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范文大全(精选5篇).docx
《2023年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范文大全(精选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范文大全(精选5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范文大全(精选5篇)篇一: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我有幸参与了高中新课程标准培训,收获很大。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师的职责和师德的重要性,努力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的基本准则。着力追求教师的“第三境界,让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师“美好的境界。 我深深地懂得,教师要留意角色的转换。要从学问的“垄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想方设法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讨论者和“开拓者;同时,教师要由学习上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由“教书匠转变为“讨论者。 作为教师,要淡泊名利。从学习中了解到
2、,上海一位退休教师,把自己的一处住房以250万元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四川汶川赈灾。这是多么宏大的教师啊,她淡泊名利,视钱财如粪土。她真正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实在值得我们后学仿效。 当然,对那些教师中的败类,我们要坚决铲除。我学习中,了解到,有些教师,为了到达自己的目的,做事不择手段,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如,一篇文章被抄袭25次,还有“公开课作秀,考试作弊,拷贝论文等,这些行为,实质是师德的问题。为此,教师确实要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的确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时时到处警醒自己,一切名利都是“浮云。要着力提高教师的职业境界,加强自身修养,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要真诚,
3、要严格,要全面。要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尤其是加强专业学问的学习,要拓宽学习的界面,从而更好地让自己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教师也要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促进教师人格的升华。 作为教师,要真正对得起教师这荣耀的称号,要在教育教学方面下大苦功,切实搞好教研活动。要向教研要质量。我们知道,教研对教师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教师会在自己的教研中学到许多新的东西,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断超越,而且,在不断自我超越中,教师有很大的进展。 教师在教学讨论中,要留意几点: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的进展,有利于学生构建学问结构,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难点,有利
4、于强化学生的直观印象。总之,有利于学生的素养全面提高。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从思想上,从教育教学理论上,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信任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会力求活学活用,争取在教育教学中创造更好的成果,以无愧于人民教师的荣耀称号。 篇二: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进展和独特进展。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管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大致表达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表达素养教育精神的
5、教育观念,增添教师的服务意识。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二、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和独特进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育学生8种习惯:1.默读和“速读习惯;2.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3.置疑和发问习惯;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5.根据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下列问题的习惯;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习惯; 8.集体商量的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
6、、探究、思索、质疑等过程。 三、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育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学问的系统和完好。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四、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 新课标要求敬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观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
7、容器一味地灌输学问,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当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仿照形成学习能力。 五、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预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 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相互敬重、观赏,互相沟通、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讲读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单位和与教学单元为单位相结合。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间有较明显的内在联系,可根据教学单元组织学生进求“同与求异的合作
8、、探究式学习。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第一决不能减弱基础学问教学、否认接受学习。第二不管是对教师和是学生的要求都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需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时代是班里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面对“就近入学的群体,不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教师从未体验和感受到的,“没有相同的经受,不行能有相近的感受,更很难有互相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肯定要更加深地讨论学生,必需站到学生的立场设计、实施教学工作。否则,欲速则不达。 篇三: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解读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20xx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年版公布。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
9、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不仅有自身的课程标准和育人功能,也要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独特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确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比20xx年版的语文标准,新版课标进一步明晰了时代新人的培育要求,为将来的学生成长刻画了清楚的图像,强调了“集群“整合的实施策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应着力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行和关键能力。 一、突出素养导向,强化课程育人功能 语文课
10、程围绕核心素养,表达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行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表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表达。 1、核心素养内涵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文化自信 要求喜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喜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肯定的文化底蕴。 2语言运用 要求具有良好的语言,形成个体语言阅历,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
11、语言情境中能够有效沟通沟通。 3思维能力 指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推断的能力。 4审美创造 具有感受美、发觉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2、学段要求的主要改变表达如下: 第一学段1-2年级1对书法和书写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和20xx年相比,20xx年版本把对汉字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包括提出对书法、笔顺、写字美感的要求。大方向是:降低写字量,关注写字过程,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育。这个难度其实是20xx年就提出了,到了20xx年,并没有调整,所以国家的方向在写字量上都是一致的,“减负减的是量的要求。“多认是为了尽快阅读,“少写是为了以后能够写
12、好、写快。2语文从泛读到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提高对比20xx年版本你会发觉,整本阅读打算被放进核心素养的总目标里,这里包括了鼓舞孩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别人介绍读过的书。对于第一学段,也要求孩子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鼓舞孩子从生活中出发,写实话、落实处、言之有物,我手写我心。20xx年版本的“写话、“口语沟通和“综合性学习,在20xx年版本已经合并且升级为“表达与沟通“梳理与探究这两部分的描述,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感到特殊亲切的环境,要让孩子有话可写、有话要写,离不开留心看世界,但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写他们想写的,才能渐渐培育起对写话的兴趣。 第二学段3-4年级 1书写卷面要求
13、是规范、端正和干净到了3-4年级,对于书写的工整、字形美的要求,仍旧是进一步细化的。 2阅读整体框架和要求一致,重视朗读、重视默读、学习略读、强化诵读新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孩子能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并主动和同学共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孩子背诵优秀诗文需要到达50篇,课外阅读总量应当在40万字以上,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沟通。 3打通语文的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比20xx年的课改,除了把“习作和“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沟通之外,还强调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鼓舞孩子清晰明白讲解并描述见闻,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沟通沟通,能观看世界不拘形
14、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 1)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流利工整。学生能累计识字3000字左右,会写2500字左右。 2阅读能力提升幅度大新课标要求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阅读整本书,并能抓出要点,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尝试用多媒介阅读,能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具有初步的组织策划能力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新课标提到,学生要养成留心观看四周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习作要有肯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学生能策划简
15、洁的校内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策划的主题进行商量和分析,通过调查访问、商量演讲等方式,开展专题探究活动,从对语文学问的识记走向对语文的实践运用和综合探究。 二、优化学习任务,注重核心素养联系 新版课标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在于课程内容更加结构化,提供了更加有结构的学习任务,从目标上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渗透,且任务群之间互相联系和支撑,整体围绕学生的生活实践、学习过程和价值观形成几个方面展开。主要学习内容在新增的“主题与载体形式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个板块以任务群的形式呈现。 1、主题与载体形式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版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课文选编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
16、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30%-40%。 2、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共6个学习任务群任务群要求: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3、如何落实课程内容提出的新改变:泰勒说,学习阅历既不是一门课程所传授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教师活动,而是“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互相作用,学习阅历结构化是促进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的基础。基于新版课标的要求更应当关注学生全场域,全时空的学习阅历的积累与转化,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更多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促进学校课堂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广泛联系,在更为宽阔的视野
17、中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强调“做中学,让“学习即实践参加成为基本的育人途径。注重现实生活改变和时代进步所带来的挑战与变革,更加关注如何从促进人的素养进展方面来组织学问,还要更加注重将学问既能转化为人的本质力量,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改造自己的身心组织和主观世界,将书本上形式化的概念、经典变成人与社会现实互动中的视野、立场、方法,成为人们发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胆识和智慧,潜移默化成做事的学问、做人的准则,就成为了孩子们面向将来进展的核心素养。 三、注重质量标准,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学业质量标准对教师教学以及家庭教育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精确地分析“学业质量标准能关心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和成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语文 新课 标的 解读 心得体会 范文 大全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