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15章-儿童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课件.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发展心理学第15章-儿童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第15章-儿童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课件.pptx(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十五章 儿童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攻击和退缩2与学业有关的问题注意和焦虑3儿童和青少年逆反4说谎5青少年、计算机与互联网6青少年抑郁与自杀CONTENTS第一节 攻击和退缩PART 1案例分析5 5岁的男孩小明不愿意去上幼儿园岁的男孩小明不愿意去上幼儿园,原因是经常被同学原因是经常被同学兵兵欺负兵兵欺负,老师和孩子们都不喜欢兵兵老师和孩子们都不喜欢兵兵,因为他经常挑因为他经常挑起争吵起争吵,但是小明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但是小明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他在老师眼虽然他在老师眼里是个乖孩子里是个乖孩子,但是因为小明不合群但是因为小明不合群,小朋友也不怎么小朋友也不怎么喜欢他喜欢他,他和兵兵似乎都被
2、排除在孩子的群体之外。他和兵兵似乎都被排除在孩子的群体之外。一、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任何对生物体有意的伤害行为,而且被伤害者会力图避免这种行为。分类: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攻击行为的发展1岁左右的婴儿就会显示比较明显的攻击意图。两个1岁的孩子可以为争夺玩具而争斗。2-3岁的孩子会在玩伴妨碍或攻击自己的时候使用踢打等体行为进行反击。3-5岁时,身体攻击会下降,而语言攻击的频率上升了,孩子们更多使用嘲笑、说坏话,诗谤、起外号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攻击。从儿童攻击的类型看。学前儿童不仅表现出了更多的攻击性,而且争吵和打架也更多是为争夺玩具和其他物品,他们的攻击是“工具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龄儿童则更多
3、的使用以人为中心的攻击或叫“敌意性攻击”如嘲笑、辱骂等。儿童敌意性攻击所占的比率逐渐超过工具性攻击,这一转变的原因可能是年龄增大的儿童具有了推测对方的意向和动机能力,因而儿童的报复就更多的指向攻击者本人。从攻击性的表现方式看。幼儿更多的使用身体上的攻击,儿童使用言语攻击的比例逐渐增大,他们更多的采用言语攻击而非身体攻击,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儿童言语沟通技能的提高,而且也因为成人期望与规则的变化。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1974年Whiting和Pope在七种文化下考察了3岁-10岁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发现男孩更多参与模拟攻击游戏,相互之间言语辱骂也多于女孩,如果受攻击,
4、男孩比女孩更多的以言语或身体行为加以反击。1980年Maccoby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在幼儿期男孩和女孩攻击性的发展过程截然不同,男孩比女孩更多地怂恿和更多地卷入攻击性事件,在受到攻击性后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生报复行为。总之,无论在实际的攻击行为还是攻击的倾向性上,自幼儿起男孩都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并且这种性别差异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另外,在攻击的方式上,男孩较喜欢用直接的身体攻击,而女孩则喜欢采用言语形式的攻击,而且年龄较大的女孩更多地采用间接攻击,但在直接的言语攻击方面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原因:生物因素社会化过程中,对男女攻击行为的反馈不同女孩儿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原因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5、: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同伴冲突、社会传媒影响自身心理因素攻击行为儿童的管理和人际训练创建非攻击性的生活环境找出并去除可能强化攻击行为的因素帮助儿童识别和控制自己的愤怒,以安全的方式表达愤怒二、人际退缩研究者把较少参与人际交往的儿童称为社交退缩儿童。他们表现为不和同龄孩子交往,害怕人际卷入,或者在还没有交往前就预计自己会被拒绝,从而不参与人际互动。人际退宿的表现一般来说孩子都会在某些情况下出现退缩行为,例如陌生的环境或意外的情况,可能会表现愣住、害怕、躲藏,或者不愿意和陌生人见面、不想去新的环境。这些都是正常的、自我保护的反应。但通常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大多数孩子会对所处的环境逐渐地适应,并在
6、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等活动中,逐渐适应环境,交到新朋友。然而,有退缩性行为的孩要子到了新环境中,却会很长久地难以适应环境。他们表现可能是孤、胆小、不愿与小朋友交往、不愿到新的环境中去而宁愿一个人待在家里。儿童退缩行为形成的原因先天性的原因:气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交往儿童人际退缩的预防正确对待孩子的退缩行为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鼓励孩子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第二节 与学业有关的问题 注意与焦虑PART 1一、注意力人生活在客观环境中,每一瞬间都有无数的刺激作用在人的身上。但人在某一特定时刻,不可能对所有刺激都作出同样清晰的反映,而只是把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些对象。心理活动对
7、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注意。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儿童注意的发展新生儿期的注意(01个月)乳儿期的注意(01岁)婴儿期的注意(13岁)幼儿期的注意(36岁)注意力的培养前提:保证儿童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力的培养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根据年龄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转换培养兴趣与注意力结合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二、焦虑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焦虑的人常常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表现出紧张情绪,担忧,有不安全感。焦虑严重的时候会有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如口干、胸问、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
8、食、便秘等。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晕考)及考后焦虑紧张。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耶基斯多德森定律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与考试焦虑水平相关的因素(一)、主观因素1、自我期望过高2、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3、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强4、考前身体状况不好。比如生病、失眠、过度疲劳等导致体能上竞技状态不佳容易产生高
9、焦虑。与考试焦虑水平相关的因素(二)、客观因素1、父母的压力2、老师的压力3、同学之间的竞争考试焦虑对策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增加学习技能和应试策略改善情绪,降低焦虑第三节 儿童和青少年逆反PART 1一、儿童逆反心理的定义逆反心理指的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示这样的一种心理结果,即支持采取一种行动,结果却说服对方采取相反的行动。(一)第一个逆反期-幼儿期。(二)第二个逆反期-青春期二、儿童逆反期1.第一逆反期幼儿期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心理学 15 儿童 发展 常见 心理 问题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