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金属磨损和接触疲劳 (2)精选PPT.ppt
《第七章金属磨损和接触疲劳 (2)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金属磨损和接触疲劳 (2)精选PPT.ppt(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金属磨损和接触疲劳第1页,本讲稿共33页第一节第一节 磨损概念磨损概念 一、磨擦和磨损一、磨擦和磨损摩擦(Friction)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切向运动阻力的物理现象,而磨损(Wear)是摩擦的结果。凡相互作用、相对运动的两表面之间,都有摩擦与磨损存在。磨磨损损概概念念:机件表面相接触并作相对运动时,表面逐渐有微小颗粒分离出来形成磨屑(松散的尺寸与形状均不相同的碎屑),使表面材料逐渐流失(导致机件尺寸和质量损失)、造成表面损伤的现象。所谓摩擦副是指摩擦材料与其对偶组成的整体,例如制动盘和刹车块就是典型的摩擦副第2页,本讲稿共33页材料的
2、磨损不是简单的力学过程,而是物理、力学和化学过程的复杂综合。目前,比较常见的磨损分类方法是:(1)粘着磨损(AdhesiveWear):接触表面相互运动时,由于固相焊合作用使材料从一个表面脱落或转移到另一表面而形成的磨损。(2)磨粒磨损(AbrasiveWear):由于摩擦表面间硬颗粒或硬突起,使材料产生脱落而形成的磨损。(3)冲蚀磨损(Erosion或ErosiveWear):含有固体颗粒的流体介质冲刷固体表面,使表面造成材料损失的磨损,又称为湿磨粒磨损。(4)疲劳磨损(FatigueWear):由于摩擦表面间循环交变应力引起表面疲劳,导致摩擦表面材料脱落而形成的磨损。(5)腐蚀磨损(Cor
3、rosiveWear):在摩擦过程中,由于固体界面上的材料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材料损耗而形成的磨损。(6)微动磨损(FrettingWear):在两物体接触面间由于振幅很小(1mm以下)的相对振动引起的磨损。第3页,本讲稿共33页在磨损过程中,磨屑的形成也是一个变形和断裂的过程。磨损发生在机件表面。在整体加载时,塑性变形集中在材料一定体积内,在这些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并导致裂纹形成;而在表面加载时,塑性变形和断裂发生在表面,由于接触区应力分布比较复杂,沿接触表面上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参加塑性变形和断裂,反使应力集中降低。在磨损过程中,塑性变形和断裂是反复进行的,一旦磨屑形成后又开始下一循环,所以
4、过程具有动态特征。这种动态特征标志着表层组织变化也具有动态特征,即每次循环,材料总要转变到新的状态,加上磨损本身的一些特点,所以普通力学性能试验所得到的材料力学性能数据不一定能反映材料耐磨性的优劣。第4页,本讲稿共33页机件正常运行的磨损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跑合阶段(磨合阶段)在此阶段内,无论摩擦副双方硬度如何,摩擦表面逐渐被磨平,实际接触面积增大,故磨损速率减小。跑合阶段磨损速率减小还和表面应变硬化及表面形成牢固的氧化膜有关。2)稳定磨损阶段这是磨损速率稳定的阶段,线段的斜率就是磨损速率。大多数机器零件均在此阶段内服役,实验室磨损试验也需要进行到这一阶段。通常即根据这一阶段的时间、磨损
5、速率或磨损量来评定不同材料或不同工艺的耐磨性能。在跑合阶段跑合得越好,稳定磨损阶段的磨损速率就越低。3)剧烈磨损阶段是随着机器工件时间增加,摩擦副接触表面之间的间隙增大,机件表面质量下降,润滑膜被破坏,引起剧烈振动,磨损重新加剧,此时机件很快失效。第5页,本讲稿共33页第6页,本讲稿共33页二、耐磨性耐磨性是材料抵抗磨损的性能,这是一个系统性质。通常是用磨损量来表示材料的耐磨性,磨损量越小,耐磨性越高。线磨损:用试样摩擦表面法向方向的尺寸减小来表示。体积磨损或质量磨损:用试样体积或质量损失来表示。比磨损量:若测量单位摩擦距离、单位压力下的磨损量等等。相对耐磨性 第7页,本讲稿共33页第二节第二
6、节 磨损模型磨损模型一、粘着磨损(AdhesiveWear)1.磨损机理粘着磨损又称为咬合磨损,是在滑滑动动摩擦条件下,当摩擦副相对滑动速度较小(钢小于1m/s)时发生的。它是因缺乏润滑油,摩擦副表面无氧化膜,且单位法向载荷很大,以致接触应力超过实际接触点处屈服强度而产生的一种磨损。第8页,本讲稿共33页摩擦机理:摩擦副实际表面上总存在局部凸起,当摩擦副双方接触时,即使施加较小载荷,在真实接触面上的局部应力就足以引起塑性变形。倘若接触面上洁净而未受到腐蚀,则局部塑性变形会使两个接触面上的原子彼此十分接近而产生强烈粘着(冷焊)。所谓粘着,实际上就是原子间的键合作用。随后在继续滑动时,粘着点被剪开
7、并转移到一方金属表面,然后脱落下来便形成磨屑。一个粘着点剪断了,又在新的地方产生粘着,随后也被剪断、转移,如此粘着剪断转移再粘着循环不已,就构成粘着磨损过程。粘着磨损过程如图示。因为粘着磨损过程中有材料转移,所以摩擦副一方金属表面常粘附一层很薄的转移膜,并伴有化学成分变化。这是判断粘着磨损的重重要特征要特征。第9页,本讲稿共33页 第10页,本讲稿共33页2.磨损量的估算 Archard 提出的粘着磨损量估算方法如下:在摩擦副接触处为三向压缩应力状态,故接触压缩屈服强度近似为单向压缩屈服强度SC的三倍。若接触处因压应力很高超过SC产生塑性变形,随后因加工硬化而使变形终止。此时,外加载荷事实上作
8、用在接触点真实面积上。设真实接触面积为A,接触压缩屈服强度为3 SC,作用于表面上的法向力为F,则 F=A(3 SC)假定磨屑呈半球形,直径为d。任一瞬时有n个粘着点,所有粘着点尺寸相同,直径也为d,则 第11页,本讲稿共33页可推出:再假定每一粘着点滑过距离也为d,则单位滑动距离形成的粘着点数N为磨屑形成有个几率问题,设此几率为K,则单位滑动距离内的磨损体积为由上式可知,对上式进行积分,且强度与硬度之间有一定关系,则总滑动距离内的粘着磨损体积为上式表明,粘着磨损体积磨损量与法向力、滑动距离成正比,与软方材料的压缩屈服强度(或硬度)成反比,而与表观接触面积无关。第12页,本讲稿共33页3.3.
9、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材料特性、法向力、滑动速度以及温度等均对粘着磨损有明显影响。1)塑性材料比脆性材料易于粘着;互溶性大的材料(相同金属或晶格类型、点阵常数、电子密度、电化学性质相近的金属)组成的摩擦副粘着倾向大;单相金属比多相金属粘着倾向大;化合物比固溶体粘着倾向小;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摩擦副比金属与金属的摩擦副不易粘着。2)在摩擦速度一定时,粘着磨损量随法向力增大而增大。3)在法向力一定时,粘着磨损量随滑动速度增加而增加,但达到某一极大值后又随滑动速度增加而减小。4)摩擦副表面粗糙度、摩擦表面温度以及润滑状态等也都对粘着磨损有较大影响。降低表面粗糙度,将增加抗粘着磨损能力;但粗糙度过
10、低,因润滑剂难于储存在摩擦面内而促进粘着。5)提高温度促进磨损产生。6)良好的润滑状态能显著降低粘着磨损。第13页,本讲稿共33页4.4.改善粘着磨损耐磨性的措施改善粘着磨损耐磨性的措施(a)首先要注意摩擦副配对材料的选择其基本原则是配对材料的粘着倾向应比较小,如选用互溶性小的材料配对;选用表面易形成化合物的材料配对;金属与非金属配对,如金属与高分子材料配对,以及选用淬硬钢或淬硬钢与灰铸铁配对等都有明显效果。(b)采用表面化学热处理工艺(氮化、渗碳等),可提高摩擦表面的抗粘着能力,有效地阻止材料的粘着。(c)控制摩擦滑动速度和接触压应力,可使粘着磨损大为减轻。改善润滑条件,提高表面氧化膜与基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金属磨损和接触疲劳 2精选PPT 第七 金属 磨损 接触 疲劳 精选 PPT
限制150内