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v游戏的本质和特征什么是游戏v游戏的构成要素-怎样辨别游戏v游戏的作用-为什么是主导活动v游戏理论-游戏的研究 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v你小时候玩的游戏有哪些?你小时候玩的游戏有哪些?v为什么你认为它是游戏?为什么你认为它是游戏?v如何判断一个活动是游戏?如何判断一个活动是游戏?一、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v(一)、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一)、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v一般趋势:在态度上由不自觉 自觉。在内涵上由生物性 社会性。v经历的阶段:(1)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
2、童的社会性活动。v问题:试评述游戏的生物性(社会性)本质观?游戏的生物本质观本能活动v福禄培尔:游戏是儿童内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v斯宾塞: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把人和动物的游戏的动力都归为剩余精力的发泄,并从中获得愉快。v霍尔: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游戏的社会性本质社会性活动v维国斯基:游戏是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之外,在行为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在这种活动中儿童凭借语言,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v中国:人不是天生会做游戏,是儿童的智力和体力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才学会游戏。v肯定了游戏是儿童掌握社会
3、文化、生活经验的手段和途径;肯定了社会生活状况、人类知识经验对游戏的制约性。阅读资料:游戏的本质(毛曙阳)v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其中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v这是由幼儿的特点所决定:v一方面儿童受成人照料,无须为生存去工作,具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满足追求自由的愿望和需要;另一方面儿童由于身心能力不足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自主控制的感觉,已达到消除不能真正融入现实世界带来的紧张和自我保护的目的。v(二)、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二)、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v 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具体表现
4、为:(1)游戏是儿童的主动的活动。(2)游戏是儿童的独立性活动。(3)游戏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v(三)、确立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的理论意义与实(三)、确立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践价值 思考:思考:怎样理解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其特征表现是什么)?其意义如何?阅读:创造性的三个层次v初级创造:对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涉及到社会价值。v中级创造:经过模仿或改革或发明,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产生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v高级创造:经过长期研究反复探索产生的非凡的创造。二、二、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v(一)、我国对游戏特征的一般表述(一)、我国对游
5、戏特征的一般表述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 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为什么?适合身心特点、成功体验、能积极活动、耗费精力少游戏的自主、自愿性v游戏是适应儿童内部需要i而产生的:v儿童的生理条件、体力、骨骼、肌肉动作语言等发展v儿童的内部需要:活动、认识周围世界、操作物体、反复练习的需要v游戏是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身心特点:易疲劳、易兴奋、具体形象性、情绪性、游戏特点:具体形象性、操作性、变换、丰富性、自由活动游戏在假想中反应社会生活v反应周围生活:游戏的内容种类玩法受社会
6、历史制约。v游戏不是生活的翻版,是创造性的活动v在游戏中,以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v同时,他们知道这是假装的。v-艺术家的创造活动v(二)、国外对学前游戏特征的分析(二)、国外对学前游戏特征的分析v1、纽曼、纽曼“三内说三内说”用控制(control)、真实性(reality)、和动机(motivation)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指标 游戏的特征 控制控制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 真实性真实性 内部真实内部真实 动机动机 内部动机内部动机课外阅读v2、克拉斯诺对游戏特征的分析(四因素论)、克拉斯诺对游戏特征的分析(四因素论)v克拉斯诺(Krasnor)和佩培拉(Peplerp)1980年
7、提出了游戏行为的四种特征或四种因素。(1)灵活性(flexibility)。(2)肯定的情感(positive affect)。(3)虚构性(nonliterality)。(4)内部动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课外阅读v3、加维对游戏特征的分析、加维对游戏特征的分析v加维,1982年提出了游戏行为的五个特征。(1)游戏是令人愉快、有趣的活动,即使有时并一定表示 出快乐,但游戏者仍然作出积极的评价。(2)游戏没有外在的目标。(3)游戏是自发自愿的。(4)游戏包括对游戏者的积极约束。(5)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之间有着某种系统性的联系。课外阅读v4、克罗伊斯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8、、克罗伊斯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克罗伊斯认为游戏有六种特点:(1)自由。(2)松散。(3)易变。(4)非生产性。(5)由某种规则和玩法所支配。(6)虚构的。课外阅读v5、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1983年,对游戏行为的特征归结为六个方面:(1)内部动机内部动机。(2)对于手段的注意。(3)我能拿它做什么。(4)想象或虚构。(5)规则来自游戏的需要,不是来自游戏之外。(6)游戏者积极参与。三、游戏特征的辩证统一关系三、游戏特征的辩证统一关系v1、愉快与严肃:(1)游戏是愉快的活动。(2)游戏不是非严肃的活动。(3)游戏是伴随愉快体验的严肃表现。v2、手段与目的:(1)游戏无外部强
9、加的目的。(2)游戏是有目的的实践活动。(3)游戏是手段重于目的的活动。v3、自由与约束:(1)游戏是自由的。(2)游戏是有规则约束的。(3)游戏规则的遵守是自愿的。v4、假想与现实:(1)游戏是假想的活动。(2)游戏活动源于现实又从属于现实。(3)游戏用假想改造现实。v5、练习与探索:(1)游戏是已有知识技能的练习。是探索的后继活动。(2)游戏水平在探索中提高。(3)游戏是在力所能及范围里的探索。v6、活动与幻想:(1)游戏是活动者的积极参与。(2)幻想状态是内化了的游戏。学前儿童游戏的结构要素学前儿童游戏的结构要素v(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1、表
10、情v具体表情:具体表情:愤怒愤怒 哭哭 厌烦无聊厌烦无聊 茫然茫然 专注专注 轻松轻松 微笑微笑 嬉笑嬉笑 夸张夸张 放声大笑放声大笑兴奋性程度增加兴奋性程度增加v2、动作、动作v 非常规性、重复性和个人随意性 (1)探索 a.对物体性质的探索 b.对物体关系的探索 c.动作效应的探索 (2)象征:是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包括以物代物和语言动作代替另一事物或动作。(3)嬉戏:故意作“坏事”取乐,带有幽默、逗乐、玩笑的性质。v3、角色扮演:以人代人、角色扮演:以人代人 (1)机能性角色司机,解放军 (2)互补性角色:-医生和病人,妈妈和孩子 (3)想象性或虚幻性角色孙悟空,蓝精灵v
11、4、言语活动自由度、班级心理环境质量的指标 (1)伙伴之间的交际语言提议,解释,指责等 (2)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3)想象性独白-儿童游戏中的自言自语v5、材料v儿童年龄越小,对游戏材料的逼真程度要求越高(二)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动机与体验(二)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动机与体验v1、游戏活动的动机 (1)内部动机身心发展的需要(我要玩)(2)直接动机游戏过程本身就能使儿童得到满足 (3)内部控制自愿遵守游戏规则v2、游戏的体验 (1)兴趣性体验。-情不自禁加入 (2)自主性体验。-自己作主 (3)胜任感。-能力的体验 (4)幽默感。(5)驱力愉快:生理快感,主要是身体活动需要v(三)
12、、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三)、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 (1)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 (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己决定 (3)游戏的难度与幼儿能力相匹配 (4)不追求或担心活动结果带来的奖惩v 游戏因素的结构模式v思考题: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如何判断一项活动是否是游戏活动?游戏作用游戏作用v(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v(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v(三)游戏与儿童社会化(三)游戏与儿童社会化v(四)游戏与人格发展(四)游戏与人格发展(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一)游戏与幼儿生理发展v1、游戏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v2、游戏是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v3、游戏促
13、进大脑发展(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v 1 1、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发展游戏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游戏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为儿童自由表达创造望,为儿童自由表达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适宜的语言环境。游戏(特别是语言游戏)游戏(特别是语言游戏),本身就是儿童学习语言,本身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游戏不仅使语言理解深游戏不仅使语言理解深刻化,而且使语言的交际刻化,而且使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调节功能获得发展功能和调节功能获得发展的机会。的机会。2 2、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发展游戏,是儿童创造性的游戏,是儿童创造性的源泵
14、源泵游戏中获得的技能,有游戏中获得的技能,有助于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助于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游戏,特别是结构游戏,游戏,特别是结构游戏,有助于改善儿童的认识结有助于改善儿童的认识结构,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构,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游戏提供了一种激励创游戏提供了一种激励创造性思维的适宜气氛。造性思维的适宜气氛。3 3、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智力游戏是儿童智力发智力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游戏中问题的解决或新游戏中问题的解决或新颖的联想,能够改善或组颖的联想,能够改善或组化儿童的智力结构,使智化儿童的智力结构,使智力转化为一种认识策略和力转化为一种
15、认识策略和机制。机制。游戏过程中,对现实生游戏过程中,对现实生活的活的“反映过程反映过程”实质上实质上就是一种智力活动。就是一种智力活动。(三)游戏与儿童社会化(三)游戏与儿童社会化v游戏与儿童社会化密切相关,它是儿童以后能否游戏与儿童社会化密切相关,它是儿童以后能否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游戏中,儿童不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游戏中,儿童不仅获得一些粗浅的交往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仅获得一些粗浅的交往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逐渐地解除自我中心,学会与他游戏,儿童可以逐渐地解除自我中心,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关心他人,认识并认同成人的社会人合作,学会关心他人,认识并认同成人的
16、社会角色,发展道德责任感,从而培养、提高社会适角色,发展道德责任感,从而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应能力。1 1、游戏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游戏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 2 2、游戏促进儿童情感社会化、游戏促进儿童情感社会化 3 3、游戏促进儿童道德社会化、游戏促进儿童道德社会化 4 4、游戏促进儿童更好地接受文化、游戏促进儿童更好地接受文化(四)游戏与人格发展(四)游戏与人格发展v1 1、游戏是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游戏是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或方法。方法。v2 2、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人格和谐,保证儿童心理健、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人格和谐,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康v 游戏有利于儿童积极情感
17、的发展,也有游戏有利于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也有利于疏导消极情绪利于疏导消极情绪v 游戏有助于幼儿意志品志的培养。游戏有助于幼儿意志品志的培养。v 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v 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返回返回游戏理论v经典游戏理论v福禄贝尔理论v精神分析理论v维国斯基理论v皮亚杰认知理论经典游戏理论v剩余精力说:席勒和斯宾塞发泄剩余精力。v松弛说:拉扎鲁斯-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 的补充。v生活预备说:格鲁斯-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准备。v生长说:阿普力登游戏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儿童通过游戏可以
18、生长。v复演说:霍尔-游戏重现祖先进化的过程,重现进化过程中的动作和活动。v成熟说:拜敦代克游戏是欲望的表现。德国的福绿贝尔德国的福绿贝尔(F FFrnbel,1982-Frnbel,1982-18521852)最教育史上系统)最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并尝试创建游研究游戏并尝试创建游戏实践休系的第一个教戏实践休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他将游戏的性的活动。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本质归结为生物性。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活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活动,
19、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动,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之外,在行动上再造况之外,在行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游戏的某种生活现象。游戏的本质是以物代物进行活本质是以物代物进行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凭动。在这种活动中,凭借语言的功能,以角色借语言的功能,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学习和为中介,了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会关系。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提出提出“游戏发泄论游戏发泄论”、“游游戏补偿论戏补偿论”。认为人的欲望。认为人的欲望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常爱压抑不能随
20、意表现,游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他的内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要求,从而得到正常发展。和要求,从而得到正常发展。皮亚杰认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指不断重复一些行为,而主要是希望从游戏是指不断重复一些行为,而主要是希望从中得到快乐中得到快乐”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是同化超过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不能够保持同化与了顺应。儿童早期认
21、知结构发展不成熟,不能够保持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顺应大于同化,表现为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的动作,即一是顺应大于同化,表现为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的动作,即模仿;别一种是同化大于顺应,表现为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模仿;别一种是同化大于顺应,表现为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变现实,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变现实,这就是游戏。这就是游戏。皮亚杰经典试验皮亚杰经典试验上图中的小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实验开上图中的小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实验开始时,给婴儿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这个玩始时,给婴儿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这个玩具正感兴趣时,用纸板把玩具挡住,他就不再关具正感兴趣时,用纸板把玩具挡住,他就不再关心这个玩具了。心这个玩具了。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实验情景时,儿童能够爬过遮挡用的帷实验情景时,儿童能够爬过遮挡用的帷幕,寻找他所感兴趣的玩具幕,寻找他所感兴趣的玩具。谢谢!再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