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工程第7章.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信息系统工程第7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工程第7章.ppt(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管理内容浏览n7.1信息系统成本估算基础 n7.2信息系统成本分类和构成 n7.3系统成本估算n7.4系统开发成本估算方法n7.5COCOMO模式n7.6基本COCOMO模型n7.7中级COCOMO模型n7.8信息系统成本控制n7.9小结n7.10习题与实践 7.1信息系统成本估算基础n信息系统成本估算的概念实例:估算组装计算机的成本n步骤一:在性能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列出几个不同的配置列表;n步骤二:对配件市场的价格进行调查,并计算不同配置组合下所花费的资金;n步骤三: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果,作出决策,也就是要选择哪一组配置。成本估算的两个基本要素:n要素一:成本估算是在成本实际发
2、生之前进行的;n要素二:成本估算的目的是在于制定决策。信息系统成本估算n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实际开始之前,运用合理的手段和方法,计算出可能消耗的资源(资金、人力、工期)数量,并根据计算结果作出相关的决策。7.1信息系统成本估算基础n成本估算是管理的基础信息系统工程实施中的问题:n系统开发团队成员无法对信息系统工程实施的经济可行性作出准确地判断。n系统分析员没有可靠的依据,对所要开发的系统进行均衡性分析。n系统分析员没有可靠的依据,来确定系统开发的工作量和工期。信息系统成本估算的困难n信息系统不是一种具有统一形式的商品;n信息系统工程实施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并且需要人员之间的合作,而个人或团队的
3、行为通常很难预测;n信息系统工程实施是一次性的过程,系统开发存在较大差异性。成本估算模型的应用7.2信息系统成本分类和构成 n信息系统成本分类 工程实施成本(初始成本);系统运行维护成本;信息系统成本的其他组成部分。n工程实施成本与系统运行维护成本的替代关系产生原因:信息系统工程实施方式不同。系统功能余度:是指系统的可扩展性,表明了系统应付未来需求变化的能力。7.2信息系统成本分类和构成 如果用F(x)表示工程实施成本与系统余度的关系,用G(x)表示系统运行维护成本与系统余度的关系,其中x为系统余度,则F(x)是x的增函数,而G(x)是x的减函数。将这两个函数的图像同时在直角坐标系内画出,曲线
4、F(x)与G(x)的交点就是系统余度的最优值,在这一点工程实施成本和维护成本的总和最小,如图所示 工程实施成本与系统功能余度之间的关系工程实施成本与系统功能余度之间的关系工程实施成本与系统功能余度成正比例关系,工程实施成本与系统功能余度成正比例关系,而运行维护成本与系统余度成反比例关系而运行维护成本与系统余度成反比例关系 7.2信息系统成本分类和构成 n信息系统成本构成 硬件成本:主要包括建立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全部硬件设备;n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相应的PC工作站和客户端n网络连接设备:网络交换机、核心路由器、集线器和硬件防火墙等。n安装和测试这些设备所花费的资金软件成本:主要包括为建立信
5、息系统所采购的软件平台和开发工具n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n软件运行平台(中间件、SDK等)、软件开发平台以及第三方组件等。人员和工程管理成本 n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硬件成本与软件成本变动成本:人员和工程管理成本 7.2信息系统成本分类和构成 信息系统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n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就是指生产大量产品比生产少量产品更有效率。n在系统实施中,经常开发一些辅助工具如:测试工具、诊断工具、文档工具、预处理程序和后处理程序等,使系统实施更有效率。由于这些工具由于经常使用,其开发成本也会被摊销到多次系统实施活动中。规模不经济是指系统工程实施团队中加入越多的成员,每个成员就要花
6、更多的时间来与其他成员沟通和交流,以此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处理错误和解决问题。n随着系统实施团队中成员增多:个性差异和工作习惯冲突发生的机会就会越多 团队整体工作效率下降团队内部之间沟通和协调的成本增加 7.2信息系统成本分类和构成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渠道数量的计算一般地,如果一个团队有n名成员,则所需要的沟通渠道数量为:7.2信息系统成本分类和构成规模不经济问题的解决解决规模不经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缩小开发团队的规模。然而这种方法对大型信息系统工程实施来说是行不通的。因此,人们通常的作法是对全体人员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分组。计算示例:计算示例:如果一个开发团队有n(n2)名成员,对其分组,每组k人,需
7、要多少沟通渠道(假设n能被k整除)。组内所需要的沟通渠道:组间所需要的沟通渠道:对该式求最小值可得到当k=时,该式可取的最小值。7.2信息系统成本分类和构成 n系统维护的含义和分类系统维护就是指在信息系统投入运营后,所作出修改的过程。n完善性维护,是指在不改变系统功能的前提下,提高和改善某部分的功能。n适应性维护,是指调整系统使之能适应一个已经发生变化的系统环境。n纠错性维护,是指纠正以前未发现的系统错误。n预测性维护,是指采用先进的软件项目管理方法对需要维护的系统或系统中的某一部分(重新)进行设计、编制和测试。系统维护成本的评估 n系统年变化量(ACT):系统一年中变化的部分(可以是增加的也
8、可以是减少的)在系统总体中所占的比例。n系统年维护成本计算公式为:AME=ACTSDT AME是年维护成本;SDT是信息系统实施初始成本,以人月为基本单位;ACT是年变化量。系统维护成本系统维护成本 7.2信息系统成本分类和构成 n影响系统维护成本的因素 非技术因素n应用领域n员工稳定性n软件生命周期n外部环境n硬件的稳定性 技术因素 n模块的独立性n编程语言与编程风格n软件测试与调试n文档质量n配置管理 系统维护成本系统维护成本 7.2信息系统成本分类和构成 n系统移植成本n系统安装与培训成本 n系统文档编写成本 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的其他组成部分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的其他组成部分7.2信息系统成本
9、分类和构成 n系统移植成本系统移植包括:程序、数据库和文档的移植,系统移植的确认测试与验收测试,移植报告。组成移植成本的特定任务:n可行性分析、移植计划、移植准备、移植、集成与测试考察系统移植成本的几个主要变量nELOC(Equivalent Line Of Code):系统的等价代码量;nALOC(Adapted Line Of Code):系统的改编代码量;nDM:设计修改百分比,移植系统中设计修改所占的百分比;CM:代码修改百分比,移植系统中代码修改所占的百分比;nIM:已修改软件所需的集成百分比。把修改过的系统集成为完整产品所需工作量的百分比。系统移植成本可表示为: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的其
10、他组成部分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的其他组成部分7.2信息系统成本分类和构成 n系统安装成本:是指把经过验收的系统集成为包含设备、人员和程序的整体所需的成本。常见的安装活动n对用户环境进行调查;n安装系统所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和相关设备等;n安装数据库,倒入数据并对其初始化;n在用户环境中,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并测试系统,如果发现错误要做到及时更正;n安装后的审核。n系统培训成本:是指对用户、操作人员、与数据准备人员进行培训所需的成本,有时也包括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成本。n影响系统安装与培训成本的两个因素系统的规模和安装数量;每一个系统安装的差异性。在实际中,系统安装与培训成本通常随这两个因素变化
11、,占到开发成本的2.5%7.5%。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的其他组成部分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的其他组成部分7.2信息系统成本分类和构成 n系统的文档成本系统文档包括各种计划、说明书和手册。文档比例n计划25%n说明书50%60%n手册15%25%影响系统文档成本的要素n系统文档数量等级n系统单位文档工作量 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的其他组成部分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的其他组成部分7.2信息系统成本分类和构成 n系统文档成本系统文档数量等级:是指系统的文档数量与代码量之比(PP/KLOC:Page Per KLOC)。nPP/KLOC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n大部分系统PP/KLOC值在50左右,低于25或者高于100的系统
12、数量相对较少。n低文档等级:小型的、单用户系统n高文档等级:中型MRPII/ERP系统、决策支持系统n最高文档等级:金融证券、政府部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单位文档工作量n说明书和计划大型系统:每页文档4人小时中小型系统:每页文档23人小时n用户手册与系统规模无关,编制每页用户手册需要2人小时。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的其他组成部分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的其他组成部分7.2信息系统成本分类和构成 系统文档成本计算示例n计算一个大型的(10 KLOC)、有一定可靠性要求系统(这种系统在实际开发中比较典型)的文档工作量,此处:文档等级(PP/KLOC):60文档数量:10(KLOC)60(P/KLOC)=600(
13、Pages)n说明书和计划文档数量:60080%=480(Pages)n手册文档数量:60020%=120(Pages)单位文档工作量说明书和计划:4人小时手册:2人小时总文档工作量480(页)4(人小时/页)+120(页)2(人小时/页)=2160(人小时)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的其他组成部分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的其他组成部分7.3系统成本估算 n建立估算目标n收集所需的数据与资源n准确定义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n细化估算对象n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n估算后再审核 信息系统成本估算基本步骤:信息系统成本估算基本步骤:7.3系统成本估算n原因:系统成本估算中,收集与估算无关的信息并对这部分信息做出评价,会浪费很
14、多工作量 n研究系统成本估算时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相对估算和绝对估算n绝对估算:全面系统成本估算n相对估算:有侧重点地进行系统成本估算 乐观估算与悲观估算n乐观估算:将不确定性的成本认为一定不发生n悲观估算:将不确定性的成本认为一定要发生n方针:调节估算目标,使之满足决策信息的需要。平衡成本估算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不确定性目标。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重新检查估算目标,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修改。建立估算目标建立估算目标7.3系统成本估算n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直接估算n在系统开发之初,我们只对系统需求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如果要估算系统规模,只能根据系统功能直接估算。当然这种方法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通常是实际成
15、本的25%400%;经验数据n系统开发成功后我们得到其实际成本为50万元,又知道系统的安装与培训成本占是开发成本的2.5%7.5%(经验数据),所以可以直接得出这部分成本为1.25万3.75万;还有在计算文档成本时,每页大型系统说明书的工作量是34MH。这些都是经验数据;类比n例如:在估算系统成本时,如果我们以前曾经开发过功能类似的系统,就可以直接利用类似系统的相关数据来推测待估系统数据。收集所需的数据和资源收集所需的数据和资源7.3系统成本估算n明确的系统说明书非常重要系统说明书的可测试性n系统说明书能否清晰地定义“通过/不通过”,从而确定以开发的系统是否满足需求n示例:模糊的系统安全性需求
16、是否需要对用户进行分组管理;是否为每一个用户设置一定的权限;用户密码的加密手段;是否需要建立日志,如果需要,日志中包括那些内容。保持系统说明书高可测试性的原因:n这将有利于后期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n能够消除后期开发中由于不确定性引起的额外开销;n更加精确的进行成本估算。定义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定义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7.3系统成本估算n主要原因:估算对象划分得越细致,对要开发系统的技术部分就越了解;通过对估算对象的细分,来降低估算的不一致性;细化估算对象,不会忽略系统中一些不太显眼的估算对象。n细化估算对象主要解决乐观估算系统成本问题人们在估算成本时主观上都是乐观的,都期望系统的规模小一些,从而能
17、降低系统成本;人们在系统开发中往往对核心功能模块记忆深刻,而忽视支持和维护性模块,然而后者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前者,故导致对系统整体规模估计过低。细化估算对象细化估算对象7.3系统成本估算n主要原因:估算系统成本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它们的优势和不足,不能简单评价某种方法的好坏;要同时采用几种估算方法并且比较它们估算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示例:n自顶向下法能够很好的估计顶部模块的成本,但对于底层模块就会误差较大;n自底向上法能够比较准确地估算底层模块的成本,但对于系统整体成本就显得束手无策。n目的研究得出不同估算结果的原因;收集足够成本信息,重新进行成本估算;使几种方
18、法估算的结果基本一致。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7.3系统成本估算n主要原因:估算对象识别不完全;估算方法不完善;有些系统模块不一定完全适合估算模型;系统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化;软硬件平台和开发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n目的修正本次估算的结果;通过审核找出本次估算方法缺陷,修改估算方法或者模型,使下一次估算更加准确。估算后再审核估算后再审核7.3系统开发成本估算方法 n成本建模法n专家判定技术n类比评估法nParkinson法则n赢利定价法n自顶向下估算法n自下而上估算法 目前常用的系统开发成本估算方法包括:目前常用的系统开发成本估算方法包括:7.3系统开发成本估算方法 n定义:
19、成本建模法就是根据系统特征,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系统成本。n用于成本估算的主要模型:线性模型乘法模型分析模型表格模型复合模型 n成本建模法的优缺点:优点:客观性、可重复性、高效性;缺点:n能否代表未来系统;n不能处理异常情况;n对数据和模型非常敏感。成本建模法成本建模法7.3系统开发成本估算方法 n定义:专家判定技术就是通过聘请一个或多个领域专家和系统开发技术人员,由他们分别对项目成本进行估计,并最后达成一致而获得最终的成本。nDelphi法步骤:组织者(成本估算任务的负责人)为每个专家提供一份说明书和估算表格。专家以匿名方式填写表格,他们可以向组织者提出各种问题,但互相之间不能讨论。组织者汇总估
20、算信息,得出本次估算结果,并将本次结果通知每个专家,并让他们根据本次结果继续填写估算表格。重复步骤(2)和(3)若干次,得出最后的估算结果。n改进的Delphi法 专家判定技术专家判定技术7.3系统开发成本估算方法 n定义:通过推理把一个或多个已完成系统的实际成本与相似的待开发系统的估算成本联系起来,用类比的方法来推理新系统的成本。n示例:场景信息:待开发系统和一年以前的系统(实际成本30万元)功能相似,规模比原有系统大30%;由于已经具有开发类似系统的经验,所需工期会缩短20%;得益于组件式开发技术,重用原有系统大约20%代码。估算的成本:30(1+30%-20%-20%)=27(万元)n优
21、缺点:优点:基于实际的系统开发经验;缺点:旧系统对新系统的代表性未知。类比评估法类比评估法7.3系统开发成本估算方法 n定义:工作量能够由需要的时间来确定。依赖的假设是“工作会自动地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n示例:可利用人力资源180人月系统规模为180人月。系统投资20万元系统成本为20万元。n不推荐使用Parkinson法不是特别准确;助长不好的开发习惯,浪费系统资源。Parkinson法法7.3系统开发成本估算方法 n定义:通过估计用户愿意在该项目上的投资来计算成本;成本估算依靠客户预算而不是系统功能。n示例:一个系统开发小组在投标一个企业信息系统之前,使用估算模型得出系统的大约成本为40
22、万元,工期大约为7个月。但他们知道,企业对此系统的投资只有30万元,所要求的工期不能超过半年。于是,成本估算人员就修改成本估算,使其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从而赢得合同。n虽然存在缺点,但仍广泛使用缺点:n过低的估算成本使后期开发没有资金保障;n苛刻的工期要求使开发人员不得不加班加点。使用原因:合同是软件开发企业的生存基础 赢利定价法赢利定价法7.3系统开发成本估算方法 n定义:根据系统的全局属性估算出系统的整体成本,在根据一定比例把总成本分散到各个系统模块中;该方法能与其他方法结合。n优缺点:优点:不会忽视系统级别功能成本缺点:n不能识别底层技术问题,成本估算存在遗漏;n不能提供详细的数据基础;n
23、在系统规模很大时,估算结果不稳定。自顶向下法自顶向下法7.3系统开发成本估算方法 n定义:独立估算每个系统功能模块的成本,并将这些成本加起来,就得到整个系统的估算成本。自底向上法与自顶向下法互为补充 自底向下法通常过低估算成本 n优缺点:优点:n每个模块的估算都是基于对模块功能的详细理解;n每个模块的估算都将得到负责该模块开发的人员的支持;n自底向上的估算比较稳定,因为各个模块中的估算错误有机会相互抵消。缺点:需要较大的工作量自底向上法自底向上法7.5COCOMO模型与COCOMO模式 nCOCOMO模型COCOMO(Constructive COst Model,构造性成本模型)是一种精确的
24、、易于使用的基于模型的成本估算方法。COCOMO模式n定义:开发团队不同的规模和工作方式的组合称为COCOMO模式 n来源:人们经过长时间的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发现根据COCOMO模型估算的信息系统成本明显地呈现有差异的规律性分布情况。经过研究发现,这种差异性分布是由开发团队的规模和开发方式的差异造成的。n三种COCOMO模式组织式嵌入式半独立式 7.5COCOMO模型与COCOMO模式 n组织式 定义:是指相对较小的系统开发团队在非常熟悉的内部环境中开发信息系统特征:n相对稳定的开发环境,很少需要大规模的底层软件开发;n系统开发都是基于成熟的算法和结构而不是大规模的创新;n在系统开发工期制定
25、比较灵活,能够应付一些紧急开发任务;n开发的系统规模较小。n嵌入式定义:信息系统开发要在严格约束条件下进行,并且系统必须运行在一个严格的软硬件环境中。嵌入式的系统开发需要消耗更多的工作量。7.5COCOMO模型与COCOMO模式n半独立式定义:组织式与嵌入式的中间模式。n系统规模和功能的中等水平;n组织式与嵌入式系统开发特点的结合。特征:n开发团队成员对相关系统都有中等级别的经验;n开发团队充分混合了有经验人员和无经验人员;n团队成员对所开发系统某些方面具有经验,但对其他方面没有经验。7.5COCOMO模型与COCOMO模式三种COCOMO开发模式的对比 特征模式组织型半独立型嵌入型对系统需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系统 工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