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恨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长恨歌.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长恨歌 第一篇:长恨歌 长恨歌 白居易 教学目的: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2驾驭诗歌写人、抒情所接受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解读诗歌,深切感受饱含在诗歌中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2.欣赏本诗寓褒贬于显明形象中的委婉风格。 3.体会诗歌中作者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讽喻之意和怜悯、伤感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品尝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讨法 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今日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 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提倡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区分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他诞生的年头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2.创作缘起: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旁边的游仙
3、寺巡游,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他激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三课文讲解 1.学生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先支配提前预习,上课再给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2.在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们进行课文分层,概括层意 四个层次:第一层: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缺乏,表达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最终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 其次层:“渔阳鼙煽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
4、“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第三层:“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孤独哀痛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难受色和“断肠声。 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唐玄宗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哀痛追忆。 其次课时 一.背景介绍: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珪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慢慢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
5、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冲突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冲突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杨时年38岁。 二课文分析 1、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 参考: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梨花一枝春带雨写出了杨贵妃的凄美,哀怨
6、。2.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等。 小结: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全部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全部的一切。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坚决果断地选择了美人。殊不知,爱美人更应当爱江山,江山不保,美人安在?所以,爱美人更应当爱江山。爱情是敌不过政治的。在他们缱绻于温顺富贵乡时,却不知一场劫难迎面而来,猝不及防。中国一个最辉煌最宏大最强盛的王朝就此衰败,从今一蹶不振。 3.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
7、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参考:“行宫见月难受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 “归来池苑皆照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而如今的形影相吊,情何以堪?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问:雨梧桐叶落时怎么可以联系在一块?先让学生思索,再引导学生相识到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句诗就是说,春天花开的时候,秋天叶落的时候,唐玄宗都在惦念杨贵妃,每一个花之晨,月之夕,唐玄宗也都在惦念杨贵妃,总之,他就是无时无刻,时时刻刻都在想她。 三课文主题分析 1.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
8、?恨什么?为什么恨? 1:“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缺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苦痛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缺憾、后悔、沉痛兼而有之。 生乙:不仅仅是缺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 2: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3: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缺憾、可惜。 4: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缺憾。 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
9、终成为悲剧的主子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子公之所以要“长恨的缘由。2.主题三种说法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挖苦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怜悯,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挖苦他荒淫误国而最终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挖苦和不满,但这不是主
10、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受,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事实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确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样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一般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挖苦,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给予了深切怜悯,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担当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表达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定结果是
11、人物的长恨。总结:结合书本课后进行小结,属于讽喻说! 四、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1本诗接受七言歌行体,在继承汉代孔雀东南飞和初唐四杰七古的基础上别创新调。在形式上接受平仄相调的律句,间用对偶,数句一转韵,音节随情节而曲折,依感情而顿挫,而多处顶针格的运用,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使音韵更和谐浏亮,宛转动人。后人称之为“长庆体。2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的结合,使长诗富有传奇和浪漫色调。 运用开合起伏的手法,使情节跌宕腾挪,富有转变。3刻画人物细腻传神 李隆基:荒淫重色 对爱情真诚执着 杨玉环: 美貌和忠贞 3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 结合诗歌二、三节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
12、“魂魄不曾来入梦分析诗歌情与景的特点。五:作业: 1.熟记并背诵名句 2.刚好完成手中参考资料上关于本课的相关作业 其次篇:长恨歌 长恨歌 白居易 1.了解作者及本诗体裁特点 2.体会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深挚的情感和历史教训 3.背诵相关的名句,积累古诗素材 一、作者及作品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与元稹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当,老是处于一种忧愤担忧的状态中。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
13、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前期的政治思想以“兼济天下为主,写下了大量政治讽喻诗。但贬官江州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更,从“兼济天下转为以独善其身为主。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奉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倡了新乐府运动。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旁边的游仙寺巡游,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他
14、激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二、体裁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记。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说明:“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分,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三、初读诗歌,给以下字注音 回眸 粉黛 云鬓 春宵 骊宫 鼙鼓 霓裳 城阙 花钿 云栈 萦纡 旌旗 龙驭
15、马嵬 临邛 绰约 朱箔 迤逦 玉扃 仙袂 凝睇 人寰 擘 四、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第一部分: 其次部分: 第三部分: 五、分析主题 1、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 2、关于本诗的主题,有人说是“爱情说,有人说是“讽喻诗还有人认为是双重主题,你认为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 第三篇:长恨歌 长恨歌读后感 长恨歌,歌“长恨。虽是“欲惩尤物之立意,却成了一首爱情颂歌。许久不绝的缺憾,诗人“恨的是什么? “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缺乏,极度之乐,活脱脱一出喜剧。然而正是这样的“爱情喜剧导致了唐明皇李隆基的荒淫误国,沉迷于倾国倾城。如此看来,贵妃杨玉环似是妲己之流。然而唐明
16、皇本来就“重色思倾国,自古君王无真情,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爱情是奢侈。直到李隆基遇到杨玉环,“三千宠爱于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不重生男重生女。七夕长生殿上李杨共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出爱情神话。然而此般爱情却是导致君王误国乃至“渔阳鼙煽动地来之因。此为恨之所在。因“美人失“江山,岂不痛哉! 安史之乱起,“六军不发,“宛转峨眉马前死。此亦为恨之所在。可怜李隆基“回看血泪相和流。旧地重经,勾起难受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夜思不得,转而寄予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长恨之“恨如此动人心魄。至此,乃是凄美缺憾的爱情故事。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借助
17、想象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李杨二人重逢,“天上人间会相见。然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无绝期。 第四篇:长恨歌 此恨绵绵无绝期 论长恨歌“自我牺牲的心理原型 长恨歌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成为古典诗词中最有巨大艺术魅力的辉煌篇章,我以为最根本的缘由,不在于对皇帝的挖苦暴露,不在于表现爱情的专一,也不在于既暴露又歌颂的双重主题,更不在于诗中隐藏了“皇家逸闻,也还不在于在李杨的爱情悲剧中宣泄了诗人自己的伤感苦痛。长恨歌艺术魅力的最根本因素是长恨歌以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表现出了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原型“自我牺牲心理原型。这个“自我牺牲心理原型,既和李杨
18、的爱情悲剧有关,是李杨爱情悲剧形式所蕴含的意味,又与作者的情感体验有关,是作者爱情、人生、生命体验在李杨爱情悲剧中的投影,更与读者的心理、情感、生命体验亲热相关,李杨爱情悲剧形式所蕴含的“自我牺牲原型模式,是多数代多数读者的共同心理、情感、生命体验。他们虽然没有阅历过李杨式的爱情悲剧,但他们却都浓浓淡淡、深深浅浅地阅历过了李杨爱情悲剧结构所表现的“自我牺牲的生命感受。长恨歌以“自我牺牲原型的表现,触摸到了一种最深潜的心理内容,揭示性地表现出我们这个民族成员的一种最基本而又最模糊的心理体验,最剧烈而又最隐秘的生命感受,最伤感而又最无奈的人生况味,最苦痛而又最难以摆脱的命运形式。“自我牺牲的原型又
19、是超时空的,不管在什么时代,不管在什么 民族,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这种原型体验,因此,也就会欣赏这首诗。长恨歌因原型的表现,属于全人类。 独立文本的爱情悲剧 长恨歌首先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不管我们对长恨歌作如何理解和探讨,它也必需被当作一个完好的爱情故事来看待,而且必需当作一个艺术中的爱情故事而不是史实中李杨爱情悲剧来看待。只有明确这一点,才会进一步看到,正是这个爱情故事的形式结构所表现的人的思想情感结构的内容和潜隐着的文化心理原型意蕴。 结构主义的指责方法告知我们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即整体性。它来自于结构语言学的启示。结构语言学所重视的是每个词在整体语言系统中的位置和关系。词被孤立出来,离
20、开了整体,看不出它的精确意义,而只有在上下文的语言关系中,才显示出它的特定意义。就是说,一个词本身的意义会在整体语言关系中被变更,被这个语言系统给予新的内涵。 以这种方法来重新阅读长恨歌,就会破译一些令人困惑不解争论不休的迷团,看到她的整体意义和真正主题。 长恨歌之所以被理解成是对皇帝的挖苦暴露,之所以被理解成是既批判又歌颂的双重主题等,缘由就在于探讨者没有看到长恨歌是一个完好的整体,没有看到这个整体是受一种“内在规律支配着,没有看到这个受“内在规律支配的整体在构成整体时,已经变更了各部分单独看来的性质,而是把长恨歌当作由有独立意义的诗句和各部分相加的“混合物。长恨歌所表现的整体是一个爱情故事
21、。诗人之所以叙说这个爱情悲剧,是要表达他对爱情、对人生、对生命的体验与理解。因此,这种对爱情、对人生、对生命的体验与理解便是支配、构架、排列组合这个故事的“内在规律,是作品的整体意味,是覆盖各个诗句、各个部分的意义。也正是它,朝着相反的性质变更着某些诗句的意蕴。 长恨歌共一百二十句,可分为严整的四部分。 第一部分前三十句是写爱情的诞生和爱情的缠绵;其次部分其次个三十句是写爱情悲剧的发生;第三部分第三个三十句是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相思;第四部分第四个三十句是写杨贵妃对唐玄宗的思念。这是爱情悲剧故事整体构成的四个部分。因此,读者阅读也必定从这爱情悲剧的整体的内在规定性来理解各部分的构成和各部分具体诗
22、句的内容。从结构上来说,正是第一部分极力地渲染出爱情的纯真、热情和缠绵,才使其次部 分的爱情悲剧有着浓重的悲剧色调和深厚的思想文化意蕴,也才导致第三部分唐玄宗的相思苦恨和第四部分杨贵妃的悱恻之情值得怜悯、具有震颤心灵的力气。这四个部分是互为作用的整体,在构成中,前一部分作用于后一部分,而后一部分又反过来激发影响前一部分的内容。也就是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相思之苦之恨愈发显出悲剧的意义,同时,也愈使第一部分的爱情显得更加缠绵、奇妙和动人。这样看来,第一部分就必定地从整体构成上被当作对爱情奇妙的表现来接受或重新理解,也使单独看来具有挖苦意味的诗句变更了性质,变成为对爱情追求的描写。“汉皇重色思倾国,
23、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今君王不早朝,“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缺乏,只能理解为唐玄宗对美的爱恋,而不是挖苦他的“荒淫;“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只能理解为杨贵妃的美艳无双,而不是“狐媚、“惑君;“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只能理解成李杨爱情的痴迷,而不是批判李的“无度。在整体构成作用下,第一部分的一切都被给予了美的、好的意蕴,也是在整体的“自我调整作用下,“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或是被当作爱情的铺垫来理解,或是被整体理解所剔除而忽视不计了。 从创作的角度看,诗人也正是在整体即爱情悲剧所投射蕴藉的心理感受的驱使下,才避开了杨曾是李儿媳等历史真实,而写成“杨家
24、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这些描写,意在使诗的文本与历史封闭,构成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假如我们也能够留意到第四部分所描写的杨贵妃死后在仙境中以托物寄词表现的相思之苦,纯属是诗人的想象、虚构,就会进一步认清长恨歌艺术世界的独立性、自足性。正是幻想的形式,才使诗脱离了历史及其意义,使其成为表达情感的整体艺术符号。 象征符号的形式意味 诗人为什么要写一个皇妃的爱情故事呢?为什么非要这样而不是别样地从整体上结构他的故事呢?我认为,这是诗人在找寻一种形式,创建一种符号来表现他的心理与情感的形式。诗人在民间流传的皇妃的爱情悲剧形式中,觉察了与他感受、体验和理解到的心理情感
25、形式的对应与同构。一方面,这个爱情悲剧形式使诗人较为明确地觉察和印证了他自身的心理情感形式,使内心困难模糊难以用一般语言加以描述的体验有了对象化、客观化、具体化、直观化、感性化的形式;另一方面,诗人又以这种悲剧形式揭示出来的心理情感形式重新组构那个爱情悲剧形式,使爱情悲剧故事克服了“历史的外在现象个别性黑格尔,爱情悲剧形式与心理情感形式到达了完备的统一,表层的爱情悲剧故事包涵了深层的心理情感内容。 文学不是摹仿外在现实的,文学是人的内在现实,即人的情感、人的心灵、人的生命的形式表现。人的情感、心灵、人的生命体验是相当困难,相当隐藏的。如苏姗朗格所说:它“是不行能知名称的,因为我们从现有的语言中
26、就找不到任何字眼去表达它们,“能够表达这种全新概念的一种最为一般的方式就是找寻一种作为它的自然符号的事物,并运用这种符号的名称去表示它。 “艺术品也就是情感的形式或是能够将内在情感系统地呈出来以供我们相识的形式。长恨歌的形式正是表现情感、心灵和生命“全新概念的形式符号。正因为诗人欲使李杨的爱情悲剧在长恨歌中成为一种表达他情感和生命感受的形式符号,因此,诗人才重新去组构它,才从整体上去把握各部分,使它呈现新的不同于历史真实的形式。它的整体轮廓、结构样式明显是为了对应和同构情感的形式,心灵的形式,生命的形式。也正是这种对应、同构,也才使长恨歌中李杨爱情悲剧形式本身就包含了巨大的情感、心灵、生命的内
27、容,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心灵、生命的样式,使其成为一种本体象征形式,从而使一种无形的情感、心灵和生命感受变为一种有形的呈现。 在长恨歌中,李杨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热恋,生离死别和相思的无限悲苦都是符号化了的。由于诗人强化了结构的功能,这种“结构就成为一种命运的符号。李杨的爱情悲剧被“命运化了,就已经不单是历史上的皇妃,而被视为一般人的情感符号了;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已不单是皇妃的爱情悲剧,而是一切人可能阅历的情感体验、生命感受;他们所阅历的“命运样式也已经成为一般命运样式的符号,皇妃的个别爱情悲剧是表示成分“表示成分的“能指,而普遍的情感体验、生命感受则是“被表示成分的“所指。这样,长恨歌中的一切都
28、成为一种情感体验、生命感受的符号。“汉皇重色思倾国,“三千宠爱在一身,“芙蓉帐暖度春宵已经成为对美的追求和爱情痴迷沉醉的符号;“回眸一笑百媚生、“温泉水滑洗凝脂已经成为美的符号;“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已经成为生命分裂的符号;“黄埃散漫风萧索、“鸳鸯瓦冷霜花重,已经成为情感失落的符号;“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也已成为情感失落、生命分裂的无可奈何的怅惘、苦痛和无望的符号。长恨歌的总体结构:爱的真诚、纯净和奇妙,悲剧对奇妙爱情的撕裂、摧残以及李杨相思之悲苦,则是作品整体形式的符号。这一结构形式所表现的是诗人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生命感受:美的毁灭、爱
29、的毁灭、自由的毁灭、人的毁灭!长恨歌的爱的得而复失,失而不能复得的总体形式、意义、意境,必定地造成总体感受、气氛和情调:一种失落、一种悲凉、一种感伤、一种苦痛、一种怅惘、一种凄迷、一种飘舞、一种孤独、一种无奈、一种无望,它是长恨歌形式的深层意 蕴。尽管这是不难理解的,但也仍为过去的探讨所未曾充分留意到。 艺术是一种情感的符号,由于符号的结构形式就是人的情感、生命形式的投影,因此这形式就与读者的情感、生命形式产生对应同构。因此,读者在欣赏这形式时,就不只是在看外在于他的故事,不是从政治、道德的角度看它的意义,而是暗暗地从自己生命内部、心灵隐秘的深处对应着形式,体验着自身情感的意味,是在结构符号中
30、理解、感悟和体验了人自身。我以为,这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包括长恨歌在内的之所以“宏大的隐私所在。 这样看来,长恨歌之所以有魅力,不是对李杨爱情专一的描写,不是对李杨的怜悯,也不是表现了爱情的奇妙,更不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陈鸿对长恨歌主题的概括,王拾遗先生等许多探讨者都持这一观点,而是表现人的心灵、情感、生命的一种巨大失落、巨大创痛、巨大哀痛。 深层结构中的心理原型 艺术从本质上说,是艺术家以情感形式、心灵形式、生命形式对生活形式的占有、重构和创建。因此,在探讨一部优秀的作品譬如长恨歌时,就不仅应当留意到它的表层结构内容,更应当留意到它的深层结构内容;不仅应当留意到被它说出来的内容,更应
31、当留意到它没有说出来而恰恰正是它所要说的潜意识的内容。 长恨歌有双重结构:表层是叙事的,深层是抒情的;表层是写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层是写诗人心灵感受的;表层是表现皇妃生活内容的;深层是表现一切人心理原型的;表层形式是明确的,深层意识是隐藏的。正象地毯正面的花纹图案是由地毯反面的经纬结构所确定的一样,长恨歌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所确定的。 长恨歌的爱情悲剧形式无疑带给我们一种毁灭感,但毁灭感照旧不是长恨歌的深层意蕴。长恨歌的深层意蕴是这种毁灭感掩盖和包含的“自我牺牲意识,即“自我牺牲原型,这才是长恨歌的魅力之谜。 原型是一种积累起来的典型的心理阅历,是一种心理结构、一种情结、一种模式。荣格在集体无
32、意识的概念中说:“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不行分割的原型概念指的是心理中明确的形式存在,它们总是处处寻求表现。费德莱尔说:“原型是指由观念和感情交织而成的一个模式,在下意识里广泛为人们所理解,但却很难用一个抽象的词语来表达这种困难的心理情结需要通过某种模式的故事,既表达它又象是在掩盖它的真正含义。文学指责的任务就是透过种种模式,探究出产生该模式的隐私起因和“真正含义:心理原型。长恨歌所表达的就是一种“心理中明确的形式存在、一种“由观念和感情交织而成的一个模式。这个“形式存在和观念情感模式就是“自我牺牲。因此,我称之为“自我牺牲原型。 在长恨歌中,造成李杨爱情悲剧的缘由是什么?长恨歌长恨的是什么?长恨
33、歌并没有干脆表现出来。但长恨歌的深层结构却表达出了它的“心理中明确的形式存在长恨歌中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被一种更强大的“超我势力所摧残毁灭,在这种“超我面前,两个人都成为牺牲:一个牺牲了“自我;一个牺牲了生命事实上都是人的牺牲。这种“自我牺牲的心灵感受,情感感受、生命感受,是诗人“心理中的明确形式存在,然而,诗人“很难用一个抽象的词语来表达,只能寻求一个故事来复现它。 这就造成了长恨歌“既表达它又象是在掩盖它的真正含义的现象。 长恨歌的总体结构是爱情悲剧别离长恨。它对应了人的:奇妙的东西失去长恨的心理结构形式。但是,在这个结构中还包含更深层的灵魂的重大隐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构悲剧?或者说为什
34、么会出现这种心理感受?长恨歌的前面是奇妙的爱情,后面则是爱情悲剧发生后的生离死别、天上人间的苦痛思念。造成爱情悲剧和无尽长恨的缘由是什么呢?在这个结构中有一个枢纽、一个焦点、一个关键,是它导致了前后颠 覆性的转变。那就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为什么“六军不发就得牺牲爱情呢?在这里同开头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造成一个封闭的文本不同,诗人在诗的内部又创建了一个开放的空间,利用读者对那一历史事务的了解,表现一种深刻的意味。这虽然只有四句,但却是理解全篇的“总纲,是这四句使全篇全部其他成分都获得了深层的心理意蕴。它至少有如下两层蕴含:一是蕴藉
35、了李隆基的“自我成为“超我的“牺牲。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他的精神结构,人格结构中都包含自我与超我的内容。“自我属于人的角色,它是人的感性,个体、人的自由、人的价值确实证;超我是属于人对理性、社会群体的认知,也可以说是它们摊派给人的角色。它是外在于人,外在于人的“自我的。在封建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被封建专制和封建文化所“结构,每一个体都被这个整体给予“超我的本质。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克己复礼就是“超我对“自我吞没的最好的阐释、概括和规定。李隆基虽然是个无所不能的皇帝,但是,他同样被封建社会的整体所“结构。他不能不早朝,不能不以皇帝的角色来塑造自己。这就必定迫使他放弃“自我而听从“超我,使他的“
36、自我成为“超我的“牺牲。“六军不发只不过是个最典型的极端形式罢了,它把“超我对“自我的压抑突现得最为明确化了。因此,李隆基所长恨的,不能不是这种“超我的异化力气。 二是蕴藉了李隆基撕裂灵魂的苦痛。“君王掩面救不得,从社会角度看是“超我对他“自我的逼迫,是外在势力杀掉了杨贵妃;从李隆基的角度看,又是他杀了杨贵妃,使杨贵妃成为一种“替罪羊式的牺牲。是李隆基自己把“自我、把爱情、把杨贵妃高高地举献在“超我的祭坛上,用他们的“牺牲交换了“超我的角色皇位。长恨歌后面写杨贵妃相思之苦,实际就是写李给杨造成的牺牲的悲剧,这给李隆基的灵魂深处带来一系列缠绕不解的困难冲突和难以言说的悲苦。他获得了最美的美人,然
37、而又是他“亲自杀死了他最爱的美人;他最爱她,然而他又不能不杀她;他杀她,又处于无限的思念哀痛苦痛之中。这样,他不能不恨自己,痛恨、忏悔、指责都是这“长恨的内容。然而,这“长恨还有另一重更凝重更深邃的内涵,那就是“苦!在“超我面前的“牺牲之苦,对“超我的屈从之苦,“自我分裂之苦,负载罪孽之苦,懊恨之苦、丢失自我之苦,重新找寻自我而不复得之苦,苦不堪言,乃生长恨也! 从“六军不发无奈何、“君王掩面救不得的特定层面来看长恨歌的整体,前后的段落中无疑包涵着巨大的心理内容,前面对爱情的描写是对自我确实定,中间悲剧的发生是对自我的否认;而后面的相思又是对自我的重新找寻;天上人间的苦苦相思则又表现了自我不行
38、能再次获得。这样,整部作品就表现出“花非花实乃“美非美、“人非人的深层意味。“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花非花,就是白居易对长恨歌主题的最好注解。 “自我牺牲是长恨歌的原型。这个原型表现了一种最普遍的心理结构形式,一种最典型的命运样式,使每个人在感性与理性、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冲突中所阅历的前者成为后者的牺牲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形式化的表现。 诗人正是在这种“自我牺牲心理原型的驱使下,才创作长恨歌的。王拾遗先生所觉察和论证的白居易和湘灵的恋爱悲剧,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白居易在写长恨歌时,他本人就阅历了屈从外在压力而葬送爱情的悲剧。他与邻居湘灵真诚相爱,但不敢公开;
39、离家之后,又同有地位的杨汝士的妹妹订婚。然而情感深处他并不满足这门婚事,还深深眷恋着湘灵。在怀念湘灵的诗作中深刻地表现了他心灵深处的冲突和苦痛。潜别离这样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白香山集卷十二。对爱情的珍视和对外在势力的屈从构成白居易“自我与“超我的冲突。一方面,他割舍不了自己的爱情,这是最真实最真诚最刻骨铭心的爱;另一方面,他又屈从于家庭与社会的门弟观念,为了仕途而割断了这种爱。“深笼夜锁和“利剑春断既是表现着外在势力的“超我对白居易“自我的束缚、禁锢,同时,也表现
40、着他自己对“超我的屈从、认可。是他自己把自己的爱情、把所爱的湘灵、把“自我奉献在了“超我的祭坛上,使他们都成一种“牺牲,从而去换取“超我价值的认同、承诺和接纳。也正因为此,他才深深地陷入无穷的苦痛之中。 正是这种心理原型,才导致了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产生了创作冲动。在李杨爱情悲剧中,他是“别有幽愁暗恨生,瑟琶行。在李隆基的爱情遭际上,他感到他们“同是天际沦落人。瑟琶行。诗人是在李杨爱情悲剧中看到了自己的爱情悲剧;在李隆基的爱情遭际中,他感到了他同他们一样“花非花的命运;是在李隆基内心冲突和苦痛的情感结构中表现了自己的冲突苦痛的情感结构;是在李杨爱情悲剧故事中,投射了自己对爱情、生命的理解;是通过
41、李杨爱情悲剧把平常的人生命运的感性体验显形化、凝合化了;是在重构的李杨爱情悲剧的结构形式中宣泄了自己难以诉说的苦闷、惆怅和绵绵无尽的长恨。 民间心理的牺牲原型 然而,我们还须进一步看到,“牺牲之所以成为一种原型,还在于,诗人在以自己的情感重构和创建李杨的爱情悲剧时,根据的不只是史实中的李杨爱情悲剧事务,也不只是自身的生命感受,还有民间传闻。诗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民间传闻的基础上加工、创作了长恨歌。民间传闻的李杨故事虽然也来源于历史,但却经过了“民间心理情感的“濡染和“过滤。尽管我们缺少“民间对李杨爱情故事描绘的资料,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民间是以自己对爱情、生命的理解来重构这个故事的。诗人在没
42、有重构它之前,它就已经是一种心理原型,就已经是一种先在的“结构,就已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了。长恨歌的形式之根是深扎在“民间心理之中的。换句话说,是“民间集体无意识重新编构了这个故事。 “民间之所以对李杨爱情故事感爱好,缘由可能是多方面的。如以李杨爱情的专 一、奇妙,表现对奇妙爱情的向往,以杨贵妃的美表达对美的倾慕,以杨贵妃的死表现美的毁灭等等。但这些都是显意识的。真正表现“民间心理、情感的则是故事的基本“结构,这是潜意识的。是这个基本结构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生命不自觉的理解-爱、美、自由、人性的内容总是被剥夺,人、自我总是成为一种“牺牲。这种心理感受是充满在一般人内心中最浓重而又最不具形式的感受
43、,是千千万万个人作为个体的人与群体、社会发生关系时一次又一次所反复阅历的情感“模式。由于皇帝特殊的地位,他能够得到最美、最志向、最自由的东西,就把一般人性的欲望显形化了;又由于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也不得不屈从异己的力气,使“自我成为“超我的牺牲,就把全部人的这种感受典型化了。也可以这样说,“民间的情感深处原来就隐藏着“牺牲的心理感受,是皇妃的爱情悲剧把这种原型感受袒露了、突出了、强化了。皇妃的爱情悲剧使“民间自我牺牲的原型心理找到了一个“有意味的形式。他们为了使李杨爱情悲剧结构更好地对应、同构于自己“牺牲的心理原型结构,就大胆地改造了李杨的爱情故事。“民间是在借李杨爱情悲剧故事表达自己对生命
44、的理解。 长恨歌的形式之根是深深地扎在“民间心理的土壤上的,因此,她才具有巨大的概括性。原型之所以成为原型,就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而是发生在全部人身上,并反复出现的。在皇帝身上,在诗人身上,在“民间都重合着这种心理结构,也就存在这种原型。诗人在运用“民间传闻时就运用了原型模式的力气。“一个宏大的诗人利用在群体幻想中已具形式的故事时,被他加以客观化的不只是他个人的敏感。诗人既然是利用非凡的敏感对已经表现群众感情阅历的那些词汇和形象发生反应,他支配这些词汇和形象时便能充分地利用它们的召唤力气。这样,他自己便见到他本人的灵魂和他四周的生活之间所产生的阅历并占有它;并且,只要别人对他用的词汇和形象能充
45、分地反应,他便是向别人传达了既是个人的又是共同的阅历。这就是宏大诗人对原型的运用。M鲍特金又说:“在诗歌中在这里我们将特别考虑悲剧诗歌有一些题材具有一个特殊形式或模式,这个形式或模式在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的转变中始终保存下来;并且,这个形式或模式是与被这个题材所感动的人心灵中的那些感情倾向的某一模式或配搭相呼应的;我们可以断定诗歌中这样的一些题材的一样性。这个特殊的形式或模式就是悲剧诗歌中的“自我牺牲。读者被长恨歌所感动,也正在于读者自己生命感受中的这个“自我牺牲的心理原型与长恨歌所表现的悲剧诗歌的模式的对应、吻合与同构。 注释: 第五篇:长恨歌 .长恨歌读后感 王安忆的长恨歌30万字,我看完用了两天。虽然是比较少有的能称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但可读性并不算强。文字华丽、拥挤而唠叨,不顺畅,转弯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暧昧,有点腐败的气息。故事的写作手法很独特。一点一点地描写,慢慢连缀起来,成为一个完好的故事,象一个个珠子连成的项链。 读后,总体感觉是一个对旧上海往昔情怀、情境的遥望和追忆,虽然描写的是人物的阅历、命运,但这命运是渗透在背景中的,是给这背景作点缀的。就象开篇对弄堂的描写“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丽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 凸如今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