民银行分行和商业银行参加的经济 金融形势月度分析会。这项工作已经坚持了四年,它对刚好沟通信息,引导公众预期,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23年第一季度起,中 国人民银行定期发布关于货币政策执行状况的季度报告。这些措施对增进社会各界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和共识,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起了主动的作用。 二、2023年货币政策执行结果 一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基本实现,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 2023年底,广义货币M2余额15.8万亿元,增长14.4,略高于年初 预定的1314的调控目标
9、,增幅比上年高0.4个百分点。上半年货币供应量 增长基本正常,下半年一度增速略有趋缓,随后由于各项货币政策措施实施,四季度复原正常。狭义货币M1余额6万亿元,增幅12.7,比上年低3.4 个百分点。主要是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未作调整,包括股民保证金,M1增幅 应为13.7。流通中现金M0余额1.6万亿元,增长7.1。全年现金净投 放1036亿元,比上年削减161亿元,主要缘由是各种银行卡运用量急剧增加,同时农副产品选购现金支出也有明显削减。2023年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了有效货币需求的增长。一是2023年经济增长率比上年低0.7个百分点,在其他状况基本不变的状况下,使交易性货币需求增长趋低。二
10、是股市下调,部分资金从股票市场退出,股市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在货币需求增长减缓的状况下,货币供应量M2增长达14.4,比经济增长7.3和消费价格涨幅0.7之和高6.4个百分点,与1998年以来各年的长期趋势大体保持一样,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 二金融机构贷款结构改善,贷款周转速度加快,基本满意了经济进展的需要2023年底,人民币贷款余额11.2万亿元,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6。贷款增长比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高5个百分点,满意了经济进展的需要。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农业贷款增加789亿元,比上年多增253亿元;年末,各 类消费贷款余额为6990亿元,全年增加2755亿
11、元,比上年多增16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多增329亿元;基建和技改贷款共增加2456亿元。19982000年,为协作搞好国债项目建设,人民银行引导商业银行刚好发放国债项目配套贷款,3年共发放基建贷款和技改贷款8000多亿元。贷款结构的调整与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基本相适应。 2023年,金融机构贷款周转1.09次,比上年加快0.1次,即加快10。贷款周转加快的主要缘由是随着金融监管力度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大幅下降,贷款质量明显提高。全年人民银行监管的各类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削减990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下降3.9个百分点。 三各项存款平稳增长,居民储蓄存款增加较多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
12、余额为14.4万亿元,增长16,增幅比上 年高2.2个百分点,说明经济体系中资金总量是足够的。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 5.2万亿元,增长16.9,增幅高于各项存款总额的增长,比当年工业生产的增幅高7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4万亿元,增加9458亿元,比上年多增4481亿元,增幅为14.7,比上年高6.8个百分点。储蓄存款的稳定性显著增加,当年新增定期储蓄占全部新增储蓄的比重由上年的26上升至56。居民储蓄存款多增,一是股市出现深幅调整,部分股市资金转成储蓄;二是境内美元存款利率经9次下调后已低于同期本币利率,居民持有人民币储蓄存款的意愿增加;三是国家增加公务员工资和实行措施增加城市下岗职工
13、及农夫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有所提高。 四基础货币增长适度,金融体系流淌性足够 2023年底,基础货币余额为4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比上年末高 5.5个百分点。基础货币增幅4月份曾一度下跌,经实行措施后,增幅慢慢回 升。基础货币投放多增,为实现全年货币调控目标、满意金融机构流淌性需要奠定了基础。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为7.6,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平均为6.6,其他商业银行平均为17.3,城市信誉社和农村信誉社分别为10.7和8。金融体系整体流淌性足够,金融机构支付实力正常。 五外汇存款增势放缓,贷款下降幅度缩小,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2023年,银行累计结汇2047
14、亿美元,售汇1610亿美元,结售汇顺差437亿美元,其中,贸易结售汇顺差352亿美元,非贸易结售汇顺差76亿美元,资 本项下结售汇顺差9亿美元。1994年实行结售汇制以来,首次实现了贸易、非 贸易和资本三项结售汇的全面顺差。它说明公众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念增加和本外币利差转变的影响。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12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6亿美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8.2766,接着保持稳定。 2023年底,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为1349亿美元,增长5.2,增幅下 降。其中,单位外汇存款比年初下降6.9亿美元,反映企业结汇意愿增加;居 民外汇储蓄存款余额同比少增94亿美元,主要是受外币存款
15、利率下调和B股对 境内居民开放的影响。截至12月底,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806亿美元,比年 初削减43亿美元,同比少降60亿美元。说明随着外汇贷款利率的下调,企业外汇贷款需求有所上升。 货币信贷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还有待加强,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再贴现发生额2778亿元,年末余额为655亿元。 二、金融市场对促进金融平稳运行和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货币市场的稳健进展,优化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流淌性管理水平,为维护金融平安供应了有力保障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已经成为商
16、业银行调剂短期资金余缺的重要场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阅历了九十年头初乱拆借,在经九十年头中后期的整顿以及近几年连续加强管理后,已经走上了健康成长的道路。列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网络的拆借交易,基本上没有发生违约现象。银行间债券市场对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流淌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进展,商业银行持有债券占其总资产的比重逐年上升,多年形成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的状况正在慢慢变更。1997年末,商业银行持有债券占其总资产比例仅为4.98,2023年末这一比例已到达12.51%。在市场利率不断下行的背景下,债券收益率不断提高,对提高商业银行整体收益水平作用明显。2023年银
17、行间债券回购交易额达4万亿元,比1997年增长130倍。债券回购已成为商业银行日常管理头寸的主要形式。票据市场过去几年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拖欠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股市过热时,通过违规贴现,部分信贷资金不适当地进入了股市。2023年票据市场日趋规范,查处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股市,刚好处理了一些严峻违规事务,票据市场向沿着健康、规范的轨道进展前进了一大步。外汇市场2023年经受住了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动乱的严峻考验,交易活跃,秩序井然,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有力促进了我国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进展为提高货币政策操作水平奠定了基础 以快速、健康进展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依托,
18、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2023年,中心银行根据经济金融进展对货币供应量的需要,充分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供应的操作平台,适时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吞吐基础货币。在全年54场交易中,公开市场操作交易额达16781亿元,为刚好调整基础货 币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1997年以前,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是信贷规模限额限制,1998年1月1日取消贷款限额限制后,依靠什么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曾一度成为问题。经过几年努力,如今我们已经基本具备了有效调控基础货币的实力,基本实现了向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工具的间接调控过渡。 三金融市场充分发挥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有力促进了主动财政政策的顺
19、当实施 2023年,财政部和政策性银行充分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低本钱、高效率筹资功能,共计筹集建设资金4713亿元,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分别为2123亿元、2100亿元和490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力地支持了主动的财政政策的顺当实施,对实现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作出了重要奉献。 一、国民经济接着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 2023年由于各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接连到位并发挥作用,部分抵消了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增长比较平稳。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9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增幅虽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但高于年初意料7的速度。全年工业生产接着保
20、持平稳增长。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260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重工业增长11.1,轻工业增长8.6。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72,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基本持平。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2.1,比上年提高3.4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实现利润4657.2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亏损企业亏损额1112.4亿元,比上年增长5。 2023年,我国市场物价走势平稳。居民消费价格全年上升0.7%,较2000 年升幅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升0.7%,农村上升0.8%;中国人民银行 编制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全年下降0.6%,比2000年降幅回升0.6个百分点。 全年价格变动的突出
21、特点:一是粮食价格出现回升,其他商品价格大部分表现为下降,出现这种差异的缘由是,粮食因种植结构调整和灾难影响而减产;二是物质商品价格总体下降,服务价格总体上升;三是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的石油、成品油、有色金属、棉花等价格全年深幅下跌,其他大部分商品价格全年平稳下降。2023年物价转变的上述特点反映了我国经济处于结构显著转变阶段和经济进一步扩大开放条件下的基本特征。 2023年国民经济虽然总体上保持了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势头,但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逐季下滑和物价涨幅先升后降。国民生产总值增幅一季度为 8.1%,上半年为7.9%,前三季度为7.6%,全年为7.3%;工业
22、增长速度上半年各月均在10%以上,下半年跌落到8%,12 月份为8.7%;企业商品批发价格指数5月份以前为正增长,6月份以后为 负增长,12月为-2.53%。过去几年,在中心扩大内需政策作用下,经济增长由降转升,物价涨幅由降转为平稳,慢慢走出了亚洲金融危面的阴影,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对于2023年下半年以来重新出现的经济增长由升转降和物价负增长需要引起亲热留意。 二、社会总需求增长大体平稳 2023年,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595亿元,增 长10.1,增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5 ,基本正常;县及县以下增长7.7,增幅偏低。全
23、年消费增长趋势总体平稳,但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如何增加农夫收入是重要任务。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上年加快2.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19.3 ,分别高于东部和中部6.0和3.0个百分点。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 别增长15.3%和25.3%。1998-2023年四年累计住宅投资12354亿元,同期商业 银行住房贷款增加6395亿元。住房贷款对增加住房投资、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9月份以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步回落,需要引起关注。其缘由主要有:下半年以来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影响了企业自筹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货 政策 执行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