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政管理考点.docx





《2023年市政管理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市政管理考点.doc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市政管理考点 第一篇:市政管理考点 市政管理考点 市政管理学:市政管理学,也称城市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科中特地探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应用性学科。它不仅探讨市政体制和政府职能配置,而且探讨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应机制。 市政管理:所谓市政管理,是指对城市公共行政事务的管理活动。其基本使命是有效供应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满意市民的公共需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进展。城市化: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化的主要特征:1农村人口不断地向非农业人口转变;2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聚集;3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4在非农业和人口聚集基础上,不断形成新
2、城市,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的功能:1生产中心功能 2商业中心功能 3交通中心功能 4信息中心功能 5政治中心功能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1政府主导城市化进展进程 2城市化进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3实行城乡二元制壁垒制度 4 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城镇化 城市群: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相对完好的城市“集合体。中小城市优先进展政策的负面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硬件投资和基础设施已有很大改善,大城市潜能获得极大释放,吸纳非农业劳动力实力大大增加,优先进展中小城市的政策限制了大城市的进一步进展;其次,
3、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已经不能没有国际大都市,优先进展中小城市的政策制约了中国国际化大都市的形成;最终,由于各地经济和地理条件不同,优先进展中小城市政策使中小城市不经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就一哄而上,难以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 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针对管制型政府而言的。与管制型政府不同,服务型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公民本位,政府活动必需以人民同意为基础。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推动政务公开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政府透亮度,健全价格听证、决策听证、民意调查、政策询问等公众参与制度。建设服务型政府,还需要提高政府部门的信息反应实力,刚好回应社会呼声,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不断提高
4、政府公信力。 城市治理理论:城市治理理论强调进展政府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包括政府与市场、社会、市民的合作。 城市治理理论认为政府不应垄断公共事务管理权,尽管政府有责任供应公共产品,但不必事必躬亲,企业、非营利组织、社区和市民都可参与其中。 提出城市善治的根本保障是推动多元主体合作治理,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 市政体制:亦称市政组织形式,是关于城市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能配置、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总称。 议会经理制:该制在组织结构上与私人公司相像,由市议会聘任一位经理,把行政权授予市经理行使,市经理对城市公共事务进行专业化管理。 基本特征: 1由市民选举市议员组成市议会,市议会人数很少,一般5
5、-7人,而且党政色调很弱。2市议会负责制定政策、通过法令、选举拨款、监督行政。 3市议会公开聘请一位专业人士担当市经理,市经理对市议会负责,必需执行市议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市经理拥有政府行政首长领导市政府工作所必需的全权。 市长由市议会选举产生或由议长兼任,也可由选民选举产生,市长是荣誉性职务,没有实际 行政指挥实力,也无权干预 市经理的工作。 优点: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更广泛地招揽优秀专业人才;将私人部门的企业运营模式引进市政管理领域,实行权能分立,有利于实行专业化管理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有利于节省财政资金,削减纳税人支出;有利于把政治冲突与城市管理相对分开,有利于将政府的“掌舵职能与“
6、划桨职能分开。 缺点:政治冲突交织,市经理往往无能为力;专职工作的城市经理往往会向兼职性质的市议会提出相当多的政策建议,干预政策制定;市经理拥有广泛的执行权但不干脆对选民负责,确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回应性。 市议会制:由市议会兼行议决权和行政权,市议会就是市政府。以英国为例,市议会制的基本特征是: 1由市民干脆选举的市议员组成市议会。市议会行使立法权、议决权、人事任免权、政府预算权、监督行政权等 2由议员选举其中一位为市议会议长,即市长。议长市长任期一年,只有一些礼仪性的职权,包括主持议会会议、出席重要庆典活动、会见重要来宾、授予荣誉称号等。市长在议会表决时,一般不投票。但在票数相等时,可投确定
7、性一票。市长没有决策权和指挥权等行政实权。 3市议会设立有若干委员会,它们既行使审议议决权,又行使行政决策权。 4市议会任免若干行政长官,聘任一些行政官员。行政长官及行政职员与议会委员会对口设置,共同行使行政执行权。 优点:有利于维护市议会的权威性,有利于市议会对城市管理的监督,有利于削减议决机构与行政机构的冲突。 缺点:市长没有实权,不能对市政管理统一指挥,不利于协调各部门工作,对行政效率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城市自治:指中心联邦政府或上级政府依法将城市公共事务的治理权力交给经市民干脆选举产生的自治机关,由该自治机关对城市公共事务实行自主管理。有如下特点: 1依法划定城市自治机关的自治职权;
8、2市自治机关由城市居民干脆选举产生3市政府负有推行城市自治和执行中心政令的双重职责 4市政府有权通过法律手段阻挡中心越权干预。5不同城市在法律关系上处于同等地位。 我国市政管理纵向体制: 1市区街道体制 所谓市区街体制,即政府领导区政府,并在区政府之下设置街道办事处作为派出机关,负责履行政府交办事项、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反映居民看法。2街道居委会体制在城市基层治理中,中国实行街道居委会体制。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增加,为了强化社会管理和限制,市、区两级政府不断扩大街道办事处的职权和管理范围,导致街道办事处的规模和作用越来越大。在实际运作中,街道办事处又将大量的工作转交给居委会去做。 市领导县
9、体制:所谓的市领导县体制,即由地级市以上的市政府领导县级政府的管理体制。它规范了在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政府与县政府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四种形式:1地市合并型 2划县入市型 3撤地设市型 4升市领导县型 利:1加强了行政管理 2形成了经济合力 3统一了城乡规划 弊:1增加了管理层次,降低了管理效率,增加了管理本钱。2不公允加剧了县市冲突。3地级市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实力有限。4城乡合治不利于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效率。5市领导县体制缺乏宪法根据,简洁导致城乡统计混乱。 城市规划的作用:1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2有利于促进城市合理布局 3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效益 4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5有利于
10、保障城市交通畅通 6有利于塑造城市特色 形象 原则:协调、效益、节省、人文、生态五大原则 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1城市存在过度扩大的问题 2城市建筑缺乏特性特色 3旧城改造中断历史文脉 4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峻 5城市房地产存在泡沫问题 6城市环境面临生态问题。 自然垄断的含义:垄断是指排他性限制和独占某种资源、产品、技术或市场。自然垄断则是指一些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在确定的区域内只能由一家企业经营。若两家企业进入的话,则有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特征:1规模经济效应明显 2投资本钱具有沉淀性 3企业经营具有公益性 4垄断企业处于支配地位 规制方式:1特许投标经营、2区域间比较竞争、3价格上限规
11、制、4社会契约规制。 城市基础设施含义:是保障城市生产和生活顺当进行的各种基础性物质设施及其服务的总称。它具有建设规模大、本钱回收周期长、社会成员共同受益等特点,是城市社会经济进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 基础设施供应的影响因素:城市经济进展水平、城市政府职能定位、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的基本思路:1加快道路交通网络建设 2开发新型交通工具和技术设施 3提高城市交通的指挥水平4优先进展城市公共交通 其次篇:市政管理 第一章导论 市政:指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 市政管理:对城市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市政管理的主体:城市政府、准政府组织、非营利部门、社区组织
12、、私人部门、宽阔市民。 市政管理探讨方法:比较探讨法、历史探讨法、规范探讨法、实证探讨法。 市政管理探讨意义:学习和探讨市政管理学对于指导市政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城市 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育和造就大批市政管理人才;对于加快 学科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章 城市的形成与进展 城市的基本特征: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 城市进展的新趋势:1城市快速通道日益发达2人口郊区化进展快速3形成诸多国际型城市 4起先启动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的功能:生产中心的功能;商业中心的功能;金融中心的功能;交通中心的功能;信息 中心的功能;政治
13、中心的功能。 大都市区:指一些规模较大的恳切超越原来的地域界限,不断向周边扩展,形成了中心城市 和周边城镇融合成为整体的大都市地区。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活动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化既包括城乡地域和人 口比重的转变,也包括社会关系、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城市化进展的阶段:起步阶段1760-1850;局部进展1880-1950;全面旺盛1950-如今。城市化率超过30%,进程加速;城市化率到达70%,进程减速进展。城市化呈现的新特征:1形成了联结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城镇的大都市地区。2形成了有若干 城市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带。3形成了很多国际型城市。4出现了“逆城 市化趋向
14、。 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和扩大的过程。 中国城市化特征:1政府主导城市化进展进程。2城市化进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3实行城 乡二元户籍壁垒制度。4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 城市化滞后的政策效应:正:有利于维护城乡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生活稳定,有利于保障 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应,有利于微湖城市进展和市民 生活的秩序状态,有利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流淌给城市管理带来冲 击,避开过度城市化,避开高失业率和贫民窟现象。负:干脆制约 了农夫增收和农业现代化。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经济效益。 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限制了人口素养和进展。 城市化进展的新思维: 第三章
15、城市管理理论 市场失灵:由于内在功能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失 灵,单纯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状态。 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效应问题;市场垄断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支配不 公问题;宏观经济问题;公共秩序问题。 公共管理的使命:1供应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2订正外部效应的不良影响3消退市场垄断的不利影响4矫正信息不对称的影响5维护社会公允正义6保障宏观经济稳 定7推动进展和进步8供应制度和规则。 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干预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 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部门扩张2公共决策失误3政策执行低效4行政本钱高5再支配不 公6政府设租 城市
16、管理的理论:1从单中心管理走向多中心治理2从全能型政府走向有限性政府3从管制 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4从预算型政府走向绩效型政府5从封闭型政府走 向透亮化政府6从学习型政府走向探讨型政府 公共产品供应的制度支配:1政府服务2政府间协议3政府出售4合同承包5特许经营6政 府补助7凭单制8自由市场9志愿服务10自我服务。 第四章 国外市政体制 市政体制:城市政府组织结构、职能配置、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总称。 国外市政体制类型:1议会市长制2市长议会制3市议会制:英国加拿大4市委员会制5议 会经理制 国外市政体制的共性特点:1城市政府为基层行政单位2城市政府普遍享有自治权利3议会 在城市管理中扮演重要
17、角色4实行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应体制。 不同特征的缘由:1各国政治和历史传统不同2各国国家结构形式不同3各国普遍实行地方 自治。 第五章 中国市政体制 中国城市的市政体制具有统一性,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1901年1月,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城镇区域和乡村区域进行划分,标记着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市及市政管理组织的产生。 1943年市组织法标记着我国市政管理体制已基本成型。 城市行政等级制度:1直辖市2副省级市3地级市4县级市。 当代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1中共市委居于领导核心地位2市政组织设置具有同一性3市政 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4城市行政地位具有等级性5市政管理职 能具有全能性。
18、 市领导县体制利弊:利:1加强了行政管理2形成了经济合力3统一了城乡规划 弊:1增加了管理层次,降低了管理效率,提高了管理本钱2不公允 竞争加剧了市县冲突3地级市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实力有限4城乡合治不利于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效率5市领导县体制缺乏宪法依 据,简洁导致城乡统计混乱。 市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1合理界定市政职能2科学设置市政机构3合理设置计策结 构4加强市政管理法治化建设。 第六章 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协调城市空间布局而对城市的性质、规模、进展方向 以及各项建设进行的合理选择和综合部署。 三大运动:城市卫生防疫运动;环境爱惜运动;城市美化运动 190
19、9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 1933年,第一个世界性的城市规划大纲雅典宪章。 城市规划的作用:1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有利于促进城市合理布局3有利于提高城市 综合效益4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5有利于保障城市交通畅通6有利于 塑造城市特色形象。 1898年,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第一打破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形态上截然对立的旧观 念。 城市规划的编制原则:1协调原则2效益原则3节省原则4人文原则5生态原则。 中国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1城市进展存在过度扩大危机2城市建筑呈现特性特色危机3旧 城改造认为地隔断历史文脉4城市交通呈现拥堵危机5城市房地 产存在泡沫危机6城市环境面临生态危机。
20、中国城市规划的理念变革:1以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进展为使命2合理确定城市进展的环境 容量3推行“四条线管制方法,爱惜城市不行再生资源4导入 理性预期收益管理,有效经营城市资产5推广“法定图则,优化 限制性规划的调控实力6推行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削减规划修 编的随便性。 第七章 城市公共经济管理 政府规制:指在法治的制度框架下,城市镇政府的有关部门以矫正市场失灵和维护社会多元 利益平衡为使命,对微观经济和社会主体实行的干脆干预和限制行为。 政府规划的作用:主动:1有利于防止过度竞争,提高经济效率2有利于维护公允的市场交 易3体验苦头有增进公共利益,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消极:1过度规 制简洁引发企
21、业寻租和政府腐败2过度规制抑制了组织创新,降低了经济 效率3过度规制加重了财政负担,损害了公共利益。 第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产和生活顺当进行的各种基础性物质设施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1是发挥城市多元功能的物质基础2是形成经济集聚效应的重要保证 3是提高市民福利水平的物质条件4是实现正外部效应的重要手段。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很不均衡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 水平不高3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单一4城市基础设施运营 方式落后5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缺少政策配套。 城市基础设施的民营化优势:1民营化是提高基础设施供应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市政 管理 考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