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流放者的土地》余秋雨.docx
《2023年《流放者的土地》余秋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流放者的土地》余秋雨.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流放者的土地余秋雨流放者的土地余秋雨一东北终究是东北,如今已是盛夏的尾梢,江南的西瓜早就收藤了,而这里好像还刚刚开旺,大路边高高低低地延绵着一堵用西瓜砌成的墙,瓜农们还在从绿油油的瓜地里一个个捧出来往上面堆。停车一问价钱,大吃一惊,才八分钱一斤。买了一大堆搬到车上,先切开一个在路边啃起来。一口下去又是一惊,竟是我平生很少领会过的清爽和甘甜!以往在江南西瓜下市季节,总有一批"北方瓜"来收场,那些瓜吃起来又粗又淡,很为江南人所鄙视,我还曾为此可怜过北方的伴侣。北方的伴侣辩解说,那是由于要长途运输,老早摘下一些根本没熟的瓜在车皮和仓库里渐渐蹲熟的,代表不了北方瓜。今日我
2、才真正信了,不禁边吃西瓜边抬头端详起眼前的土地。这里的天蓝得特殊深,因此把白云衬托得银亮而富有立体感。蓝天白云下面全是植物,有庄稼,也有自生自灭的花草。与大西北相比,这里一点也不荒瘠,但与江南相比,这里好像又缺少了那些温馨而精致的曲曲弯弯,透着点儿苍凉和浩茫。这片土地,竟然会蕴藏着这么多的甘甜么?我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心头不禁一颤,因为我正站在从牡丹江到镜泊湖去的半道上,脚下是黑龙江省宁安县,清代被称之为"宁古塔"的所在。只要对清史稍有涉猎的读者都能理解我的心情,在漫长的数百年间,不知有多少所谓"犯人"的判决书上写着"流放宁古塔"!我是在
3、许多年前读鲁迅论及清代文字狱的文章时首次看到这个地名的,因为它与狞厉的政治迫害和惨烈的人生遭受连在一起,使我忍不住抬起头来遥想它的地理形貌。后来我本人不知为什么对文字狱的史料也越来越重视起来,因此这个地名便成了我阅读中的常见词汇。近年来喜爱读一些地域文化的著作,在拜读谢国桢先生写于半个世纪前的清初东北流人考和李兴盛先生两年前出版的东北流人史时更是反复与它打交道了。今日,我竟然真的踏到了这块有名的土地上面,而它首先给我的竟然是甘甜!有那么多的朝廷在案以它作为句点,因此"宁古塔"三个再安静不过的字成了全国官员和文士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任何人都有可能一夜之间与这里产生终身性的联结
4、,而到了这里,财产、功名、荣誉、学识,乃至整个身家性命都会堕入漆黑的深渊,几乎不大可能再泅得出来。金銮殿离这里很远又很近,因此这三个字经常悄悄地潜入高枕锦衾间的恶梦,把那么多的人吓出一身身冷汗。清代统治者特殊喜爱流放江南人,因此这块土地与我的出身地和谋生地也有着很深的缘分。几百年前的江浙腔调和如今肯定会有不少差异了吧,但云还是这样的云,天还是这样的天。地可不是这样的地。有一本叫做研堂见闻杂记的书上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当时另有一个有名的流放地叫尚阳堡,也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地名,但与宁古塔一比
5、,尚阳堡还有房子可住,还能活得下来,简直好到天上去了。或许有人会想,有塔的地方总该有点文明的遗留吧,怎么会这样?这就搞错了。宁古塔没有塔,这三个字完全是满语的音译,意为"六个""宁古"为"六","塔"为"个",据说很早的时候曾有兄弟六人在这里住过,而这六个人可能还与后来的清室攀得上远亲。今日我的出发地和目的地都很美丽,想想吧,牡丹江、镜泊湖,连名字也已经美不胜收了,但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却是这半道上的流放地。由它,又联想到东北其他几个有名的流放地如今日的沈阳当时称盛京、辽宁开原县即当时的尚阳堡以及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放者的土地 2023 流放 土地 秋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