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居秋暝教学设计.docx
《2022山居秋暝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山居秋暝教学设计.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山居秋暝教学设计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山居秋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山居秋暝教学设计1一、课文说明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这是一首写山水美景的名诗,全诗八行四句。本首古诗是节选前面的四行两句,描写了秋天的傍晚一场新雨过后,青山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全诗四行两句。第一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出秋天的傍晚,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幽静,天气格外的凉爽。第二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写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在大石上叮咚流淌。多么美的秋天夜景图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千古佳句。二、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新笔画:横折钩,及“先外面,后里头”的笔顺规则。2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3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新雨过后青山清新幽静的自然美景。三、教学准备1学生自己课外读背几首古诗2生字卡、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哪些小朋友会背古诗?指名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大诗人王维写的古诗山居秋暝。(板书诗题)诗题稍作解释。3指导学生读一读诗题。(二)随文识字。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听准每个字的字音
3、。生领读、跟读。2生自读古诗,画出生字。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形的方法:加加。如:日月明,白水泉,木公松,门日间,亲斤新,尸古居。4(出示生字卡)认读,同桌互查,开火车。(三)朗读感悟。1四人小组合作,组内自读互读相结合。读时思考:(1)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互相答疑。(适时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秋天的傍晚一场新雨过后,青山清朗,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在大石头上叮咚流淌。老师点拨引导。2师生交换读,双向反馈,感受诗的韵律节奏美,进一步理解诗意。3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诗境。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5教师描述诗意,引导学
4、生背诵。(四)小结。(五)课后活动。在小组内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推选代表。第二课时(一)复习。1背诵古诗。2(抽读生字卡):空、新、晚、明、月、松、间、清、泉、石、后、门、有。(二)学习生字。1学习新笔画:横折钩。(1)出示新笔画,说明名称,启发学生说说书写方法。(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2指导书写生字。(1)(出示:门、月、有、间、石、后)。观察:哪些字中有新学的笔画“”呢?找一找。(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注意区分“石”与“后”。(3)指导书写。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练写笔顺,重点是“间”,先外后内。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当堂反馈。(三)课外活动。诗歌背诵会比比谁背的古诗多,
5、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背诵。板书设计: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6、;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
7、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齐读一遍。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
8、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参考: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要正确把握一首诗歌的主旨,就得从正确解读诗歌文辞入手。)(幻灯显示)
9、解读文辞,揣摩情意3、历来评者认为此诗“诗中有画”,那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图景让诗人如此向往归隐生活呢?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描绘出诗中的画面。(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文辞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幻灯显示)融入体验,体会情趣教师进一步引导: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诗歌当中,使诗歌获得一种恒久的生命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的诗句还生发出新的旨趣。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总结归
10、纳: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以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山居秋暝教学设计3知识目标:了解诗人王维,掌握诵读要领,把握诗文内容、结构、主旨。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文意象的理解,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诗文的朗读,结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意象,体味诗画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对王维大家能了解多少?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
11、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wng)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四十岁为界限,之前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做一番事业,后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后,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人称“诗佛”。读他的诗,往往给人一种超尘脱俗、清新秀雅的感觉。总是描绘出一派恬美,幽静的山水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成就最高的一首山居秋暝。2、听读感知(1)听录音:要求边听边体会诗中情感,想象诗
12、中意境。(2)学生诵读,注意节奏、停顿3、回答问题(1)诗歌的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明确:题“山居秋暝”,“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山居”,点明了地点,并表明所描绘的是山村的生活情景。(2)请同学反复朗读后,找出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意象:山、雨、月、松、泉、石、竹、莲、舟空山秋雨图、明月松间图、清泉石上图、竹林深深图、莲动渔舟图。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3)作者对这些画面的描绘目的是什么,就是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从哪句诗可以得知?目的是要表达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反面衬托出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归隐的渴望。从“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句可得知。(4)
13、既然山中“春芳”将尽,是什么吸引诗人独“留”山中?是山中清新的空气,清幽的美景,还有自由自在的生活。(点拨主题:表达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志向。)(5)“王孙自可留”里用到了一些典故,这些典故出自什么地方?楚辞招隐士。“大家注意题目,招隐士,这个王孙指作者自己,楚辞中讲山中太冷清了,还是出来作官吧!王维反其道而用之,说还是不要作官好。因此前面的写景,不过是为后面作铺垫,说明山林的景色很好,适合隐居而已。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诗歌的朗读中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美。诗人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优美的风景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正如苏轼所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14、我们也领悟了诗歌的主题,学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今后大家再读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欣赏,这是极为有益的。课后作业将本诗改写成一篇借景抒情的小散文,触摸诗人的灵魂,发挥自己的想象。(注意不要写成翻译式的文字)山居秋暝教学设计4山居秋暝一、导语设计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二、近体诗简介参书p56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他们的区分源于唐代,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
15、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绝句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固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我们学习的山居秋暝和登高分别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越中览古是绝句。三、诵读提示1、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2、末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
16、读出。四、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五、介绍王维及山居秋暝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隐的生活意趣,清新而极富生气的氛围中,表现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堪称王维诗的代表作。“山居”是山中居所,“秋暝”是秋
17、天的傍晚。六、明晰诗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译: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译: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译: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译:春花春草,任凭它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七、总体赏析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
18、星点点地洒落下来。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第五幅“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
19、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八、讨论分析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明确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2、怎样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的艺术画面?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
20、(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上句侧重写空中,下句侧重写地下,各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一个立体感很强的完整画面。“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1)上句写女子,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当然,还有平仄押韵方面的考虑)(2)以“喧”来反衬“静”。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烘托它。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山居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