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课标人教版).docx
《2023年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课标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课标人教版).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课标人教版) 第一篇:语文必修一其次单元学问点总结(新课标人教版) 其次单元学问点总结新课标 其次单元古代记叙散文 4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认的假设或条件 2、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敢以之烦执事 3、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夫晋,何厌之有 1、而 1夜缒而出而,修饰连词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略微 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
2、行廉深邃,微妙略微 5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 2、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3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3、辞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兮辞一种文体 4、鄙 1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3蜀之鄙有二僧边疆 4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谦辞,谦称自己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款待过客的主子。 今义:请客的主子。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袱、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
3、妻子。 1、名词做状语 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 2、名词做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 3、动词做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4、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减弱 5、使动用法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6、意动用法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以为疆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 1、推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而、顺承连词4动刀甚微 3今急而求子而,才,表顺承,4朝济而夕设版焉而,表转折,连词 2、以 1敢以之烦执事以、介词、用、拿 2越国以鄙远以、表顺承连词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把作为 3、之 1邻之厚,君之
4、薄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的标记3归去来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 4将焉取之代词,指代土地 4、焉 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不译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为什么 1、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2、共其乏困:供应他们缺少的东西。 3、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指晋国增加土地呢? 4、唯君图之:盼望您考虑这件事;图,考虑,图谋。 5、朝济而夕设版焉: 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卫工事。设版,修筑防卫工事。 6、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依靠别人的力气又反过
5、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以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气,是到不了这个地步的。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边疆,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9、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满意的呢?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具体的编年体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依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5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务和重要人物,是探讨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
6、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5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刺秦王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抒发了对荆轲的赞美。 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2、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yu,宠爱,兴奋 3、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4、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5、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n。 9、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0、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卒起不意卒,通“猝,c,仓促,突
7、然。 1、见 1见陵之耻:被表被动 2图穷而匕首见通“现,看到 3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召见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0、秦王购之金千斤 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 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3、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5、左右既前同上。 8、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nxin,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 今义:表可能、能够、答应。 2、诚 1诚能得樊将军首:假如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3、顾 1顾计不知所出:不过,只是 2顾
8、笑武阳:回头 3将军宜枉驾顾之:回来 4、为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表被动 2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3为变徵之声:发出 5、说 1说尽心中无限事讲解并描述,谈说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见3范增说项羽 曰劝说,劝服 4秦王必说见臣宠爱,兴奋 5师说古代一种文体 6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1、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逆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愿,此引申为同意、情愿。 今义:“有意。 5、秦之遇将军,可
9、谓深矣 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看,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四周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限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6、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7、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8、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9、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10、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1、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12、秦兵旦暮渡易水
10、名词作状语,立即。 13、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1、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 3、定语后置 1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3、推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往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5、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2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1、发 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动身3发尽上指冠头发 2、故 1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2
11、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由3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4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5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 6轲自知事不就胜利 7故人具鸡黍老,旧 3、诚 1诚能得樊将军首假如真的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确实,确实 4、度 1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 2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 5、顾 1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2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3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6.为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2为之奈何应付,处理 3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4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5其人居远将来,而为留待因为 6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7.而 来,而为留待因此,表因果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4
12、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5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子啊! 3人不敢与忤视 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4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1、战国策 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后,就是课文记叙的状况。 6鸿门宴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节选的这部分主要表达项羽和刘邦进入函谷关后与刘邦的一场斗争。本文依据故事情节的进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交代鸿门宴的由来;其次部分是写鸿门宴上的斗争;第三部分是表达鸿门宴后
13、余事,包括刘邦逃席,间道至军,张良留谢,项王受壁而范增破斗;刘邦至军诛杀曹无伤。作者通过这次宴会的全过程,生动的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应攻伐而有“妇人之仁。 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
14、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1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2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3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4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5且为之奈何动词,应付,6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7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1故听之连词,所以 1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2其人居远未 8.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事情之所以没有胜利,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确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 1、为 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又称国策,12、故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
15、汉末年填人名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 2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订的,是一部填体裁史书。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3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 13、辞 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载了各国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 1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记事真实、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2未辞也告辞,辞别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原书没有 3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 2、背景材料 14、幸 1妇女无所幸宠幸 荆轲刺秦王的故
16、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2故幸来告良幸而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 的大局已定。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时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时在秦被凌辱之仇,确定派荆轲劫持秦王,“使 2、备他盗之出入与特殊也。悉反诸侯之地;假如要挟不
17、成,便刺死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 古义:意外的变故。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 今义:副词,很。的。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古义:如今别人指沛公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举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 今义:如今的人,与古人相对。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兴奋万分,立即封荆轲为上卿,细心侍奉以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具体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
18、省和河南省。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沛公欲王关中。 3、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4、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祖先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5、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秦地可尽王也。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亡去不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19、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下,名词作动词,下来。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1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裂开。 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语文 必修 第二 单元 知识点 总结 新课 标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