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教案.docx





《2023年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教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教案 第一篇: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教案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大青树下的小学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装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沟通课文中有簇新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宠爱之情。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宠爱之情。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老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状况。学生展示介绍,老
2、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风俗。2老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状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谐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情愿 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3老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确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老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
3、词,正音、稳固。学生感到生疏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竞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竞赛。 五、稳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留意“辰要拖着“日,互相要结合紧凑。“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整。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课,
4、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驾驭状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沟通。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解并描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绽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老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2其次、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起先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
5、其次、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沟通。 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状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主动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嘹亮,声音抑扬顿挫 c假如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挚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好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四周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秀丽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挚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6、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沟通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竞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宠爱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宠爱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支配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沟通。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 共
7、同玩耍 酷爱团结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育语文素养。 第2课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学问和实力 相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绽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淘气;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情感看法、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
8、,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某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日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诞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状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识课文。
9、 四、学写生字: 1、出示今日要写的8个生字,视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字要留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留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态。 4、评价书写状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画一幅花的学校。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学问和实力 相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过程和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绽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淘气;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接受自主、合作、探
10、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情感看法、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状况。 二、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欢乐、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探讨沟通,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
11、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举荐阅读: 、介绍作者泰戈尔。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举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有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信任大家也会写得很好玩。 六、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教学反思: 花的学校同步练习 一、比较下面的字,再组词。 裳碰棵 棠湿课 二、猜字谜。答案从课文中找 1.把“党字中的“儿换成另一个字,可以组成字
12、。 2.一只狗从洞里跑出来,是字。 三、看看下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一群一群:_、_、_ 哗啦啦:_、_、_ 急急忙忙:_、_、_ 四、你知道这些花经常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吗? 的丁香花的月季花 的玫瑰花的牵牛花 五、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也试着写几个富有诗意的句子。 泰戈尔的诗句: 1.潮湿的东风走过原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2.花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3.雷拍着大手。 你的诗句: _ _ 六、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当雷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_的时候,_的东风走过_,在竹林中_。于是_的花_跑出来,在_上跳着_的舞。 七、下面的花有哪些是春天开的?请
13、为它们涂上你宠爱的颜色。加上花朵 梅花 丁香 桃花 荷花 菊花 玉兰花 月季花 牡丹花 3不懂就要问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和熟字组成的新词语。 2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第2、3题,能正确回答练习第1题中的两个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看法,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4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孙中山思索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2重点理解“学问“按例“私塾等词语。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1个生字,驾驭它们的音、形、义,并能正确书写。 二驾驭由生字组成的
14、新词并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三能借助拼音,较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能回答课后练习第1题的两个问题。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相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简洁的,教化学生学习这种精神。 一练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稳固复习生字新词,会听写字词。 三做课后作业练习第3题,看拼音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并驾驭1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词义。 二初读课文后,相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是不简洁的。 一理解孙中山思索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理解“学问学问,不懂
15、就要问的道理,培育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勤学好问。 三能正确流畅地读好这篇较长的课文。 看拼音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提高拼读实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谈话导入:简介孙中山可挂画像。 同学们听说过孙中山这个名字吗?他是广东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他是我国宏大的革命先行者。早年就有志反清。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遗嘱主见,“必需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同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今日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1借助拼音默读课文,画诞生字词。 2.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
16、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3指名二人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共9个自然段。本课书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 4指名读本课由生字组的词,全班对对。 三自学生字,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四检查自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 1孙中山小时候读的什么书?那时候怎么上课? 2理解词语“私塾、“至于。3小结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本段,思索问题,并在文中标出有关语句。 1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
17、,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2理解词语“按例、“流利。这两个词说明白什么?板书这两个词并探讨。 “按例就是依据平常的做法。“流利就是读得很通顺、娴熟。说明白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他学习认真、成果好。 2提问:孙中山向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在什么状况下提问的?孙中山不满意于只会背,不理解意思的现状,他认为糊里糊涂地死记硬背而不懂得意思是没有用的。由于这个缘由,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提出讲解有关教材意思的要求,渴望老师关心,看法特殊恳切。 3小结段意: 孙中山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有一天,他因为不懂书里的意思就站起来请求先生讲解。 过渡:孙中山这一问引起了什么?我们接着学习课
18、文。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47自然段,理清思路。 思索:每一自然段讲的是谁?怎么做的?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2指名5人读,每人读一段后回答下列问题。第3段讲同学们吓呆了;第4段讲先生厉声责问孙中山会不会背;第5段讲孙中山背出了这段书;第6段讲先生容许讲解;第7段讲先生具体讲解,学生认真听。 3从这几段课文中找出反映当时课堂气氛和先生看法的词语,探讨理解回答。板书:吓呆、万籁俱寂、拿着、厉声。 4提问:先生的看法有什么转变?为什么变了呢? 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他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写得很认真。他要求先生讲文章的意思,是想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 无理取闹。所以先
19、生才变更了看法,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板书:收起,讲得具体。5把37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要读出文中先生看法的前后转变的语气来。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我们接着学习课文最终两段。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读第8、9段,思索回答: 1什么叫“学问?孙中山是怎么理解学问的? 2孙中山为什么敢向先生提问?为什么认为“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呢? 2探讨回答下列问题。然后老师补充总结“学问在这里指的是学问、学识。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学问,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学问。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学问,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是宝贵的。在当时状况下,孙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部编 教材 小学语文 三年级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