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时节话“端午”.docx
《2023年端午时节话“端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端午时节话“端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端午时节话“端午” 第一篇:端午季节话“端午 端午季节话“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它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称中华四大节日。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 五、端阳、中天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风俗是相像的。 端午节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风俗。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
2、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因此,在端午这一天,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成为风俗。 到春秋战国以后,每到这一天,我国的很多地区,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的内容为:“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诞生在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约生于楚宣王三十年前 340卒
3、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享年 63 岁。其故里据史家记载和传讲,在地处长江西陵峡中部的今秭归县境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袁山松宜都山川记载: “ 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俱存。“ 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故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悬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屋基,名其地曰乐平里。 由于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楚怀王时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主见对内“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对外“联齐抗秦,实现一统。然而,他的政治主见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剧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由于屈原不情愿同流合污,他的精神极度苦闷,披发行吟泽畔。他在流放
4、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感人肺腑,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城。屈原想到国破家亡自己已报国无门,奇妙的政治志向已完全破灭,心如刀割。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摧残,国破家亡的现实,超过了他忍耐的极限,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夏历 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断然怀石沉江以身殉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美的爱国主义乐章。 历代诗人和群众景仰屈原的品质叹慕屈原的文藻,自贾谊开以诗祭屈原之先河后,历代骚人墨客吊屈原的佳作累出不穷。又如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云:“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
5、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竦;濯淖于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852 年,维也纳皇家科学院的报告用德文发表了离骚和九歌。离此事 100 年后的 1953 年,屈原被推崇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诗作更是被翻译流传到世界各地。至今还是唯一的一位炎黄血统的世界级文化名人。 传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样,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到了其次年五月初五那一天,
6、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再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为纪念屈原这位宏大的爱国诗人,我国许多地方实行规模宏大的龙舟竞渡,风格独具,热闹非凡,堪称中国一绝。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在隋书地理志中已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端午节民间消遣活动,而且也是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今举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
7、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这首诗形象地地描绘出了龙舟竞渡的恢宏画面。气氛的热情,竞赛的惊慌,尽跃纸上。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元人王振鹏所绘的龙池竞渡图卷,图中龙舟的龙头昂扬,硕大有神,雕镂精致,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划龙舟这一活动也先后传入日本、越南及英国等国。 唐宋以来粽子成为举国上下最流行的节日美食和馈赠礼品,不仅家家争做,而且市场上也出售各种各样的米粽。唐玄宗李隆基吃了一种名为“
8、九子粽的粽子后,还写了赞许“九子粽的诗句:“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节日期间供祭神佛和祖先也都用米粽。1700余年来,我国地域宽敞,粽子的花样繁多,有四角粽、牛角粽、枕头粽等形制较为普遍,里面包的容更是花样繁多:火腿粽、碱水粽、鲜肉粽、红豆粽,甜的、咸的、辣的、酸数不胜数。随着华人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把“粽子这种食品也带到世界各地。成为广泛流行于世的传统食品。这一天,孩子们欢唱着端午节的民谣,乐得载歌载舞。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不仅民间重视,宫廷也同样重视。身为天子的唐明皇也写诗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9、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悬钟馗像是端午节风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传闻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也有一些地方把端午节看做是纪念伍子胥或纪念越王勾践及孝女曹蛾的活动。民间还编出了有关端午节的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
10、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宋代欧阳修以词颂端阳: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季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我国北方没有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但是,历史上辽国的契丹族将士和金国女真族将士,都有端午节日射柳、骑马击球的传统竞技
11、。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 驰马射柳是于端午早晨,先设棵棵小柳树于校场,将柳树干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之露白,作为靶心。然后赛者依次驰马拈弓用无羽横镞疾射削白处。竞赛获胜名次是:射断柳干后驰马接断柳在手为胜,断柳而不能接到手中者为次,另外射中非白处,或射中削白处却未断柳者与未射中者一样均为负。这种节日竞技事实上是一种很好的军事技术的训练,相沿成习,直至清末。至于骑马击球是在立即执鞠杖
12、,杖头如偃月形,兵分两队争击,射门取胜,和现代马球相像。 明清时期,端午节也同样受到重视。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 在京城里,端午节从五月初一起先,持续到五月初五。除了吃粽子,插蒲艾,还讲究吃五毒饼。五毒饼是人们为端午节特制的一种圆形糕点,上面印着五毒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图案。据说吃了它可以增加抵抗力,灭虫免灾。京城里还有端午节喝雄
13、黄酒的风俗。人们认为蛇、蝎子等害虫可由雄黄酒破解。大人喝完雄黄酒后,还要蘸着雄黄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孔处,以驱邪避害。五月初五这一天,妇女要佩戴红绒花,到正午时分要把红绒花摘掉,扔在路边,名为“扔灾据说这样就可以扔掉身上的晦气。这一天,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装着五毒,意思是“收了五毒。从五月初一起先,家家都要在大门上贴上鬼王钟馗、祛瘟之神孙天师的画像。等到初五,人们要用毛笔蘸着朱砂给他们点上红色的眼睛。称作“朱砂判儿。 辽西的端午节,家家都很重视的。挂艾蒿、叠葫芦、缝香囊、吃粽子是乡亲们最主要的过节形式。在我小的时候,每到端午节前夕,家家都用红纸叠起
14、小葫芦,准备在端午这天早上挂起来,还将艾蒿在屋檐上,大门上,远远看去,绿色的树叶,红色的葫芦随风漂浮,给偏僻的乡村,增加了勃勃生气,使我至今难以忘记!记得我在小学念书时,手工劳动课还特地学过折叠葫芦呢! 小时候,端午节的前几天,是母亲最劳碌的时候,记得妈妈在节日前的几天起先准备包粽子,上午把糯米晾一晾,拣一拣,淘一淘。粽叶用开水焯一下,再用清水洗洗,就泡在大盆里备用了。粽子叶是竹叶,要到市上去买,也有细致的人家,将用过的旧粽叶洗洁净,晾干后存放起来,其次年再用。米,多用小黄米、大黄米,也有用糯米的,还有用黄米、糯米两掺的。包好之后,把粽子结坚固实的摁在大锅里,注满水,盖严锅,就可以烧水煮了。煮
15、熟之后,还要放在一个冷水盆中,剥去外皮之后,放在盘子里。吃的时候,多蘸红糖,也有蘸白糖的。全家边吃边论,其乐融融。母亲还要准备好五彩丝线,文人的话叫“香丝系腕,五彩丝线不是五光十色的花色丝线,而是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合并成的缕索,内心里总是觉得很秀丽,这五彩线要到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扯下来扔到水里,说真的,我真有点儿舍不得。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
16、,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还要制作香囊,就是用布绣成各种式样的荷包,先将红色的布裁剪出要做的香囊基本外形,在里装上“香草,再用针线缝好,之后,在香囊的一端缝一条佩戴用的细绳儿即可。端午的早上,母亲要早早起来,将五色花丝线索缠在孩子们的手腕上、脚腕上,颈项上还要挂上彩线系的小笤帚,寓意是扫除灾祸,除此之外,还要给孩子们佩戴香囊。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大家要互相比较,看谁的母亲自艺更高。 挂艾蒿代表招百福,艾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始终是药挂艾草于
17、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成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 采集艾蒿是需阅历的,艾蒿叶子稍圆一些,反面是灰白色的,具有香气;水蒿叶子尖细,反面发绿。如不留意,错将水蒿采集回来,惹得全家开怀大笑。 原葫芦岛市委书记胡国庆所作的山村端午: 风吹葫芦桃枝扬,端午山村着新装。滩头顽童戏海水,室内老翁烧艾汤。秀姑口唱情歌笑,红嫂鬓插野花香。风山更比孤山美,青杏红时好还乡。
18、 这首诗全面地呈现了辽西地区的端午风俗,犹如一幅乡情乡音的水墨画卷,在辽西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如今,辽西地区城市里的端午节也很热闹。节前七、八天就有出售各类民俗饰品的:各种各样的葫芦、各式格样的笤帚、各种各样的荷包,将端午节装扮的多姿多彩。如今农夫的商品意识曾强了,协作端午节的民俗,早早用车子将艾蒿运到城里来出售。一般市民,也无需自家包粽子了,卖粽子小贩满街,摊床连连。端午节于2023年被首次列为法定假日,游园的、逛街的人山人海。在浓浓的亲情中,在和煦的暖风中,人们尽情享受生活的欢乐,接受文化的熏陶。 近些年,虽然进入现代化的时代,但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人们在用手机传递“福音的同时,仍互相祝
19、愿:“端午节快乐! 尽管屈原离开人间几千年了,但人们对他的崇敬与怀念有增无减。在秭归,每年都在端午节期间隆重实行公祭屈原的活动,从南北朝始终持续至今。所谓公祭,就是由官府出面组织的祭屈大典,为区分于民间祭祀而称为“公祭。头端午,即屈原投江殉志的这天,在屈原祠前,用松柏、艾叶扎成大型祭坛,将蒸熟的全猪全羊、瓜果点心及粽子献于屈原灵牌或塑像前,巨大的挽幛上篆书“屈原三闾大夫魂兮归来。在宛转凄切的鼓乐箫声之中,主祭如歌如吟地读着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百姓则依次向屈原牌位或塑像叩首焚香,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作为屈原的家乡,秭归人对屈原的缅怀之情甚浓,纪念的方式也赛过其他地方。秭归有三个端午节,分
20、别为农历五月初五“头端阳、五月十五“大端阳和五月二十五“末端阳,端午节的热闹气氛始终要持续一个多月。 2023年 6月6日,农历五月初三。今年是端午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之后的首个端午节,秭归作为端午节文化的发祥地,捧出端午文化大餐祭屈原,举办了2023中国秭归端午文化节,掀起了万民祭祀的热潮。通过公祭屈原、龙舟展演、游江招魂,端午诗会等一系列活动纪念屈原。 祭祀台位于屈原祠山门前,用艾叶装饰而成,以雄壮的三峡大坝为背景。屈原铜像立于台中心,两旁的招魂幡上用小篆书写着“三闾大夫魂兮归来几个大字;祭祀台上供奉着屈原的灵位,猪头、羊头、水果等祭品,祭祀台前置白龙头一个,香炉、菩垫若干。 6月6日上午与
21、三峡大坝仅1公里之遥的凤凰山上,数千名屈乡儿女着素服,诵楚辞,实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悼念宏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三闾大夫,屈平灵均,诞于秭归,仕楚于郢。辅怀王兮图强国;联齐晋兮抗暴秦。乌鹊纷噪,宵小干政;丹凤钳口,孤忠远行上午8:30祭祀仪式正式起先。三峡大坝上游的凤凰山下,锣鼓喧天,彩球飘飞。龙舟赛在徐家冲港湾龙舟训练基地拉开帷幕,开幕式上实行了隆重的游江招魂仪式,“大夫啊,大夫啊,你回来故里哟,家乡的人民惦念你苍凉的招魂曲在江畔声声响起,游船上游江招魂结束后,来自河南以及我市各县市区的16支龙舟代表队绽开了激烈角逐。全场清静,炮乐声起,鼓响金鸣。面对着屈原的塑像,身着素服的人们依次上香、摆放供
22、品。在宛转凄切的鼓乐声中,屈乡儿女齐聚祭坛前,上香、跪拜、叩首,表情神圣而庄重。随后,身着白色孝服的主祭人,悲壮地诵读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一切显得庄重肃穆,全场人员大为所动,全体肃立,面对灵位深深三鞠躬 下午,在凤凰山古民居内实行了“端午骚坛诗会。诗会上,来自武汉、宜昌同骚坛诗社的诗人们同台唱和。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意气风发的青年人,还是骚坛诗社的“泥巴腿子,都满怀深情地缅怀屈子。“屈子华章万古青,骚坛诗社千秋吟。遗风牢记忠魂志,故里高扬爱国音。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竞赛项目,并每年实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其次家乡中国湖南岳阳市,实行首届
23、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实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竞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此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一个有崇高志向和远大理想的楚国官员,一个富有哲学思辨的思想家,一个关注百姓疾苦的父母官,一个使楚辞熠熠生辉的爱国诗人,死后,他的精神、灵魂深深地融入端午的民俗中,恒久活在中国百姓的心中。有了屈原,才有了“端午这一绵延久远的历史文化,才有了端午粽子飘香 “路漫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端午 时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