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基本机制ppt课件.ppt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基本机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基本机制ppt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 2018 年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生理学或医学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基本机制Fundamental Mechanisms of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Therapy詹姆斯艾利森CANCER DISCOVERY August 16,20181.肿瘤相关免疫反应20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肿瘤相关免疫反应是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肿瘤抗原被抗原递呈细胞识别、加工成的多肽分子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结合后递呈至细胞表面,与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结合形成抗原识别的第一信号,在共刺激分子形成的第二活化信号作用下,T细胞被激活并增殖分化,发挥针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2、。T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信号:抗原呈递细胞上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T细胞受体TCR特异性识别结合。第二信号: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存在的许多配对协同刺激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其中比较重要的是CD28与CD80/CD86/B7的结合。Fig.1 Activation of T cells requires two signals.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用机制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的T细胞活化后,其表面多种抑制性调节受体表达上调,与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相应配体结合,对免疫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下调肿瘤相关免疫反应的强度。这些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具有抑制性免疫调节作用的位点,被称为免疫
3、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等。传统意义上的免疫治疗主要通过诱导产生或强化抗肿瘤免疫反应进行治疗,但由于免疫检查点等抑制性免疫调节作用的存在,往往不能产生持久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相当于“边踩油门边踩刹车”。如能有效阻断PD-1/PD-L1、CTLA-4等免疫检查点的抑制性免疫调节作用,相当于“松开刹车再踩油门”,从而间接强化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免疫治疗
4、效果。Fig.2 Blockade of immune checkpoints to enhance T cell responses.3.已应用于临床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TLA-4抑制剂:Ipilimumab(伊匹单抗)、Tremelimumab(曲美莫单抗)等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等PD-1抑制剂:Nivolumab(纳武单抗)、Pembrolizumab(派姆单抗)、Pidilizumab(匹利珠单抗)等用于治疗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霍奇金淋巴瘤等心血管疾病的免疫治疗A New Era of Targeting Pathogenic Immune Mechanisms in Cardi
5、ovascular DiseaseKorean Circ J.2018 Oct心血管病发病中的免疫炎症反应学说逐渐被学术界接受,研究证实扩张型心肌病(DCM)、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发病均与炎症免疫有关。针对发病机制开展的免疫学治疗正在形成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模式。p炎症细胞和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低密度脂蛋白(LDL)沉积在内皮空间,积累的LDL被氧化为OxLDL,激活内皮。冠状动脉危险因素也激活内皮细胞,诱导粘附分子。单核细胞利用粘附分子进入内皮下空间,分化为巨噬细胞,吞噬OxLDL,转化为泡沫细胞。OxLDL颗粒的蛋白质成分通过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6、(DCs)处理后作为抗原提呈给T细胞。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Th1,Th2,Th17),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SMC)迁移等炎症反应。迁移的SMCs将其表型从收缩型SMCs转变为合成型。合成型SMCs和泡沫细胞有助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包括脂质核心和纤维帽的形成。由Th1分泌的IFN-、由DCs和巨噬细胞分泌的IL-12等促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因子使病变恶化,可能与斑块不稳定有关,并导致斑块破裂。调节性T细胞亚群)抑制效应T细胞活化、分化为效应T细胞,并通过分泌表达下调树突状细胞的抗原呈递的抗炎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耐受性DCs以CD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 检查点 抑制剂 治疗 基本 机制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