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物体的浮与沉评课稿.docx
《2023年物体的浮与沉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物体的浮与沉评课稿.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物体的浮与沉评课稿 第一篇:物体的浮与沉评课稿 物体的浮与沉评课稿 这一节课也是我高校毕业时的展示课的内容,也是让我始终思索着的一节课,而本月初,听了郝老师10.5物体的浮与沉一节后,让我感受颇深。教无定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原来不愿定要用自主学习的形式。原来,传统的教授方法,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索、去归纳、去提炼。 本节课的课题是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虽然整节课的脉络与课本完全一样,但课本中的课题不是这样描述的。这就看出老师的功力了,这节课已经不是单纯地总结归纳物体沉浮条件,而增加了更多的思索利用这些条件,郝老师是这样做的: 老师出示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铁皮放在水里沉了,但
2、是用钢铁制作的轮船却能浮在水上呢?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得出了第一种状况。并板书:轮船:空心V(体积)增大F(浮力)增大 接着提出其次种状况,潜水艇为什么能沉浮 同样地,学生自己思索,回答下列问题,老师只引导学生规范地组织语言和精确地运用物理概念、描述现象。 板书其次种状况,潜水艇:自身受到重力重力削减浮力增大 老师通过空气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索归纳出引申的结论:不仅适用与液体,也适用于空气 老师接着谈到另外一种状况,就是气球和飞艇为什么可以在空气中浮起来。并归纳出第三种状况。 气球:氢气密度空气P空气 展示密度计,引导学生视察和归纳,漂移F浮=G不变 之前学生自己已经在家用橡皮泥做试验,捏
3、成小球,视察在水、盐水中的不同状态。归纳出 V排=F浮力/P密g 最终是归纳总结,学生把本章关于浮力的学问点逐一补充完好。包括浮沉的几种状况、浮沉条件的总结、应用等,制作成学问树。 这节课是把课本学问真正建构成自己的学问体系的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整理归纳出上节课学习过的浮沉条件并找出这些浮沉条件应用到生活中哪些应用和独创创建中去。而问题的提出也是从一起先的简洁的浮沉条件到量化的更精确度量与运算,层层推动,慢慢深化。 这节课能视察到全部学生们都有动起来思索,这从下面的微小环节就可以看出来了:老师提问的学生是没有重复的,有些学生起先表达不出来,或者还没有领悟,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能清晰地归纳和表
4、达。 所以这节课看起来只是传统的讲授课,但实质内涵大不一样,它是让学生自己建构自己学问体系的一节课。学生的视察实力、提出问题实力、猜测实力、用试验验证猜测的实力、归纳实力、表达实力等都得到了训练。所以我深深地感叹:这节课,学生的思维质量是很高的。 其次篇:物体浮与沉教案 教案 备课时间:2023年4月20日 授课时间:2023年4月21日 授课 人:王烈 课 题: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目标 1、视察物体上浮、下沉、悬浮的现象,找寻使物体浮与沉的方法。 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说明一些简洁的问题。 3、阅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培育学生的分析概括实力。 4、通过对浮沉条件的应用,培育
5、学生运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重点与难点 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说明一些简洁的问题 2、通过对浮沉条件的应用,培育学生运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用具 小铁块、小塑料块、塑料瓶、水等 教学方法 试验视察法 探讨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试验1:将小铁块、小塑料块、塑料瓶浸没在水中,小铁块下沉、小塑料块上浮、塑料瓶悬浮。 书中导入:人躺在死海中悠闲看书,巨轮远航,气球腾空。老师提问:对于这些现象,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猜测: 老师提问:在水中的物体只受浮力作用吗?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探讨物体的浮与沉 二、新课教学 1、试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老
6、师演示:在瓶中装水,将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时,让学生视察,瓶不沉底又不浮于水面。 提问:瓶受到那些力的作用? 学生回答: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提问:这两个力怎样?对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始终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老师:这种不沉底又不浮于水面的现象,我们把它叫悬浮。提问:那么悬浮是哪两个力相等,学生:重力和浮力 老师用力的图示表示1板书:浮力=重力 物体浮悬浮 老师演示:在瓶中装满水,将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时,让学生视察,瓶沉于底部。 提问:瓶为什么沉于底部? 老师引导。是重力大于了浮力,物体下沉。提问:因此物体下沉的话满意什么条件? 学生: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2板书:
7、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 老师引导学生画出力的图示。 老师演示:把瓶中水倒掉,将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时,让学生视察,瓶从水底运动到水面,最终静止于水面底部。 老师提问:瓶从水底运动到水面前的过程中,是什么缘由? 学生:是因为重力大于了浮力。 3板书:重力大于了浮力,物体上浮。老师引导学生画出力的图示。 老师提问:瓶在水面处于静止是不是全部浸没在水中? 学生:只有一部分浸在水中。 老师:我们把这种有一部分浸在液体的现象叫漂移。提问:物体漂移静止时受到那些力的作用? 学生: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提问:这两个力大小怎样? 学生:到校相等,是一对平衡力。 老师;对,物体漂移在液体中时,浮力等于重力。
8、板书:浮力=重力 物体悬浮或漂移 2、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 见书138页。 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它的一根上部标有刻度的玻璃管,管的下部的玻璃泡内装有铅粒或水银。 用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密度计都漂移在水中。因此,工作原理:测液体密度时所受浮力总是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引导学生视察密度计的刻度状况。特点:密度计越往上刻度表示的密度值越小,越往下刻度表示的密度值越大。2盐水选种 老师提问:在农业上要提高产量,选好饱满、坚固的良种是特殊重要的,我国农夫接受盐水浸泡选种。如何利用盐水来选种的?请同学来说说。 学生:把种子放在相宜的盐水中,不饱满、虫蛀的种子就会上浮至漂移,而饱满的种子下沉在底。 老
9、师:为什么不饱满、虫蛀的种子就会上浮至漂移,而饱满的种子下沉在底? 学生:不饱满、虫蛀的种子重力小,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上浮至漂移,而饱满的种子,重力大,浮力小于重力,所以下沉在底。3潜水艇 提问:同学们知道潜水艇吗?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学生:潜水艇上浮排水,浮力大于重力。潜水艇下潜时,进水浮力小于重力。老师引导:用塑料瓶加水或减水来演示。 板书;潜水艇是靠变更自身的重量来实现上浮或下潜的。4孔明灯和热气球 老师:孔明灯和热气球为什么在下面加热后,就会腾空升起? 老师引导学生作答: 孔明灯和热气球中的空气被加热后,温度上升,密度减小。当灯内和热气球内气体密度比其外部气体密度小到确定程度时,
10、孔明灯和热气球便上升了。 老师:要让它们下降怎么办? 学生:熄灭火焰。 提问:孔明灯和热气球是怎样来实现上升或下降的? 板书:孔明灯和热气球是靠变更自身内部气体密度来实现上升或下降的。老师:同学们知道热气球有哪些应用吗? 学生:在气象探测、通信传播、运输、旅游、探险等。 三、归纳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 老师:通过本节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己回顾。 四、板书设计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 1、物体的浮沉现象。 2、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F浮G物体上浮。 当F浮G物体下沉 当F浮G物体悬浮或漂移 3、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1密度计: 工作原理:测液体密度时所受浮力总是等于它受到的重力。2盐水选种。 3工
11、作原理:潜水艇是靠变更自身的重量来实现上浮或下潜的4工作原理:孔明灯和热气球是靠变更自身内部气体密度来实现上升或下降的。 第三篇: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 大店中学 冀军平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 冀军平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六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从常见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和下沉这一现象动身,要求学生探讨如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如何使浮着的物体沉下去这一实际问题,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思索重力和浮力两者的关系得出浮沉条件,然后用二力平衡条
12、件对漂移、悬浮两种状态进行分析。因此本节既是前面学问的延长,又是浮力学问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特殊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通过学习知道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的;能运用所学学问变更物体的沉浮状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视察实力,综合分析实力及语言表达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深厚爱好。通过浮力学问应用实例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试验,激发学习欲望。 3.教学重点 :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
13、变更物体浮沉的方法。4.教学难点 : 灵敏利用浮力相关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生 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看法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确定 大店中学 冀军平的探究探讨问题的实力。浮沉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识的,也是他们简洁发生爱好的现象。教学中要留意培育学生对物理的爱好,充分发挥演示试验的作用,迎合他们新颖、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留意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驾驭的基础学问,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推断来获得新学问,进展抽象思维实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相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试验加强直观性和形
14、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驾驭。 三、说教法、学法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爱好,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觉察;演示试验法通过视察、分析试验现象,推理得到结论;探讨法;归纳法;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表达“老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说学法: 1.视察法:使学生视察演示试验思索问题,学生通过实践相识再实践再相识,完成相识上的飞跃。 2.探讨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恰当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3.推理归纳法:使学生从物体上浮和下沉,推理得到推断物体的
15、浮与沉的基本方法与条件。 四、教具 盛液筒、体积相同的塑料小球、清水、鸡蛋、潜艇、沉浮子、铁钉。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的军舰在海面上破浪前进的图片,启发他们思索“钢铁制造的很重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小小的一颗铁钉或者石子却要沉入水中,创设情景,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演示完试验1:将一个质量较轻的小球放入水中,它会上浮;将一个质量较 2 大店中学 冀军平 重的小球放入水中,它会下沉;通过这个试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浮沉,当浮力确定时,与重力的大小有关系。 演示试验2:展示给学生看一个沉在清水里的鸡蛋,然后起先往清水里倒浓盐
16、水。让学生视察鸡蛋的浮沉状况。结果学生很惊异地觉察:沉在水底的鸡蛋尽然起先慢慢脱离烧杯的底部,升到确定的位置之后悬浮了起来;接下来接着往烧杯里倒浓盐水,结果鸡蛋接着上浮,并缓缓地浮出了水面,直到最终漂移在液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这个小试验,学生可以感受到:重力确定时,变更浮力的大小可以变更物体的浮沉。 这两个试验的设计的目的是: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浮沉不是只取决于物体受到重力这一个力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这两个力的大小对比关系,从而使学生摆脱头脑中之前“重物下沉,轻物上浮的错误观念,树立“重力和浮力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共同确定了物体的浮与沉的科学相识。 这样经过演示,探讨和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物体 沉评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