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结合的课程教学实践_陈福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思结合的课程教学实践_陈福南.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思结合的课程教学实践 0 陈 福 南 , 马 学 兵 , 李 龙 芹 , 李 青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学思结合即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偏重于记忆和理解 .启发式、探宄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是 实现学思结合的有效教学方式 .其中 .核心是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则是对启发式教学效果的深化及评价 .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同时通过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学思结合 的教学效果 .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4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 1000-5471(2014
2、)9-0210-03 “ 材料化学 ” 课程具有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特点, “ 生物化学 ” 是应用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宄生命现象的科学 .这类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和灵活多变的教 学方法,要实现该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师生都是挑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思考,笔者认为要改变 学生偏重于记忆和理解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应该提倡学思结合的教学方式,而启发式、探宄式、讨 论式、参与式教学则是实现学思结合的有效教学方法,其中的核心是启发式教学, 而讨论式教学则是对启 发式教学效果的深化及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同时通过讨论的方式调
3、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获得学思结合的教学效果 1.将这种教学指导思想实践于 “ 材料化学 ” 及 “ 生物 化学 ” 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本文将分别从启发(讨论 ) 式教学的特点、 “ 材料化学 ” 及 “ 生物化 学 ” 课程特点、启发(讨论 ) 式教学在 “ 材料化学 ” 及 “ 生物化学 ” 课程中的实践这几方面来加以阐述 . 1以启发(讨论 ) 式教学为载体,实现学思结合的教学效果 1. 1教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 教师依据教学大纲 ,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主线,以生动形象的授 课方式讲课 .可达到调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4、和兴趣,并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使学生 成为学习的主体 . 1.2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启发(讨论 ) 式教学的目的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创新、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为了 实现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师对学生信任和尊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能动 学习即讨论以及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重要的 . 1. 3教学方式形式多样及明确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讲授中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明确,通过讨论方式让学生探寻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举一反三、 收稿日期: 2014-03-19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宂项目 ( 131008). 作者简介:陈福南 ( 1972
5、-),女,重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研究 . 通信作者:李青,教授 . 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特点,可采用多种方式的启发、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实现学 生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全面发展 . 2 “ 材料化学 ” 及 “ 生物化学 ” 课程特点 “ 材料化学 ” :从 20世纪开始,化学与材料学的结合更加紧密,并导致材料化学 ( materials chemistry) 的产生 .与传统材料科学中的化学比较,材料化学从纯粹合成新材料上升到有目的地设计、合成、制备和 修饰新材料的研宄阶段,也就是说材料化学是运用化学方法,在原子和分子水准上研宄高新技术材料的一 门交叉科
6、学 .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 缘学科的性质,并且是材料科学的核心部分,具有明显的应用理科性质 . “ 生物化学 ” :生物化学 ( biochemistry)是应用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宄生命现象的科 学,其特点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主要研宄生物体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 及其调节,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 . 可见材料化学及生物化学都是交叉学科,要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对于师生而言都是较大的挑战 . 3启发(讨论 ) 式教学在 “ 材料化学 ” 和 “ 生物化学 ” 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3. 1
7、 “ 图像 ” 启发(讨论 ) 法 如在讲授 “ 材料化学 ” 必修课程 2晶体缺陷及其作用时,先呈现包含有 6种点缺陷的晶格示意图,请学 生自己看图理解并说出点缺陷的类 型,老师再启发学生思考产生这些点缺陷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进而又启 发其思考利用人造点缺陷有何用途?最后老师以人造宝石及半导体为例子,系统简述晶体缺陷及其作用的 相关知识点 .又如在讲授表面热力学内容时,先给出水滴的图像,并同时提出问题:水滴为什么呈球形? 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给出表面张力指向凸凹液面相对球心方向的示意图 .从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可 以看出,这些枯燥、难懂的知识他们都掌握了 .这种授课方式使得学生们在形象、生动
8、、自主积极思考的气 氛中高效地学习 . 3. 2 “ 追根溯源 ” 法 所谓 “ 追根溯源 ” 法,即在设计课堂的学习内容时,以现象与内在本质所建立起的逻辑联系的顺序来安 排学习顺序 .对于学习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以 “ 材料化学 ” 必修课为 例,在学习介稳状态和新相的生成内容 H时,造成液体过热现象、蒸馏时为什么加入沸石以及炼钢过程中 “ 炉底沸腾 ” 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新相生成困难即新相生成过程中的表面效应即附加压力、微小液滴饱 和蒸汽压增大等 .造成液体过冷、过热、溶液过饱和等新相生成困难的原因,则是由于分散体系分散度的 增大使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主要
9、)、熵值、焓变 及分解压都增大 .再进一步思考,造成自由能随分散度增 大的根本原因,又在于表面张力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物理意义)是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体系吉布斯自由能 的增量的存在 .进而回想出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层和内层分子境遇不同,表层分子受到垂直于液 体表面并指向液体内部的力,即张力 . 该教学方式并配合设计的学生抢答环节来强化这种教学效果,训练学生的动脑能力,同时也让大学单 纯的应付上课就可以得到平时成绩的风气得到缓解 . 通过这种 “ 追根溯源 ” 式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 “ 追根溯源 ” 式的思考学习模式,使学生还可以在自学 过 程中由其内的逻辑关联将同类型知识点发散串联起
10、来并牢固掌握 . 3.3自学、讨论、归纳总结法 以 “ 生物化学 ” 3课堂教学为例 .在讲授血糖及其调节W这部分的课堂教学的前一周,安排学生提前在 网络或相关资源上查阅: 血糖的定义、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调节血糖等知识点; 不吃早餐会对身体带 来哪些影响; 利用血糖及其调节方面的生物化学知识,怎样减肥更科学 .把全班学生分为 4组,每一组 推荐一名学生上讲台汇报 5 mm, 4组学生代表汇报完后,全班学生就不同点展开讨论 5 mm,最后老师总 结、归纳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可 以实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尤其提高了学生归纳、
11、总结、整理、佐证信息资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 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 3. 4 理论联系实际法 以 “ 材料化学 ” 选修课程为例 .学习化学能源 4时,先安排学生查阅资料、文献,让学生自主学习电池 的相关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自学的直接目的是学会选择电池,而间接目的是注重培养学生 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应用联系起来的意识;又如从材料的组成与性能角度让学生 了解化纤与羊毛的区 别;选择家装木地板的知识等,这极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逐渐养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 解释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学生思考 “ 为什么 ” ,而不是 “ 是什么 4结 论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
12、结出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同时通过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以获得学思结合的教学效果 .将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以 “ 图像 ” 启发法, “ 追根溯源 ” 法,自学、讨论、 归纳总结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等为载体,应用于 “ 材料化学 ” 必修及选修课程、 “ 生物化学 ” 课程的教学中, 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参考文献: 1 侯自新 .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J.中国大学教学 , 2012(3): 4 7. 2 朱光明,秦华宇 .材料化学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 王镜岩 .生物化学 M 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 , 2002. -1席慧智 , 邓启
13、刚,刘爱东 .材料化学导论 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10. On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and Thinking in Teaching Curriculum CHEN Fu-nan, MA Xue-bing, LI Long-qin, LI Q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 China Abstract : Learning-thinking combination is essentially ch
14、anging the passive learning style and places the emphasis on the memory and comprehension. The heuristic, exploratory, discussion-based, participatory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for realizing the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and thinking. Among them, heuristic teaching is the core, while di
15、scussion-based teaching mode is a deepening evaluation to the heuristic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teachers regard the inspiration of students5 thinking as the core, and at the same time,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by means of discuss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achie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learning-thinking combination. The author has gain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by applying this kind of teaching guidance to the course of “Material chemistry” and “ Biochemistry”. Key words: heuristic teaching; material chemistry; biochemistry; curriculum; practice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