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政工作自查报告.docx
《2023年民政工作自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民政工作自查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民政工作自查报告 第一篇:民政工作自查报告 民政工作自查报告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民政局的细心指导下,全县民政干部职工深化开展“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和“三个建设年活动,以“满足在民政,工作创一流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全县民政工作加快进展,民政工作自查报告。县烈士陵园搬迁重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救灾救济、五保供给、城乡低保、优抚安置、基层政权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等各项民政工作进展顺当,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全县民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民政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果,多项工作受到上级表彰。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岗位目标争名升位活动先进单位、“本职工作争创
2、一流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博兴建设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省民政厅、省军区政治部表彰为“全省军休工作先进单位。 一、救灾救济、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及敬老院建设、慈善救助工作成效显着 今年以来,我们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截止目前,我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545户、3331人,农村低保对象5664户、7869人,从今年一月份起,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280元,月人均补差150元以上,自10月份起先,城市低保人均补助到达160元以上;从今年一月份,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1200元,自下半年起,农村低保按分类施保标准发放,其中a类特困、b类
3、较困、c类一般户每人每月分别补助75元、60元、55元,农村人均月补助水平到达60元以上,低保金按月(农村低保按季度)发放、刚好到位,每年发放城乡低保金近1000万元,占全县总人口2.3%的城乡贫困居民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网,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依据省市部署,今年3月份起先,我们开展了城乡困难居民普查工作,圆满完成了普查的各项任务。其中,城镇困难居民普查共普查1781户、4301人,占城镇总人口的6.99%。农村困难居民普查共普查15345户、25368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16%。加强了以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从今年9月份起先,城市低保全
4、部移交社区及居委会管理。我们将已死亡的低保对象停发,将新致困人员刚好纳入了农村低保,共调整农村低保对象126人;共取消23户、52人的城镇低保待遇,新XX市低保对象29户、61人。在城市低保实现分类管理,分类施保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农村低保的分类施保工作,目前,依据分类施保确定的新补助标准,已全部发放到农村低保对象手中,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520多万元。认真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依据我县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主动做好重病低保对象及特困家庭进行医疗救助的审批审核工作。对37名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13.88万元,对21名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5.7万元。加强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全面落实五保供给
5、政策。09年春节前,组织走访慰问了10处敬老院和部分五保对象,为五保老人送去了慰问金、食用油、猪肉等价值10多万元的慰问品;主动争取财政支持,投资10万多元,为全县五保老人每人定做夏装一套。我县现有五保对象1163人,集中供给率到达80%,建立起了五保供给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依据集中供给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分散供给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的标准,五保财政供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主动推动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博昌街道敬老院建设扫尾工作。四月份,我们对博昌街道敬老院以前的建设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就有关状况向县政府进行了报告,整改报告民政工作自查报告。乔庄镇支配投资12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扩建
6、,新建院民宿舍20间,新修柏油路500米,现主体工程已经完成。锦秋街道敬老院投资50多万元,修建荣耀间3个,增加了不锈钢厨具、供暖设备等设施,对院落进行了整修,使院容院貌大为改观。加大敬老院的规范化管理,上半年,依据XX县农村五保供给服务机构考核细则的内容,我们对全县10处敬老院进行了突击检查,对觉察的问题赐予了当场反馈,并提出了整改看法。下半年,我们组织各民政办主任和敬老院长对全县十处敬老院的院容院貌、基础设施建设、供给服务、制度建设、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观摩检查,并召开了全县敬老院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针对敬老院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功能配套、规范服务、健全规章制度
7、、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供给标准、提高集中供给率、进展好院办经济等方面进一步对敬老院加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救灾应急预案,建立起市、县、乡相连接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建立救灾储备制度,刚好查灾报灾,做好灾民救助工作。上半年,我县多次发生风雹、洪涝等自然灾难,全县农业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我们刚好上报灾情,对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实施了救助,发放救灾款30多万元,使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联合县应急办、科技局、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首个“5.12国家减灾日宣扬活动,举办了减灾救灾图片展,发放地震、气象等自然灾难宣扬资料1000多份。依据上级要求,完成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社会赈灾志(
8、博兴部分)、XX市敬老院建设纪实(博兴部分)的编纂编辑工作。加强慈善组织网络建设,主动开展慈善救助。年初,我们实行了“爱心救助,情暖万家救助款物发放仪式,为1163名五保对象每人发放了棉衣;为困难群众支配救济面粉30多万斤,救济款近10万元;为锦秋、兴福等6镇(街道)敬老院配备电视机180台;共发放救助款物100多万元。依据市慈善组织网络建设现场会要求XX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县慈善总会先后在各镇(街道)设立了12个慈善分会,各分会在455个村(社区)成立了慈善工作联络站,形成了“上下贯穿、左右呼应的慈善组织网络,实现了全县慈善工作无缝隙覆盖。成立了XX县慈善义工管理中心,在各镇(街道)设立了1
9、2个慈善义工工作站,招募义工200多名。组织义工开展了助残扶幼、助老敬老、关爱生命和环境爱惜等义工活动,为困难群众义务服务达1000多个小时,关心和改善了部分困难群众的生活。开通了我县慈善网站,开展网上捐赠,搭建起了我县的慈善信息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善款的捐赠渠道。5月份组织召开了XX县首届慈善大会,实行了“慈心一日捐活动启动仪式,并现场捐赠善款15.39万元;全县宽阔干部群众踊跃参与“慈心一日捐活动,共接收善款384万元。全县已有262个村建立了慈善互助基金,基金总额近14万多元,参与捐赠的企业到达了100多家。主动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八月份,在县行政中心举办了“百万救助、爱心行动慈善救助金发放
10、仪式,共对85名特困高考新生、32名在校贫困高校生、100名中学生(含技校生)、100名初中生、100名小学生和111名特困大病患者实施救助;救助活动发放善款近100万元。另外,我们还开展了以下救助工作:一是投资2万元,为滨州技师学院150名来自XX和XX地震灾区的学生定做棉被褥150套;二是救助贫困大病患者5名,发放救助金2万元。三是在“六一和老师节期间,利用京博专项基金开展了救助特困学生和特困老师活动,发放救助金17.5万元;四是春节前,开展了助老扶老活动,对全县90岁以上的老人和部分70岁以上的特困老人实施救助,发放救助30.6万元;五是开展了助残活动,为特殊教化学校的残疾儿童发放救助金
11、15万元;六是资助盼望工程5万元。我们还与XX县品牌企业联盟联合举办了“善行博城阳光助学慈善捐助活动,现场募集社会善款3300元,这部分善款将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关心他们完成学业。 其次篇:民政工作自查报告 残疾人的法律救济制度 法律救济和司法救助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社会成员同等地实现法律所给予的权利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法律救济和司法救助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达、法制健全、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记。在社会各群体中,残疾人是在生存和生活方面遇到困难最多的群体,最简洁受到损害和侵害,而抗风险和自我爱惜实力又相对较低。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扰时,假如没有外部的关心,他们很难维护自身合法
12、权益。因此,残疾人应当是法律救济和司法救助的重点对象。对此,我国法律和法律性文件中作出了特地的规定。残疾人也应当运用法律救济和司法救助制度、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法律救济及其申请程序 法律救济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救济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赐予减、免收费供应法律关心的法律制度;国家司法部根据刑事诉讼法、律师法等法律,发出了关于开展法律救济工作的通知(1997年5月20日司发通056号),对法律救济的对象、范围和申请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该通知的规定,凡符合以下条件的中国公民,都可成为法律救济的对象: 1、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
13、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关心; 2、确因经济困难,无实力或无完全实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由各地参照当地政府部门的规定执行)。 另外,盲、聋、哑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没有托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救济。其他残疾人、老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因经济因难没有实力聘请辩护律师的,可以获得法律救济。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没有托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救济。 该通知规定的法律救济的范围包括: 1、刑事案件; 2、请求给付赡养费、抚育费、抚养费的法律事项; 3、除责任事故外、因公受损害请求赔偿的法律事项; 4、盲、聋、哑和其他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权赔偿的法律事项
14、: 5、请求国家赔偿的诉讼案件; 6、请求发放抚恤金、救济金的法律事项: 7、其他确需法律救济的法律事项。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法律救济的范围中,残疾人除追索侵权赔偿的法律事项外,经济确实困难的,还可就其他法律事项申请法律救济。法律救济的主要形式有:法律询问和代拟法律文书,刑事辩护和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公证证明以及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残疾人申请法律救济必需以书面形式提出,同时递交以下材 料: 1、身份证、户籍证明或暂住证; 2、有关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的证明; 3、申请救济事项的基本状况; 4、法律救济机构认为需要供应的其他材料。 该通知还就法律救济的
15、程序作厂规定。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救济案件,由该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救济机构统一接受并组织实施;非指定辩护的刑事诉讼案件和其他诉讼案件的法律救济,由申请人向有管辖权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救济机构提出申诉;其他非诉确实定后,受援人可以据此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缓、减、免交诉讼费的书面申请,并附符合法律救济条件的有效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对于法律救济机构确定减、免费供应法律救济民事诉讼代理的经审查认为符合法律救济条件,应领先行对受援人作出缓收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确实定,使案件审结后再根据案件的具体状况确定诉讼费的支付。根据该通知的规定,残疾人一旦获得法律救济并被人民法院认可,即可向法院申请缓、减、
16、免交诉讼费,寻求司法救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2023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4次会议通过),对司法救助的对象和范围作出了更具体的规定。规定当事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1、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2、追索养老金、社会保险金、劳动酬劳而生活确实困难的; 3、当事人是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其他人身损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医疗费用和物质赔偿,本人生活确实困难的; 4、当事人是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或农村“五保户的; 5、当事人是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 6、当事人是国家规定的优抚对象,生活
17、困难的; 7、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领取失业救济金,无其他收入生活困难的; 8、因自然火害或其他不行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或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9、当事人起诉行政机关违法,生活困难的; 10、当事人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救济的; 11、当事人是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等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单位和民政部门主管的社会福利企业的。 根据上述司法救助的对象和范围,残疾人提起民事或行政诉讼,无论是否已经获得法律救济,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经司法诉讼程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讼法律事务,由申诉人向居处地或
18、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法律救济机构提出申诉。特殊状况除外。法律救济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作出是否予以 法律救济确实定: 1、对符合条件者,应作出同意供应法律救济的书面确定,并指定承方法律救济事项的法律服务机构,通过该机构指派承办人员。同时由承办人员与法律救济机构、受援人三方签订协议,规定各方的权利义务。 2、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救济确实定,并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对确定有异议的,法律救济机构应重新审议一次。遇有紧急或特殊状况,法律救济机构可以当即确定予以法律救济,法律服务机构可先行供应法律救济,之后报法律救济机构核准。 司法部设立法律救济中心,指导和协调全国的法律救济工作。律师事
19、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本地区法律救济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实施法律救济。 二、司法救助 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用缓交、减交、免交的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民事法律救济工作若干问题的联合通知(1999年4月12日),就司法救助及司法救助与法律救济的关系,作出了明确规定。该通知规定,法律救济机构作出同意供应法律救济确实定后,受援人可以据此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缓、减、免交诉讼费的书面申请,并附符合法律救济条件的有效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对于法律救济机构确定减、免费 供应法律救济民事诉讼代理的经审查认为符
20、合法律救济条件,应领先行对受援人作出缓收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确实定,使案件审结后再根据案件的具体状况确定诉讼费的支付。根据该通知的规定,残疾人一旦获得法律救济并被人民法院认可,即可向法院申请缓、减、免交诉讼费,寻求司法救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2023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4次会议通过),对司法救助的对象和范围作出了更具体的规定。规定当事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1、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2、追索养老金、社会保险金、劳动酬劳而生活确实困难的; 3、当事人是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其他人
21、身损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医疗费用和物质赔偿,本人生活确实困难的; 4、当事人是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儿或农村“五保户的; 5、当事人是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 6、当事人是国家规定的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的; 7、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领取失业救济金,无其他收入生活困难的; 8、因自然火害或其他不行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或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9、当事人起诉行政机关违法,生活困难的; 10、当事人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救济的; 11、当事人是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等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单位和民政部门主管的社会福利企业的。 根据上述司法救助的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民政 工作 自查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